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名称由来
双相情感障碍又指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 ,简称BD,它还有一个老名字叫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所以也叫躁郁症。
19 世纪中叶,躁狂和抑郁开始被认为是单一疾病的不同方面这种病在法语中叫做“alienists”(循环性精神病)。
20世纪初,在建立循环性精神病时,德国精神病学专家EmilKraepelin 从早发性痴呆(后来被称为精神分裂症)中分离出了躁郁症。
1980 年发行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I)把躁郁症更名为双相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在躁狂的“高峰”状态,患者体验到如下心境的不同组合状态:
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 );
急躁的心境(极度愤怒和敏感) ;
睡眠的需要降低;
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能力持有夸张的感觉;
更加健谈;
奔逸的思维或从一个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
活动量和精力水平增加;
思维、注意力和知觉上发生变化;
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这些间歇性地交替出现,而在间歇期内患者变得:
抑郁、难过、阴郁或“极度沮丧”;
对他或她通常喜欢的东西不感兴趣;
体重减轻和食欲减少;
感到疲劳、难以入睡;
对他或她自己感到愧疚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定;
往往想自杀等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类型
1双相情感障碍Ⅰ型
患者出现躁狂症症状(至少发作过 1次),症状持续1周以上;
患者出现抑郁症症状(并非所有人都有此症状)。
2双相情感障碍Ⅱ型
患者人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严重抑郁;
轻度躁狂症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
3环性心境
患者同时患有轻度躁狂症和抑郁症,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年;
患者症状不满足情感障碍Ⅰ型或Ⅱ型的诊断条件,但仍对患者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如何与双相情感障碍者相处?
1接纳和理解
在他们情绪剧烈起伏波动时,保持关心和理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接纳他在狂躁发作时的狂妄、夸大、无所不能的表现采取不认同、不反对的态度,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语言上不贬低、不评判、不指责,在行为上不疏离、不逃离,不强制改变……
2帮助进行自我管理
帮助他用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行为、情绪”,提升其对自身行为和情绪及想法的觉察。帮助他认识到某些行为的危害,建立安全健康的替代方式;通过对情绪的辨识和觉察,帮助他对情绪加以控制;识别夸大妄想的想法,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认知。
3鼓励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鼓励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规律三餐饮食时间及作息时间,鼓励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聚会,鼓励他投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工作和学习中去,鼓励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4帮助他学会爱自己
帮助他接纳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接纳自己不是完人,接纳自己的心境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症并不多见,那么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病来的呢?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一种比较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也叫躁狂抑郁症,这是它历史上的第一个疾病名称,从这个疾病的名称可以知道,发病的两个典型的状态,一个是躁狂状态,就是表现的情绪情感高涨,人显得兴奋,话也比较多,经常显得兴高采烈,做事情特别有自信,活动多,闲不住,甚至很容易做一些轻率的决定,比如乱花钱、比较轻率的性行为等等。但是这种高兴的状态也是不稳定的,就是他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信息的一些刺激或者干扰,而突然变得比较愤怒、比较生气,这是比较常见的。
双向情感障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双向情感障碍它和抑郁症一起走进了我们的认知中,双向情感障碍感觉和抑郁症很像,但又感觉不像,它到底是种什么病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症状
1、情绪高亢:这主要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的特征,患者通常情况下比常人兴奋,容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语速不自觉加快、语调起伏变化较大,从他人视角观察往往发现患者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丰富。
2、肢体活动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往往较之正常人表现出明显的肢体活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合乎情理的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如果患者为学生,则往往在上课期间左右移动、活动频繁以及眼神四处飘忽。
3、幻听臆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较为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幻听以及臆想的现象,患者可能表现出过度兴奋沉迷或者异常害怕惊恐的表情。这时候周边的人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不要轻易接近触碰患者。
4、焦虑失落: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出现异常的焦虑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可能出现明显话语减少、不愿参与社会性活动以及眼神、面部表情呆滞。
5、体重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体重增加往往与抑郁症的发作密切相关。患者由于大脑内五羟色胺分泌增多,刺激相应神经产生冲动以及某些特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造成组织脂肪生成增多、降解转化减少。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与抑郁症的发作往往呈现出不规律性,患者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在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应小心谨慎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避免做出刺激患者病情加重的行为。
双向情感障碍可以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能否治好笼统的回答是能,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比较复杂、比较严重的疾病,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本身病情的特点、病情的复杂程度,不同人病情复杂程度也不一样,还有身体方面其它疾病的情况,家庭、社会的支持,经济状况,家人对他的关心、照顾情况怎么样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和最后的治疗效果有关系。作为家人最需要做的是配合医嘱进行系统治疗,由医生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方案的必要调整,这样是保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好的、最正确的做法。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达不到治愈、治好的程度,有部分患者可能最后出现精神残疾的结局,在精神残疾里面双相情感障碍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以要配合医嘱治疗,对病人进行更多的理解、关怀和适当帮助是保证疗效正确的做法。
双向情感障碍是心理病还是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属于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表现有躁狂、轻躁狂发作,比如情感高涨、精力旺盛、活动增多、言语增多、思维加快,又有抑郁发作,比如情感低落、快感缺失、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等表现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可以交替、循环、混合方式出现,呈反复出现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部分有残留症状的患者可转为慢性。
科学认识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俗称的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躁狂期的表现有:睡眠减少但是感到精力旺盛;感到比平时健谈,滔滔不绝;自夸自大,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一点小事都能点燃;行事冲动,过度消费等。
抑郁期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对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即使是自己的爱好;明显的食欲增加或减少;失眠或嗜睡;过度自责、内疚、无意义感;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迟缓;感到没有精力,疲惫;行动迟缓;有自残,自S的想法和行动。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几个类型:
双相I型障碍:至少1次躁狂发作。
双相II型障碍:从未出现充分的躁狂发作;至少出现1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1次重性抑郁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的轻躁狂症状,和多次发作的抑郁症状;不过,症状期的严重程度、广泛性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符合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完整标准。
双相及相关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表现为高涨、异常欣快或易激惹心境,可以伴或不伴在物质中毒或戒断期间,出现抑郁情绪。
其他类型: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典型症状引起患者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均有显著临床损害,但症状严重度不足以符合上述任何疾病的完整标准。此外,还有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如出现以上的表现,请及时自查,并到医院或专业机构确诊和治疗。请勿给自己盖章双相!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意思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与人聊天时会听到他人说到双向情感障碍症,可能很多人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症这个词汇感到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意思。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意思1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痛苦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痛苦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痛苦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意思2双向情感障碍症的主要表现
1、感情敏感:病人经常由于某些细微或不相干关键的事儿而觉得忧伤或激动兴奋,无法克制。多见于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也看得见于神经症的'精神衰弱等多功能性精神疾病。情感困惑加老师手机/信,1对1完全免费剖析
2、易激惹:病人非常容易由于某些小的事儿而造成明显的感情反映。比如发火、兴奋、恼怒、乃至火冒三丈,延迟时间通常较为短暂性。多见于脑器质精神疾病,比如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也看得见于躁狂情况等多功能性精神 类疾病。
3、强制笑哭:病人在没有外部要素的危害下,突然冒出不可以操纵的、没有分毫感召力的脸部情绪。病人对于既无一切心里感受,也说不出来需不需要那样哭和笑。它是在脑器质精神疾病时比较普遍的这种精神病症状。
4、欣快:是在痴呆症基本上的这种“热情高涨”。病人常常满面简单而且呆板的微笑,连自身都说清开心的缘故,因而使人呆傻、愚昧的觉得。看得见于麻木性痴呆症和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
5、生理性热情:就是指忽然产生的、十分明显但又短暂性的这种情绪障碍。它与感情暴发的不同点:其主要表现为欲望、致死、毁物等具备较强的毁灭性的个人行为,大多数有必须水平的意识障碍,过后忘却。常见于癫痫病、脑颅外伤性、中毒副作用精神疾病及精神分裂。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自身医治方式
1、自身医治方式一:清洁训练
清洁训练是能够协助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去除中旧观念,更改具有思维方式,进而清洁心里的训练方式,实际效果比较突出,非常简单、一目了然。加/信好友,1对1完全免费剖析情感问题
2、自身医治方式二:静下心
静下心方式是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拉开心里,找到性命的本色,你将能接受自身,接受社会发展,得到轻轻松松和开心。从人体的方面而言,静下心更能够修补人体功能及植物性神经,它能够产生的作用乃至是某些药品没法超过的。针对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医治而言,静下心是必不可缺的方法。
3、自身医治方式三:太阳
开展适当的太阳淋浴,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而言是十分必需的。太阳的直射能够会使人体的毛细管拓展,加速血液循环系统,这将使病人的人体机构处在软性的健身运动情况,并从而代谢出很多种多样开心化学物质,这不但能够改进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心态,也具有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消除有害物的实际效果。
4、自身医治方式四:慢跑
慢跑是这项比较简单且随时随地可开展的。现如今国外许多病症的康复训练中,慢跑已成必不可少的这项辅助方式,除开能够锻练人的大脑作用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加快。中医学上讲,任何的病症都可以归功于血气的淤堵,而慢跑则可具有顺通的功效,除此之外,基础代谢的推动也可清除身体的废弃物,使人体与心态状态调节回轻轻松松的情况。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严重的抑郁与躁狂阶段交互出现为特征的。
他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者混合发作。混合发作是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
抑郁发作的特征主要有:
(1)悲观的情绪:悲哀忧郁,日常大部分的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
(2)食欲:体质差,食欲显著减少
(3)睡眠:失眠和睡眠增多
(4)运动活动:显著减缓,运动迟滞或激增
(5)内疚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自责
(6)注意力:思维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健忘
(7)自杀:反复想到死,自杀的观念或举动
躁狂发作的特征主要有: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不稳定,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患者常常以愤怒、易激惹和敌意为特征,甚至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
(2)思维奔逸: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语言增多,口若悬河。思维飘逸,缺乏意义,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做事马虎,往往虎头蛇尾。
(4)躯体症状:睡眠需要减少,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入睡困难,食欲亢奋,暴饮暴食等。
混合发作的表现主要有:
患者在躁狂发作的过程中突然转变为抑郁,几小时后又突然转换为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是这种混合状态持续时间比较短,多数会快速转入躁狂或抑郁。混合发作时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比较严重,这种身心的快速转换会消耗患者大量的心理和生理能量,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在各种学派中都有不同的说法,各大学派也是和而不同,对于双相情感的治疗既可以生理因素治疗也可以从心理,但是对于他的治疗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而方案或理论,因为心理的复杂性,不同患者病发症状的变异性,要求我们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