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三篇

2020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三篇,第1张

 2020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三篇

 一面面迎风招展的鲜艳党旗,一封封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辆辆千里驰援的大卡车,以及宅在家里的普通民众,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中国样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篇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儋州一位支援湖北医生妻子的独白:你赴前线抗疫 我在后方护家

 2020年1月24日,天气晴朗,心情有点压抑。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松了一口气,没有我和他的名字。但又有些失落,到前线去,应该是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

 全省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增派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有医生、护士、感控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影像师……但需求量最大的是护士,其次是医生,我和他都是医生,我们时刻准备着。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医院最新的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李材忠,重症组”。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真的见到名单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所有的不安与恐惧向我袭来。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来说,他的身份是丈夫、是爸爸,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当时,我第一时间就跑到办公室去找他。他微笑地看着我,平静地说:“你知道我们应该去帮忙,所以彼此都没通知对方就报了名。我是党员又是搞呼吸的,冲到前线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是医务人员,应不忘医者初心,治病救人,义不容辞。别担心,我会保护好自己。”  李材忠到达前线后给妻子周仕群发回来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同作为一名医生,我理解他;作为一名妻子,我更要支持他。

 2020年2月19日,最新通知下来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1日出发。我当时反复对他说:“老公,去吧,除了支持你,还是支持你!但请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我连夜替他打理行李,肉罐头、鱼罐头、麦片、士力架、水杯、茶叶……凡是能想到的,我都统统给他准备了,准备衣物、洗漱用品、保湿霜、纸巾等必备物资。睡到半夜想起来袜子备得不够多,赶紧起来网上买。但愿都用不上,但又希望带它们上战场。

 巨大的箱子、巨大的背包,被塞得满满的。后来到了武汉,他说我准备的物资比臭美的女护士们还多,东西取得出来,但是临时搬家的时候却塞不回去了,只能用袋子提着。  儋州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孩子他爸,虽然我们不在你身边,但我们的心却紧紧绑在一起。你尽管放心在前线救治病人,我负责坚守后方,照顾好家人。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等到孩子们长大的那一天,

 我要告诉他们,

 在2020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

 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

 奋斗在抗疫一线,

 为大家筑起一道道防病毒的“隔离墙”。

 他们的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名“逆行者”!

 我要他们知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一群人在为大家负重前行。

 要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以热情之心拥抱生活的每一天,

 以敬畏之心与一切生命和谐共生……

 篇二:白衣天使

 “白大褂,白大褂在哪里快救救她……”日前,一位年迈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听到呼救后,医务人员赶紧跑过去,迅速把病人推进病房开始抢救。几个小时后,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告诉记者,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已有不少患者好转出院。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挺过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减轻了当地压力,收治率和治愈率正在提高,病亡率在下降,他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带着笑容离开医院,我们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余亭说。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前些天,一位82岁的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经过14天的救治,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老人激动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谢谢你们。金银潭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肺科医院共收治约400个重症病人,已有224个病人出院,病房里一些病人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据我观察,现在的门诊量明显少了,而且新增的病人也少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很明显。”杜荣辉说。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康焰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病人中有的是高龄患者,有的抑郁、悲观,经过他们精心救治及心理疏导之后,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有了很大改善。

 要阻止轻症变成重症或危重症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杜荣辉认为,阻止轻症病人变成重症病人,阻止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病人刚进医院时往往缺氧很严重,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氧疗。”杜荣辉说,病人用了呼吸支持、氧疗以后,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达到93%,正常人基本上是98%左右,但当病人要进行喝水、上厕所,或者洗发、洗脸等行为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会掉到70%或80%,如果时间稍长,就会影响他的心脏、肝脏、肺等器官,导致病情恶化。而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被忽略。

 杜荣辉提醒,对病人要勤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尽量要求病人最好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而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同时,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要抓好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治患者,把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把轻症病人送到方舱医院,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送到定点医院,避免病人因到处寻找床位、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加重病情。

 “对病人的评估要提前,在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并进行提前干预。”康焰表示,目前没有一种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病毒最终被消灭,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机体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功能尤为重要。对病人进行呼吸支持、循环功能支持等,目的就是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保证病人的免疫功能稳定,从而让病人能够渡过危机。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

 “我和你妈妈都不需要你担心,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电话,余亭的父亲总会这样反复叮嘱他。

 从去年12月29日到现在,余亭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由于长时间绷着弦,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余亭显得有些疲惫,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会反应不过来。”他的妻子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电梯里偶遇时会当面说几句话外,平时基本都是靠电话或视频来沟通。

 其实,像余亭一样,大量医务人员都在承受着压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耐心救治。”余亭说,他们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出来时经常会全身湿透。有的医生护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紧急任务时能迅速集结。这段时间,余亭经常会给病区里的医生护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身体上都很疲惫,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杜荣辉告诉记者,她从1月3日开始就一直在肺科医院里救治病人,没有休息过,现在是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就算疲惫也会始终坚守岗位。“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全民参与,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她说。

 篇三:一封寄往前线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你在武汉辛苦了!视频看到你在那边没事,真好!你专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和爸妈做你坚强的后盾……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们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战,早日回家团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第四天。“90后”护士马玉洁收到了丈夫满怀深情的信,信息虽简短却饱含牵挂。

 马玉洁是故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该县的一名交警,两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三岁,儿子仅一岁。

 “大年初二,玉洁跟我说,她想向单位请战,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说,那时,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她的责任。大疫当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里满是坚韧和担当,纵然不舍我也必须支持她去。”

 2月5日13时20分许,正在单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马玉洁的告别电话:“我的请战被批准了。作为故城县第一批参加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你要照顾好爸妈和孩子。”“家里你放心,只管照顾好自己……”“通知我开会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话说完,妻子已经匆匆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瞬间,七尺男儿红了眼眶,轻轻呢喃,“一定要平安回来。”

 抵达武汉后,马玉洁和队友们经过紧张的培训,在元宵节当晚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方舱医院原本是体育馆,里面分隔出一个个病区,摆满了床,触目所及都是人。”尽管已经提前获知了院内的情况,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马玉洁深感震撼。来不及多想,队友们迅速按之前的分组顺序进入工作岗位,“八九个人为一组,负责护理照顾区域内250张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测体温……自打进入医院后,马玉洁和她的队友们没有停歇过。“护理站设在靠墙的一侧,就是一张桌子,上头摆放着体温计、胶带等物品,紧挨着护理站堆放着药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没有给护士们安排座位,当然,有座位我们也没有时间坐。”马玉洁说。

 换完班静下来时,马玉洁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读完了“与妻书”,马玉洁潸然落泪,“来了这边都没敢跟他们视频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们的照片。爸妈、老公,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你们听话,等着妈妈回去!”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网友为张凯丽低调捐款的行为疯狂点赞,她是很多明星的榜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网友们都非常喜欢这样接地气的明星,作为长春人的张凯丽为家乡低调捐款,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网友们纷纷夸奖张凯丽老师。

打小就有热心肠的张凯丽

出生在长春的张凯丽,从小便在长春长大,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在生活中她的性格也是那种大大咧咧,典型的热心肠,这次吉林突发疫情,张凯丽低调捐款,让网友为她纷纷点赞,她不仅为网友们展现了公众人物的力量,还让网友看出她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网友们觉得这样的张凯丽值得被观众喜欢。

不忘初心

虽然现在的张凯丽也是影视明星,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她曾经还被授予吉林省红十字会的公益形象大使,在后来的行动中,一直为红十字会事业做贡献,不管是在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还是河南爆发洪水的那种状态下,张凯丽都保持低调的去给灾区捐款,为受灾的群众做出自己的贡献,她的行为非常值得人们的肯定。

面冷心热

张凯丽给人的感觉是铁面无私的,外边看起来非常的冷漠,但是谁都不知道她的性格其实是面冷心热,她在电视剧中的形象也是非常的咄咄逼人的,但是她真正的性格是给人非常温暖的感觉,而且她非常的善良,热于帮助别人,就像这次低调捐款,网友们纷纷表示张凯丽老师做的对,成为了网友们夸赞的对象。

明星就怕做对比,有些人偷税逃税但是像张凯丽老师这样的好演员也不少,她们值得观众的喜欢,值得网友没有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抗击疫情最感人的话最暖心的句子,最后一句泪奔

 1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

 2在这次疫情之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新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家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材。——李兰娟

 3大家都别争了,我去,我是党支部书记,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前面。我身强力壮,你们都不如我,我去最合适。——亓玉刚

 4年轻人都忙,我们俩也没啥事,更了解村里情况,再说了,我们俩是老党员、老同志,这个时候不带头,什么时候带头——郗珍远、朱司来

 5我是1月19日回到家乡边王许的,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检查,没什么事。——边月

 6世界很大,幸福很小,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平安安的你!

 7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

 8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

 9风华模样,你落落大方;家国有难,你迎难而上。这些前线姑娘,斗志昂扬,不再是一个人,拼搏在战场上。前线姑娘,勇敢善良,全国人在期盼,胜利后回家乡。

 10等疫情结束,可劲儿吃可劲儿造!想见的人就去见,大胆爱,勇敢呐喊,不等待,别保留。人生太短了,拘谨着就很快过去了。

 11她们的脸颊被口罩勒得过敏红肿,在我们眼中却仍是最美;即使感染病毒,他们也温柔地告诉世界,“我们ok,加油,一定可以的”!有人说,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说,“我们只是穿上白大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樱花烂漫时,让我们武汉再相会!

 12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13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

 14应对疫情守则,48字需牢记:须警惕,不轻视;少出门,少集聚; 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 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 有症状,早就医;不恐慌,不传谣。

 15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百面人生。

 16这场灾难好像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既看到了神与天使降临,也看到了魑魅魍魉横行。

 17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182020春节期间,听到最多的就是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聚集、少出门、不出门”、“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温暖话语。

 19我自己一个人住,请多给我排一些夜班,让其他同志值白班,我不怕冷,我睡帐篷没问题!

 20各位亲朋好友,非常时期,为了不给祖国添乱,我们原定于x月x日(正月x)的婚礼将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感谢各位的祝福。

 21感谢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警务人员、社工人员,是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间断的付出和坚持,来保障医疗工作能正常进行。

 22保持一颗对天地万物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吧,不只是人需要被尊重关爱,动物也是人,也需要被尊重关爱,爱护它们也是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整个自然环境。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请多一颗慈悲敬畏的心。

 23孩子,做人做事,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话不能乱说,乱说会惹祸;东西不能乱吃,会惹来疾病。

 24这个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怕。传播速度确实快,但是对生命的威胁程度没有那么大。最可怕的其实是自己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慌和想象,而不是病毒本身。没有对症的药,最好的药,就是自己的心态。

 25少吃(不吃)野味,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26尊重医生,原来在灾难面前,他们是最尊敬的人。

 27能让武汉封城,北京所有庙会取消,**院全部下架,全国戒备百城空巷,疫情一定严重。请放下你的盲目自信,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对自己和家人朋友负责。

 28想念每天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日子, 想念吃外卖逛商场收快递的日子, 想念忙忙碌碌上班开开心心下班的日子, 甚至想念哈尔滨拥挤的交通, 想念一切看似平凡却又正常的生活。愿天佑中华,早日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愿我们都能平安。愿明天上班迎接患者的小伙伴们平安。加油!

 29想了很多,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在灾害面前,生命简直太脆弱了。到现在也才知道,国泰民安了你才能去工作去旅行去谈所谓的梦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最危难的时刻,没有人是局外人。祈祷国家早日渡过难关,战胜疫情。

 302020年,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不在忙碌,华夏所有道路畅通无阻,所有的孩子能如期入学,所有的员工按时上班,所有的商业繁华如常,所有的聚会如期举行……早日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

因为这位大爷感觉这些志愿者非常的辛苦,所以想为这些志愿者以及医疗人员作出一些贡献,所以他拿一千块钱给这些为疫情作出贡献的人,这位大爷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善心的人。

吉林的疫情现在非常严重,每天都会新增几百甚至上千人,所以现在吉林市的压力很大,很多市民对吉林市政府以及志愿者的工作都是非常支持的,其中也有很多为吉林市默默付出和做出贡献的人。

第一,吉林市疫情严重

吉林市这次的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学校,由于学校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疫情在校园当中肆虐的传播,很多学生也因此而感染,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每天增加的人数都达到了上千人,全民核酸和隔离,很多志愿者都特别的辛苦,但是疫情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有很多的普通市民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当中,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位老爷爷拿着一千块钱希望能为自己的城市带去一些帮助,但是没有人愿意去接收这些钱。

第二,是一位爱国的老人

在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生命,同时也有一些人在疫情期间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当中,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位老人因为年龄也比较大了,在做完核算以后他感受到了志愿者的辛苦,所以想进行捐赠,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些钱。这位老人是热爱社会爱国的,他在城市受到威胁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去帮助城市,他的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和点赞,作为年轻人可以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组织有序的核算检测,也应该对自己的城市进行捐赠。

一、钟南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事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他以令人景仰的医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他就是钟南山!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年近耄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

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

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是为中国请命之人,是载入中国史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双发间,沧桑显,眼眸中,丝血连,权杖之年,武汉危机赴前线;身渐衰,骥伏,凌云志,盖世学,冠世疫战,“刀光剑影“如星火。纪元初,崭头角,排重议,猎杀病毒本源见,妙手挽生命陨落,解疫寻破解之锁。

侠之道,为国为民天下先,这是你的信条;剑之骨,斩断阴霾破流言,这是你的家国。你让自己在古稀绽放,铁马横戈,气吞胡虏,17年望中犹记,一人,一队,护中国!

二、张定宇

自疫情爆发以后,所有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就返回了岗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夏造卫生院院长许小东,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十几年来都没有享受过春节假期,因为是院长,他要带班值守,好不容易得到许可春节休个假,就碰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

好歹春节在家吃了顿饭,大年初一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这一回来,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每天要带领医务人员上门对武汉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登记,安排人员参与监测点的体温测量,要制定诊疗方案、医院场所消杀、物资储备统计、工作表格上报、应急事件处置……

他说:“不是我不想回家,实在是走不开啊,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疫情当前,岗位就是战场,我一刻都不会离开。”

三、刘丽

国家有难,有召必回,这是作为军人的天职所在,救死扶伤,冲锋在前,这是作为医者的仁心所在,不为沾襟,逆行疫场,这是作为母亲的至爱所在。刘丽,这位平凡的护士,为了心中的信念,勇敢逆行,留下美丽。

四、肖思孟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身着白色防护服,剪去乌发奔赴救急,褪去一身华裳,舍去儿女情长,毅然走进防疫前线。在茫茫黑夜中,你就是夜里唯一的光,极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照亮他人,医者无惧,医者仁心,感谢你热忱依旧,救死扶伤,不负使命!

五、所有的白衣天使

临危不惧神圣的写照,你们用生命换来生命,良心远比技术重要,救死扶伤勇敢执着,拥有着高于常人的品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生命负责,坚守医德,无私无畏的付出,让我们知道了兄弟的含义。

忠于职守,彰显了白衣天使的本色,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你们才变得富强,你们用爱传递了力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总是有你们的影子。三更灯五更鸡碗中粥为他人温,坎坎伐檀肃肃抱薪心中火为战疫燃。

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你们誓要守护病人眼底笑意。四十余天的守望,守望奇迹与痊愈,守望日出的明天;四十余天的祈祷,祈祷患者越来越少,祈祷家人不再分离。满身疲惫未压弯你们的背,哭号悲鸣未熄灭眼中的光。

你们说自己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我们却认为你们是无可置疑的天使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4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