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个人的情感,那么艺术家怎样把个人情感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形式是艺术家情感的体现,情感需要艺术家通过艺术技术来实现。如何将个人情感和外在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是艺术家所追求的,通过传统技法、个人经验来完成。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把释放的个性、情感通过一种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传达出来。作品创作的核心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艺术家情感意识的产生、发展、升华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生命线。那么个体情感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处理好情感和形式的关系。首先,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而产生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形式产生的源泉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其次,艺术家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载个人情感。
例如传通中国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传统的中国画和现代西方表现绘画在情感的表现形式上却大相径庭。中国绘画,在对主观情感的表达上,依然努力地接近自然,对自然不失其基本的相似性与可理解性。西方经由古典的再现绘画转入现代的表现绘画,情感的表达可以完全脱离客观具象,是在对物象的否定中形成的,强调艺术是一种创造,把情感表现置于主要的地位。
艺术用符号形式表现普遍经验或对生命的情感,因此艺术的含义就在符号形式自身,而艺术也可以称为有意味的形式,一句话形式创造了艺术。除了外在形式以外,情感也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决定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无法创作;情感是判断构思是否“合理”的标志;情感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可以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但都以形象与情感的结合为最重要基质,任何审美创造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即使是再冷静的作品,艺术家的主观判断与相应的情感也是隐减在作品中可以仔细捕捉山来的。总之,个人认为现当代的艺术创作必须在艺术家的情感、形式两者统一协调的推进中得到形成,才能使艺术获得健康和好的发展。在人类的艺术世界的召唤下,艺术家需要不断激活审美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转化成恰当的形式,从而创造出伟大得艺术作品。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西方音乐往往主客对立,往往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一个客观的事物,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或一个画面,然后通过这个事物的本身或悲怆或滑稽或优美的特点来给人以启发和触动,影响听众的主观情绪。然而中国音乐往往旷达悠远,情景交融,主客融合,有乐曲和演奏者精神上的和合,透过乐曲自身流露的情感去感染他人
马克思矛盾原理,是辩证法思想的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的存在以及矛盾在联系和发展中的根本因素,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性,又叫做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不能分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又叫做抗争性、对抗性。是指矛盾双方不断对抗,此消彼长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不平衡性等性质。
1、普遍性,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任何时间阶段都存在矛盾,概括而言,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多样性,主要是指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矛盾就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就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能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进程。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有些特殊场合或阶段,外因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接近决定性的作用。
3、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主次矛盾,是指复杂事物发展过程当中,起决定以及支配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又叫做主流和支流。是指矛盾内部,起支配作用,决定事物性质的一个方面叫做主要方面。
---------
矛盾的共性和特性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共性即矛盾普遍性。
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有特殊性,不同矛盾之间有特殊性,矛盾的两个方面有特殊性,同一个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特殊性。
共性寓于特性之中,由特性表达出来。二者不可分割。
----------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直面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即坚持两分法。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重点论,即坚持抓主流抓主要矛盾,但同时也要统筹次要矛盾和支流。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重点论和两分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合。
-----
矛盾的原理还解释和构成了否定之否定原理。有兴趣可以去探究一下,因为它关系到事物发展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实物矛盾。是指相互矛盾的两个事物,我们将之放在一起表现,这是刻意制造的矛盾。经典的案例是奥格威的哈韦伯衬衣广告。他在《自白》中写道,他也是在去摄影棚的途中突然决定,去杂货店买了只眼罩给演员戴上的,结果创造了广告史上的经典。眼罩与正板的衬衣形象是大相经庭的,本身是一对矛盾,可奥格威却将之放在一起,加强了广告中的内涵。
男女在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不同:男性比较倾向于实用和直接,而女性则更加倾向于探究和建立亲密关系。男性通常倾向于否定自己的情感,他们希望不受情感的影响,更专注于解决问题,而女性则以情感为中心,注重交流和共享。
2处理负面情感的方式不同:男性在处理负面情感时,通常会选择更快节奏,尽快恢复心情,而女性则更多地沉迷于负面情感,想尽办法消化自己的情绪。
3对身体接触的反应不同:男性更倾向于独立和个人空间,他们宁愿面对问题而不是交换抱怨,也不太重视身体接触对关系的影响,而女性则更习惯于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来表达情感,更容易沉迷于这种亲密互动,产生情感上的偏执。
4处理情感记忆和方向感的方式不同:男性通常更善于处理情感记忆和方向感,他们通常更注重事实和逻辑思考以及如何掌握重要信息,而女性则更侧重于如何运用感觉和直觉处理情感问题,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方向让自己更加快乐幸福。
总之,在情感方面,男女之间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异同,这些差异应视为相互补充,而不是对立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加健康而且稳固的家庭关系。
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见情感两极性)。情绪具有4个维度:强度(情绪的强弱程度)、快感度(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紧张度(从紧张到轻松的程度)和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情感的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序列。4种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情绪状态。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
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所过的情感生活,与在日常世界中我们所过的情感生活,有一个根本的差别。在日常世界中,我们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性之中。而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的情感生活则以纯粹感性的形式展开出来。这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情感解除了其对象性重负。
我们的日常情感都有其确定的对象,我们或恐惧某个对象,或去爱某个对象,我们或者躲避它或者希望得到它。这就是情感的对象性重负。在审美经验中的情感,则是在静观中的感动。它摆脱了现实对象对我们的压迫,它是自由的。不过,压抑的解除,并未使我们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漠之中,恰恰相反,它使我们处于一种与静观相统一的感动之中。审美中的自由,是情感的自由,而不是无情感的自由。把静观与情感对立起来,会从根本上误解了审美经验。事实上,正是情感的自由,才使人类情感生活有可能达到其最高的强度。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喜与忧、爱与恨、开心与苦闷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情绪与情感概略分为好、恶对立的两端。现在人们用正、负的概念来表达,正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如喜欢、愉悦、赞慕、欣慰;负情绪则相反,如忧虑、悲哀、烦闷、轻蔑。正负情绪可以同时存在,如“又喜又忧”,“可爱又可恨”等。“百感交集”则是多种正负情绪同时存在的表述。其次,同一情绪和情感可表现出对立的两种效能,如由成功而产生的高兴、喜悦,既可使人振奋、激人上进,又可使人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固步自封,成为活动的阻力。而失败的苦恼可使人懊丧,失去努力的信心,但处理得当,又可策人再接再厉,化“悲痛”为力量。可见,性质上的两极和效能上的两极并不是简单对应的。再次,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激活水平的两极状况,如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强与弱等等。
2情绪、情感的情境性
指情绪、情感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比如,课余休息时,弹琴唱歌会令人愉悦;紧张学习和工作时,它却使人厌倦。情境发生变化,情绪也易随之发生改变,如情绪不好时,到外面走一走,换了个环境,很可能就会变好。
3情绪、情感的感染性
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比如,人们在观看文艺节目时,情绪与情感常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产生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一时紧张,一时轻松;一时忧心忡忡,一时开怀大笑。小孩子看到大人喜笑,他也随之喜笑,看到大人发怒,他就嗷嗷哭了起来。这都表明,情绪情感是具有极大的感染性的。
4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处在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阶级地位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有不同的情感。鲁迅先生说过:“‘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里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一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
爱情,一种复杂的感情,既包含了生理上的欲望和情感上的依赖,又涵盖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意义上的认同。在恋爱中,人们常常会追求一种“疯狂的、忘我的”感受,这种感受似乎与清醒的理智相矛盾。然而,实际上,清醒的恋爱和爱情的冲动并不是对立的。
首先,清醒的恋爱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情感上的冲动。实际上,爱情中的冲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情感的一部分。正是这些情感冲动让人们感觉到爱情的存在和美好。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中完全没有任何冲动,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他或她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恋爱中。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在恋爱中应该盲目地冲动,而是应该理智地面对和处理这些情感冲动。
其次,清醒的恋爱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保持自我意识,避免被情感冲昏头脑。在恋爱中,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意识,过分地关注对方,而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种自我牺牲并不是健康的恋爱关系。清醒的恋爱可以帮助人们在关注对方的同时,保持对自身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建立一种健康的、平衡的恋爱关系。
此外,清醒的恋爱也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决策。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中完全被情感冲昏头脑,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问题,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而清醒的恋爱则要求人们不仅要关注情感,还要理智地分析对方的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等因素,从而做出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判断。
最后,清醒的恋爱也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保持成长和进步。在恋爱中,人们往往会过度关注对方,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清醒的恋爱则要求人们保持自我发展和进步,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和价值,也能为恋爱关系带来更多的共同话题和互动。
总之,清醒的恋爱并不意味着扼杀情感的冲动,而是要求人们在情感和理智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在这样的平衡点上,才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恋爱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清醒的恋爱,让人们在享受爱情美好的同时,也能保持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从而在恋爱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