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精神(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钱穆),第1张

       中国西方的三位史学家:黑格尔,马克斯,斯宾格勒。德国历史时间短,黑格尔根据哲学来来讲历史,因为德国没有极长的时间历史材料来形成精美哲学,所以他认为人类是精神逐步战胜物质的历史。马克思将人类社会阶段历史演变放在自我设想的一条线上。斯宾格勒认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兴亡盛衰。中国几十年都在的学习西方,但我们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该认识自己。大家热烈地讨论民主,中国若真要学习民主,要认真学学中国的老百姓,他们身上保存着中国历史的旧传统和真精神。

        中国政治是一统的政治,西洋则是多统的政治。从空间上看, 秦以前,中国其实早统一了(封建统一,周代就是分封诸侯的中央制定制度。西周式微,齐桓,晋文尊王攘夷,尊的就是政治一统。)秦以后,一统是常,多统是变。西方相反,希腊(与春秋略同时)是许多分裂城市。罗马帝国实际是将几个征服地(意大利,希腊,以及地中海其他征服地)绾结成一个头。 从直线时间上看, 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一条线上的中国人,西方则从希腊人,到罗马人,拉丁人,日耳曼人,法国,德国人,虽都是白种人,但政治上是多头的,有极高的堡垒,极深的鸿沟。法国政治家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议会。根据一般历史来说,有的政府是军人政府,有的是贵族传承,有的是富人政府。中国的科举制度不论贵族军人贫富,主张选贤任能,基本是民众组成。皇帝并不是掌握一切大权的人。唐代三权分立,宋太祖时因宰相去职,皇帝要任命新宰相,找不到敕旨的副署人,而发不出去。后开会协商,由宰相府会议盖章代发。中国一直有监察制度,直到宋代谏官习气太横没主见在政府内不发生作用。明代谏官被废,元清两代专职开始厉行。 西方政事由皇帝管,道理由上帝管。政教合一,或为他们的极权政治(罗马,德国)。中国正是理论既不在凯撒又不在上帝,而在士。 中国的士是讲道的,带有半宗教的意味,他们参与政治,但不追求个人经济,他们为公众服务。正是有了士这一流品,中国政府才不会成为军人政府,贵族政府,富人政府。中国的土地制度流转过程相对和平。中国社会士“士”与“农”相配合的,士一般从农里产生,退休后做乡绅。工商不允许报考官人,官人不得开店设厂。官家富人在更替流转,中国政府不会成为富人政府。今天中国社会里的“士‘质量先变了,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权利观念,却没有接受他们的宗教精神,只讲个人权利,而不讲仁爱牺牲。西方大家都敬重耶稣,苏维埃敬重马列,现在中国却缺乏一个大家敬重的共同对象与中心。于是敬重银行行长,单位领导,引发派系争端。 任何一个社会,应该要有大家愿意为之受教的共同尊崇的对象,这才是教育的精神所寄托。

         早期中国的活动范围局限在黄河流域小小地区,神农氏皇帝在河南省,尧舜禹在山西。黄河下游东部较盛,西周新型正统以齐鲁为主,长江流域的吴越在春秋末期才突起,到战国又没落。秦汉依然黄河流域为主,到三国,长江流域才跑上历史舞台(吴、蜀地盘扩充到南方),但是人才依然是北方的(刘备诸葛亮北人南迁)。直到东晋南渡,建都金陵,长江流域才有历史上的正统政府,但它偏安的,不士一统的,而且仍士北人南迁。安史之乱,北方经济开始崩溃,需要仰给南方。这时候的经济才有南重北轻之势。宋代监督开封,也为便利江南米粮北运。开封士东部南北中心,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迁就了经济打算,折损了国防计划。元代建都北京,开始采用海运(天津)。海运的源头是长江,江浙、江西、两湖。太湖波阳虎洞庭湖是粮食盛产之所,你那放经济命脉。明代不用海运,开辟运河。明清两代南粮收入是北粮十倍。 中国地面动态,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从大地面转向小地面,从高寒向低暖地带滑下。西方则由希腊转到罗马,从意大利传向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英法德,苏维埃,是有温带向寒带,低处向高处爬,从小地面移向大地面。 因为中国地方大,变乱时就向四处跑,总有几处土地成为新文化的处女地。钱穆先生主张建都西安。中国政府头脑指挥中心应该摆在冷的地方,不能放在安逸温暖处。中央政府要零头到,不必刻意接近苏浙闽粤,他们有能力会向政府迁移。长江中下游气候暖,地方小,人口多,一切像在拥挤,冲撞,不容易产生大气魄大力量的人。大家往内地跑,文化可以流动,个人精力可以发泄。到一个落后的新地区去,才有想象,有创造,发展。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钱穆先生吧。我少年时读鲁迅,读柏杨,所以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持一种反传统的启蒙主义立场,直到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才慢慢将自己的历史观扭转过来。所以钱穆先生于我,有特别的意义。2015年,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到常州大学参加了纪念钱先生的会议,并赴无锡瞻仰了钱穆故居。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邹金灿

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

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

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

⑥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

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

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

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

⑩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

11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12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

13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

(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

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2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