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有哪些表现?

双相障碍有哪些表现?,第1张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这就导致他们再遇到事情时不能够及时的开导自己,反而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医院的精神卫生科相对来讲人员爆满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就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如果你身边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的患者,你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我相信大家提起双相情感障碍症,很多人并不是有特别清晰的认知。双相情感障碍症其实就是指患者表现为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出现,也可能混合发生。而这个疾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而它在疾病间歇期,症状常可完全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诊断的难度,就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症这类疾病很容易就会被单一的认为是躁狂症或者是抑郁症,这往往给患者带来了比较大的危害。毕竟两种疾病所需要药物的使用是不同的,如果用量错误,就很容易让病情加重。

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朋友,那么我们一定要尽快的去认知到造成他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尽量避免与他交谈类似的事情,防止他由于情绪激动而造成疾病的复发。当然我们更应该从正常人的角度去跟他们进行相应的交流,不应该将他们当做病人,否则很容易就会让他们敏感的心思受到伤害,这样并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恢复。

双相情感障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它主要与人们心理上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在面对他们时选择多包容他们,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病情的恢复,不是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词,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明白其含义的,那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事实上,根据词条的解释,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其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D),指的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到目前为止,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还没有查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也就是说,只要是确诊了双相情感障碍,基本上这一辈子都要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了。

当然,虽然这个听起来非常唬人,事实上,其实这种疾病也并非是绝症,只要你能对双相情感障碍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抗它,你就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可以正常地恋爱、结婚、生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前面说了,对于具体的原因,现在还有待证实,不过,科学家猜测,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是遗传因素。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数据支持,但有相当一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患病初因,是跟遗传有关的。

第二个原因是生活环境。如果人们长年累月之下都是出于负面情绪中,焦虑、紧张、矛盾等不良情绪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正常疏解,最终就会直接演变成习惯性痛苦和习惯性紧张、焦虑。渴望获得认同、理解,但因为有“毫无来由”的耻感而从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愿,由此造成与人相处时的障碍,以及心理落差;长期压抑欲望,最终以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导致常常误解别人,以及被别人误解。

第三个原因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讨好型人格,他们基本上都将所有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对人对事都有预设的标准和答案,当现实和预设不符合时,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这类人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不能把一件事中的个人情感和客观事实割裂区分。

总而言之,双相情感障碍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神经类疾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的时候,可以到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类疾病。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患者一个阶段表现为情绪高涨,另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闷闷不乐。

躁狂发作

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甚至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发作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中焦虑与运动性激越比抑郁更为显着。描述自己的症状,让在线医生为您进行专业的病情分析

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在全网引起关注,故事中的金晓宇是一位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的天才翻译家,时而心境低落,时而狂躁难抑,而这这正是双相障碍的世界。

一、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与抑郁症相似,却多了些狂躁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躁郁症,和抑郁症一 样,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躁郁症,顾名思义,就是躁狂症与抑郁症兼而有之,患者的心境会在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状态下波动。这也是为什么说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金晓宇便是在上高中时突然厌学、情绪大变,大学时确诊躁郁症的。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包括 3 种不同亚型:Ⅰ型双相障碍、Ⅱ型双相障碍和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 3种亚型的持续时间、两种状态交替时间以及程度有所不同。区别如下:

Ⅰ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至少会出现一次持续一周或以上时间的躁狂或混合发作,并且伴随有兴高采烈的心境和其他3个与躁狂相关的症状(浮夸的思维、急促的言辞、奔逸的思维、跳跃 的念头、冲动的行为等)。

Ⅱ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会交替出现严重的抑郁发作与轻躁狂发作,通常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

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在快速循环中,患者的心境迅速地在躁狂或轻躁狂或混合障碍与抑郁症之间来回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常被误诊。因为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有抑郁这个共同点, 大约 10%到 25%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容易在第一 次被误诊为只有抑郁症。

二、患病多与遗传因素相关,负性生活事件要多加关注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著增高。

其中,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工作不顺利、与领导冲突、同事纠纷、 经济困难、夫妻感情不和、失恋、学习困难、亲人亡故以及 搬迁等,在双相情感障碍发病过程中起扳机作用或引起复发。身边人需要多注意是否有此类事件的发生,积极给与关怀。

三、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躁狂时异常兴奋、思维奔逸;抑郁时心境极端低落、冒出自杀想法。

在躁狂状态时,患者可能会欣喜若狂或极度愤怒和敏感,变得情绪高涨、爱管闲事、容易发脾气、乱花钱,整天不睡觉,且对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与此同时,奔逸的思维还会让患者更加健谈,与平时相比,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注意力和知觉感官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 抑郁状态,也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 良好时毫无征兆地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如果说重度抑郁是一不小心摔进了深坑,那么躁郁就可能是撑杆跳外加托马斯旋转之后直直砸入坑中。 这时,患者可能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等。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根据你对自己病情的描述,我认为你不是双向情感障碍。在人多的地方你的症状来看你是社交恐怖症。不知道你现在还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或者言语动作减少这些症状吗,如果有的话还有抑郁症存在的。

要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坚持吃药,适当的可以做一些心理治疗,但是主要还是要以药物控制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9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