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诗词《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扩展资料

1、《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登幽州台歌》鉴赏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 ”,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 ,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古之思,也是诗人对他所处的时代的含蓄抨击。

站在高高的古台上,眼见的只有长天浩浩,大地遥遥,耳听的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呼吸声,此时古今、天地、时空一起苍茫而至,处于这种苍茫压迫下的我,渺小感和无助感油然而生,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感也油然而生,莫名其妙地流下泪来。

登上幽州台,前面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没有了,后面的贤主也没有遇到,独立在无穷无尽的天地间,我禁不住凄凉地流下了眼泪。

扩展资料:

《登幽州台歌》背景

大唐神功元年,即公元679年,武则天派侄子武攸宜领兵挂帅,征讨契丹,陈子昂作为随军参谋一同前往。武攸宜不但不懂军事作战,还刚愎自用,连吃败仗,致使主力先锋部队全军覆灭。

陈子昂屡次献计均未被采纳,无奈请求亲自到前线与敌人作战,竟被降为军曹。陈子昂悲愤非常,登上幽州台,道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陈子昂出身于蜀地望族,堪称富豪之家。他少不更事,十七、八岁尚"不知书",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整日行侠仗义,吃喝玩乐。据说有一天偶然迷路,误入书院,被那琅琅的读书声所震撼,从此埋头苦学,三年便学有所成。

后来他"长安摔琴",名声大噪,直至武皇亲自接见。但他仕途坎坷,一生未尽其才。他和当权的武氏集团关系不好,甚至以与"逆党"有染的莫须有罪名被抓入大牢。后终被奸人所害,只活到了不惑之年。

赠乔侍御

陈子昂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举进士,任麟台正字,迁右拾遗。他曾两次从军出塞,后一次因与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到排挤打击。武后圣历元年(698),解官回乡,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他主张诗歌革新,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的齐梁诗风,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功绩。杜甫称赞道:“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称赞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四库全书》收《陈拾遗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补其诗一首。

诗题一作《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乔侍御即乔知之,也是唐代诗人,曾于武后垂拱元年(685)、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出征,与陈子昂关系密切,两人颇多赠答之作,这是其中的一首。

起句写在汉代朝廷上,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官员才吃得开。“荣”在这里用作动词,“荣巧宦”意思是使善于投机取巧的官员荣耀。唐代诗人喜欢用汉代比喻唐代,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说唐代朝廷上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官员才吃得开。

次句写在那些表彰功臣的地方,对在边疆保家卫国的人非常轻视。“云阁”指汉代的云台与麒麟阁。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曾令人画二十八将的肖像陈列于云台。宣帝曾令人画十一位功臣的肖像陈列于麒麟阁。因此,“云阁”就被用来代指表彰功臣的地方。这里实际上也是借汉代比喻唐代。

三、四两句是说可怜的乔知之啊,你在边疆奋斗到老是在为谁逞雄呢?“骢马使”原指东汉桓典,他担任侍御使,以办事严正出名,常乘骢马,被称为骢马使。这里指乔知之,因为乔知之也担任侍御使。“白首”也指乔知之,因为他在从军北征时已是50上下年纪,因为古代生活条件差,特别是在战争环境里,50岁左右头发全白了实属正常现象。

这首诗是在为乔知之鸣不平,他参加讨伐叛乱,出生入死,千辛万苦,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头发都白了,却仍然担任着侍御使这么个小官。陈子昂是乔知之的同事,他们的经历与待遇差不多,所以这首诗表面上为乔知之抱不平,实际上也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表达了作者孤独的情怀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则是点睛之笔

表达了作者失落悲观的思绪

暗暗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_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

———————————

[b]注释[/b]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b]译文[/b]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b]赏析[/b]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b]作者简介[/b]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1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