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第1张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散文44篇。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得分率只有497%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

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文本示例: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类似文本: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

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文本示例: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类似文本: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全国卷Ⅱ《岳桦》、湖北卷《书房的窗子》,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灵》、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

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

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文本示例: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碌碌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类似文本: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  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考生在复习散文于都这一考点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    二、储足知识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⑴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

  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的关联与安排。

 (1)段落层次的划分

 划分标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先后,地点转换,内容变化,总分总结构等。

 适用技巧:语言标志(关联词: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相似性结构;写景与抒情议论;段落内部可以从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入手。

 (2)各段落层次的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

 (3)材料的选择与安排:A、围绕中心 B、详略得当

 详写的依据材料是对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略写材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C、组织方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线索: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

 A、方式:单线与双线(主次、明暗)

 B、内容:时间推移,地点和空间转换,人物行踪,感情变化(记叙性散文);某种事物(抒情性散文)

 C、作用:组织材料,结构全篇,情感脉络。

 (5)顺序A、顺叙: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B、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C、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D、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E、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6)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7)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8)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9)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10)设置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者。

 (11)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2、作品主题的概括:

 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品通过……的描写,营造了……的氛围,歌颂或揭露了……的精神或现实,抒发了……的感情,传达了一种……的社会理想或价值观念)

 (1) 概括题型:归纳段落内容,归纳层次内容,概括作品主题。 (2) 概括形式:基本照抄原文句子;改造原句,抓重要词语和短语重新组合;依据大意,换成自己的话加以总结。 (3) 抓住关键语句:A、从内容上看,抓能揭示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B、从结构上看,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的语句,独立成段的句子;

 C、 从表达方式上看,注意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发表议论的句子,意蕴丰厚的哲理句; D、从修辞上看,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连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E、从意思上看,注意矛盾句、易混句、深奥句、隐晦句、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双关)。

 (4) 结合文体特点: 1、 抒情性散文: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2、 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什么人物或事件,表现了什么精神或人格; 3、 议论性散文:通过哪些论据,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

 (5) 散文主题情感丰富复杂,与诗歌有相似之处。

 有对故乡思念、热爱、祝福之情,有对过去贫穷生活的回顾反思与现在巨大变迁的赞扬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有对美好人情与习俗的怀念,有战胜苦难的信心、意志、坚韧,有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追求与张扬,有对自然力量的讴歌,有对祖先优秀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对默默无闻执著奉献的精神礼赞,借古讽今、感受生命,追求自由,热爱报效祖国,奥运精神、和谐社会等。也有对某种丑陋、庸俗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批判,对落后、陈旧观念的`摒弃,对错误价值观念的批判,对破坏自然、虐杀生物的谴责等。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散文的特点

 (1)情境交融。散文意境的分析:一是作者的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二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三是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巧妙的程度如何。

 (2)形散神聚(选材、表现手法的自由与主题的集中)

 2表达方式: (1)记叙:顺序、线索、详略、照应等。

 (2)描写

 内容:环境描写(景物和场面,自然和社会);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总写与分写,点与面,动与静,虚与实,角度变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上下高低关系、时间推移与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白描与工笔、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选用。

 (3)议论:夹叙夹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4)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境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5)说明:简明扼要交代

  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散文语言的特点

 (1)凝练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准确形象、特别传神的语言;

 (3)独特的语言风格(多用口语、通俗如话、幽默风趣、反语讽刺、含蓄蕴藉、曲折委婉等)

 2富有特色的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效果是生动形象; 对偶、反复、排比、倒装等效果是突出强调; 设问、反问、感叹等效果是增强语气。

 3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

 要把握住句子的表层义(可以是交代时间、节令、地点、事物、特点等)和深层义(可以是传达时代、气氛、地位、作用、影响、情感等)。

 4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重在艺术性。(同上关键句) 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要从结构形式方面和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方面入手。

  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1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要结合作品中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意那些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借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按照“人物+外在特征+精神实质(性格特征、主要情感、心理尤其是矛盾心理)+身份+反映出的历史社会属性”的一般思路回答。

 作品中的形象主要还是那些游子思乡、老人怀旧、建设祖国、悲天悯人、奋发进取、直面苦难、批判现实等。

 2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即表层义和深层义)。

  五、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要求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即作品运用了……的艺术手法,逼真地描绘了……的特征,营造了……的氛围,生动地传达了……的感情)

 1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如果是物,还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灵活自由地叙述。

 2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4)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内容集中,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6)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条理分明,节奏感强。

 3表现手法:

 (1)象征: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行、节操。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使文章表达含蓄深沉。

 (2)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抑扬: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情感;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引人入胜。

 (4)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5)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6)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7)铺垫(伏笔):给下文情节的产生提供一种暗示。

 (8)反语、讽刺:强化态度与情感。

 (9)引用:引用传说故事或神话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隐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了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描写作用: 总体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六、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1、价值判断: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特别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人文关怀等政治热点词汇)

 2、审美取向: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歌颂赞美光明正义,鞭挞批驳黑暗邪恶;悲悯弱小者,憎恶恃强者。

 3、艺术美感:语言美、形象美、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等

  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1思想内容:历史、哲学、审美、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2艺术表现:(可参照诗歌鉴赏)

  八、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结合作品,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

  九、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于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各方面,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一定要有观点有依据,使用鉴赏术语。

  教学目的

 1、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的浪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情感散文范文1

 自云南归来着了凉,应是在办公室浅睡时染上,很奇怪也很飘渺,甚至不觉得有一丝凉意,就突然地感冒了。我隐隐觉得可能是祖父在挂念我了,想我在清明时候去野外看看他,我已近数十年未曾去看望过他,也不知他情形怎样或曾寂寞,我上一次在他身边的时候还曾坐在他的坟头跟姑父讨要一根烟抽,我扶正被风雨摧倒的松树盆景,搞不清楚究竟他是去了哪里。况且我今年也刚结婚。理应带着妻子去祭望一下以示安慰,索子求福那就不必,对我来讲,我只是想让他知道他的孙子长大成人了。

 我不确定他是否能在某一世界看清我的存在,他是高兴呢还是悲伤。我祈求他的原谅我没有机会每年都会去看望他,我的朋友告诉我,只要心里想着他们就好了,但我其实连这点也很难做到,也许生时我就是他的全部,而我却不领情,当然我也不会明白,非要等他瞑目的那一刻,泪水才全部刷出来,我大声叫他,他艰难地转过头,一颗苍蝇飞来飞去,他叹了口气,就变成了记忆。

 只是我相信依然有东西在纽系他与我,不管那个坐标在哪里,是空间抑或时间,所以我买好车票,要回去看一看,他那里许在这个季节青翠遍野,生意盎然。

 他是个喜好热闹的人,这是他的节日。

情感散文范文2

 红尘里的路在慢慢的走 ,时光中的心却在狠狠地伤,岁月逼着我们坚强——

 我们要学会一个人面对所有痛,因为没有人会懂。

 我们要学会一个人哭,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路。

 我们要学会一个人尝试所有伤,因为没有人会是我们依靠的肩膀。

 我们更要学会在匆匆时光中安之若素。

 如若时光带给我们伤,那么我们就报之以坚强!

情感散文范文3

 小时候我们我曾玩过捉迷藏,曾玩过丢沙包,也曾光着脚丫追着蜻蜓到处乱跑。如今的我们却为了考试烦恼,有时还为了一点琐碎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发愁。童真已不再有,怀念只会让人乱了心头。青春无声的带来一切,又无声无形的把所有偷走。

 我们在青春的世界里拥有,又在青春的岁月里将某些东西失掉。青春无声,岁月催人老,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直为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奋斗。青春一场梦,半醒半蒙胧。梦醒了,人才什么都懂……

情感散文范文4

 清清时光,滚滚红尘。一身简装踏上这段征程,却无法捧回一颗完整的心。世态的炎凉,幻灭的希望。以及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喊过的疼,流过的泪;看不清的真假,辨不清的是是非,曾经深深的爱过, 也斯底里的痛过。曾经卑微的低头过,也傲骨铮铮的活过。

 走过的那条路,却找不到那个人;哼过的那首歌,却走失了那段情。茕茕的身姿,凄凉的夜景。许久的期盼在瞬间杳然,那把握紧的钥匙,却再也打不开蒙尘的心锁。

 惺惺作态,也许只为躲避伤害,没人会问及我们在暗夜里辗转反侧,眼泪簌簌的落,也没人会问及我们 只身冲向雨中疯狂的奔,更没人会问及我们伤到深处难过却不能缓缓地说。

情感散文范文5

 回忆在翻滚,那些年的点点滴滴乱了思绪。时间总是不断的推移,旧的东西总是被新的记忆代替。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总是一个人在寻寻觅觅。梦想总是在远方,一次次的困难,反反复复的受伤,让人早已习惯坚强的去疯狂。

 胜利不能属于你,失败不能属于我。那个时候总是年少轻狂,总把一切看的那么重要,不服输的精神总想把一切都拥有。也许每个人在某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都有与别人不相同的看发法。

 青春不断的教会我们去练习,不断的教会我们成长,在青春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匆匆忙忙而过。那些年的相聚时刻我们心怀快乐,那些年的离别时分我们带有万分不舍,所有在一起的故事都在泪水里洗去。后来的后来,某些人渐渐地断了联系,那段幸福的日子也被时光脚步踏乱,无处收藏。

情感散文范文6

 自打有记忆起,父亲的肩头似乎一直压着一根扁担。有半爿毛竹削制的竹扁担,也有用松木削制的树扁担。

 我们的家坐落在四明山深处的一个叫外厂的小山沟里,房子背靠的是前门山,对门的叫上坑岙山,左面叫雷龙岗头,右手的叫羊山湾。孩提时代,全村62户人家,分居在方圆十几里地的分别叫石壁里、里厂、外厂、龙潭坑、草鞋岭脚这五个自然村中,村的大名叫甘坑庵。文革时一度改名为东方村。听祖上说,许久许久以前此地有一尼姑庵,后来,四明山上的强盗掳去尼姑做压寨夫人,于是人去庵倒,及至我辈已无从觅得庵迹。我家位于外厂,这里散居着12户人家,分别有朱、龚、宓、姚、叶五个姓氏。村支书及生产队长长期由外厂人担任。因此,外厂可谓是甘坑庵村的政治中心。

 外厂面对甘坑庵水库,水库位于上靠岙山和羊山湾山的夹缝里,坝是泥坝,但很坚固,建于六十年代。每当秋末或雨后,水库上雾气弥漫,层层叠叠,将四周群山的沟沟壑壑填得严严实实,我们的家隐隐约约地只能看见屋角,俨然成了仙山楼台,充满神秘而美丽。

 全村地广人稀,全村的农活只有通过广播派工,天还蒙蒙亮,太阳象一个鸡蛋黄,淡**的一个圆盘,裹在浓浓的白雾中脱不出身。生产队长的派工声从浓浓的雾气中穿透过来,颇有点仙人布道的味道;由于山谷重重的回音,以致后一句话已经说出,前一句还在群山之间回转。

 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劳动能手,无论是山上的、地里的,还是田里的活,他都干得得心应手,让人佩服。因此,他的工分总是村里最高的。同样以工分计酬的村支书和生产队长年底的考核工分总是参照我父亲的,我们那里叫撞分。

 因为,我们家上有老奶奶,下有我们兄妹三个,母亲又体弱多病,因此,无论父亲多么努力,年终结算,我们家在村里还是超支户。为此,坚持供我们上学读书的父亲常常要面对那些劳动力多的乡邻的诘难。我们兄妹三人,各间隔四年,我上高中,妹读初中,弟弟上小学,阶梯分布。与我同龄的人大多数已是家里的正劳动力了,与妹同龄的也成为半劳动力,与弟弟同龄的则放牛打草。那时,一个正劳动力劳动一天挣10分工,小孩子放一天牛挣3分工,成年妇女劳动一天得六分工。因此,家里有个半劳动力,就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解决不少家里的困难。一些眼光放得比较近的父母就早早地让儿女放弃学业,学做农活。这样,他们的家庭就会生活得比较富裕和顺心,而我们这样的家就过得比较结巴和痛苦。为了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计,父亲似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清晨,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时,父亲已打着一担猪草回家;中午,别人在午休时,父亲顶着烈日在晒稻草;黄昏,别人已在饭后摆龙门阵了,父亲才迈着沉重的脚步,挑着一担柴禾下山。一年之中,只有农历三十和大年初一两天,父亲才不下地干活。

 我那时虽小,却很懂事。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背起背篓,提上斧头,边啃煮熟了的蕃薯,边上山敲枯死霉了根的树桩。一个假期,我家的屋檐下会垒起两码一人多高的枯树桩墙,等着星期天就一小捆一小捆地捆起来,挑到15里外的黄泽镇卖了换钱。因为树桩耐烧、火侯长,镇里的居民都喜欢。我那时一次能挑三四十斤,一般能卖七八毛钱。卖完柴,在街上的小吃店买一笼香气扑鼻的小笼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然后,紧紧地捏着口袋里的几毛钱,美滋滋地回家。卖柴路上的辛苦和汗水被花花绿绿的钞票和那笼吃过许久还口留余香的小笼馒头冲淡得无影无踪。

 那时候,在我们村,卖柴换钱的人很多,特别是在农闲时,有时会出现一长溜的卖柴人,有大人,也有象我这样十二、三岁的孩子;卖完柴,大人们会买些米、肉,以改善生活,我们则买点学习用的纸和笔,一分一厘都精打细算,没有一丁点儿浪费的。许多时候,我是跟父亲一起去的。有几次,身单力薄的我挑到半路挑不动了,父亲看见我越来越沉重的脚步就会从我的担上卸下几块柴禾放在他的担上,于是,父亲的柴担越挑越重,我的柴担则越来越轻。有一次,走到半路,父亲的左脚突然抽搐,他给左脚打上绑脚忍着疼痛继续艰难地挑着重担前行。每当开学前夕,父亲卖柴的频率会高许多,为了多卖柴多挣钱,有时会向山下的朋友借来手推车,那样,不但能多装运柴禾,还能省不少体力。为了分担父亲的辛苦,常常是父亲在后面推,我用一个拴在车头的长绳拉,一路上,父子俩还能说说话。那时,由于家贫没有钟,而卖柴必须赶早,于是出门的时间只有看星星估算,有好多次,由于估算错误,柴拉到黄泽镇,天还没亮呢。

 由于常年辛苦劳作,起早摸黑,四十刚出头,父亲的头发就开始花白。五十岁时,父亲已是满头银丝,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深深地铭记在他的脸上和头上。解开上衣,肩膀上两块高高隆起且生了老茧的肌肉似驼峰般突起。凡是父亲穿过的旧衣服,两个肩膀上总衬着厚厚的垫肩,那是母亲为减少父亲肩膀的疼痛而特意缝制的。

 恢复高考后,我成为我们村第一个高考中榜者,一时,四邻为之惊动。捧着高校录取通知书,听着四邻八村赶来贺喜的村民,父亲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我记忆中父亲惟一的一次落泪。为了庆贺,父亲杀了家中准备过年的肥猪,摆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亲朋及乡邻。次年,我妹妹又成功折桂,一时间,兄妹先后上大学的故事成为小山村男女老少恒久的话题。

 为了让我上大学有个时间可看,父亲和我一连卖了半个月的柴,终于给我买来一块中山牌手表,这块当年三十块钱的手表一直伴我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然而,命运竟然如此作弄人,就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父亲都因常年的身体透支而病倒了。从乡卫生院到县医院,再到省城医院,历时两年,父亲的病终告不治。六十岁,父亲静悄悄地走完了他的人生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无波无澜,一生的付出,换来的是我们兄妹三人先后走出了大山。受我家的影响,乡邻们也逐渐看到了读书的希望,我们兄妹三人之后,这些年,小山村已先后有十几个青年考入了大学。

 在安葬了父亲之后,我将母亲接到了城里生活。在告别老家时,我带走了父亲生前用过的最后一根扁担,松木制的。因为长年汗水浸泡,中间的一段已经酱红色。我把它放在书房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会轻轻地拿起它,抚摸它,光洁的扁担里透着父亲淡淡的汗味。

 父亲的扁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对家、对社会的责任。

情感散文范文7

 清欢,一朵盛放在烟火里的欣喜

 如若可以,种一份诗意于心,烟火里开出一朵静美的小花,兀自兀地妖娆着,芬芳着。如若可以,守一寂清欢于眉,待经年漫过岁月的轩窗,有一束光欣然地照进心底,温暖了恬淡荒凉的过往流年,嫣然了灵魂深处的朵朵心语,亦是幸福满襟,亦是知足满怀。

 平日里,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锅碗瓢盆交响曲,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是人生之烟火味,谁也离不开生活的本真。

 渺渺红尘,慢慢长路,生活于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日奔波忙碌之余,要学会给岁月一份留白,给自己一地栖息,寂静,简约,放空心灵之所,每到此时,都格外珍惜这份惬意,和这一段浅浅的光阴。

 放上一段音乐,让思绪在韵律中舒缓;泡上一杯清茶,让烦躁在缥缈中远离;如若此时,再写下一行小字,让灵魂在墨香里琉璃,韵染,感悟。

 风过流年,尝尽沧桑;雨落滂沱,饮尽悲欢。静守岁月一偶,浅释百态,洗尽铅华,烟火之余,窃喜半卷书香,只做简约,恬淡,素美的女子。

 读光阴,读岁月,读过往,从而渐渐读懂了珍惜,读懂了人生。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过往,珍惜每一缕阳光,更懂得了珍惜自己,善待时光与岁月,给生活一个微笑,红尘陌上,淡然前行,待心境从容,待心性婉约,让心在素静的文字中,遇见那个最初的自己,心如繁花。

 岁月渐老,时光渐逝,但心情依然明媚,懂得微笑,学会坚强。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没有停不下的风雨,没有趟不过的河流,只有在心里种植一份清浅,一种简约,一份禅意,烟火流年,奔波忙碌里,寻一处静谧的时光,倚窗,把盏,诗意清欢……

 听一首云水逸,安静自己;沏一壶茉莉茶,洗涤灵魂,写一段清新小字,让日子在烟火里,依着生命的暖香,向着阳光缓慢且优雅地前行。

 红尘陌上,如若把平凡的日子,过成鸟语花香;把尘世的过往,镶满云淡风轻;把满怀的惆怅,挥手羽化成蝶,那么你就是幸福的,你就是快乐的,你的心就会满满的都是阳光、馨香、明媚与清欢,岁月就是美好的。

 平日喜欢在文字里幽居,喜欢优雅且真实的文字,那些感人的诗句,读之沁骨入髓,氤氲着心底如藤的思念,缠绕着流年的往昔。

 烟火流年,细数清寒,冬越来越浓,寒越来越深,饮一杯热茶,善待自己,时光渐逝,韶华渐远,清欢女子不是心中无念,它只是淡淡的,浅浅的栖息于灵魂深处,偶尔翻起,或低眉浅笑,或提笔抒怀,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清欢,也是诗意。

 四季有花有树也有凋落,人生有情有爱也有分别,途经你的城,我的笺,留一处芬芳,已足够品味许久许久的香了。有人说分别只是为了下次美好的重逢,也许是,也许不是,人生,谁能够预期情感,谁能够圆满心中藏念,也要带着欣喜,带着幸福,忆那段沁骨之缘,莫负轻许流年。倚窗远眺,远方的你,可否安好,若心中经常忆起初见的暖,这个冬天你还会冷吗

 人生的至爱,不是一个情字所能诉说的,因它,已融入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那才是真真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带有人间烟火味的。你侬我侬,怎比一粥一饭来的幸福,花前月下,怎比默默陪伴来的真实,一句我爱你,怎比天寒为你披衣,晨起一杯温水来的更且实际,更知你懂你,更胜过一句奢华的我爱你。

 许一份现世安稳,潋滟红尘,窃喜清欢;聆听,一曲禅音,低回,婉转幽远。浅读,一抹莲意,素雅,恬淡,凝香。转眼,流年几何,不去数,季节暗换,任由它,只想淡守一个人的清欢,两个人的幸福,一粥一饭里种下诗意,左手烟火,右手清欢,收获快乐,收获美好,收获一朵清浅的欣喜静待春暖花开

情感散文范文8

 小时候,无论是朱自清的《背影》抑或巴金先生的《春蚕》都令我感动不已,那时内心深处不曾有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概念,只知道有一种感觉会突然间的触痛某根神经,然后泪水便会不止。出于好奇,我不止一次又一次的读那些令我敏感的语句,却最终找不到解释的答案,便随之留下了疑团。那时的我期待时间的飞逝,梦想的翅膀正朝着湛蓝的天空跃跃欲试。而后,在我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才发觉这个答案需要我用一生去体会去解读。再长大后些,我读到余光中的《乡愁》,“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停住了良久,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万千的思绪犹如江水翻腾泛滥一样的涌上心间,如果说《背影》和《春蚕》都只是触痛,那么《乡愁》带给我的无疑是沉重的撞击。那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竟会显得如此强烈。胸口的撞痛,眼泪的决堤,让我深深感受到我确实该做些什么,那年我16岁。

 而后的时光中,我便时刻期待着时光的停驻。因为我明明看到了那无情的岁月在父母身上留下的印记:皱上额头,青丝变白发。世人都会长大,而在长大的途中,有多少次不经意的回头才发现太多人在我们的无意注意中已悄悄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从那以后我便经常感到恐惧与不安,恐惧岁月的蹉跎会无情的带走我身边的亲人。父母用他们的衰老换来了我们的青春,难道我们还要用青春的叛逆去加速他们的衰老?随着时间的增长,我越来越加小心翼翼,生怕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个叛逆的行为就会让他们在忧虑中愁眉不展。我警惕着自己的行动,尽全力的去做好作为子女的责任,因为我恐惧时光已所剩不多,过去的岁月就是这样的一闪即过。回望那走过的二十多个春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因其固执的坚守与倔强的坚持,曾经叛逆也曾与父母争执不休。

 事过境迁,生命中无疑会留有遗憾,但理解总是独占鳌头,我明白那样的反对在那时的确是出于无奈,但依旧感恩的是他们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去剥夺我选择的权利,我庆幸,因为我和身边的太多人比起来依旧幸运。在我看来,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远比过迁的遗憾要分量重的多,父母用其碌碌的一生灌溉了我们生命的美好,感恩之情也正是因这代代间的诠释而变的无限绵长。乌鸦尚知反哺,羊羔尚且跪乳,更何况为人子女的我们?

情感散文范文9

 人生就要平淡,感情何必一般

 和爱陪我们度过一个个温馨的清晨和浪漫的黄昏,思念的季节,一片片飘零的落叶,如满载着爱的化蝶,在我们的生命里鲜活着,翩跹着、醉舞着,演绎着我们的爱恨悲欢,苦辣酸甜,虽不胜娇羞,却是无比的缱绻缠绵,也许抽刀断水是最疼痛的思念,也许举杯邀月是最动情的孤单,我们疼痛着,爱恋着,幸福着,更多地是充满疼惜地彼此思念着,眷恋着,始终不渝地守候着,等待的日子,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如散落在风里的小诗,温柔地诠释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唯美地装点着我们亮丽多彩的生活。

 无数次期盼等待,未见你动心,无数次驻足凝眸,未见你动情,只为了那一次遇见,只一眼,便深深迷恋至深爱敞开尘封已久的心扉,一头栽进一场暗香浮动的杏花春雨,一生一世,不愿离开习惯了默默地感受你一句句貌似平淡却不经意间就被感动的语言,喜欢久久地咀嚼着你一次次看似朴实却溢满关爱的无声牵挂,喜欢投入地聆听你一声声虽然简单却更兼深情的问候,此时此刻,如你所说,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却无以言表,不经意间,就被你的喋喋不休所人生在于平淡,感情不都一般着,在泪眼朦胧中深刻体会你坚定无比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因为物质的富有,不是因为容颜的靓丽。陪伴一世的是一颗心,说不尽千般情怀,道不完万般眷恋,我从彼岸涉水而来,穿越世俗的烟火,只为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美丽的相遇,为何相思琴弦竟是如此的缱绻,总把对你的深情款款弹也弹不完,感知着你悸动的心跳,话里话外都是无言的思念,一段婉约的旷世爱恋恒久驻足在彼此心间,微闭眼睛,你轻轻拉起我的手,在花瓣雨里旋转,我们旋转着在花海里细语呢喃,化身为蝶,泪水无声的

 滑落,泪雨化蝶独飘零,红尘相思一世情,前世轮回你是我深深的眷恋。懂爱的人,懂得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懂情的人,懂的什么是距离,什么是怜惜,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完美匹配,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真心相对,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走得最急的是瞬间的温存,爱情的世界,无可避免都会有伤痕,世间最珍贵的不是一见钟情的遇见,而是两情相悦的风雨人生。很多感情,都是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经得起聚散,却经不起时间考验,时间会冲淡激情,爱情也会从浪漫过度到平凡,真爱不言累,愿共赴迷雾坎坷;真情不知倦,在心就是动力,爱是两颗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靠拢,爱是青衣粗布也欢心,陋室清茶也安心。

 真情本无语,尽在珍惜,尽在陪伴,爱到深处,是心疼,之所以爱,是因情已经融入生命,之所以疼,只因懂你的脆弱,呵护以深植心中,知你的泪,明你的醉,是毫不犹豫的默默给予,是全心全意的竭尽所能,不奢求多情,只怜惜最爱,不承诺永远,只拿真心与其回应,感情,重在知心,懂心,爱情,贵在珍惜,心疼。动了真感情的人,总有最卑微的情愫,因为太在乎,总怕被忽略,因为太付出,总怕被辜负,小心翼翼的维系,不顾一切的倾注,有时无关紧要,却能让心伤痛,有时义无返顾,却让自己体无完肤,心情常被其左右,往往一句话,就默默心动。其实一份好的感情,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所求而是相投,爱可以守望但不奢望,情可以包容但不纵容,真心相对才有透彻心扉,理解懂得才有惺惺相惜,相濡以沫才有恒久相依,只有沟通,才能让心回应,只有懂得,才能爱有眷恋,情留心中,所以说,爱情是一种感受,是说不出道不明的,所以爱情会那么的复杂,然而,当你用你的真心去爱的时候,你所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幸福,如果一段爱情完完全全出自心灵的体验,那么这一段爱情就是极其纯洁,

 极其珍贵的,因为它没有参杂阴谋伎俩,也没有被功名利禄污染,情和情不一样,爱和爱不一般,人生就要平淡,感情何必一般。

  散文阅读教案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情感目标: 1。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富有个性,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4、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卷

  课时安排: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及对策;考题例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今天我们开始进行散文阅读的复习。

 二、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三、知识点考查

 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四、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五、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

 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

  散文阅读教案篇二:散文的阅读技巧教学设计

 《散文的阅读技巧》教学设计

 主导思想:

 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其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

 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

 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训练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知识储备有备无患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散文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头脑中有这些知识,分析时才能有依据。

 (一)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分类

 狭义的散文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三类: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内容方面

 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2、结构方面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照应等。

 (五)散文的语言

 质朴、自然

 生动、形象

 深刻、隽永

 第二课时:

 二、明确考点百战不殆

 设计思路:学生结合经验,归纳考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收藏幸福》,了解题型,明确答题思路。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

 解题时要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1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2反复出现的语句。

 3感情句。语段中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句子。

 4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6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二)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切忌“断章取义”。

 (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常见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四)语言欣赏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C、句式之美——如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五)感悟拓展

 《语文中考说明》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做作出评价。”方法指导:

 1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简明完整)总结:

 为了准确的筛选、整合和表达,答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

 (1)筛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

 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

 心意思)的依据。

 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

 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2)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大体一致,

 内容要涵盖的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三、掌握钥匙临渊垂钓

 收藏幸福

 1、渐渐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人们一岁岁变老了。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地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当幸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幸福是灼人的。

 2、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

 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会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3、因此,幸福,其实是妙不可言的。

 4、幸福的妙不可言在于幸福不是轻易得来的,就像从前一首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任何美丽的鲜花都始于一粒被人忘却的种子,幸福是创造的过程,

 5、幸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征程。

 6、有人说,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穿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一个陌生人,或者,对着镜子微微一笑……这浅浅的感觉,我更愿意称之为“开心”,因为它们是瞬间展露的,或是此时彼刻的。而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

 7、因此———

 8、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来炫耀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就像欣赏宇宙星空一样,在沉默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9、幸福是伪装不出来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来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就像面对一道人的佳肴,十个人的味蕾会品出十种不同的滋味。

 10、幸福是要小心呵护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11、有人说,分享快乐,快乐就变成双份;分担痛苦,痛苦会减轻一半。快乐,其实也是开心的感觉,比起幸福的深厚,快乐就像鲜花上的露珠,阳光普照的时候,露珠就会消失……而幸福,则是那粒在泥土中不断舞蹈的种子,它的美妙的肢体暗藏在一份冷静的喜悦中。

 12、看到鲜花,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从心里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梦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只能从眼角偷偷地窥视,也有些人,连偷窥的勇气都无以产生……曾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幸福的蓝图,有些人可以在有生之年闻到花香采到甜蜜,有些人只在生命的终点被鲜花簇拥,还有一些人,只能是那么孤孤单单了无声息地别离尘世。

 13、有一天,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幸福,请把幸福收藏起来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没有机会播下一拉种子,也没有时间等到花开的一刻,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担而不是为人分享。

 14、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幸福,应该是你心中的一份禅意,悄悄地收藏起来,在静默无语中相伴一生的花样美丽。(选自《读者》2007年第l期)

 1.作者以“收藏幸福”为题的意图是什么?

 2.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3分)

 3.文中第10段“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醉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3分)

 4.本文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以第三段为例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5.作者认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又提醒我们要“收藏幸福”。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尝”到了哪些幸福?(4分)

 三、实战演练提升能力设计思路:实战演练,学生分析考点、解题思路,提高能力

 江南的雪

 鲁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拳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

就是手法,1修辞(比喻、拟人等)2结构(承上启下、铺垫、对照等)3语言特色(长短句'语言平淡自然等)4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就内容情感结构读者讲

以下复制来的

知识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等。

(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4)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必修教材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5)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章法结构

散文的章法结构,主要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方面。在高考的命题中,经常涉及章法结构作用的分析与探究。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题有说明范围、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之作用,如《背影》。

2.开头的作用基本同小说。

3.结尾的作用也基本同小说。

4.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5.线索有贯串全文、使脉络清晰结构谨严的作用。

掌握散文章法结构的作用,既是散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解读散文的重要步骤。

(三)修辞手法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列表归类如下:

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四)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掌握衬托、铺垫、抑扬、悬念、伏笔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小说专题中已经讲解)外,还需掌握散文常考技巧:

1.象征手法: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多运用在写景状物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中,如必修教材《囚绿记》就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2.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3.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文中某某段有何作用?请赏析。

5.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本文语言上特色比较鲜明,试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解答思路

1 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题型二:鉴赏形象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常见提问方式

1.简要分析×××形象特点;

2.文章写×××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4.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思路

1.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把握事件及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3.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4.在解答形象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形象对主旨内容表达的作用,也要从结构技巧上考虑。

答题注意事项

1.注意形象的思想性。包括形象的特点和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注意紧扣文本,准确理解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对于表达主旨的作用。

3.注意我们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对形象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理解。

题型三: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作者写文章总要围绕一个中心,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散文中有些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是,它毕竟是概括的、抽象的。在阅读中,应以此为纲,以文中叙述、描写、议论的内容使其具体化,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只有作者的观点成为读者头脑中鲜活具体的认识,才能算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站在更高层次上去分析评论。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止是追索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还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辩证分析,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不当之处。

常见提问方式

1.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

2.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要求,辨明评价方向

(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

(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考查在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观点进行概括评价,难度较大。

(3)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别人的观点。从命题意图来看,往往要求考生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具体语境作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

(4)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观点的异同。

2.具体解答思路

(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2)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3)体会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形象是否丰满,是否有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筛选文中关键信息,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写人、记事文章还是对事物发表的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5)借助文章题目、作者、注解、写作背景来分析评价。

答题注意事项

1.分析评价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2.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分析评价,即用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5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