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阅读及答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阅读及答案,第1张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3.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前赤壁赋》写的都是月下泛舟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文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阐释。(10分)

参考 答案

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3.明确喜欢哪一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具体阐释。

“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要舀尽长江水为酒,开怀畅饮;“斟”,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把北斗星当作酒杯,细斟慢酌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我也是从其它网站上直接抄过来的 )

区别:情感不同,《念奴娇过洞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水调歌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抒发了一种超尘出世、热爱人生的思想观念。

《水调歌头》可用一个“清”字冠之。清秋薄寒,清风明月,清影凌乱,当然还有清欢离愁。这首词是词人中秋望月有感之作,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芳旷远的境界氛围,反映自己遣世孤立的情绪。

作者思绪飘飞,既把酒问天,又愁上天入地,最终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词的下阕写月光流转、长夜不眠,同时感慨人生的离舍无常。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的遗憾,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也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恒久的遗憾。自古以来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末句作者将自己望月坏人的情感升华,上升到祝福整个世人的范畴。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意义。

1《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写扁舟上的诗人,如秋月秋水一般,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2《念奴娇·过洞庭》中,“肝胆皆冰雪”一句写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光明磊落、心地纯洁,“一片冰心在玉壶”。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②,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⑤。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阳市西南,青草湖在洞庭之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玉界琼田:形容月下湖水晶莹如玉。界:一作“鉴”。

③岭海:指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短发萧骚:头发稀少。襟袖冷:谓两袖清风,廉洁清贫。

⑤“尽挹西江”三句:舀尽长江水当酒浆,以北斗做酒器盛酒,大地万物当做宾客。西江:指长江。

翻译: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赏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王闿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2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