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大方向指引是怎样的?
曾经有一位我的咨询患者,在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半年后,自身的体验感是感觉自己在往逐步好的方向发展了。半年后的一天,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症状了,遂把药物停了。
“他当时自我感觉精神亢奋、充沛、冲动消费、觉得自己可以做大事、活跃度也比以往更高了、话也变多了等等。”
这是他在向我咨询地过程中,我询问他康复后,他向我表述的一些表现。
后来我再问他,“你的这些康复后的表现,比从前没病的时候有区别吗?”
他说还是有的,“比如:比以前爱表现了、睡眠时好时坏,但精力始终很充沛,可又使不出劲的那种,想做些有成就的大事等等”。他的表述,似乎有些懵懂,我在想估计他也不知道自己从前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的确,在一些经历过中、重度抑郁症折磨后的患者,大脑的记忆会快速衰退,极其容易抹掉从前的记忆,这里的抹掉不是完全抹掉的那种,而是在看从前的自己,更多的是一种隔着薄膜的不真实感体验。我相信用这个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这或许就是中、重度抑郁症的一种真实体会吧。
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会逐步退化,会发现记忆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刚才还记得的事情,一个小插曲,可能就会把很重要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等自己再次想起的时候,可能时间被耽误了,而深深的自责自己,这是很多现代人的烦恼与体验,不过这种记忆的退化,可能是暂时性的卡顿,也可能就是一种生理与思维的退化,如果没有什么情绪上的障碍、也没有生理疾病,那么它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而被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折磨后的患者,那种记忆的衰退过程,是明显的,是在病境中,暂时无法逆转的。
因为大脑的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记忆暂时根本无法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只有等待病情逐步康复后,这种记忆的恢复,才可以慢慢修复,但是始终比从前还是有些差别了,即便是这样,你也别太担心,因为它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要合理去看待这一个异常的现象,别总是给自己的生活去添堵了!
人生本来就很多烦恼了,不要再因为这个记忆的退化或者不如从前的问题,而再次自责自己,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那就不应该了!
我们要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都在进入一个老化的过程,如何来延缓身体各个机能退化的进度?还是那些道理,比如:
“合理性地常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饮食规律。生活中杜绝一些有害身体的不良嗜好。那么你就可以使自己比同龄人看上去更加健康与有活力。”
遵循科学是被誉为最好的道理的道理,谁违背科学,谁就会在未来的时光里,承受一些你本不该承受痛苦。
见过太多信佛、信基督教,而耽误治疗病情的患者,甚至有些患者以为信了佛、信了基督教就可以治病,这简直就是愚昧至极。我只想告诉你,你活得还不通透!
我们在有信仰的同时,更多的是要遵循科学、回归现实。信仰是好东西,因为它一种能量、一种鞭策、一种帮助我们提升生命境界与觉悟的能量,这些都是对我们精神上的优渥支持,而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有血有肉,没钱就等死的残酷现实。所以,现实才是一切活着的根本,在有信仰的同时,敬畏科学,才是完美的呈现,才是大智慧。
说了很多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
这位患者在半年,自我感觉完全没有症状了,甚至比以前更好了,遂把药物扔进了垃圾桶,可是好景不长,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又出现了之前抑郁症发作的一些症状,比如:早醒、情绪低落、头晕、不爱动、担忧恐惧、食欲下降、兴趣丧失等等,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可能要完了,因为那种不好的感觉完全跟第一次发作时一模一样,这更加剧了他恐惧的心理。
实在熬不住才又去找了医生,医生判断他可能是复发,遂给他暂时又开了抗抑郁症、抗焦虑、促进睡眠的药物。
接下来,他便在网上找到了我,于是就有了以上的一些内容。
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无论是其与我在当时的咨询阶段还是在现在看来,他的情况还是有些复杂的,不排除当时他自我觉得好了的时候,是一种躁狂的发作,何谓躁狂的发作,躁狂的发作,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分轻、重类别以及混合类别,即:分一型和二型、混合类。
一型,则是典型的重度躁狂重抑郁,即抑郁症和躁狂症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都很严重。
而且重度躁狂的症状表现有些丧失人性的表现,比如:摔东西、发脾气、完全丧失了情感的召唤、甚至有些人会控制不住地伤害自己,比如:割自己的手与手臂,看着血流的麻木感,而潜意识里又觉得心疼不应该。
类似这种一型的双相情感障碍之躁狂发作,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治疗的方向必须先采用心境、情感稳定剂类的药物为主,具体使用何种药物,要针对其症状对症下药,先使用一段时间的心境、情感稳定剂之后,再来联合使用抗抑郁症、抗焦虑的药物。待症状缓解些了,结合心理咨询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干预效果。
当然,如果睡眠不好,也可以前期联合心境、情感稳定剂一起使用。
而二型,则是典型的轻躁狂重抑郁,即轻度躁狂症,其程度明显低于抑郁症发病的程度。
二型轻度躁狂,如同文章开头的案例一样,在抑郁症发作期间时,虽然有想死的想法,但是想死却不敢死的,往往不算是躁狂的表现,而是痛苦的表现。你也可以说是矫情,当然这是外人的理解。
轻度躁狂的表现,往往不会表现出摔东西、攻击人、发脾气,而是更为和谐的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如文章开头的案例极其符合又疑似轻度躁狂的症状,那么轻度躁狂的表现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梳理清楚,这里把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症状罗列出来,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得根据患者实际体验为主,再来判断才是符合科学的。
因为人类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复杂性在于一个人的人格和环境以及结合以往的表现来全面综合判断,不可单一性就作出结论,文章旨在普及一些常识和理念、提醒,仅此而已。
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表现:
抑郁状态与亢奋来回切换,时而低落时而兴奋,低落时就是抑郁症状,亢奋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脾气暴躁、不睡觉也不困、行动力变多、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冲动做些丧失理性的事情,比如:过度消费、冲动做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这种抑郁与亢奋来回切换后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频率亦是如此。
躯体症状如抑郁时躯体症状一样,如:头晕、头痛、心慌、肠胃不舒服、颈椎腰椎酸痛等等。
亢奋时,躯体症状不明显。
抑郁症症状:
主要是心境低落、丧失兴趣、怕压力,怕社交、自卑、不爱说话、喜欢封闭自己、爱哭、脆弱、轻生念头浮现、觉得活着毫无价值与意义、食欲下降、失眠(少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情况,属于逃避现实的本能反应)、性欲降低、不怕死,并伴随有躯体症状:头晕、头痛、心慌、肠胃不舒服、颈椎腰椎酸痛等等。
焦虑症症状:
主要是坐立不安、惶恐不安、担心有害怕的事情发生、失眠、怕死、疑心严重、无心做任何事情、眼神游离等等,并伴有躯体症状:心跳加快、惊恐发作、腹泻、肠易激、颈椎腰椎酸痛、喉咙有异物感等等。
精神分裂症:
感情缺失麻木,出现幻觉、幻听、幻想、幻嗅等等,主要以幻听为最常见,并伴随有被害妄想症,对事情的理解思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扭曲,不同普通人。
有些患者还有自言自语的行为,逻辑思维混乱等等,躯体症状如同抑郁焦虑症的表现类似。
当然精神分裂症的人,伴随抑郁焦虑症是很常见的,重叠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还有一种双相情感障碍叫:混合型的。主要是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
通常都是在躁狂发作后,心境又低落了,即:来回切换的一个状态。
对于轻度躁狂,即二型的治疗方向,原则是联合用药治疗,但是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加量先服用心境、情感稳定剂,而抗抑郁的药物,在急性期的最初治疗阶段是作为辅助性药物,而减少剂量去服用,与此同时,同步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精神疾病的信心,梳理患者的思维,纠正认知等等。
再者对于轻度躁狂,治疗的原则可以按照抑郁症去治疗也是可行的,因为轻度躁狂,发展成重度躁狂,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主要一个还是跟一个人的人格密切相关。
大多数轻度躁狂都不会发展成重度躁狂,大家也别以轻度躁狂的某个症状去下结论,比如很多抑郁症患者出现过度消费,单单就认定是躁狂的症状或许太过于草率和自己吓自己了。
过度消费也可以解读为对自己好,满足自己的欲望,情绪的宣泄,所以还是合理看待这种行为。
总之患者应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准确地把自己的体验感描述给你的主治医生,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治疗。
当然,也建议患者去大一点的医院,因为专业,所以自然有它的价值。
另外再啰嗦几句,文章开头的案例,那位咨询者很显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私自停药!
现在看来,我们如何定义他的病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马后炮的意思是告诉你,请一定要遵循科学地服药管理,足量足疗程是治疗中度、重度抑郁症的最低的治疗原则方案,越过它,可能治愈不彻底导致再次复发。
与此同时,提醒患者们,不要过度依赖药物,药物不是万能的,修心才是根本,加强身体锻炼,则是当今治疗精神疾病最好的天然药物,没有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等你病了后,你才会真正领悟到这六个字的含义。可能那时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但是别怕!
你依旧还来得及,别放弃,去积极实施起来吧!任何时候都不会晚!不久的将来,你会收获一个健康、心境如水的自己。
-end-
-end-
双相 情感 障碍(为了方便,以下简称双相)比其他任何一种精神疾患都要难。比焦虑症强迫症难,也比抑郁症难,甚至比精神分裂症都难。
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因为识别难。且不说双相本身内部的亚型需要识别,重要的是双相本身就难以从抑郁症、焦虑症或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识别出来,而只有识别出来,才能进一步谈治疗,避免无用治疗和错误治疗。
有很多双相患者最初症状不典型(但仍然有端倪可循),此时如果医生缺乏相关识别训练,缺乏相关诊断经验,缺乏双相的意识,则很可能诊断为抑郁症,从而处方SSRIs抗抑郁药,效果自然不理想,症状倒是会越来越复杂:除了情绪症状,还可能有躯体症状,比如疲劳、乏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心率快、出汗等症状,也有认知功能的减退,上学阶段的患者出现成绩断崖式的退步。
这些主诉一多,加之迁延不愈,反复就诊,医生会不胜其烦,很容易失去耐心。于是病家反复换药,到处问诊,治疗陷入困境。患者自己难受,家人也一筹莫展,往往是牵累整个家庭。
这是较轻的。目前的观点是抗抑郁药会诱发躁狂发作,三环类较明显,SSRIs稍轻。目前的共识是对于双相患者如果抗抑郁,须配合 情感 稳定剂,而且要选择不易引起躁狂的药物,如安非他酮。如果按抑郁症治疗,医生又不分青红皂白地主张“足量足疗程”,很可能的后果是诱发躁狂。直到躁狂的症状很重了,转去上级医院就诊,这才诊断为双相 情感 障碍。而之前的治疗,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恶化病状。如果从此规范治疗,大概率会明显好转,那么,以前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有些少年或青年患者,患病时期往往处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学业或工作受耽误,很可能改变命运的走向。
据笔者走访观察的几家地级市精神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很多不具备这种敏锐。医院所备药物,常用的 情感 稳定剂如拉莫三嗪等都缺失。曾见过一位患者,服用拉莫三嗪一段时间后出现皮疹,很担心地去医院要求处理,那位医生说,拉莫三嗪这个药,像北京上海那些医院喜欢用,我们不是很清楚。而大医院的做法是,面对所谓抑郁症患者,要反复究问、从各个角度究问,除了情绪低落、意志减退、 情感 缺失这些情况,有没有自我感觉较好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很愉快的时候,还要问随同的家人,他(她)有没有执意要做某事的时候,有没有夸夸其谈的时候——甚至更进一步,在抑郁的时候,通常会怎么样,是倦怠、懒惰,还是四处闲逛,坐立不安。这涉及诊断标准,也涉及诊断时提问的技巧。
有一种流传说法是精神科医生培训三个月就可以上岗。这种说法所反映的事实是:医生凭喜好用药,凭习惯用药(反正精神科药物不过就是那么几十种),而不充分了解药物本身的性能、不分析患者的情况。在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个层面上,尚不太能分出诊疗水准高下,在双相上,则能高下立判。因为双相的隐蔽线索多,线索意义重要。医生的所受医学学术训练和实务训练的高下,决定诊疗水平的高下。
因此,不管是您或您的家人患什么类型的精神疾患,不管在当地做了何种诊断,如果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好,一个直接且明智的办法就是去精神领域内高水平医院(北大六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华西医院等)。如果经济不允许或是路途过分遥远,则至少要到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在这个级别的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之后,再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我建议去找国家级心理,这是我的经历:福州第四全部心理没有实力不是国家级心理师,我去你们什么是心理都是以药物来治疗没办法治根不治本我去问国家级心理都是以沟通为主,用药物只是调节生理问题但是吃药时没有任何用的心理治疗是有很多种比如是催眠治疗团体治疗等等。。。目前很多的心理科都是精神科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总以精神科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也难怪,现在的心理科病人多,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看也看不完……本人认为,真正的心理障碍是无需用药的,原因有三: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来调节;2、吃药可能会让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停药后呢,是不是又得用心灵去调节药物引起的依赖?!3、患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所以,看心理障碍,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心理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但现实中还有不少网友对心理存有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 心理就是聊天
心理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工作。
误区二 谁都能当心理师
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并基本具备心理素质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
误区三 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
心理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
误区四 心理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
有人犯把心理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心理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对待心理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五 去做心理丢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对心理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心理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的最基本原则里面包括“绝对保密”,你可以把内心世界坦诚给心理,心理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心理将使你远离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现实、挑战自我。认为“看心理丢人”的人是软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与现实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虑的走进心理室,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来。
误区六 心理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
心理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但是却不愿付费。国外心理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误区七 心理应该一次解决问题
许多初次心理的人都幻想心理能够一次把自己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然而心理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有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每次有时间的限制。过去心理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现在由于理论和技术的改进大大缩短了疗程,但绝不可能都一次解决问题。
在我国心理相对来讲还算刚起步,无论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还是广大需要心理的民众都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认识与接受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心理有广大的场与美好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对个人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网下进行了不少心理治疗,也帮了不少人,甚是高兴。
高兴之余,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关于中国主流文化,确有许多怪现象,在这里浅说一二:
一、看心理就是精神病?
很多人把看心理等同于得了精神病,所以在中国,还有好多人不愿意看心理。有这么一个县级干部,全身莫明其妙疼痛将近10年,到各大检查均无问题,这位干部天天吃药,还怪罪爱人,认为是爱人的不好引起的……此种障碍在心理学上称:转换性疼痛障碍,来源于他对生活中压力无法排解的转换。朋友劝他看心理,这位干部坚决不去,认为自己搞理论有一套,再说看心理那是精神病呀,结果搞到最后和爱人离婚,家庭破裂,疼痛也没有好转……我很想帮他,可他拒我于千里之外,只好作罢。可怜他的爱人,20年来辛苦持家,到中年却无端接受离婚的痛苦。
二、收费越贵,越高明?
记得一个做服装生意的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他有件商品标价50元,一直不出去,眼看马上要换季了,朋友急了,干脆标价元,结果当天就以元的好价钱出去。晕啊,中国人不对的,只贵的啊!在心理治疗中,很多人也有这种观念,收费越贵,医术一定高明。
三、名头越多,心理越高明?年龄越大,心理越有经验?
在这里,引用中日友好心理专家李子勋的文,作为说明。
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职称:比如教授或主任医师,甚至博士的头衔也不能代表什么,这是说明他们在某些学识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作心理专业就在行。
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如协会主席、理事、全国委员等,忙于事务工作的人,不可能静得下心来做个案。
3、收费昂贵的人:收费贵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别人该他的,过高地估价自己。
4、海外镀金的人:有海外求学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学,镀的什么金。有些人回国来,以为国内的都是乡巴佬,随他们怎么摆布。我就遇到几个自觉很牛的人,真心地希望她来做一次个案督导或讲讲课,才发现是牛头不对马嘴。
5、出书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能写书的人水平就高,十本中国写的东西,九本都没法看,让好人也会看出满身的毛病来。
6、年老的人:心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放,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难不僵化,自以为自己吃的盐多,也很难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也很难做到共情~~~
您好,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愈的,表现为平时会由一些小事产生抑郁或暴躁的情绪,无法自行控制,所以需要持续的药物维持。在病情稳定后,用小剂量的药物作为情绪的稳定剂,再逐渐停药,会达到治愈的目的。
双向情感障碍是属于精神上的疾病,心理上障碍的问题如果想要治疗就不只是种药物进行控制,最为关键的是心理上的情况得到改善。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才是治愈率提高的一大关键点。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只有50%,说明病情比较严重,治愈的可能性只有一半。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针对具体病情,还请规范就医!
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
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生活当中,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下面我整理了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一起来看看吧。
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1一般情感障碍相比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好,但其为间断性病程,有反复发作和慢性化的趋势。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一半以上在未来五年可能复发,若治疗少于三个月,几乎所有患者可能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40%者在一年内复发,60%者两年内复发,75%以上者五年内可能复发。因此,足剂量、足疗程是治疗情感障碍的关键。若不经过系统治疗,其后期会频繁发作且间歇期逐渐缩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影响较大。相关研究证明,只发作一次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后,约70%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显著缓解,达到临床痊愈。
情感障碍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服用药物并结合心理治疗,通常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情得到恢复。
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物节律紊乱所导致,也可能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引起,但也不排除是患有免疫功能紊乱类疾病所造成。
会出现情绪高涨和行为紊乱的症状,还会造成短时间意识障碍,并且也容易诱发幻觉和错觉等。
情感障碍和躁狂症大部分是能治愈的。
情感障碍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情感障碍的病程一般呈发作性,经过系统治疗大部分是能治愈的。目前临床治疗情感障碍和躁狂症主要有三种治疗手段,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
治疗情感障碍和躁狂症的药物,有碳酸锂、丙戊酸钠、奥氮平、利培酮、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药物。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技术。物理治疗,有无抽搐电休克、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治疗。
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2(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容易与人产生对立。这种人格实际并不少见,但其发生率很难调查,据国外报道,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是对别人有一种普遍的、无法理解的多疑倾向,认为别人总是在贬低或威胁自己,对自己不公平、不信任或不忠实,因而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而且容易因为觉得自己吃了亏而激怒。因为多疑,所以不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自己的家人在内。
诊断原则同上。必须注意排除偏执型精神病及有客观原因可以解释的猜疑。
治疗以个别心理治疗为主,治疗者必须要有耐心,用较长的时间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要急于解释,急于求成。对症状接近妄想或有明显焦虑者,精神药物也可使用,并能取得一定疗效。
(二)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又分为两个亚型,即冲动型和边缘型。我国分类仅列出冲动型,而美国分类仅列出边缘型。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为攻击型或暴发型人格,其主要特征是行为冲动,常不顾引起的后果,实际上也会引起严重或较严重的后果。这种行为如果受到劝阻时甚至可产生攻击行为或自我攻击(自伤)。
常伴有情绪不稳,喜恕无常。对生活缺乏安排和打算,做事也常凭感情冲动,因而易受挫折或不易成功,但不易接受教训。不容易建立较稳定的人际关系,以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因此不大有较持久的好友。
诊断原则同其他型,主要是有突出的冲动行为而不能自控。治疗较困难,和谐和谅解的环境可减少冲动发生(例如有一个较理想的家庭或配偶)。进入中年自控能力可逐渐加强,冲动行为因而可以减少。冲动频繁而严重者可试服卡马西平(01~02g/d,分2~3次口服),有报导对某些人可减少或减轻其冲动。
情绪障碍症可以治愈吗3情感障碍非常的复杂,危害性较为严重,特别多的朋友遇到了情感障碍的症状,对于患者的情感带来了困扰,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每一位朋友应当谨防情感障碍的发生,该病的出现只要能得到积极的治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是可以治好的,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该病的治疗措施,患者可遵医嘱采用抗抑郁药物,比如阿密替林、本甲替林、丙咪嗪等,患者朋友用药时间在2-4周,必要时还应当辅助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甲硫哒嚎、氨矾噻吨,应当每天服用2—3次。
由于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为此心理的治疗特别的重要,对于急性期间的患者可以起到较为满意的疗效,针对个别的患者宜采用短程的心理治疗,可以改进患者的病情,必要时也可采用中医方剂进行治疗,比如疏肝解郁、行气导滞等,药物组成有柴胡、厚朴、菖蒲、枳壳、香附、白芍、远志、郁金等,将上述的药物加入清水后进行煎煮,患者朋友应当合理使用药物,且要多注意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可以采用厌恶疗法,
它是一种建立条件反射的疗法,在由不良行为引起的心理障碍患者中最为有效,主要是在患者行为出现异常时,通过训练其联想到令人厌恶的感觉,或者采取适当的惩罚刺激,使患者对自己的异常表现感到厌恶,这样患者会渐渐停止做这些异常的表现。
2、系统脱敏法
这种疗法主要是事先要深入了解到引起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再按照异常表现的程度由弱到强做出层级排列。之后教导患者与自身心结作抗争的方法,当患者掌握方法之后,再引导其根据层级排列,由弱到强地逐一击破,使患者渐渐脱敏,打开心结。
3、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跟系统脱敏法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暴露疗法不用患者采取措施对抗自己的异常表现,仅仅只是让患者长时间处于引起异常表现的环境之下,训练患者接受环境,适应环境,正视自我,减轻内心的焦虑,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4、使用冥想法,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在一个轻松美好的地方,使自己的心情逐渐平复。
患者在发现自己具有心理障碍后可以先判断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寻找心理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和家人进行聊天沟通,或者经常出去做户外运动,保证规律的作息,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