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大全

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大全,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文学熏陶。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容易受到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是超越时空。但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有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所以读起来就觉得不着痕迹,自然入妙。

篇二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篇三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篇四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篇五经典初中古诗词赏析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

(分类记忆法)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长亭送别

5生活杂感

二, 意境分析法

意境: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而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答题步骤:

①抓住意象,描摹图景

②概括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____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是: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_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问:(1)有人据"西风残照"谓此词衰飒,有人据"汉家陵阙"谓此词悲壮,你认为它的风格是什么 为什么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是衰飒年年柳色,夜夜月光,灞陵伤别,总来织梦;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音尘绝,心命绝秦娥倍感凄凉和痛苦

(2)是悲壮秋日登原,西风残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巍然而在当此之际,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良人不归,汉陵长在由家而国,极悲壮也

本词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又寄寓着人生哲理和使命感

三,背景分析法

背景:诗人写作背景及人生经历

背景显示方式:

1,显性——注释显示,题干显示

2,隐性——知人论世

例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

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

过岳阳,写下此诗

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为终于 "生出"四川平安回到家乡,而感到庆幸,但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喜交集的笑;

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面对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笑

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而这也是豁达的笑;

例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碛②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莽莽绝人烟

①无那:无奈 ②碛(qì):沙漠

(1)这两首诗属于______诗,盛唐这一诗歌 风格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

豪迈,奔放,雄壮

(2)两首诗末句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甲诗"无那金闺万里愁"表面上写的是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实际上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乙诗表面上写的是荒凉的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 ,但感情并不低沉戎马生涯的艰辛,边疆地域的荒凉,更能体现诗人从军边疆的壮志豪情

练习1阅读许浑《谢亭送别》,完成试题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雪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答:是和谐的 这是乐景衬哀情,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基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问(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依依惜别,黯然孤寂之情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同体诗,回答问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韦庄:晚唐著名诗人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前人认为这两首以"台城"为题材的诗,有较多相似之处;但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角度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思想内容方面: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统治者的浮华奢侈是六代灭亡的原因,暗示中唐统治者如果沉溺在享乐之中,后果不堪设想;韦诗借浮华如梦的六朝无情逝去,表达了对晚唐日薄西山的无奈,充满了感伤悲哀的情绪

表现手法方面:刘诗运用典故从正面揭露六朝统治者的奢华腐败,实写台城的荒败景象;韦诗则采用虚写的手法,用"鸟空啼"写出了台城废墟给人的历史空寂感,用台城柳的"无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诗内容形式最相似的一联是什么

(2)两首诗句均有"使人愁"三字,其情感有什么区别呢

(3)你认为两首诗谁是胜家 提出两点以上的理由

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和"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崔诗触眼前之景,抒怀恋乡土之情;李诗抒发奸人当道,壮志难酬之感慨

从主旨和语言两方面自主发挥,言之成理

练习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词人不交代"春愁"的内容是什么,却埋怨别人 不理解他的心情他这样故意闪烁其词,想表达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一是说明他身边没有知心人,很孤单寂寞;二是说明他太痴情,却不能被人理解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评价此词"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古之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你是如何理解其"专作情语"的

词人所谓的"望极春愁",无外乎"相思"二字但他迟迟不肯说破,欲说还休,让读者去猜,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她"

#能力训练# 导语古诗词是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富有中华文明特有的美感。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人寻味。下面是 分享的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2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空,徒然。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3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一作:随风)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4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5必背的初中古诗词精选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很,程度副词。

 至:极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爱情--在古诗词中经典

速溶时代的快餐文化主流下,爱情似乎也难逃厄运,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烂漫温情,或许早为新新人类所不耻。但是,正是古典文学里丰富的爱情诗篇,才最能淋漓尽致再现男女相互咏歌的绝美眷恋!漫长的中国诗词历史,淀积众多极具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的爱情诗歌。

在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光辉起点的《诗经》中,占数最多的首当其冲就是关于人性婚恋情感话题的诗篇。这时代的“情诗”大都是言情者诚挚、热烈、朴素、健康的率真表白,那个尚无禁锢的时代,爱情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其情诗里得以人性化的生动体现。

《木瓜》(《诗经。卫风》)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乍看起来,此诗内容简单,但细细揣度,男女赠达颇有韵味。《诗经》描写爱情诗篇中,女子主动的比男子更多些。因此,可以说,在〈诗经〉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礼教在民间尚未达到封建社会那样顽固。此诗通过相互赠物的描写,用复沓反复歌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姑娘小伙永结情好的意愿。语直情浓,辞浅意深。

〈采葛〉(<<诗经。王风>>)中一连3个复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只一字之变,但时间的不断延长,却彰显空间的隔阻反而让爱情更深邃眷眷。深切的思念之情,得以彻底地抒发。而这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之比喻,语浅意深,竟被后人表达思念之情广为引用,直到今天,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火热爱情向往呢?!

汉乐府<<上邪>>篇,一气连举五件不可能之事来发誓,表达除非天地合并、世界毁灭,爱情不会终止,“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要休且待青山灿”的坚贞不渝的感情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实在是古今情诗之奇作,不同凡响,声情顽艳!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又一杰出代表作,该诗以长达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多字的篇幅,展现在旧礼教压制下刘兰芝、焦仲卿悲剧婚姻,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的美好品格。刘兰芝的可贵,在于为了爱情,不惧专横,不为荣华所动 ,甚至不惜以死全身,捍卫崇高爱情。这也正是她的悲剧所在,面对当时无可抗拒的残酷命运,她所能运用的唯一武器,就是爱情了。宁为玉碎的闪光人性觉悟,使该诗“悲情之绝唱”的悲剧色彩,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千载之后,读之犹面容鲜活、栩栩如生。

在交通不甚发达的时代,古人最怕离别,“悲莫悲兮生别离”的黯然消魂之痛难以排遣。离别安可在再,而我更重之。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共衔满堂酌,独敛向隅眉。中心乱如雪,宁知有所思。刘绘的《有所思》是别离情绪的代表之作。月照空床,最可以抒发孤栖独处之愁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月光越是明亮,就越能引起离人月圆人缺的愁情。长空乱如雪的思念心绪,把游子的深沉愁思和盘脱出,读罢余音袅袅,言尽意犹,心潮起伏不已!

以西晋潘岳为发端,大量“忆内”、“寄内”、“悼亡”的优秀爱情诗作相继涌现。元缜的《遣悲怀》。。。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而李商隐的《无题》叹出了“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伤别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维凄然悲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豪放如苏轼,也曾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已使人黯然伤神,难以相见的离别就更加让人惆怅无奈。李商隐开句的一个“难”字,云千重,水千重,人在重重山水中,那份重重叠叠而又难以言说的情感波动,道出人间至恋深情。春蚕吐丝,死而方尽,“丝”“思”谐音;蜡炬燃尽,其泪方干,“泪”“泪”同义,表达了两情相思、丝丝不断,一腔纯情、至死方休的不渝真情。凄恻精诚,感人至深。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命运和其婚姻密切相关。他因娶“李党”之人王茂元之女为妻而得罪了“牛党”中的令狐父子等人,从此遭到排抑,仕途潦倒。尽管如此,他对王氏始终情深意笃。王氏生前,诗人对她思念如渴,恩爱不绝;死后,对她悼念不忘,深情如往。

理智一点说,爱情并不都是甜蜜的,爱情带给人的往往是痛苦和欢乐一样多。正如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如此~有多少痛苦,才有多少欢乐,在痛苦和欢乐的共振点上,才造就真正的爱情,也造就真正的艺术。

经典爱情古诗词大搜捕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

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

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古诗词解爱情

1、失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单相思----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3、斗嘴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4、女友生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5、算计女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6、女友生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校园情侣---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8、网上情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前任女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0、第一封情书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情人节礼物----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12、楼下等女友----日照头颅生紫烟,九楼**不下来。

13、女友傍了款---昔人已乘奔驰去,此地空余拜拜书留

诗歌鉴赏感情类型归纳

一、别离诗

1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别恨离愁。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表达自己的志向。

5离愁别意: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贬谪诗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报国无门之激愤、怀才不遇之寂寞、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三、爱情怨女诗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思乡怀人诗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思乡怀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游子迁客之凄凉,思念亲友、边关思乡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六、山水田园诗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或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

3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或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时光易逝

七、咏史怀古诗

1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讽喻现实。

3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自比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八、边塞征戍诗

1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2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情感,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

3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4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5抒发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9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