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有哪些心理特点

独生子女有哪些心理特点,第1张

独生子女有哪些心理特点

 现如今独生子女在社会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我们知道,不少独身子女在家中都是父母、长辈的心肝宝贝,但是在孩子养育成长这条道路上,他们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那么,独生子女都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1、性格孤僻。

 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2、神经质,喜怒无常。

 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

 3、心理早熟也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共性。

 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

 4、身体和心理的娇气。

 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孩子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希望,尤其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还是有好处的。

 拓展阅读:如何科学教育独生子女

 由上述,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可以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的,最神圣的责任。目前,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归纳以下几点:

 (一)改变传统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思想”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

 要做到此点,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发展,按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去做,才能站得高、看的远、放得开,收得拢。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诚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应该的,爱子女,不仅是人之常情,而爱的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是爱子女,不仅是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德、智、体、

 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长大成为对国家、对“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为此,对孩子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相反,对孩子娇、惯、纵容是有害的。俗话说:“严为爱、宠为害”,有位教育家说过,“毁于盲目母爱的人比毁于危险的小儿疾病的多。”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在家庭中,孩子应当是民主、和睦、团结互助的关系,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要改变以长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克服专横的家长作风,不能因孩子年幼而随意轻视、嘲讽、侮辱、体罚他们。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在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

 (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以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

 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三)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

 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

 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四)要舍得孩子吃一点苦

 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娇气十足的孩子将来是难有所作为的,要克服这种娇气,家长光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要吃苦耐劳”,往往成效不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为吃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因此,在孩子的生活,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例如,在吃的方面,除了保证孩子必要的营养外,不要让孩子吃的太好,太精。对孩子的零食更要节制,尽量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在穿的方面,主要是让孩子穿的整洁、大方、舒服。让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千万不要让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有的父母不惜代价给孩子穿着打扮,把孩子打扮得洋不洋,土不土,怪模怪样。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且会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使孩子从小受到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在孩子的学习用品玩具方面,不要总是给孩子买新的。要鼓励孩子用旧东西制做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使孩子

 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另外,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孩子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去锻炼。如大泠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五)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我国有句谚语“吵闹多的家庭孩子也会变坏。”所以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这样有助于增进父母感情,在孩子面前没有感情的家长,是无法教育孩子的。

 家有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在如今的社会上,家有独生子女已经极为普遍,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讲,教育成功与否都是百分之百的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在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广大独生子女家长,更应该学会做称职聪明的`父母。我们分析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得出称职的家长都有以下几点共同特点:

 1、要多给孩子磨炼的机会

 家有独生子女,中国的一些教育家,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从来都主张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对于家有独生子女,如果家长能注意从小就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综合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旦孩子染上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往后是很难纠正的,甚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如烧饭、洗衣等,还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其中首先要学会与同学交往,这是一个人适应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中提出“学会生存”: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日本人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看成是人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他们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教会孩子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为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下,就让孩子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到荒无人烟、气候恶劣的孤岛上去自搭帐篷,自制海盐,自己做饭。其目的就在于使孩子从小学会生存。每个民族都在培养自己的后代,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对家有独生子女家庭,更应该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炼的机会。

 2、要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相当激烈,不难理解为何现在家有独生子女的家长把孩子的智育看得那么重。但怎样才能使孩子读好书,读书好呢,其中有很多学问。

 其实,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常耐心地帮助孩子,其前提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及时加以鼓励。而且学习要靠自觉,要使孩子做到自觉,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大量早教研究证明,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开发个体潜能有重要意义。在良好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下,完全可以把孩子巨大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我们需要创设民主的家庭氛围

 尊重、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条件。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孩子在成长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是事事去干预,还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事实证明:让孩子有充分的独立和自由,在民主的气氛中有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在发生在大学中的极个别恶性的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致。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不错,有的甚至一路免试直升到研究生,但恰恰是因为缺少健康的个性而使其无法正视人生的挫折。健康个性的培养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孩子出生后,和父母的接触最多,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知识经验、智慧才能、情感意志和育儿技能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健康个性的养成。家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成功的另一个共同点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己,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对孩子则充分尊重、理解。抓学习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以使孩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在优良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性格,形成健康的个性。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固然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携手的系统工程,但如果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能有意识地注意到上述几点,相信家有独生子女的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说,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称职家长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

;

看到这个话题,我就感叹不已,因为我也是独生子女,深刻地体会到了如今独生子女所在的处境。在此我想谈一谈对独生子女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是独生子女所面临的社会歧视,一提到独生子女,大多数人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么几个词: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好吃懒做、以自我为中心等,我当时听到这些评论是感到震惊与愤怒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什么时候要靠独生和非独生来评判了?孩子是能自己选择自己是否是独生子女吗?就像我们生来是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的,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女性在如今社会中仍在遭受歧视,独身子女也一样,他们被划分成一个群体,仅仅因为少部分人的表现而去定义整个群体,不得不说,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社会歧视。

其次是独生子女家庭如今已成社会趋势,短时间很难改变,随着社会老龄化严重,二胎政策放开,仍有许多家庭选择生一胎,这是因为相较于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会占用父母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而且多子女家庭并不能保证老人的养老,还有就是手足关系,这种关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使两个孩子共同良好发展,处理不好,就会使两个孩子同时处于消极状态。

家长观念无法转变,对独生子女带来了沉重的情感负担和学业压力,并且使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生子女从小就被人包围,一个孩子来到世界,就有很多爱给予他,但孩子真的承受得了这些爱吗?他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一旦选择,就会遭到责骂,会被说良心被狗吃了之类的话。人都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自己就要报答,自己的从小幸福由家人带来,那么家人的幸福一定要自己负责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对另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我这里不是说不孝顺,而是指独生子女所承担的期望太重,当他发现无法实现给家人的期望时(这种期望可能是自己加于自己的,也可能使外界给予的),他会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尤其是学习方面。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大多会把孩子的未来安排的清清楚楚,孩子内心会固定化思维:家人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应该按他们的想法做事,这样才能回报,但事实是孩子可能达不到该目标,但他也不会诉说,只会憋到心里,越发的累积,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他不敢表达。以上就是我身为一名独生子女的感受。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爸妈要二胎是为了给你生个伴,独生子女太孤单了。”“生二胎三胎可都是为了你呀,你必须要让着弟弟妹妹们。”“爸爸妈妈给你的生日礼物就是弟弟妹妹。”这样的话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作为家中老大亲身经历,还是听周围人说起过,这应该是许多家长“通知”老大家里要有老二老三的方式之一。这时候很难不疑惑独生子女真的会感觉到孤单吗?跟老大相差七八岁甚至十几岁的弟弟妹妹,真的可以形成一个理想中的陪伴吗?

     很多孩子也会满头问号,自己并没有跟父母表达过很孤单这样的意思,甚至很多小孩子在此之前,甚至没接触过孤单这样的情感体验。父母如何就认定自己孤单,并要通过生孩子的方式来解决呢?

    其实独生子女并不会经常感觉到孤单受到曾经生育政策影响,我和身边的朋友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来问我们这群人:"你们孤单吗?"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并不会。”我们小时候有同龄朋友和同学、老师父母长辈等等,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就算是失恋也可以找好朋友喝闷酒,仔细想想真正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很少,但是并不是说彻底与孤独绝缘。因为很多事情就算是弟妹成群也不可能替我去完成,比如升学的焦虑、毕业的迷茫、想要跳槽权衡利弊的纠结这些时刻感受到的孤独感,是必须要自己去面对的,是所谓的“陪伴”无法解决的。其余的时间利用起来是很充实的,闲暇时同龄人一起玩玩,也并不会有那么多空闲去孤单。

    所以父母想要生二胎三胎,还是要好好跟孩子沟通。孩子自己提出想要个弟弟妹妹解闷,那么可以用这个理由。如果孩子自己平时就很嗨了,从来没提过孤单,也十多岁认知观开始形成了,就不要用这种理由了,毕竟跟弟妹年龄差很多也很难玩到一起去。可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来谈一谈,相信孩子会理解的。切忌把二胎三胎的责任强行扣到老大的头上,什么我是为了你才生的,这会无形中给老大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负担。

    综上来看,不是说独生子女就是孤单,大可不必把独生子女跟孤单这两个词条紧密关联。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缺个玩伴,遇到低谷谁都会感觉到孤单,独立乐观才是正解。

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都孤独,但是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往往会更孤独一点。独生子女的内心真实想法就是没有人能帮助自己,所以必须要自强自立。

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生一个孩子还是生两个孩子,因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往往会有一些劣势存在。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其实内心是比较孤独的,虽然有父母陪伴着自己,但是没有人可以和自己分享快乐,也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一起放学,所以难免会觉得有一个弟弟或者是有一个妹妹会更好一点。最重要的是有一些父母可能工作比较忙,让自己的孩子住在爷爷奶奶家里,可是爷爷奶奶虽然能给孩子好的照顾,但是却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而且这种孩子在看到其他同学有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时,就会觉得特别羡慕,因为这些小朋友可以陪自己玩。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都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加孤独,因为有些父母是比较看重孩子的教育,因此会全天陪伴在孩子的身边,除了孩子去上学之外,几乎都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所以这种孩子童年往往会过得比较幸福。

独生子女内心的真实写照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自己,不可以依赖别人,自己必须要强大。相信很多独生子女都会这样想,因为独生子女知道自己既然负着父母的期望,也不能让父母失望,所以会努力的学习。此外独生子女并不像非独生子女那样,有人可以分担自己的快乐或者是分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有一个人,因此会更加的依赖父母,但是变成了大人后就会更加的独立。

最后,小编觉得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的好,而非独生子女也有独生子女体验不到的快乐,但无论怎么样,父母都要给子女一个快乐的童年。

澄清一下问题,其实《独生子》有同名电视剧、**、短片。电视剧即李威导演的《独生子》,由林申(现已经更名为林雨申)、朱杰联袂出演;**即小津安二郎的第一部有声**;短片包括长沙方言版的短片以及捷克默片。其中小津安二郎的**评价最高,虽是1936年的作品,但至今看来也不过时。

今日结合国情,想跟大家聊一下国产剧《独生子》:一部试图探寻与反思“独生子”这一特殊存在群体命运的电视剧。在我们这个日趋为独生子女构成的社会,“夹心层”越来越为影视作品所聚焦,也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共鸣,独生子女们上有老下有小,还得为各自的生活苦苦奔波,被折腾得喘不过气,于是这些内容就成为了《独生子》的个中详细。

1、藉由独生子主题,实现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探讨

林申饰演的男主,本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可是到了而立之年,成家立业后,幸福指数却大打折扣,先是婚姻生活触礁,与老婆离了婚;紧接着又是事业出现问题,和合伙人的关系陷入紧张,更悲催的是,家中老人也是各种问题不断,所有的问题都只能由林申一个人硬撑着。

他能撑得了多久?《独生子》告诉你答案。本是2013年的剧,但是今天看来,独生子女问题依然严峻。“421家庭”让不少独生子女在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过程中,不单要面对沉重的父母养老问题,而且还要思忖下一代的抚养问题,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面对时几乎每一项都让人心力交瘁。《独生子》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遇到生活压力适时宣泄,总会拨云见日雨过天晴。而现实生活大多是:人如蝼蚁,为讨生活的一口饭,夜以继日,不辞辛劳。

2、剧中演员镜子式的表演,带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剧中男主扮演者林申本就是80后独生子女,因其明星家庭背景,估计出生时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饰演片中年轻帅气的“独生子女”牙医,估计有一定的共鸣。借用观众点评:林申干练的身材、深沉的眼神、跳动的双眉,以及笑的时候常常只上扬左边嘴角的样子,无不将片中男主的自私、叛逆、敏感、依赖等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关于林申,让我佩服的是他在去年底《倚天屠龙记》中的表现,他塑造了继孙兴之后又一个经典版“杨逍”。

当然除了林申,《独生子》中还有一票老戏骨,也为此片加分不少。比如饰演男主父亲的李光复老师,片中就有点典型的中国式家长,跟儿子的关系并不那么热络,我看片时都觉得这父亲跟我爸类似,感觉他们那一辈人都喜欢把爱埋在心底;又比如饰演男主后妈的刘莉莉老师,荧屏“妈妈”不二人选,不知有没有观众看过刘老师在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中的表现,今日重点推介一下。

3、让反映现实生活的都市剧,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据说2013年《独生子》播出时,中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的计划,2015年国家又开始了“全面二孩”计划,可是即便二胎政策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给社会带来的阵痛真的会立马消退吗?我只是个影评人,无法就社会问题给出深刻的答案。但脑海中立马想到的,却是美国的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的名言“独生子女本身就是问题”。《独生子》能够将问题的冰山一角展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事情。

冰山之下,还有多少现实问题可挖、可以成为影视作品创作的素材?应该是媒体人引以重视和思考的内容。所谓媒体责任担当,大抵不过如此吧。

以上。

独生子女的特点具有两面性。

1、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揽,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让孩子做,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对孩子所有的活动都给予关心、照顾、保护,这种保护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孩子总是跟在父母的背后,什么问题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什么事也不会干,即使父母生病了独生子女也不懂得如何照顾,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不愿意主动的处理问题,对父母就越来越依赖。

2、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

独生子女是指一对夫妻生育的唯一孩子,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亲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但亲兄弟姐妹关系会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定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6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