2020肺炎疫情感人事例五篇

2020肺炎疫情感人事例五篇,第1张

2020肺炎疫情感人事例五篇 疫情感人事例1

 原本是一个难得的阖家欢乐的日子,殊不知却撞上了天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使神州大地一片沉寂。这位不速之客,在华夏之地猖狂肆虐,听者闻风丧胆,触者闻风丧胆,鹦鹉洲畔,黄鹤楼下,游人绝迹。疾风知劲草,大浪知英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医护人员前继后扑奔驰一线,只为托起生命的明天。

 “_,你平安回来,平安回来,我包一个月的家务”,这是_的丈夫送妻驰援_时喊的一句令人动容的话。其实,在这场大战中,_并不是唯一的“逆行者”。除夕,在这个本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各地医疗队伍纷纷向祖国递上了“请战书”,请求祖国批准驰援_,一份份“请战书”上按下的鲜红指印,代表着他们战胜病魔的坚定意志。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退役军人孙会贤在大年三十得知_发生疫情后毅然决定请战加入_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建筑工人宫达飞远从山西来到_,只为加入火神山医院建设大军中,在拿到工资后,他四处打听军款渠道,毫不犹豫把工资全部捐献,用于火神山医院建设。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师黄锡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名年近八旬的老将主动请缨,再度披挂上阵,为医院设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逆行者”们,他们是医护人员,是建设者,是军人,但他们也是普通的一员,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是为人子、为人妻、为人父母,年三十,谁不想与家人团圆,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毅然在人群中选择负重前行。

 大义担当,无私无畏。“逆行者”是今天中国社会最值得尊敬的人。尊敬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们的牺牲付出,以做好自我的行动回报他们,每个人确保自身健康不添乱,就是对“逆行者”们最好的尊敬。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看齐,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国家加重,为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疫情感人事例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上,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宣传引导群众联防联控,党群一心、全民动员,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党员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位老人第一时间亮出党员身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员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张庄乡东郭坡村的老党员——_。

 _,现年68岁,东郭坡村人,是一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23年村干部,其中村委会主任4年,党支部书记12年。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勤奋敬业,2008年卸任后,他继续以一名***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关心本村发展,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他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_平时爱看新闻,关心国家时政,在了解到_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便高度关注并提醒身边人做好防护。大年初一,东郭坡村人梁某某从_返乡后回村内祖父家拜年,他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反映情况,建议对本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并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又联系村医上门对梁某某进行测体温、隔离等防控措施。在了解到其在天坛镇小邢村居住后,再次向上级报告,帮助做好后续监管工作。接到他的反映后,东郭坡村党支部迅速安排部署,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全村所有重要路口和必经之路进行封堵,共设置四个卡点和一个应急通道,成为张庄乡第一个设卡防控的村,为开展后续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坚守一线的“防护员”。“年轻人起得迟,我就早点儿到。”他总是最早到岗的那一个。村党支部要求卡点实行全天候24小时轮班制,他便挺身在前,即使年事已高,依然主动选择了早晚班。在做好自己岗位值班工作之余,他还帮助其他卡点的同志,共同站好岗,每天坚持在岗12小时以上。同时带头义务打扫街道,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他是为民服务的“宣传员”。“不戴口罩就别出门,回家去!”“口罩要戴在嘴上,不能带在身上。”严厉又不失温情的话语体现了他对村民们浓浓的关切之情。听说党员需要分片包联村民,他便主动报名包联了10户,挨家挨户摸排、登记信息,坚持每天上门宣传防疫知识。他担心村民们对疫情不够重视,还用党员活动室的大喇叭为全村广播,引导村民进行科学防护,提高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用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一些实用的疫情防控小知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体***员的无私奉献。_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他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发挥着***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感人事例3

 为提高群众防疫的意识和能力,霍邱县临淮岗乡刘台村妇女主任、***员_同志,2020年元月24日才做过阑尾手术,在伤口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手术后仅三天就向村支两委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工作队。

 每天清晨和中午午餐后,一支骑着电瓶车,手中拿着喇叭和宣传资料的抗击新冠病毒宣传队出发了,这是刘台村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工作队。他们或深入街巷、或走上庄台,宣传抗击和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知识。_同志把小喇叭作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武器,主动承担了语音宣传任务。为了提高宣传效果、便于群众接受,_同志每天在宣传前,认真研究上级下发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宣传资料,然后用通俗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录音,在宣传时进行播放,告诫辖区村民不聚集、不办红白酒宴、不走亲串友、出门要戴口罩;劝说辖区内饭店、棋牌室暂停营业;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刘树琴同志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她和丈夫经营了一家中医理疗室,还在村里兴办了家禽养殖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抗击新冠病毒的非常时期,为避免人群聚集,她主动关闭了理疗室。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大都隔离在家,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村里和乡敬老院的老人们,_同志自己出资,用自家饲养的土鹅,加工出真空包装、开袋即食、味道鲜美的熟食鹅块,和村里的同志一起,把价值近5000元的食品一袋袋送到村里和乡敬老院的老人家里。

 _同志说:“虽然我是一位女性、一个母亲,但更是一名***员,在非常时期就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争做打赢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排头兵。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是为了全村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就应该在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通过乡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的大力宣传,刘台村村民抗击和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意识增强了,辖区内群众外出走动的减少了,出门也戴上了口罩,饭店、棋牌室暂停营业了,全村没有一家农户筹办红白酒宴。_同志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积极工作和无私奉献,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与示范作用。

 疫情感人事例4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坚持做好自己,战“疫”很快就会离我们远去。请在家的同志莫出门少走动,请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严格防守,同时做好自我保护。战“疫”还未成功,请大家继续坚持不要松懈。

 她叫_

 说到“坚持”,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她叫_,2018年12月入党,是_通道管理科的一名安检员,如今已有2年党龄,疫情发生以来,她放弃休息“坚持”工作。当得知科室需要疫情防控支援时,她主动申请报名参加,还是西区通道管理科人力资源模块的助理,负责疫情防控的相关组织落实工作。

 孕期数月,毅然坚守岗位

 2月11日接到通知,支援科室的10名党员干部职工要执勤上岗,她被分配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国际出发层,从那时起至今,她一直坚持值守,认真细致的做好航站楼进入人员登记检查工作,而且近期天气恶略,不是雨雪就是大风,甚是寒冷,身体健壮的人都会被冻得瑟瑟发抖,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首都机场安保公司这么多的防控执勤者都是这样做的,对,大家做的都很好。”可是,她刚刚怀孕还不到俩个月,医生建议她少走动,多休息,不能劳累,保证情绪的稳定。

 大家都知道,孕期的人最怕的就是寒冷,身体健壮的人在寒冬里,遇冷都会容易使血压升高,而且会导致心跳加快,更何况是刚怀孕的她呢

 因为有你,寒冬不觉冷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些她至今都未向领导反映,在一个偶然的闲聊中,她身边的同事提起才知道,当领导找到她说换人执勤时,她反映还很激烈,居然说:“我做的哪不好了,为什么换掉我。”

 领导说:“你隐瞒不报”,她惊讶了!也愣住了!这时,领导说:“执勤前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你刚怀孕,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家休息。”嗨!这事呀!我没事,您放心吧,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最后,在坚持不过领导的情况下说:“那我在值一次班,然后带新同志熟悉一下”。

 守初心、担使命,显担当

 疫情面前,她守初心、担使命,显担当。防控值守她冲锋陷阵带头做表率。

 她还说:“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所以我们要从基层严格把好疫情防控这道关,守好国门安检这道门。”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员,要为党旗增辉。

 疫情感人事例5

 宝应县安宜镇东门社区_同志,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战“疫”来时,她毫不犹豫奋战在一线。在社区她负责宣传工作,防疫工作宣传要先行,只有户户知晓,人人知道,才能化为居民的行动。她深感自己的责任,准备各种防疫宣传资料,与同事和志愿者们上街入户散发;制作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做到小区和主要道口全覆盖;录制防疫宣传音频,安排志愿者走街串巷进小区进行流动宣传;作为网格员挨门逐户登记,排查外省市入宝人群,及时把防控知识宣传给居民,处处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整个春节假期前后,她都始终坚持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家住商业广场的一户居民,父女二人从浙江温州回来,一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观察。在居家观察期不能外出采购,_主动为他们采购蔬菜等生活所需,还留下电话,嘱咐有事随时联系。

 生活中,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5岁,儿子2岁,都还年幼,需要妈妈的看护照料。但她深知,这是一场危险却不能退却的战斗。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以一名***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家庭不能影响工作,但更怕自己万一被感染而传染给孩子,与丈夫商量后,她咬牙把俩个孩子都托付到自己老人家里,偶尔跟孩子视频,叮嘱老人一些防疫的注意事项。每一次和孩子视频后她都转过身潸然泪下,擦干泪,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1、最可敬之人,钟南山

84岁的高龄,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第一时间前往防疫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您累得闭上了双眼。也正是因为钟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汉之行,才让国人开始警觉,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将感染人数降到了最低。

2、最可爱的人,刘丽

在逆行者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军人。作为驰援武汉的军人中的一员,刘丽的一张照片火遍了网络,但是她的火是因为让人心疼。戴口罩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她的母亲更是对她担心不已,关切地问道:“能恢复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轻松地回答道:“放心,我还是您那个乖女儿。”

3、最乐观的人,张定宇

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得知消息后,他依然的乐观面对生活。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带头担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接诊治疗相关病人,没休息过一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现在已经出院,但愿此次疫情过后,医学能再进步一些,让渐冻症也能得到根治。

4、最坚强的人,胡明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胡明接了一个电话,然而遗憾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坏消息,身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发展很迅速,一瞬间,他泣不成声。他有想过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更是争分夺秒,一转身,他擦干眼泪,继续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

5、最崇高的人,袁兆文

作为一名68岁的环卫工人,袁兆文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块,然而为了给此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袁兆文将自己多年存下来的一万多元放在了派出所,然后直接转身离去,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只留下了一句话:“给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他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他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6、最淡然的人,李来源

此次疫情带走了数百位同胞的生命,也有一些同胞在这个特殊时期因其他疾病不幸离世。其中有一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叫李来源。离世前他曾叮嘱自己的儿子,不要给自己举办追悼会,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正是这种淡然,顾大局,才让我们肃然起敬。

7、最美丽的人,肖思孟

作为支援武汉疫情医护人员的一员,抵达武汉第3天,她便主动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新发型却让我们感动的落泪。我们知道这是为了便于防护,降低感染几率,但是眼看着多年的长发就这样消失不见,内心又怎么可能平静。但即使你没了长发,你仍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8、最乐观的人,武汉人

疫情当前,武汉人民处境艰难,然而就算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仍对生活,对明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楼宇间持续回响着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大家不约而同地合唱着,以乐观的心态去相信未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面对突然卷土重来的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却有无数暖心又让人“鼻头一酸”的瞬间给我们深深的力量。

最近上海有这样一群人,一个人能驼起一栋楼的伙食,他们就是特殊时期依旧坚持给大家送粮食的送菜小哥。小区封闭后,大家都开始线上买菜,买菜的人很难买到菜,同样难的还有送菜小哥。他们的车上放着大堆的食材,他们不顾疫情的风险,靠着一辆助力车,穿梭在城市的各大小区、各个角落,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响,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冒着风险,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份工作不论尊卑,总是要有人去做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这样的工作不仅增加了自己接触感染的风险,同时自己忙碌的身影与停滞的居民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鼻头一酸。默默地祝福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平平安安,注意休息。

疫情期间,有些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会在自己的防疫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方便同伴相认,还有的会写上自己的小愿望。在众多愿望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想回家”,看到这些奋战在一线,不分昼夜的白衣天使,再看到他们最简单真挚的愿望时,真的觉得鼻头一酸。他们因为工作,舍小家保大家,每一次出发都是将家庭抛在身后,家里有人等他,但是他们不得不放下家人,为了所有人的健康平安。

“雪中送碳,疫情送菜”。疫情隔离期间不好买菜,上海一对老夫妇,把自家菜园里的菜摘下来送给没买到菜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邻里间多了些好似亲人一般的感觉。

这些菜平常看来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但是在疫情严重,物质紧缺的情况下,别人的慷慨相助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们在疫情这样的考验中,通过这些细节来看到邻里之间的帮助和真心,觉得心里很温暖。

疫情封闭下,很多人坚守在岗位,为更多的人守护平安、提供帮助。唯有这些暖心的瞬间给人力量,这些暖心的善举让我们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22年2月28日烟台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2月28日,我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该无症状感染者已由负压救护车点对点转送至市级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排查出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均在第一时间纳入管控,涉及场所已封控管理,相关环境已全面消杀。经查,该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如下:

2月26日,自上海乘坐D2152/D2153次动车于13时58分到达烟台南站,出站后乘坐网约车入住芝罘区幸福宾馆,15时30分左右步行前往烟台市中医医院进行核酸采样,16时5分在芝罘区桥头排骨窗口购买食物后返回宾馆,之后未外出。19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月27日,11时左右步行前往大悦城,11时50分左右到达大悦城,随后乘坐封闭电梯前往6楼汉巴味德午餐,14时左右乘坐封闭电梯出大悦城,15时27分乘坐42路公交车前往烟台市中医医院进行核酸采样,16时6分在客多多便利店购买饮料,之后返回宾馆,再未外出。2月28日凌晨复核阳性。

与上述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的人员,请立即向所在单位、社区、入驻酒店报告,配合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广大市民如发现与该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或相关线索,请立即向所在区市疾控中心报告。

目前,详细流调工作正在加紧跟进,后续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发布。请市民朋友密切关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过程中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烟台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2月28日

无惧疫情,全民携手!抗疫手势舞,传递爱心、温暖与希望,献给抗疫一线。

自娱自乐的同时可以传递正能量。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01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