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下冰雹了 我该怎么办

武汉下冰雹了 我该怎么办,第1张

概述

[编辑本段]

冰雹(Hail)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 5 ~50毫米,大的有时可达 10厘米以上,又称雹或雹块。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

雹块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降自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 、 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4~7 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图1、图2)。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冰雹灾害时空动荡格局以及冰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从而更好地防治冰雹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冰雹形成

[编辑本段]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如果上升空气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在大气中空气每上升100米,因绝热变化会使温度降低1度左右。我们知道在-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就称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过剩的水汽便会凝华成细小的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于空中便成了云。

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空气运动,形成了不同形态的云。因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积状云。它们都是一块块孤立向上发展的云块,因为在对流运动中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往往在上升气流区形成了云块,而在下沉气流区就成了云的间隙,有时可见蓝天。

积状云因对流强弱不同出一辙形成各种不同云状,它们的云体大小悬殊很大。如果云内对流运动很弱,上升气流达不到凝结高度,就不会形成云,只有干对流。如果对流较强,可以发展形成浓积云,浓积云的顶部像椰菜,由许多轮廓清晰的凸起云泡构成,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在冰雹云中冰雹又是怎样长成的呢

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冰雹特征

[编辑本段]

总的说来,冰雹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②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③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④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⑤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

冰雹分类

[编辑本段]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冰雹危害

[编辑本段]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冰雹防治

[编辑本段]

1预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天气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计算机和通信传输等先进设备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当地气象台(站)发现冰雹天气,立即向可能影响的气象台、站通报。各级气象部门将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相结合,综合预报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使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尽可能提早将冰雹预警信息传送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中去,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地电台、电视台、电话、微机服务终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系统等媒体发布“警报”“紧急警报”,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有许多省建立了长期试验点,并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③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放火箭、投炸弹,以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④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减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长。

3农业防雹措施

常用方法有:①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③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④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中国冰雹灾害分析

[编辑本段]

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异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2020年的春节是个极不平凡的春节。在这个一年一度本应该合家欢聚,充满欢乐和幸福的节日里,一场本不应该如此严重的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截止到2020年1月29日15:00,全国确诊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共6040人,疑似病例为9239人,共治愈110人,死亡132人。由于人口流动的范围广,数量多,未来几天患病人数有望进一步增加。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病毒。武汉,你并不孤单!

虽然笼罩在汽车行业上的寒冬依然没有过去,但是灾情面前,“汽车人”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向武汉伸出了援助之手,驰援武汉。(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东风集团:3600万元

作为本地企业,东风汽车集团是最早行动起来的汽车企业。1月23日,东风汽车集团先是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随着疫情的加重,1月26日,东风公司携旗下企业,再向湖北捐赠2600万元。其中,东风公司分别向十堰市慈善总会、襄阳市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通过东风公益基金会,分别向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捐赠人民币300万元。

另外,在网约车全面暂停营业的状况下,东风出行紧急应征300名东风出行志愿者司机组建起应急车队为医护人员提供交通服务。 

中国一汽:1700万元

中国一汽携旗下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捐赠1700万元现金,用于支持全国特别是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中国一汽捐赠1000万元,一汽-大众捐赠600万元,一汽丰田捐赠100万元。

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武汉市及全国其他省市疫情严重地区购置医药、医疗器械、试剂盒、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及困难家庭“救急难”资助等;其中500万元用于为武汉市及当前疫情比较严重省市提供疫情防控指挥及防疫应急保障车辆支持。

此外,在资金支持基础上,中国一汽旗下“一汽出行”公司,组织“特别爱心车队”,按照武汉市需求,统一调度为医护人员及市民提供相应出行服务。中国一汽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分、子公司坚决服从当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和统一调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中国一汽旗下所有品牌经销商4S店,按照当地政府要求积极参加疫情防治工作,随时听从当地政府的统一调度。

广汽集团:500万元 

2020年1月26日,广汽集团宣布将携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等企业,捐赠500万元用于支援武汉的抗击疫情工作。

其中,广汽集团总部捐赠200万元现金,广汽本田捐赠100万元现金,广汽丰田捐赠100万元现金,用于购买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急需的防护用品及其他医疗耗材;广汽乘用车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价值100万元的传祺GA6轿车,由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使用。

吉利汽车:2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人民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根据全国疫情严重地区的实际需要,购买急需的口罩、消毒液、护目镜、呼吸机等疫情医疗物资;支持疫情地区临时医院的建设;支持疫苗和治愈药物的研发,以及更长期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信息科普工作。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领克、沃尔沃、几何、路特斯等各大品牌全面参与,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紧急从瑞典采购25万只医用口罩,捐赠50辆嘉际用于救援物资运送。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出行服务平台——曹操出行(武汉)也成立了应急防控保障车队,将24小时配合疫情防控用车调度。

奇瑞汽车:1000万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赠1000万元,其中包括现金、专用救护车辆,以及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物资,主要用于支援湖北等疫情较重的地区。除此之外,奇瑞还利用海外网络资源采购大批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的医疗物资,将于近日空运至国内。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控股旗下的瑞弗特种车辆有限公司,于大年初一紧急布署恢复加班,生产用于病人救护专用的负压救护车辆,目前仍在加班加点生产,20台负压救护车将于近期运抵相关疫情地区。 

比亚迪:1000万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比亚迪慈善基金会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爱心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长城汽车:500万 

长城汽车决定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长城汽车将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同筑抗疫“长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梅赛德斯-奔驰:1000万

1月26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携手广大经销商合作伙伴宣布,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捐赠爱心资金1000万元。

宝马:500万元

1月26日,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将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紧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人民币500万元,用于抗击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该笔捐款将主要用于资助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当地医院急需的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等紧缺物资及相关救治工作。

北京现代:1500万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携手现代汽车集团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医疗物资,并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1000万元现金。其中,医疗物质主要包括目前最紧缺的防护服、口罩及护目镜,及严重疫区群众急需的个人防护用物资等。另外,现代汽车集团将从韩国采购大批医疗物资用以解决当下紧急情况。而现金主要用于病房的运营、人力支援及医疗设施等物资采购等。

捷豹路虎汽车:800万元

1月28日,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共同捐资800万元现金,支援湖北疫情防控。

小鹏汽车:300万

小鹏汽车向武汉等医疗机构捐赠人民币 300 万元医疗物资,包括当地最紧缺的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为主,用以支持一线医疗工作者集中力量抗击疫情,建设疫区临时医院。除此之外,小鹏汽车也在尽力从国外采购紧缺医疗物资。同时,小鹏汽车也为武汉当地医院捐赠车辆,方便医疗、科研工作者快速出行。而在小鹏汽车总部所在地广州,将为定点救治医院提供无偿出行服务。 

通用汽车:500万元

1月28日,通用汽车宣布将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人民币500万元,驰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向全体奋战在防控前线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笔捐款将用于在疫情严重地区援建医院及提供配套物资支持。

除了以上企业还有以下车企、经销商以及零配件供应商在行动。其中福特汽车捐款100万元,宝沃汽车提供免费车辆,特斯拉免费提供超级充电桩,蔚来汽车提供价值30万元物资,哪吒汽车捐款100万元,宁德时代捐款1000万元,米其林轮胎捐款300万元,玲珑轮胎捐款500万元,途虎汽车捐款500万元,永达集团捐款1000万元,国机集团捐款3000万元,中汽中心捐款500万元,恒大集团捐款2亿元,上汽MAXUS加急生产60辆负压救护车,江铃福特首批捐赠10辆负压救护车,北汽福田加急生产25辆负压救护车,华晨集团也在紧急进行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工作。

武汉加油,“汽车人”在行动,让我们对这些支援武汉的企业致以崇高的敬意。当然我们更要对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致以最高的敬意,希望他们能保护好自己,争取早日战胜病毒。

防疫抗疫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少聚会,宅在家里做贡献。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一起共赏大好河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954年,武汉国民经济刚刚得到恢复,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突袭而来。

这年4月,长江中上游接连降雨,湖南、四川的洪水滚滚而下,长江水位暴涨。

6月25日,武汉长江水位突破26、3米,市郊大部分农田被淹,汉口市区开始进水,市政府门口一片汪洋。

在这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和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危急时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张平化迅速报告了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中南局。

张平化并随即召开市委会议,决定将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全市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市委、市政府全力投入抗洪斗争。

市政府6月27日发出了《为战胜洪水确保安全告全市全体党员、团员和全市人民书》,成立了以王任重为总指挥,张平化、李尔重、宋侃夫等11人为副总指挥的市防汛总指挥部和5个分区防汛指挥部。  

短短几天,全市上下动员了11万多人开赴长130多公里的长江武汉段堤防线,进行紧张的大堤加固、加高工程。长江两岸大堤上下,汽笛声、夯声、指挥员的吆喝声响彻云霄,赛过闪电过后的雷鸣声,赛过汹涌狂怒的洪涛声。

张平化和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哪里出现险情,就奔向那里指挥。

白天,他们在现场指挥,参加和检查江堤的加固、加高工程,组织调集各地运来的抗洪救灾物资。晚上,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分析汛情,讨论和研究防洪方案。

一天,张平化刚作完抗洪动员报告,突然秘书跑来报告,说他爱人正在医院临产,问他能否抽时间去医院看看。

张平化严肃回答说:“抗洪救灾,人命关天,请你转告医院,请他们照顾一下。”

直至抗洪胜利结束,他才回到家里,并给小孩取了个叫“自全”的名字,意在战胜洪水,确保全市安全。

5月15日下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针对近期强对流天气的应对处置相关工作的新闻发布会,根据会上的介绍信息得知,在截至15日中午12点的统计数据中现显示:不幸遇难者共8人230受伤,3568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197,倒塌房屋28户86间,严重损害的房屋130户400间。在此次龙卷风灾情发生后,省政府和市政府都极度重视,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忠林等政府官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协助指挥现场的救援活动。当日武汉成立6个工作专班,针对现场遇难人员进行救援,在搜寻失联人员的同时,对总额和交通等公共设施进行安全排查。自5月13日上午起,武汉对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进行多次专题会议,并号召武汉居民做好防灾避灾的相关工作。

对于武汉的这次龙卷风天气,气象局通报了此次的整体情况,初步判断是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而5月14日20—22时是强对流天气集中发生时段,主要地点为武汉市蔡甸区东部。在灾害天气发生之后,武汉市政府也立即启动医疗战线,住址急救站、血液中心、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以及区人民医院开展相关救助工作。

针对于此次的龙卷风天气,武汉政府将其定为EF2级,其风速为191~260公里/小时,在数百米远时就能够将汽车掀翻,甚至能将屋顶和墙壁一起吹走。此种天气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困扰,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此,武汉政府也向广大市民提供了应对方式,方式如下:

一、当龙卷风发生时,若市民在家,则需要原理自家的门窗和房屋的墙壁,最好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进行躲避。

二、若出现电杆或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市民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三、若灾难发生时身处野外,可寻找远离大树、电杆的低洼地进行躲避。

四、若在驾车外出时遇到龙卷风,不要再汽车内躲避,更不要开车躲避,要及时下车,在低洼地躲避。

龙卷风与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不同,一般只有非常庞大的积雨云才能孕育出龙卷风,而龙卷风的破坏力也是十分惊人的,虽然龙卷风在我国并不算常见的伤害,但每次出现都会对我国人民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损害,所以广大居民还是要了解龙卷风来临时的应对措施,以免不时之需。

  6月18日入梅以来,武汉连遇4场强降水,尤以第四场最凶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从6月30日早8点至7月6日下午5点,武汉气象站累计雨量5815毫米,刷新了武汉有气象记录以来周降水量最大值。气象部门介绍,之前武汉一周最大降水量,发生在1991年7月5日至11日,7天内泼落5428毫米雨水。

  气象部门介绍,武汉常年主汛期(6-8月)的平均雨量为5621毫米,历史年平均雨量为13159毫米。在本轮降水过程中,武汉不到7天就把主汛期3个月的雨下完了,也相当于下了全年四成多的雨量。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多。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人士介绍,6月1日至7月6日下午3点,武汉站、江夏站累计降水量分别达到9326毫米、10872毫米,比该两站1998年6-8月的总降水量分别多646毫米和702毫米;新洲、黄陂累计降水量887毫米、8339毫米,也分别超过了该两站1998年6-8月的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0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