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福楼拜用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世界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里面主要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充满了幻想的浪漫主义作品,女主人公爱玛也代表了大多数女性的心理,她们不甘于一段平凡枯燥的婚姻,而是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也因此,爱玛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觉得他木讷、呆板,毫无浪漫可言。她一心想追求浪漫的爱情,凭着内心的单纯和狂热,一次次寻找虚无缥缈的东西,脱离了现实的生活。
爱玛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对眼前真心实意的爱视而不见,却将希望寄托在美好的幻想之中,并日日无法安心。
她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的情调,对爱情的激情非常高涨。这与她处在枯燥无味的婚姻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面对毫无男子气概的丈夫,一成不变的乏味的生活,她有着本能的排斥。
于是,爱玛一步步走入了婚姻之外的感情,并酿成了最终的悲剧,令人叹息。
那么,女人走入婚姻外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无非有以下三个:
一、对平庸的婚姻不满
在《包法利夫人》中,爱玛对于自己的婚姻是非常失望的,她的丈夫包法利天资不高,虽然他老实勤奋,但为人懦弱无能,一点浪漫的情调都没有。
这与爱玛内心里渴望的差了十万八千里,爱玛十三岁就进了寄宿女校念书,她喜欢花卉、音乐,并且在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下成长,那本《保耳与维尔吉妮》是她最喜爱的图书之一。
爱玛本身单纯,而且漂亮,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女孩子。她的面颊是玫瑰色的,头发黑油油的,并在脑后挽成一个大髻,眼睛很美丽,非常吸引人。
就如书中所写:“她朝你望来,毫无顾虑,有一种天真无邪胆大的神情。”
在爱玛心里,对爱情的渴望是这样的:
她梦想过小竹房子的生活,身旁有一个互生爱意的男人,两个人情意绵绵在一起。她希望爬上比钟楼还要高的大树去摘红果子,也憧憬赤着脚在沙滩上奔跑,然后给爱人来一个公主抱,诸如此类。
所以,爱玛一直是沉浸在罗曼蒂克的缅想中,而忽略了现实的生活,这在她嫁给包法利以后,更加得以体现。
当包法利去拜尔斗给爱玛的父亲卢欧先生治病后,他对爱玛深深地着迷了。不久后,包法利的妻子去世,卢欧先生来给他送诊费,得以此事后,便邀请他去拜尔斗散心。
包法利去了,并且很快爱上了爱玛,他鼓起勇气向卢欧先生提亲。在卢欧先生看来,包法利这个男人显然不是最理想的女婿,不过,他觉得包法利品行端正,生活中勤奋节约,也算一个老实的男子。
所以,卢欧先生同意了包法利的提亲,等开春后,包法利就和爱玛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婚礼。
可是,卢欧先生尽管认同了包法利,但爱玛在婚后,却非常失望。婚后,爱玛很快发现包法利是个平凡而又庸俗的人,跟她心里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
在爱玛看来,丈夫包法利见解庸俗,毫无情调,衣着平常,更激不起情绪。甚至,她觉得和包法利连沟通都存在困难,比如有一次,爱玛用传奇小说中一个骑马的术语问包法利,他竟然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这让爱玛失望透顶,她悔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快结婚,对这种平庸无味的婚姻,实在厌烦极了。
因此,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空虚,爱玛不得不诵读她记得起来的情诗,一边吟,一边叹息。包法利根本就听不出诗里的情意,毫不感动,她一下子对婚姻陷入了烦恼的处境里了。
正是因为对平庸的婚姻过于不满,才使得爱玛内心非常渴望浪漫式的爱情,她一直盼望着,能遇到真正的爱情。
这就是女人走入婚姻外的感情,最现实的原因。
二、追求浪漫的爱情
每个女人,都有着一份浪漫的少女情怀,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她们无不希望自己的男人能给她们浪漫的爱情。
爱玛更是如此,她对包法利处处看不顺眼,自然将眼光放在了别人身上。
当她丈夫包法利医好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侯爵的口疮病后,侯爵为了答谢他,便邀请包法利夫妇到他的田庄作客。包法利夫妻自然欣然前往,于是他们到了一个有着意大利风格的庄园里,那里房子很大,还有美丽的花园。
爱玛很快就被这种景象吸引了,尤其是,当一位风流潇洒的子爵,来邀请爱玛跳舞后,这个男人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以致于,在回家的路上,爱玛看着拾到的子爵的一个雪茄匣,内心不禁勾起了两个人跳舞时的回忆。她想入非非,直到回家。
在家里,爱玛把雪茄匣藏起来,每当包法利不在家时,她都会把它取出来,一遍一遍打开看了又看。甚至,她还闻了衬里的味道,那是一种杂有美女樱和烟草的味道。她浮想连篇,还希望住到巴黎。
从这个时候开始,爱玛踏出了婚姻外的感情,最为凿眼的一步。她在家里开始变得懒散,充满了乖戾和任性,和包法利已经形同陌生人了。
后来,包法利怕爱玛生病,就从道特搬到永镇居住。也是在这里,爱玛认识了一个在律师那里做练习生的莱昂,莱昂是个有着金黄头发的青年,也是金狮饭店包饭吃的房客。
爱玛和莱昂初次见面,便很谈得来,他们有相同的志趣,都爱好旅行和音乐。这让爱玛觉得生活有了一些生气,此后,她便经常和莱昂在一起聊天,一起谈论浪漫主义的小说。
不久,爱玛生了一个女孩,起名为白尔特,由一个木匠的女人喂养。所以,莱昂经常陪爱玛一起去看女儿,他们日益接近起来,成为了非常熟络的朋友。
在爱玛生日时,莱昂还送了一份厚礼,爱玛也赠给他一张毯子,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
艾玛时常在丈夫包法利睡着以后,一个人趴在台灯下,给莱昂写情诗,她觉得这样的爱情无比浪漫。
在爱玛看来,莱昂确实给了她最动心的一次爱情萌发,他也符合她心中的浪漫男主的形象。爱玛爱上了莱昂,不过,她也深知自己已为人妇,并没有将这份爱意表露过于明显。
因此,爱玛为了不想莱昂,就转而关心家务,还把女儿小白尔特也接回家来自己带。可是,心里的思念,让她倍感不安,她瘦了,面色苍白。
另一边,莱昂也陷入爱情的罗网,他也爱上了爱玛,可是他毕竟年轻,人生需要有更好的选择。于是,他为了摆脱这种感情里的爱而不得,便一个人上巴黎念完了法科的课程。
莱昂心里觉得,不能因为这种暧昧的关系,影响他的美好前程,所以他必须回避爱玛。说到底,莱昂对爱玛也不是真爱,只不过用另一种形式欺负她的感情罢了。
临别时,莱昂和爱玛依依惜别,两个人都感到了无限的惆怅。这一段浪漫的感情,就此终结。
尽管后来两个人有过交集,但莱昂却和爱玛因现实原因无法走到一起,世俗也不可能认同,这也给爱玛带来了莫大的感怀。
如果平庸的婚姻里不能得到的,那么,她是否就该去追求内心里渴望的浪漫呢?爱玛没有止步,并在后来的感情里,逐渐沦陷了。
三、被坏男人套路了
爱玛真正在婚姻之外的感情里沦陷,是从认识风月场中的老手罗多尔夫开始的。
有一天,罗多尔夫来找包法利,要他替其办事。这个性情粗野,思悟明敏的男人,在见到爱玛生得标致漂亮后,便在心里打下了勾引她的坏主意。
不久,罗多尔夫利用在永镇举办州农业展览会的机会,主动接近爱玛,还为她当向导。借此机会,他向爱玛倾吐衷肠,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没有朋友、没人关心的可怜虫。
可实际上,罗多尔夫却是一个人人称道的情场老手,到处撩拨女人。可是,单纯的爱玛哪里知道对方的真面目,在罗多尔夫对她说,只要能得到一个真心相待他的人,他将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目的。
爱玛听后,便在心里扎了根,两个人一同谈到婚姻里的庸俗,生活里的窒闷,以及爱情、理想的破灭……如此,他们就像是找到了共振的灵魂,仿佛真正的爱情,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罗多尔夫的计策,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爱玛。
罗多尔夫的手段有多高明呢,当他探寻到爱玛已经忘不了他之后,故意过了六星期才去看她。而此时的爱玛,心心念念的都是他,当他好不容易出现时,她的心瞬间就被他俘获了。
罗多尔夫以关心爱玛的健康为由,称愿意把自己的马借给她骑,还带她一同到野外散心。至此,单纯的爱玛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罗多尔夫所设的感情的陷阱。
最终,爱玛没能抵住罗多尔夫的诱惑,很顺利地做了他的情妇。他们瞒着包法利先生,经常在一起幽会,甚至爱玛还把他带到自己家里来,又或者趁包法利不在家里,主动到罗多尔夫家里去。
这时的爱玛,已经完全迷失了本性,感情发展到非常狂热的程度。可是,她哪里想得到,罗多尔夫从始至终都只是想得到她,并不是真心爱她。
所以,当爱玛要求罗多尔夫把她带走,愿意和他一同出奔时,罗多尔夫才露出了真面目。
罗多尔夫开始假装答应和爱玛一同出逃,可是就在出逃当天,他托人送给爱玛一封信。在信里,他给爱玛讲了一大堆道理,说这样出走对他们两人都不合适,她终有一天会后悔的。
他打着一切为了爱玛的幌子,说他不愿成为她后悔的原因,那样的话,不管走到哪儿,她都不免会受到侮辱。为了表示他的真情,他还故意在信纸里滴了几点眼泪,表示他写的时候都哭了。
爱玛得知后,气得发昏,可又如何呢,她这才发现,她不过就是罗多尔夫的一个玩物而已。当她看到罗多尔夫坐着马车急驶飞过永镇,去卢昂找他的另一个情妇时,她当即晕倒,生了一场大病。
罗多尔夫,完全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他逢场作戏,欺骗了爱玛的感情,也伤害了爱玛。
对于爱玛来说,不管是莱昂,还是罗多尔夫,都是不值得付出的。当爱玛最后弄得负债累累,精疲力尽时,这两个男人都没有向她伸出援手,而是无情地冷漠和拒绝。
爱玛在感情里受尽凌辱,心情万分沉重,同时她也感到非常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包法利。最后,她对包法利说“你是好人”,又看了孩子最后一眼,便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就是女人走入婚姻外的感情,最悲剧的一种。一个女人,若是沉迷于婚姻外的恋情,最后付出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所以,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必不可取,无论男女,都需要恪守婚姻里的忠诚和道德,不可违背!
写在最后:
作家苏童曾这样评价《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它几乎不带评判色彩地描述了一个女人,在追求爱情和物质享乐时的可爱与可气、激情与痴狂,以及任性与堕落。”
在感情里,女孩子最容易耽于情感,殊不知,很多都是坏男人的圈套。
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我希望女人都要做一个真正值得被人爱的人,拥有尊严地活着。否则,你总是追求虚幻的东西,却没有珍惜身边真挚的人,最后往往受伤害的是自己。
读完《包法利夫人》,感慨良多,它带给感情的启示是:
女人最大的错觉就在于,总觉得自己是特别的,自己遇到的人就是特别的,这无疑是最大的谎言,而《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正是直面揭穿了这个谎言,让你能够直面人生的残酷和现实。
正如爱玛,如果她能够看清那些坏男人的本质,回归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那么她的人生,也不会那么凄惨。如果她在发现爱错了人的时候,能够及时止损,根本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些痛心的悲剧。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包法利夫人》是很不错的一本女性心理成长的教科书,值得每一位女性认真品读。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婚姻里,我们要切记,不要让虚无缥缈的虚幻,迷失掉了自己的本心。
END
读文学经典故事,品自己百味人生,关注我,一起感悟更多人间冷暖的故事!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小说。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主角爱玛因对丈夫在婚姻中的各种状态不满而爱上其他男人的故事。最后,她因虚荣心而陷入困境,最终服毒自杀。
书中有五个主角,女主角艾玛,出生在农村,家庭不富裕,但她很漂亮,从小在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所以她在绘画、钢琴等方面很有造诣,也许是因为她读了一些闲书,接受了一些教育,艾玛非常渴望浪漫的爱。
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爱玛的个性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家庭。她善良、文艺、天真,能做好菜。然而,爱玛温柔的皮肤下隐藏着一颗躁动的心,或者她想摆脱生活,进入那种贵族阶层。
但事与愿违,父亲最终将爱玛许配给了农村医生夏尔·包法利,他是一位刚丧妻的村医,性格憨厚,为人诚实。
最近看完了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
故事讲了一个叫爱玛的富农女儿,嫁给了夏尔 包法利医生。原本过着幸福而平淡的生活,可爱玛却总不甘于如此平淡的生活,总希望生活能一直有爱情。于是,她先后两次出轨,一次是门多罗夫,一次是莱昂。
爱玛甚至计划跟门多罗夫带着女儿白尔切,一起私奔。门多罗夫只不过把爱玛当成枯燥生活的一剂调味品,刚跟她交往的时候,他便计划着如何跟她分手。当他听到私奔的计划时,他立刻选择与她分手。门多罗夫这个“花花公子”,可不是那种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的人。
爱玛大病了一场,夏尔计划带她去散心,在剧场又重逢了莱昂。爱情的火苗又在爱玛的内心燃烧了起来,她像一只浴火的飞蛾一样又扑向了莱昂。两个人长达两年的私情,从开始的兴奋变成了厌烦。可一面对寡淡如水的丈夫夏尔,爱玛情感的天平又不由自主地倾向莱昂。
在这段私情里,除了情感的投入,还有物质的付出。为了支付车费、旅店费用,以及各种昂贵的开销,她不得不一次次地从商人勒乐那里借钱。最后当勒乐把八千法郎的借据拿给她催还款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情感与债务的双重沼泽中。
为了还账,爱玛先后去找了两个情人,他们都被认为是她挚爱的男人。莱昂直接消失了,而门多罗夫则一口回绝了她借钱的要求。万念倶灰的爱玛吃了毒药,临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真正爱她的男人正是她的丈夫夏尔。
爱玛临终的遗言是“瞎子”!不知道是说外面的瞎子,还是说自已内心瞎了,一生以为真爱在别处,临死前才发现最爱自已的人是丈夫。
爱玛死后,门多罗夫继续打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莱昂娶了别人家的女儿做新娘;而勒乐,用债务逼死她的高利贷者,还来参加了她的葬礼,一边惋惜着她的英年早逝。
夏尔哪怕借钱,也给爱玛举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逝去的妻子,甚至当他发现她和别人的私情,他也选择了无条件的原谅。没过多久,郁郁寡的夏尔也走了,女儿白尔切先是跟了奶奶,又跟着外公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只剩下她,被姨母送去了纱厂做童工。
爱读世界名著,也是近几年的事。因为世面上充斥着越来越多所谓畅销书籍,读过以后几乎留不下什么印象。而世界名著,通过现代人的重新阅读,总会让人找到不同的收获。
《包法利夫人》被解读为“文艺女青年和经济适用男”的故事。浪漫的文艺女青年为了安稳的生活选择了经济适用男,但同时又嫌弃对方不够浪漫。对内向丈夫索取经济上的安稳,对外向情人索取精神上的浪漫。而我,读过小说以后,最大的收获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已的欲望!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觉得生活十分无聊。没事就刷淘宝,只想买东西。可真的买回来以后,却发现随着购物冲动的消失,买东西的喜悦感早就没有了。要么就是塞在角落里,要么就是直接扔掉。追求极简,惜物是一种比较环保的生活方式!
除了物质上要控制欲望,精神上也要学会控制欲望。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夏尔对爱玛好,可爱玛除了向他索取和欺骗,她的真心都付给了别人。人的情感应该是对等的,当别人真心付出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而不是一昧地索取。
爱玛吞下砒霜,弥留之际,她想,一切都要结束了,“爱情的不忠,品行的不端,搅得灵魂永无宁日的贪婪,都就要结束了。 ”
据说,当年福楼拜正在写《包法利夫人》的时候,有朋友去拜访他,他正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大哭。友人讶异,问他为何如此悲痛,他回答说,爱玛死了。友人于是打趣,“那你可以让她不死啊。”福楼拜摇头,“她必须死。”
爱玛的丈夫是医生,与她成婚后对她宠爱有加,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样一个还算富足的家庭,一对看起来本应该幸福的夫妻,爱玛却选择了痛苦地死去,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到底是怎样的绝望,让她最终选择,将自己毁灭?
包法利夫人不姓包法利,包法利是她的夫姓,她的名字叫爱玛。
爱玛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农场主家庭,她的父亲鲁奥老爹一度将她送去修道院读书。在修道院,爱玛读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小说,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憧憬,而一位常来修道院做义工的落魄**,则向她描述了一些上流社会的生活,这些,在爱玛心中塑造了一个片面的上流社会形象,也让她对上流社会的生活充满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将她接回了家。成年的爱玛相貌甜美,身材窈窕,而且受过贵族教育,自然是自视甚高,在心底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美好的爱情,过上衣香鬓影的上流社会生活。
这会儿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但是教会对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女性的主要角色也是相夫教子。爱玛没有工作,也没有一技之长,她跟着父亲挤牛奶,住在乡下的农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上流社会的生活。
她虽然心中满满的都是对爱情的幻想,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最终也只能是在父亲的安排下,接受了为父亲治病的包法利医生的求婚。
包法利医生全心全意爱着爱玛,从始至终,两人最开始成婚的时候,爱玛对丈夫是保佑一定幻想的,她渴望从这个男人身上找到浪漫的爱情,可是现实很快就让她失望了。
包法利医生是个平庸的普通人,他出身贫寒,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他医术稀疏平常,在为鲁奥老爹治疗断腿的时候都需要临时抱佛脚查看医书。他的长相也不符合爱玛的审美,显得愚笨且粗俗。
与这样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爱玛就觉得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对丈夫更是失望透顶。这不是她梦想中爱人的模样,即便包法利医生对她百依百顺,这不是她梦想中的生活,即便她在这个家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
而这些不满,在去参加了沃比萨尔侯爵家的晚宴后达到了顶峰。她在侯爵府上终于见识到了真实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在舞会上与她共舞的子爵,风流倜傥,更是让她如痴如醉,觉得如此这般的男子,才是她该有的归宿。
从侯爵府回来后,爱玛就像是从梦境中醒来的公主,肉身已经醒了,但灵魂却还留在那场奢华的舞会上。她不甘,却无可奈何,她愤愤不平,却也无能为力,于是,她开始闷闷不乐,对眼前的生活也失去了之前残留的热情。
她那颗平静的心,在见识到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后,彻底失去了平静,迷失在了欲望的洪流之中。
包法利医生是真的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他眼见妻子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担心不已,于是决定搬家,举家搬到了永镇。一个街道只有一颗子弹射程长,但是挨着大路的小镇。
他真的是很爱爱玛,这次搬家耗费了不少家资,他却也无怨无悔。他以为只要为爱玛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生活,就是在不遗余力地爱她。他没有去认真思考过爱玛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也没有意识到爱玛对浪漫的渴望,两个人一直都不在一个频道,男人踏实却无趣,女人可爱却虚荣。
爱玛也试着去爱丈夫,最终却发现跟这个人无话可谈,怎么看怎么不耐烦。两人之间存在着没有沟通过的不了解,渐行渐远。
来到永镇后,爱玛已经有了三个多月的身孕。在这里,她碰到了事务所的书记员莱昂,这是一个略微苍白瘦弱的小伙子,在爱玛眼中,莱昂读过不少书,知道不少巴黎的事情,两个人在几次聊天中,详谈甚欢。
而莱昂在这个沉闷的小镇待得时间也够久了,周遭人的粗俗早就让他心生厌烦,而爱玛这个美丽夫人的出现,像是他沉闷生活中的一道阳光。
两个人都对对方心生好感。
这个时候的爱玛,虽然对爱情抱有幻想,虽然对浪漫十分渴望,但行为还是十分节制的,在意识到自己被莱昂吸引、莱昂也对自己倾心时,她害怕了,于是选择了冷处理这段关系。
莱昂没有勇气再向前一步,于是选择离开,回去鲁昂市,继续他为完成的学业。爱玛在莱昂走后,就开始后悔了。她为自己错失一段浪漫的爱情而烦闷焦躁,甚至将脾气发到了女儿身上。
就在这个时候,永镇附近一个农场的主人罗多尔夫出现了。
这个男人相貌堂堂,身家丰厚,却是个流连欢场的情场老手,他各种情话信手拈来,对于如何撩拨一个清白的女人了如指掌。他在去包法利医生家看病时,看上了爱玛,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爱玛弄到手。
爱玛是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心里向往着美好的爱情而一步步走进罗多尔夫设下的天罗地网中的。
罗多尔夫玩弄浪漫很有一套,他很快就俘获了爱玛的芳心,两个人开始偷情。爱玛开始小心翼翼,但很快就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她开始疯狂地迷恋上了这段关系。
在爱玛的心中,爱情就是生活,生活应该全部都是爱情,她终于拥有了渴望已久的浪漫,又开始希望这样的炽烈的爱情可以全部属于自己。她是贪婪的,但是在感情中,谁不希望得到对方的全心全意?
于是,爱玛与罗多尔夫约好了私奔。在最后时刻,罗多尔夫退缩了,他只是玩玩而已,从来没想过一辈子和爱玛在一起。爱玛想得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罗多尔夫想得却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
罗多尔夫的背叛,让还在热恋中的爱玛一脚踏空,从天堂跌落至地狱,她吐血了,整个人,都被这样的打击伤害了。她第一次爱,就爱上了这样一个浪荡子弟,就爱上了这样一个不值得托付真心的人,她被深深地伤害了。
包法利医生这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一直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妻子。关于爱玛的风言风语,他一概不放在心上,眼见妻子又消沉下来,病体越发严重,他决定带着妻子去鲁昂散心,看一场歌剧。
这样的决定,对于包法利医生来说,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创举了。
只是他永远也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安排,却让爱玛会与书记员莱昂重逢。
三年的时间,爱玛和莱昂都经历了很多。爱玛有过了一段疯狂的情史,莱昂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男孩儿,他身边也有了不少莺莺燕燕,情史也不单薄。两个人都不在是一张白纸,不再是谈论文学就可以满足的情窦初开,爱玛更加艳光四射,而莱昂更加游刃有余。
他们开始约会。
爱玛这个人,有一种偏执的全心全意,她要爱一个人,就会把全部心思花在这个人身上。与罗多尔夫在一起时,她就喜欢些热烈的情书,喜欢送罗多尔夫精致的礼物,哪怕是赊账也不在乎。与莱昂在一起后,也是如此。
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为了方便偷情,爱玛对丈夫撒谎说自己要去鲁昂学琴,每周都会去一次鲁昂。她在鲁昂租了舒适的旅店与莱昂幽会,心中的火苗再次燃烧起来。
但她很快就发现,她在莱昂身上已经找不到了昔日的激情,找不到对爱情的憧憬,她在放荡的同时,却觉察出了内心的空虚。
她不明白,想要找到一份十全十美的爱情,怎么就那么难。
虽然对这份迟到的爱情不是很满意,但爱玛还是没有放手。她神经质地一次次要确认莱昂对自己的心意,让莱昂也开始觉得心生厌烦。而莱昂与爱玛的关系被他母亲直到了,他所供职的事务所老板与他谈话,希望他以事业为重。
莱昂被说服了。
爱玛,再次被现实打败了。
如果失去一段面目可憎的爱情是一件幸事,那爱玛应该还有悬崖勒马的机会。可在这两份狂热的、不知节制的感情中,她投入的不光是感情,还有金钱。
她的爱情是需要以舒适奢华的物质为基础的,她从高利贷商人那里赊欠许多货款,后来甚至到了签发记名期票的地步。为了偿还欠款,她拆东墙补西墙,债台高筑,身陷高利贷的泥潭不可自拔。
在莱昂与她的感情走下坡路的时候,高利贷商人给了她致命的一击:他要求艾玛在二十四小时内偿还八千法郎的欠款,否则,就将拍卖她的所有财产。
爱玛在丈夫得知这个噩耗之前,四处奔走借钱,但没有人愿意借给她。昔日的两个情人,罗多尔夫向她哭穷,莱昂用上了缓兵之计,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报应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爱玛的生活被摧毁了,她对美好的期盼也被摧毁了。
最终,她选择吞下剧毒的砒霜。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欧维在自杀时总是能遇到各种各样需要他去处理的事情,从而打断他自杀的节奏,最终重新燃烧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勇敢地生活下去。但包法利夫人爱玛去没有这么幸运,她没有遇到这样一些能够让她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人和事,或者说,她是自己放弃了自己,不想被救赎。她在痛苦中死去,临死前曾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但只是听到了一个疯子暗含讽刺的歌声。
包法利夫人最后恨的人,应该只有自己。
正如她腹痛如绞时想的那样,终于要结束了,这些面目可憎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
表面看起来,包法利夫人死于虚荣,死于不忠,但这些虚荣,这些不忠,归根到底,是来自内心对某种不切实际的生活的渴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来自于对美好的贪婪。
但是,向往美好有错吗?
没有错,但是这个美好,应该是自己有能力承受,有能力支付成本的美好。没有人不向往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我们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要去更远的地方,想要升职加薪衣锦还乡,想要一言不合就放飞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暗搓搓地鼓励或者说怂恿我们。
有些向往,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而有些向往,却是要命的。
很久以前,大学班主任曾跟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给自己制定目标时,不要好高骛远,那个目标,应该是你奋力一跃,就触手可及的。目标定得太低,没有成就感,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实现,则会打击自己。
包法利夫人爱玛追求的是自己幻想出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是不存在的,是无法到达的彼岸,即便她倾尽所有,仍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误了卿卿性命。
读完《包法利夫人》,一定有许多人会说:“幸好我不是包法利夫人,我也不会像她一样。”
但不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潜藏的欲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害怕自己成为包法利夫人,而是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有可能成为包法利夫人的。爱玛已经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她踩过的坑,无论是爱情上,生活上,亲情上的,还是事业上的。
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最后说点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我读得是周克希先生的译本,语言流畅,可读性很强,李健吾先生的译本我没有读过,无法评论。原文书我又读不懂,但从译本中还是能体会到福楼拜语言的精妙,尤其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绝妙之极。
在此摘抄一段描写包法利医生对爱玛爱意的段落,缅怀这位可悲人物,一窥爱情的模样:“他心满意足,无忧无虑。相对而坐用餐,傍晚去大路散步,望着她用手拢一下头发,瞥见她的草帽挂在长窗插销上,诸如此类的许多事情,夏尔过去根本想不到其中会有什么乐趣,如今却都使他感到幸福无所不在。”
《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诵读的文学经典,更是一本对人生有重大启发的必读经典。
艾玛人物性格:爱玛是一位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女子。然而,她所处的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毫无男子气概的丈夫,一成不变的枯燥乏味的生活,这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烦躁、抑郁和痛苦。因此,她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虚幻的想象上。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小说概况
Emma (1816) by Jane Austen (1775 - 1817)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奥斯汀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明的地主**,喜欢与人作媒。她在无聊之中把邻近的一个孤女哈丽埃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主观臆想地安排她的恋爱。哈丽埃特很随和地一次又一次“爱”上了爱玛给她选择的“求婚者”。最后在爱玛的不负责的怂恿下,竟自以为“爱”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利先生,这时爱玛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是爱奈特利先生的,最后两人都找到了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作者在小说中,已把爱情、婚姻与财产、社会地位联系起来。书中还穿插了美丽优雅的简费尔法克斯和爱玛家庭女教师泰勒**的继子,富家子弟弗兰克丘吉尔的婚恋故事。小说现实主义成分增多,戏剧成分减少,结构精微巧妙,喜剧气氛弥漫全书,趣味横生。
或许没有那部小说在喜剧效果方面,能使奥斯汀的《爱玛》像形见拙。这是一部匠心西独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风格毫不矫揉造作,然而却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不是恰到好处地搔及读者心头的痒处。作者以她女性细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协的态度、自信的道德意识、无所顾忌的胆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善、美,鞭勒假、恶,这无疑触动了同时代那些与作品人物不无类似之处的人们。
写作评价
《爱玛》中的两个重要男女主人公是爱玛和奈特利先生。他们两人在许多场合都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爱玛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还有些荒诞,它竭力为地位低下的女子寻找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蒙在鼓里,结果与她的愿望恰恰相反,闹出许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话。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正是希望引导读者嘲笑当时英国社会上那种普遍的恶习。奈特利先生则一另外的方式帮助别人,譬如在一次舞会上,他看见社会地位低下的哈利特受到轻蔑的冷遇是,自己挺身而出,维护她的自尊心,协助她度过难堪局面,对馅上欺下的恶劣行径进行打击;他重视哈利特与其地位相称的马丁之间的真情相爱,并给与恰当的协助,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喜结良缘。作者始终将奈特利先生这一角色置于比较让读者崇拜的地位,无疑希望通过这一人物体现自己一定的社会理想。
写作特色
《爱玛》没有惊险骇人的情节,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描述,但是从它娓娓道来、令人陶醉的叙述中,在他谜一般的情节中,在他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中,读者面前仿佛展开一幅优美而略带夸张的生动画卷。我们好像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为,能听到他们在各种背景下进行的交谈,能感觉到人物的喜悦和忧愁,当时英国社会的林林总总仿佛由读者亲身所经历。
作者风采
奥斯汀(1775-1817),19世纪英国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生于英国小乡镇史蒂文顿的一个牧师家庭,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由于家庭文学空气熏陶而成为著名作家。其作品主要描绘她在狭小生活圈子里所熟悉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及其心态,具有观察细致,人物刻画惟妙惟肖,评论尖刻等艺术特色。20岁左右开始创作,共发表6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奥斯汀最初创作是为了反对流行小说。后来又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未受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浪潮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场景,扫除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奥斯汀又是公认的描写妇女意识的卓越作家。她的小说以《傲慢与偏见》和《爱玛》最受读者喜爱。
本书作者奥斯汀于1775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一个名叫斯蒂文森的村子里,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她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却在父亲主持的家学中大量涉猎各种书籍,获益匪浅。 15岁时,她便开始写短剧、小品试笔,娱乐家人,21岁完成的小说已济身英国文坛最佳作品行列。
奥斯汀的小说均为爱情故事,但她本人却终身未婚。她于1817年辞世,时年不足42岁。
奥斯汀所写均为自己熟知的生活,大都是苏格兰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描写的生活圈子很小,但她的观察细致入微,构思睿智合理,任务刻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她的写作风格朴素无华;情节巧妙跌宕,耐人寻味。一百多年来各国读者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
书摘
她盯着这个字谜,沉思着,捕捉着其中的含义,重新阅读一遍,前后参看后理解得更加深刻一些,然后把那纸片递给哈里特,自己微笑着坐下来。哈里特却糊里糊涂望着那张纸苦思冥想。爱玛坐在那里想:“想的好,埃尔顿先生,想得真好。我读过比这还糟的字谜。是‘求婚’非常好的暗示。我给你打个高分。这正是你的感情。这等于是非常直截了当地说:‘史密斯**,请你允许我想你求婚。一眼猜出我的谜和我心中的意图吧。——愿那柔和的眼睛闪烁出赞成的光芒——哈里特,对极了。柔和,这个字眼用来描写她的眼睛真是太贴切了,所有定语中最恰如其分的就是这个字眼。——你的敏捷才思很快能猜出这个词,哼——哈里特的敏捷才思!这样到更好。一个男人这样描绘她准是深深爱上她了。啊!奈特利先生,我真希望你有幸了解这事;我看这准能让你相信。一辈子没认过错,这下你不得不承认你错了吧。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字谜!而且切中目标。现在事情该跟快达到高潮了。”
她本来希望将思绪专向更深处,结果哈里特提了些迷惑不解的问题,她值得中断非常愉快的思索。
“伍德豪斯**,这是个什么字呀?到底是个什么字?我怎么也想不出。一点儿也猜不出。它可能是什么?伍德搞四**,你来试着猜猜吧。帮帮我。我从来没遇到过比这更难猜的谜。是‘王国’吗?不知这是哪位朋友写的——那个年轻女人又是谁!你觉得这是个好谜语吗?谜底是不是‘女人’?——女人,可爱的年轻女人独自统治——是海神尼普顿吗?——观察他吧,那是海洋的君王——要不就是个三叉戟?或者是美人鱼?或者是鲨鱼?啊,不!鲨鱼这个词只有一个音节。谜底准是藏的很深,要不他不会送来。啊!伍德豪斯**,你认为我们能猜得出来吗?”
“美人鱼和鲨鱼!胡扯!我亲爱的哈里特。你在想些什么呀?假如他送来个朋友编写的字谜,只有什么美人鱼和鲨鱼,那有什么用处?把纸条给我。听好了。(第一部第九章)
小说爱玛II
连载作者:森熏
所属类别:日韩
偶然的相遇带来了一份恋情,随时间流逝,两颗心的距离更接近。但是,在两人的面前所立的现实——叫做“阶级”的一面墙壁。 19世纪末的英国,以伦敦为舞台相遇的女佣与上流阶级的恋爱故事。于过着俭省生活的艾玛对照,威廉所置身的地方是多么华丽的舞台。即使两个人知道互相之间的感情是得不到允许的,却还是互相吸引,慢慢地积累起属于两个人的时间。 然后印度的王族哈奇姆、子爵家的三女爱蕾诺的登场也为艾玛和威廉之间的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这革新的时代中。不被传统所束缚,努力地对抗,越过这一困难的艾玛与威廉的恋爱故事开始了。 本片改编自森熏原作的漫画《Emma》(和著名的英国小说女性家简·奥斯丁笔下的名作《爱玛》没有任何关系,切记)。
其实剧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俗套地注重于男女主角间的爱情,反倒以身边的一切来影响命运。并且作者在描绘维多利亚风格方面的功底值得一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