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年了
要说这人,有的时候,不该忘记的却忘得一干二净,该忘记总是天天惦念着。迷迷糊糊的过了好久,自己都分不清是春还是秋了。
邻居家门外响起了鞭爆声,又一年了。
“是他来了吗?”听到外边儿那一阵子敲锣打鼓,卫红一下子从梦里惊醒,瞪大眼睛,把盖身上的军大衣一掀,“是他回来了吗?”她追问着。
“姨,是过年了,不是他。”侄女阿芬在灶火旁切着菜,也没看窗外一眼就答道。
“不对啊,他说了过了大年三十就回来接我的,我没记错,今儿已经正月初五了。”说完卫红从椅子上摸着站了起来,走到家里唯一的木柜前,从左下的屉子最里边拿出一本日历,指着上面的日子一个一个数,虽然日历有点发黄了,保存的还是很好,一点儿也没皱。
“阿芬,你看,你姨我没说没错,1960年2月1日,他和我说了,只要我等他两年,他南下挣够咱结亲的钱,大年三十之后就回来娶我了,我眼神不好,你再帮我看看,看看是不是他。”
阿芬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把她小姨扶好,帮她拿着日历,把日历上的尘掸了一下,又放回了屉子最深处,熟练地答道:“您呐,记错了,这才一年呢,他是明年才来接您。”
听了阿芬的话,卫红看上去有点失落,但也是相信了。“哦,是啊,还有一年才回来呢,瞧我这记性,嘿,上年纪了。” 卫红看了看窗外面,大伙儿热闹得很,白茫茫的一片里,看到了想必是村子去年大丰收了吧,她知道自己许久没出门了,也不想出了,重新回到椅子上躺着,盖上军大衣,嘴角扬起了一点,嘴里嘀咕着“快了,很快就见到了……”渐渐地睡了过去。
(二)乔远
乔远那年正好二十,卫红比她小两岁,他俩打小在这村子里一起闹着玩着长大。
“乔远哥你慢点儿,等等我!”卫红喘着气,追上乔远。
“好好好,等你啦,你要跟上才行。”乔远回过头来笑着放慢了脚步,但始终走在前面一点,卫红不管这么走,还是跟不上。
乔远和卫红两人正在走在江边,卫红从她的家里带了一个她昨天才补好的挎包,那是她乔远哥的,上次乔远给卫红送了一条红头绳作生日礼,从挎包里拿出来时,包上破了一小块,正好被卫红给瞧见了,她就把包带了回家把破洞给补上。
本来前天就补好了,卫红在家的柜子里翻遍了,挑了一块最好的料子,精心裁好,再一针一针往挎包补上去。还别说,卫红的针线活在村里出了名的好,三两下就把包给补好了。
可是,卫红把包补好之后,坐在窗台前,左看右看,寻思着,再加点什么吧,“要不我把乔远哥的名字给绣上吧,对,就这样。”补丁布料的颜色本就是红色的,卫红又在箱子里抽出了一管一样红色的细线,借着窗台的光,不知道再捣鼓什么。过了一会又拿了一管白色的较粗一点的线,把一个“远”字给抄了上去。
要说为什么是“抄”,其实卫红压根没学过字,这个“远”字是她老早之前在村里贴着的报上,别人告诉她的,后来她偷偷把那张报纸取了下来,自个儿在家学着抄了好多遍哩。忙活了一天了,终于弄好了,如果你不认真看,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那红底白字的补丁背后,还有薄薄一层红线绣的纹,在同色的补丁下若隐若现,但仔细一看才看明白,原来上面的花纹其实是卫红的“红”字,没想到这丫头,“远”字跟着大字报学得有模有样,自己名字却学得像符文一样,只有写的人才能明白,都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喜欢上一个人是时候,这个人做的事总是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要说她傻也不算,要说是精又不是,甭管在什么年龄,要是陷进去了,那就是真陷进去了,哪还会想着要怎么抽出身来……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她,便是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
拉活解忧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里贼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觉你睡中间,
不要睡两边。
操心那挖墙贼,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长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里蛇摆尾,
操心喝坏你。
吃烟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对火。
梢林里绿林响马,
操心那蒙汗药。
……
“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
豌豆开花一点红,
拿针缝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
大河没水养不住鱼,
妹子离不开哥哥你。
一对百灵子钻天飞,
多会儿盼得见上你。
……
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
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实想你,
浑身上下都想你;
头发梢梢想你呀,
红毛头绳难挣呀;
脑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难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难闭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泪水颗颗难收呀;
舌头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难尝呀;
……
如果说是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 《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二人疙崂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
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485605html
我觉得只要能打动你的歌,或者让你觉得这个旋律特别好听的歌,都算是好听的歌。而且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所以一个人怎么说一首歌好听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而且我觉得听歌其实最重要的靠的是感觉,就是你感觉他好听,其实他对你来说就是一首好歌。
毛不易,1994年出生,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2017年,参加腾讯视频选秀娱乐节目《明日之子》,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8年,其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最佳音乐人奖、亚洲音乐盛典最具潜力男歌手奖、年度最佳唱作人奖。2020年1月,其以首发歌手的身份加盟湖南卫视音乐竞技节目《歌手·当打之年》。最近,其发布了一首新歌《小王日记》,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其时长竟长达43分钟。那么这首新歌有着哪些含义呢?
对此,毛不易表示:其实最开始是想把十首歌曲按照音乐日记的方式串联起来,就像一场不间断的音乐剧。后来为了让观众听起来有连续感,更能充分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去有选择和有遗漏的快销式倾听,所以直接把歌曲都放在了一起,组成了一首歌的形式,总共43分36秒。而其中有位粉丝回复道:“在《深夜一角》里的是曾经的《小王》,是他在命运路口的《呓语》,又是每个普通的我们,在《一程山路》里在寻找《水乡》,《等》在《二零三》里,听见了《东北民谣》的旋律。想起了家的《胡同》。”因此,这首新歌为一首串烧,其含义是形成一个故事,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故事。
事实上,《小王日记》更像是毛不易的人生。毛不易的真名为王维家。出生于齐齐哈尔的他,走过一程山路。当他来到大城市后,某日在深夜一角,想起了自己的期望。在午夜梦回喃喃呓语中,时而回到曾经的水乡,时而又回到最初的小王。这首歌就好像毛不易站在你的身边,慢慢地和你诉说他的故事、人生、理想和对音乐的认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坚韧的人格。
因此总的说,毛不易的新歌《小王日记》长达43分钟后的含义为形成一个故事,一个毛不易自身的故事,里面背负着他的人生,他的理想,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