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首联与尾联遥相呼应,抒发作者情感。请做出简要分析

次北固山下,首联与尾联遥相呼应,抒发作者情感。请做出简要分析,第1张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全意: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先顿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由此可见诗人炼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朝代唐译文对照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6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