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117
昨天我们聊了决定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情商更重要。富爸爸说:财商就是90%的情商加上10%的其它技能。而十六世纪鹿特丹的人类学家伊拉斯默用24 :1的比例说明情感大脑和理智大脑的力量对比。换句话说就是情感处于主要地位,情感的力量是理智力量的24倍。
我们所有的人,只要是有点儿人性的都经历过情感战胜理智的情况。很多人是不有经过这样的事儿:出于愤怒,说出一些我们后来希望没有说过的话;被我们知道并不适合自己的人吸引,仍然跟他们一起出去,更糟糕的是还跟TA结婚了;故意做某事而去伤害我们所爱的人,因为我们被伤害了。还有的人经常会感到心碎并且好久不能恢复,总是感到郁闷,经常会受到别人不良情绪的影响使自己的情绪陷入低谷。
还有的时候情感的力量超过24倍。比如说上瘾:对某种食物、烟酒、(DU)品等上瘾的症状;还有一些是恐惧症,比如说对蛇的恐惧、恐高,或者是有的人害怕黑暗;或者像我一开始的时候我对陌生人是有着恐惧的,这些和其他一些行为通常都100%是由情感驱动的。
还有在金钱问题上很多人存在着严重的情感恐惧症。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金钱是一种跟情感有关的事物,因此大多数人都不能理智地对待金钱。如果你认为金钱跟情感无关,你观察一下股票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股市。而其他大多数市场也和股市一样毫无逻辑可言,只有贪婪和恐惧两种情感。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是理智的、是有逻辑的。实际上就像我们前几天所说的欣泰股份,因为严重违规被勒令退市,而且永远不能再重新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在它连续跌停——到今天已经11天了,仍然每天有人如飞蛾扑火般地去购买欣泰股票,实际上更证明了:当一个人贪婪的情绪、贪婪的情感出来以后,他的智商已经基本上是不能用了,所以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内心特别渴望快速甚至一夜暴富的人。
那带有浓厚情感的思想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它听起来很有道理。比如说E象限的人,当他有恐惧的时候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要安全地行事,不能冒风险。这个话我们会不会很熟悉呢?但是对于I象限的人来说这种想法完全没有道理,他认为你要驾驭风险,要学会驾驭风险的能力,他认为最大的冒险是你不去承担任何的风险。
如果你想知道你是情感思考型还是理智思考型,有一个方法,就是注意你在交谈中是否经常使用感觉这个词。比如说许多由情感或者感觉支配的人会这样说:“哎呀,我今天不想锻炼了。”很明显在理智上他们知道自己应该锻炼,但是情感在控制他们。
许多人终生在财务方面挣扎,就是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感觉,他们甚至让感觉支配自己的思想。你听没听到有人会这样说“我觉得自己不喜欢做这个事情,虽然它看上去不错”,“我觉得投资不适合我”,“我感觉这个生意不适合我”,“我讨厌被拒绝的感觉”。。。
你发现这些话语都是来自情感,而不是理智的思想。
有一个人,Ta十项全能,Ta什么都好,Ta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
父母总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像XXX一样?
老师总说:你们班真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
《少年说》中,一位妈妈面对女儿的吐槽,理直气壮地给出了答案: “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会飘。”
原来,那些对我们寄予厚望的亲人/长辈们都是“用心良苦”——
1、他们相信骄兵必败,为了磨砺孩子,所以不断地打击,令其保持“清醒”和谦虚;
2、他们坚信只要帮孩子把错误和不足挑出来,孩子就能变得更优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少年说》中,这位女生控诉妈妈总是拿“四项全能”的学霸女闺蜜跟自己对比(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乃至全联盟第一)。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呢?”母亲的话犹如一万点暴击。
女孩哽咽道:
妈妈说:“你很棒, 但是—— ”
注意!她要开始纠错了!
“你很棒”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后面才是重点。
但是——“我是属于比较客观的”、“你没有get到重点”。
重点是——
“我肯定你”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改”才有用。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其实女生在台上的表述很清楚,“我知道别人很厉害,我也很努力,可是为什么你从来没看到过呢?”
她只是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被认可,但她的诉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妈妈始终在强硬地跟她讲“我都是为你好”的道理,“强行”关闭了沟通通道。
讽刺的是,这位学霸女闺蜜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够满意,她选择性忽略女儿已经完成得极好的部分,眼睛看向令她“不够完美”的短处——
“你看看你们班那些同学,每一个人 体育 都及格了,而你呢,什么都不行!”
这类父母有一种类似于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恐惧心理 :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变成一个大问题。
因此,一些家长常误认为能够及时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代表着一种教育水平, 以至于把孩子做对了、做得好的事情当成是理所当然。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们对孩子的观察的确是有选择性的。 观察到什么,决定了我们思考或准备什么,最终影响到我们去做些什么。
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这是很多家长都容易犯的错误。
柔软的舌头有时候比锋利的刀更伤人,有没有一些话,使孩子和你渐行渐远?
1、“我都是为你好!”
此言一出,便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万能钥匙,杀伤力太强大了!
一部分孩子乖乖地成为“提线木偶”,主动或被动阉割掉一部分自我,以父母的理想为自己的奋斗的目标。万一做达不到要求,便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的爱,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要么 对父母的挑剔进行激烈地反抗,亲子关系岌岌可危,有些孩子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摆脱控制,比如离家出走,自暴自弃。
2、“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在《 情感 暴力》中对写道:
其实,父母自我牺牲式的代价和貌似没有期望的期望,孩子是能察觉到的。背负着父母“劳苦功高”的压力,孩子或者步履维艰地前行,或者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放下重担不再背负。父母之爱,就这样沦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羁绊。
3、冷漠粗暴、甚至辱骂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中,“小包总”杨烁凭一己之力,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他用最简短的带感情色彩的词语,用儿子下达指令:
节目拍摄在高原上,7岁的杨雨辰已经步履艰难气喘吁吁,可杨烁嫌孩子走路姿势不对,竟然让他原路返回,从头再走一遍。
如果孩子走在他的后面,也要被罚。
节目中,这个36岁的男人常常对着7岁的孩子,突然怒吼,面露狰狞,仿佛下一刻就要动手。
看到这一幕幕,我一个成年人都害怕了。
小雨辰和别人相处时的样子是温暖阳光的,而他面对爸爸时笑容逐渐凝固,眼睛里的星星消失不见,实名心疼!
4、中国未成年人调查: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话
有5句话名列榜首,这些都是普通家长日常容易脱口而出的话,可能很少人想过孩子的感受。
而另一些伤害性大,侮辱性极强的话也经常在大人们发泄情绪时被脱口而出: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
“成功体验”对于成年人和孩子都一样,能够带给我们克服挫折所需要的积极态度和自信。
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我们以及孩子的记忆中,关于成功体验的记忆不会出现“缺货”。
复旦大学 社会 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社会 学系副教授沈奕斐 在过去的1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创立了“ 优势累积教育法 ”,简述如下:
1、记住孩子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看到孩子的特点发生在自己欣赏的地方,多肯定或表扬孩子,忽略那些产生自然后果的特点。
2、看到孩子做得正确、可复制的行为,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正面标签时时贴、多样贴、重复贴,让孩子体验成就,体验被肯定的感受。
3、每星期至少花6个小时和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亲子互动,不谈学习,就是玩玩 游戏 ,让快乐的能量在家庭中流动。
与各位家长共勉!
有多少人至今还记得,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恐惧?
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对,会伤害到对方,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爱绑架别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的“情感勒索”是最大的伤害,家长们要学会克制与尊重。
前几天朋友来找我聊天:“我每天都生活得太痛苦了,我都不知道我该选择哪份工作,一份是我喜欢满意的,一份是我父母要求的,我如果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又要开始给我施压,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什么赚钱都是为了我,我必须得好好读书以后回报他们,现在工作了还是如此,还是得听他们的,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一切都为了你好,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在用情感绑架你,不断勒索你,最后把孩子吞噬,让孩子失去自己。
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情感勒索”,不要把这种“勒索”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一、什么是“情感勒索”
其实这种勒索是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会存在,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父母通过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们感到恐惧,并且选择妥协,最后放弃了自己,导致孩子最后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我们在外面赚钱,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回报我们啊”,“听我们的选择,绝对没错,不然你就是不孝顺”…
实在是有太多类似的话,这种情感模式就是一种情感勒索,最后把孩子们自己的灵魂和想法淹没掉,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挽救的伤害。
二、被家长“情感勒索”,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其实情感勒索中孩子们受到最大的伤害就是失去自我,最后成为一种讨好型人格。
孩子们在家长的道德压制下,渐渐地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断迎合家长的要求,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面没有自己的主见。
最后孩子不仅在家人面前是这样,在陌生人面前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以后遇到别人侵害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学不会反抗,久而久之就会把所有问题归咎于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让别人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没有满足别人的要求。
所以家长们不要企图再用这种爱去绑架孩子,真正为孩子好的家长是会尊重孩子并且克制住自己爱的范围。
三、真正的爱,是克制与尊重
1、给予孩子空间
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物理空间让孩子拥有隐私的权力,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心理上的空间,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边界,很多家长想要关心孩子,但是最后越过了孩子成长的界限,最后没有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反而形成了情感勒索。
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需要预留,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让孩子自由选择
就是这种经验主义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很多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根本没有选择权,孩子们已经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那么为什么父母还要干预孩子们后半人生的选择呢?
所以将心比心,我们不要让孩子再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权利,相反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支配自由。
3、多沟通,多尊重
什么是爱,爱并不是闷在骨子里,我以为你都懂,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我们如果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尊重孩子,就算给予太多的爱,也是“错爱”。
人生中,沟通是每个家长必须经历的事情,只有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沟通中获得孩子们最高的尊重,在这些过程中才会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多么高尚不可得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从细节开始,从尊重孩子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