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说一下故事,可能对你有帮助:
刘骜在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获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急招刘骜前来,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才迟迟面见元帝。元帝知道了整件事情之后,非常的高兴,也下令以后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刘骜谨慎的一面。后来沉溺声色之中,常假借其同性情人富平侯张放的名义在长安郊外玩乐。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山阳王刘康(元帝第二子,哀帝刘欣之父)为太子,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侍中史丹出力帮助保住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1]前33年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
编辑本段王氏家族贵幸倾朝
西汉的皇权,从建国伊始就由三种力量构成,即皇帝、功臣和外戚。这三种力量几经消长,到元成以后,外戚王氏由于偶然机遇登上政治舞台,逐渐把持了大汉帝国的权柄,把西汉晚期的历史,演变成了王氏一家的兴衰史。
王氏发迹
王氏的兴衰离不开这个家族的王政君。王政君是战国田齐旧贵族的后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齐国灭亡,王族式微。秦亡,其先祖田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田安失国之后,齐地的人就称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为“王家”,从此,他家的姓氏就由“田”改为“王”。武帝时期,王政君的祖父王贺曾任直衣绣使,后被免职,由原籍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迁往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的委粟里。王贺的儿子王禁是个酒色之徒,妻妾众多,繁衍了一个大家庭。他共生了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次子王曼、三子王谭、四子王崇、五子王商、六子王立、七子王根、八子王逢时。其中只有王凤、王崇和王政君是一母同胞,他们的母亲是王禁的嫡妻李氏。
王政君生于本始三年(前71年)。她的生母李氏生下三个孩子后,因为嫉妒丈夫娶妾太多,一气之下改嫁给河东的苟宾。王政君小时候跟随爷爷王贺住在山东时,曾许配过人家,但没等结婚,未婚夫就死了。后来东平王刘宇见她清秀聪慧,又聘她为姬妾,仍是没等过门,东平王又死了。王禁很迷信,就找个卜者为女儿看相算命。卜者说:“当大贵,不可言。”王禁听了这极富暗示性的话,便不惜重资,延师教她读书学经,还教习琴棋书画,熏陶贵族礼仪。
赵飞燕影视图
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王政君年满18岁。王禁想起卜者“当大贵”的话,就想方设法把王政君送到宫中,做了一名宫女。没想到太子不经意的一指,王政君不但到了太子宫,而且不久就怀有身孕,第二年就为刘奭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骜。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去世,皇太子刘奭即位,史称汉元帝。封王政君之父王禁为阳平侯。仅过三天,又立王政君为皇后。第二年,又立才5岁的长子刘骜为皇太子,王禁的弟弟王弘也被委为长乐卫尉的重任。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王禁去世。其长子王凤继承侯位,并被任命为卫尉、侍中之职。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汉元帝的时候,王氏家族虽然纷纷窃据要津,骤然显贵,但还没有进入中枢。不仅如此,他们的权力还出现了每况愈下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元帝钟情于另外两个女人:傅昭仪和冯昭仪。
傅昭仪生了一男一女,儿子刘康被封为定陶王。此子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甚得汉元帝的欢心,父子二人“坐则侧席(紧挨着御座),行则同辇”,简直形影不离。从此王政君母子便被冷落一边。
冯昭仪生子刘兴,立为信都王,后改中山王。在汉元帝观赏斗兽遭到黑熊袭击时,冯昭仪挺身而出而让元帝赞叹不已,倍加敬重。
皇太子刘骜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但却是个酒色之徙,元帝不喜欢他,几次要把他废掉,而想立“多才艺”的次子刘康。正当王氏家族岌岌可危之际,外戚史丹与太子关系紧密,起而为太子保驾护航。
汉元帝的幼子,中山王刘兴病故,太子刘骜赶来吊唁,但脸上毫无哀戚之容。元帝很生气。史丹立刻免冠谢罪,说是自己让太子故意节制悲伤之情的,以免感染元帝而过度伤心。元帝这才稍稍消解了对太子的怨怒之气。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病卧后宫,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他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心肠软,“优游不断”,见史丹泣不成声,竟大为感动,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不会废黜太子。史丹听后心里有底,连连叩头请罪。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五月,元帝去世,六月,20岁的太子刘骜继位。尊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政君为皇太后,王氏家族真正时来运转了。
王氏擅权
在元帝晚年,王政君、成帝和王氏家族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危机之后,深刻地认识到失去权力的可怕,所以他们首
先考虑的是如何紧紧抓住权力并坚守勿失。王政君最信得过的是娘家人,于是王凤乘此时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总理朝政,开王氏擅权的先河。但王氏擅权所以得以实现,又与汉成帝和王莽相关:
首先,汉成帝打击宦官势力。汉成帝下诏,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石显为长信中太仆,这是太后宫中管车马的官,秩中二千石。石显原来为中书令,官秩虽仅千石,但位于决策核心,石显原先的走卒,时任丞相的匡衡和御史大夫的张谭等便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于是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石显死于中途,他的走卒也纷纷被免官。
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继位,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皇后之父许嘉引退。“将军家重身重,不宜以吏职自累。赐黄金二百金,以特进侯就朝位”。
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这个王商与王凤的弟弟同名,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人。他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这也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当时,惟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
赵飞燕妃班婕妤
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今陕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其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
第四,王莽崛起。王氏家族飞黄腾达、炙手可热的时候,却有个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王凤的二弟王曼,因为早死没有封侯。王曼的第二个儿子叫王莽,字巨君,生于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王莽的相貌其丑无比,大嘴叉,短下巴,金鱼眼,红眼珠,大嗓门,声音嘶哑。
王莽的哥哥与父亲一样早早就死了,所以王莽年纪轻轻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王政君当上皇太后那年,王莽仅有14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被王氏家族冷落的王莽母子,只好相依为命,过着十分清寒的生活。年轻的王莽与他那些飞扬跋扈的堂兄弟们截然不同:对内孝敬寡居的母亲,照顾兄长的遗孀,耐心教育顽皮的侄子;对外结交一些英俊的朋友,又拜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参为师,攻读经书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礼,尤其是侍奉执掌大权的伯父、叔父们,更是小心翼翼。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王莽从不跟堂兄弟们去寻欢作乐,而是洁身自好,表现得谦恭谨俭、温文尔雅,处处表现出一个年轻儒者的风范,由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王凤病倒了,王莽在床前尽心竭力地侍奉伯父,几个月如一日,衣不解
带,最后累得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王凤大受感动了,临死时拜托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汉成帝,让他们关照一下王莽。随后,王莽有了第一个职务——黄门郎。在24岁的时候,王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大司马王商,也感到这个侄子不同凡响,向成帝上书愿将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王莽,其实就是要求皇帝给王莽封侯。另外一些朝廷大臣也都看好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纷纷向皇帝称赞王莽。王莽立刻名声鹊起,引起了成帝的极大关注。
永始元年(前16年)五月,汉成帝下诏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地在南阳郡新野的都乡(今河南新野县境内),食邑1500户。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身兼数职,进入了朝廷政权的核心。年仅30岁的王莽,这时已跃居几个叔叔之上,成了很有权力地位的重臣了。
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是一种以皇权为中心,以官僚群体为统治工具,以小农的自然经济为社会基础的专制统治。皇权在这里幻化为国家意志,它不仅成了保证整个社会能否正常运转的支配力量,而且成了平衡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势力的杠杆。所以,皇权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皇权的强弱必将影响到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力量的消长。但是皇权的致命弱点是“家天下”,它的传承必须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姓的狭小范围内选定,也就是说无论贤愚,他只要具有与皇族直系或最近的血统,就有可能被推上皇帝的宝座。如果臣民遇上志向远大、雄才大略、英明果决的君主,社会就稳定,国家就强大。然而,在中国古代帝王中,这样的明君简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是那些养尊处优,纵情*乐,性格乖戾,昏庸愚蠢,不知国计民生为何物的政治废物。在这些废物的眼中,最可靠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宦官,是信得过的奴仆;另一种是外戚,是信得过的亲戚。
汉成帝妃
汉成帝就是这样的政治废物,自己昏庸无能,又“湛于酒色”,便靠母舅来支撑家业,外戚的势力岂能不借机恶性膨胀起来?所以,在西汉晚期的政治舞台上,王氏家族能够粉墨登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赵家姐妹专宠昭阳
从汉成帝即位时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乐。他最初宠爱许皇后,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一有机会他们就攻击许皇后,再加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
汉成帝冷落了许皇后,开始宠爱班婕妤。班婕妤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她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也被封为婕妤。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
但是,贵为君王的成帝,也想到宫外世界去寻求刺激。鸿嘉元年(前20年),汉成帝在富平侯张放的陪同下,身着便装,“微行”出游,跑到闹市区去寻欢作乐,竟遇到了绝代美女。
昭阳新主人
在巍峨宏伟、鳞次栉比的西汉宫殿中,昭阳殿以其合于天干而显得别具一格。当未央宫、甘泉宫、长杨宫等宫殿早已随着汉高祖、汉武帝的名字蜚声著誉的时候,古老而充满祥瑞的昭阳殿却一直默默无闻。汉成帝时,这里住进了才色殊绝、宠渥恩隆的两个女子,从此,昭阳殿便成为宠幸、荣耀与尊贵的象征,在戏曲、小说里成了“正宫”的别名。给昭阳殿带来如此声名的,正是汉成帝“微行”出游所遇到的一个绝色美女,她就是赵飞燕。
赵飞燕是阳阿公主家的舞女,面目娇好,体态轻盈。历史上有“燕瘦环肥”的说法,燕,就是赵飞燕;环,就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一次,汉成帝“微行”经过阳阿公主家,公主盛宴款待,唤出几名美女歌舞助兴。成帝见其中有位光艳照人的女郎,歌声清脆,舞姿袅娜,不禁意荡神摇,便乞请公主将飞燕送给自己,带回宫去,让她成为昭阳殿的新主人。
赵氏姐妹
赵飞燕的父亲叫冯万金,做江都王府里的舍人,与江都王的孙女姑苏郡主私通,生下了赵飞燕和赵合德两个孪生姐妹。因为姑苏郡主嫁给江苏中尉赵曼为妻,所以飞燕姐妹从赵姓。长大后被卖到阳阿公主的家令赵临的府中学习歌舞,由于体态轻盈,姐姐获得了“飞燕”的称号。
由于飞燕的获宠,赵临和兄弟赵钦先后被封为成阳侯与新成侯,赵氏一门大得荣光。然而,在外戚势力逐渐膨胀的西汉中后期,勋戚霍氏、许氏、王氏等先后秉掌朝政,人少族微的赵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因而,飞燕的后宫专宠并没有对朝政产生多大影响,同时,微贱的出身还为她能否固宠罩上了一层阴影。入宫不久,她就把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成帝做婕妤,通过妹妹并宠做保障,弥补家族势力的不足。
自从赵合德进宫后,成帝便渐渐把心思移到她身上。这是因为,合德不仅姿容出色,肌肤雪白、光滑,而且性情温柔,比起飞燕来,更有一番魅力。成帝称合德的怀抱是“温柔乡”,并感叹说:“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喻汉武帝好神仙)。”成帝让合德住进了昭阳宫,并满足她的挥霍欲望。成帝日益宠信合德,同时,对飞燕的恩宠逐渐衰落下来。自然,由于飞燕与合德是一对亲姐妹,成帝便不好过分地冷落飞燕。
汉成帝延陵(图1)
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即以新宠的骄姿,挟赫赫威势向许皇后、班婕妤二人发动进攻,一场新旧之争遂在后宫展开。
飞燕争宠
自许皇后被冷落以后,一连三年日蚀,朝臣们将这“阴盛”之象,归咎于王氏专权,而王氏的党羽谷永却将矛头移向许皇后,说是由于她“失德”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了,甚至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想出了一个拙劣而愚蠢办法,就是在背地里装神弄鬼,恶毒诅咒车骑将军王音和后宫中一个有身孕的王美人。此事很快被王氏家族掌握,但他们觉得最好由别人揭发。而揭发的最佳人选是赵飞燕。结果,在赵飞燕入宫的当年十一月,赵飞燕替王氏家族跑到前台做了揭发,许谒等人被处死,许皇后被废黜,许氏家族的所有成员被流放。赵飞燕在控告许皇后的同时,把班婕妤也一并捎上了。但由皇太后出面保了下来。
皇后的位置空缺,赵飞燕就闹着让成帝立她为皇后。可是成帝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遭到了皇太后王政君的阻拦。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赵飞燕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淳于长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侠的儿子,与王莽是亲表兄弟。淳于长跑到王政君面前以立赵氏为后,不会构成对王氏家族专权的威胁这个理由打动了王政君的心,终于点头首肯。永始元年(前16年),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她一人居住。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燕啄皇孙
成帝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一天,成帝带着飞燕一同泛舟赏景。飞燕穿着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飞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成帝之命救护,扔掉乐器,拽住皇后的两只脚不肯松手,飞燕则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正当赵飞燕沉浸在母仪天下的荣华与威势之中时,双脚却已踏上班婕妤的老路,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做皇后竟是宠极爱歇,忌深情疏,而夺她所爱的,正是自己的妹妹赵昭仪。赵合德与赵飞燕从小一起长大,对姐姐十分尊敬,在成帝面前为她百般回护,因而飞燕的地位并未因皇帝移宠而动摇。开始时,心高气傲的赵飞燕,不愿与残漏寒蛩作伴,不甘心遭遇冷遇与漠视。她听说皇帝爱窥视赵合德汤浴,自己也如法炮制来请皇帝观瞧。为了复宠,她甚至谎言过自己怀孕,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
汉成帝延陵(图2)
汉成帝始终没有儿子,在“家天下”的专制时代,皇帝无嗣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让朝堂上下无不忧心。赵氏姐妹专宠十余年,久无子息,也深深地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担忧,但姐妹二人始终没有生育的征兆。
飞燕知道,要想永保皇后的桂冠,必须生下一个儿子,继承帝业。因此她焦灼地盼望着有个孩子。为了增加生育的机会,也为了打发寂寞难挨的时光,她常趁成帝夜宿合德处,秽乱宫廷,招引一些多子的少年侍郎、宫奴与她奸宿,希望怀孕,但并未成功。
赵氏姐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别的妃嫔生育。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临到生产的时候,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那婴儿被乳母张弃抚养了11天,即被宫长李南持诏书取走,不知下落。后来,后宫的许美人也怀孕了,成帝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当时有讥刺赵飞燕童谣道:“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从某种意义讲,赵飞燕姐妹不自觉地担当了外戚王氏夺刘汉政权的工具。就她两人而言,入宫见妒,不得不采取自保的措施,属于人之常情,终其一生,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只有毒杀有孕宫妃,断绝皇嗣,才是她们不可饶恕的罪过。成帝死后,只好由侄子继位,外戚王莽在公元8年夺刘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编辑本段谥号陵寝
绥和二年(前7)三月,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暴死,孝元王太后与大司马王莽“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死后谥曰“孝成帝”,葬于延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编辑本段皇后妃嫔
许皇后,皇太子妃
汉成帝延陵(图3)
赵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原封美人,晋封皇后,无出。
赵昭仪——赵合德,无出。
班婕妤,原封少使,晋封婕妤,生一皇子,暴毙。
卫婕妤——李平,原为宫人,后封婕妤,赐姓卫氏。
许美人,(皇后侄女),生有一子,被杀。
曹宫人——曹伟能,生有一子下落不明,被毒害。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汉成帝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成帝纵情声色、*欲无度,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导致铜车起义等农民起义爆发,汉朝从此衰落,病入膏肓。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班固
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汉书·成帝纪》
河平二年(前27年),汉成帝诏封王凤之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为高平侯,世人称之为“一日五侯”。这五侯之间互不和睦,其门客之间也不敢互相往来。汉成帝以大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大权独揽,党同伐异,凡是以正义为立场而不附和王凤的,轻则被逐,重则被杀,外朝诸臣,唯王凤之马首是瞻。中央政府既是王凤的势力圈,地方政府的人事,也逐渐布满了他的党羽,郡国的守相,各州的刺史,都出王凤之门。这样,便奠定了王氏在汉家政府下的实际权力的基础。王凤在职十一年而卒“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接替而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辅政者,为其从弟王音。王音在职七年,王凤之弟王商接替辅政,为大司马卫将军,三年而卒。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而病免。
王凤一支:阳平侯王凤——世子王襄——王岑——王莫王凤,字孝卿,是王政君的同母弟弟,王禁的长子,嗣父爵为阳平侯。汉元帝竟宁元年,汉元帝卒后,汉成帝即位伊始,就封舅父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还增加了5000户的封邑。大司马、大将军是汉帝国军队的最指挥官,领尚书事则握有处理日常事务的行政大权,军权、政权集于一身的王凤在秉政的过程中,先后罢免了丞相王商,强迫定陶王回归藩国,处死王章。汉成帝阳朔三年八月,王凤病逝,他的长子王襄袭阳平侯爵,并担任卫尉。至更始元年,上邽人杨广斩杀王襄,王凤这个“嫡枝”家庭泯然无闻。
王曼一支:王曼—世子王永、新太祖建兴帝王莽。随着王鳯的飞黄腾达,王氏家族成为炙手可热的京城第一豪门,就连与王鳯毫无血缘关系的兄弟苟参都当上了侍中、水衡都尉。唯独有一家例外,这就与王鳯同父异母的兄弟王曼一门。由于王曼与王凤并非嫡亲兄弟,两家关系并不是很亲近,来往不太多。王曼的身体一直不大好,也没有得到出来做官的机会,全靠着其父王禁分给他的那一份遗产度日。世子王永年纪轻轻,就凭着恩荫以及自身的才能做了诸曹尚书,进入了朝廷任职。王永突然得病亡故,留下一个遗孤王光。王莽当权后王光被封为衍功侯。始初元年(戊辰,公元8年)司威陈崇奏报:王莽哥哥的儿子、衍功侯王光私下告知执金吾窦况,让窦况替他杀人。窦况替他拘禁了那个人,用法律把那个人处死了。王莽大怒,严厉地责备了王光。王光的母亲对王光说:“你看自己和长孙、仲孙相比怎么样?”长孙、仲孙是王莽长子王宇、次子王获的表字。王光母子便自杀了,连窦况也被处死。令王光的儿子王嘉继承爵位为侯。
王音一支:京兆尹王章曾被堂兄王凤举荐,但是王章十分不满王凤专权,密陈成帝刘骜,请求诛杀王凤,任用贤良。刘骜不忍杀舅。但是王音偷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报告王凤,王凤诬陷王章。王音因此得到王凤信任,擢升御史大夫。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王凤病逝,死前荐王音代替自己的职位。王音于是接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八年后去逝。《汉书·元后传》赞扬他说:“王氏爵位日盛,唯音为修整,数谏正,有忠节”。其子王舜嗣侯。王莽建立新朝后,王舜被封为太师、安新公,居四辅首位。
王舜有三个儿子:世子王匡、王林、王延。其中王匡继任为太师、褒新公,王莽地皇三年,曾和廉丹一起率兵攻打青、徐一带的赤眉军。由于他治军无方,军纪败坏,当地民众纷纷编唱歌谣。结果兵败成昌,仅王匡单人独骑逃回。等到王莽败亡时,被汉军杀死。王林位居说德侯、卫将军,王林、王延兄弟二人在长安被汉兵攻陷后,缺陷了刘玄,后都被乱兵所杀。
王谭一支:王谭与王商都是王凤的弟弟,担任特进、领城门屯兵职务。王谭的四个儿子:世子王仁王仁子王术、王去疾、王闳、王向,都与王莽不睦。汉平帝元始三年,王莽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义,袭爵为平阿侯,他只是消极应付王莽,暗地里与刘氏皇族交好,故当刘玄、刘秀大军攻入长安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直到东汉光帝建武二年才病逝,王向在新朝时被王莽排挤到边郡安定任太尹,后来新朝末年的群雄之一、起于天水的隗嚣率兵侵入安定时,王向死难,王闳在新朝时远离长安,担任东郡郡守,当刘玄的绿林军迫近东郡时,王闳便主动率领全郡30余万户吏民归附,受封为琅邪太守。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冬,王闳投奔刘秀,从而保住了性命和家族的地位。此后,史书对王闳及其家族的事迹失去了记载。
平阿侯王仁(?~ 公元3年),素刚直。世子王磐字子石( ~ 47年),是马援的侄婿,王莽堂兄王仁之子。王莽事败,王磐仍住在原地,拥有巨额资财。他为人任侠尚气,爱士好施,在江淮间大有声望。后来,又游历京都,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刘章结为朋友,日与往来。马援对外甥曹训说:“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汉书·马援列传》)。不出所料,过了一年多,王磐果然受司隶校尉苏邺、丁鸿一案的牵连,死在洛阳狱中。王磐的儿子王肃不知检束,又出入北宫和王侯府第。马援对吕种说:“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但忧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汉书·马援列传》)!后来,郭皇后去世,有人上书,认为王肃等人出于被废黜的人家,恐怕借事生乱,引起像贯高、任章那样的变故。皇帝大怒,下诏命令郡县收捕各位王子的宾客,互相牵引,诛死千人以上。吕种也在处死之列。(《后汉书·马援列传》)!
王崇一支:安成侯王崇——遗腹子王奉世——王特弓公元前33年,太后母弟安成侯王崇去世。王太后非常悲痛。成帝为了安慰母亲,不仅让王崇的遗腹子王奉世继承其父的侯封。
王商一支:王商——世子王邑——王奇——王况王商在王音之后以大司马、卫将军辅政四年,晋封为大将军,加封2000户和赐钱百万。
他在政治上没太大作为,于汉成帝元延元年因病去世。王莽地皇四,王邑同王寻一起率号称百万的大军讨伐昆阳的汉军,因指挥不当而惨败,后来与王莽一起在汉兵攻入长安时,死于乱军之中,王邑之子王睦亦死于此时。王商这一支也断绝了。
王立一支:王立——世子王融——王柱——王丹——王泓王立是王根的哥哥,他与元城五兄弟同日封侯。汉成帝绥和元年,淳于长被王莽抓住把柄,上告到王政君、王凤那里,不仅推动了即将到手的大司马职位,连原有的卫尉的官职也丢掉了,最后落得个毙死狱中的下场。淳于长的母亲王君侠也被遣返魏郡元城故居。为这件事,王立受到牵连,其长子王融被逼自杀,他本人被赶回封地闭门思过。以后虽然在姐姐王政君的帮助下得返京城,但好景不长,王莽执政后,再次将王立逐出长安,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晋爵安汉公,怕有朝一日姑母起用叔父王立,而使自己失宠,就派人到红阳,逼迫王立自杀。王立作红阳侯30年,死后其子王柱袭红阳侯位。《功臣表》:“红阳侯王泓,以与诸刘结恩,父丹降为将军,战死。”建武元年,封王泓为红阳侯,治今五河县双庙乡董嘴村西南。
王根一支:王根是王政君的异母兄弟,与同是王政君的异母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逢时于汉成帝河平二年六月,同日被封为列侯。王根在决定皇位继承人选上铸成大错,但他推荐侄儿王莽继任大司马辅政,对家族来说,却成为一着好棋,正因为如此,王莽执政后,追谥王根为直道让公,又让王根的世子王涉嗣受为直道侯、卫将军。不过王涉在王莽兵败昆阳后,跟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等人合谋,准备王莽以同刘氏和解,谋泄被杀。
王逢时一支:高平侯王逢时——世子王置——王买之齐人楼护谷永(字子云)同为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元城王氏中的极顶人物——王莽
汉元帝初元四年,王莽出生于元城委粟里,这时,他的姑母王政群已经当了四年的皇后。不过,王莽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王曼去世了。王莽13岁时,随着汉成帝的继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王莽的伯父王凤也取得了大将军的显赫官位。他为人恭俭,勤身博学,尊长爱幼,汉成帝阳朔三年,当王凤卧床不起时,王氏子侄中唯有王莽一人始终在病塌前侍候。王凤临终前,向王政君和成帝推荐王莽,由是王先后做了黄门郎、射场校尉。同时担任骑者尉、光禄大夫、侍官,开始参预军政大事。到这时,“王氏亲属,侯者凡十人”,政治势力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爵位益尊,节操愈谦”。并利用各种条件结交名士、宾客乃至将相、卿大夫。
在王莽向大司马这一最高职位迈进的道路上,王莽先后扳倒了王立、淳于长,清除了各种障碍。汉成帝绥和元年十月,年仅38岁的王莽,终于“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成为元城王氏家族中第五位登上大司马宝座的人。
王莽担任执政大臣后,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将皇帝的赏赐和封地的收入,全部送给贫寒的儒士。他的妻子身着粗布短衣。不到一年,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对元城王氏呵护有加的汉成帝暴病身亡,汉哀帝刘欣即位。刘欣的祖母是傅太后,母亲是定陶共王妃丁姬,这些人对元城王氏势力逐渐给予限制和削弱。当年秋天,汉哀帝抓住王根和王况叔侄的过错,将他们逐出京城。当年七月,准予王莽“止疏乞骸骨”的要求,免了王莽的大司马职务,以特进、给事中的虚衔闲居家中,直至回到封地南阳。从此,王莽开始了长达6年的蛰居生活。此后由于朝廷政局日益混乱,朝臣昏贵荒唐,人们不禁怀念起元城王氏家族辅政时那种上下相安的小康局面,于是要求汉哀帝重新启用王莽的上书不断投向朝廷。第二年六月,汉哀帝死去,傅太后、丁姬都先他而死,王政君当日驾临未央宫,收了皇帝玺绥,急如王莽入宫,连夜召开御前会议,第三天,正式重新任命王莽为大司马。
王莽对政敌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就连王莽的叔父王立和堂兄王仁,也因为与王莽有过节而被撵出长安。王莽在刘氏宗室中选了一个年仅9年的刘衎kàn当皇帝。后来,在吏民的支持下,王莽立女儿为帝后,继而当上了宰衡。王政君也将自己的部分汤沐邑,奉献给国家,将当地收获的粮食,做为济贫的储备。在抗灾救灾上,也取得了人人交口称赞的成绩。
西汉末期,刘氏让位、易命受命思潮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王莽在数年内由“安汉公”而“宰衡”、“居摄”、“假皇帝”,直到公元9年,王莽正式宣布废除“汉朝”,建立新朝,成为“新朝皇帝”,这就是所谓的“王莽代汉”。
当时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有三个:(1)土地问题:随着地方豪强大族势力的发民和自耕小农的大批破产,土地兼并,农民流亡,愈演愈烈;(2)奴婢问题:社会中存在着相当大数量由失掉土地的自耕小农而形成的奴隶,他们的存在和增多,既激化了社会矛盾,又减少了以自耕小农为基础的帝国的收入和实力;(3)货币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商人势力膨胀盘剥小农的问题,商人依靠金属货币兼并小农,却又不承担租赋徭役,“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究则起为盗贼”。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儒生出身的王莽依据儒学的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等书中所描画的大同世界来“托古改制”,以争取人心。他的改制首先从货币开始,随后,推出新的土地、奴婢政策,然后实行“五均”、“赊货”和“六管”等等。程序过繁,方式过时,封赏过滥,变化过快,步幅过大,法禁过急,树敌过多,在充满矛盾的社会中,采用了不合进宜的政策措施,再加上连年灾荒和异族入侵,流民发难、豪强反叛等因素,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在各地的武装反抗期间,汉更始元年(23年),新朝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的祖父、父亲、妻子和儿子的陵墓也被乱民所毁,他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的渐台被乱民所杀,落了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
王莽一支:王莽嫡妻王氏,于地皇二年正月病逝,所生的四个儿子皆未得善终——王获知早在汉哀帝时因私杀奴婢而为王莽逼令自杀;王宇则牵连逼王莽让权,于汉平帝元始三年被逼自杀于狱中;王临在新朝地皇二年(公元21年)被王莽处死;仅存的王安也在这年因病去世;王宇子王宗因罪自杀。王莽的女儿汉平帝后在绿林军进攻长安时蹈火而死。另外,据说王莽在新都时,与三个侍女有染,侍女怀能有子王兴,增秩生有儿子王匡和女儿王晔,开明生下女儿王捷,但都留在了封地。直到24年后,王莽的嫡妻和嫡子都死完后,时已66岁的王莽才宣布了这些子女继嗣的合法权利。
王莽对西汉王朝的贡献与背叛,他的革新与复古,他的教学和迂执,他的光荣与梦想,既给元城王氏带来了波峰浪底的巨变,更为历史留下了永久的文化思索。元城王氏的兴衰荣辱,演绎了西汉末期至东汉被期近百年间非同寻常的一段历史,为中华名门望族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至新朝末年,王莽政权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推翻,元城王氏地位一落千丈。但也并未从此销声匿迹,如东汉东郡太守王闳和著名思想家王充,都是出自元城王氏。近代遍布海内外的王姓人中,也有一些人是当年元城王氏的后裔。曲阳侯王根封国在淮南(今凤阳县龙坝乡),此为王姓之源。王姓是淮南人数最多的姓。1990年仅18周岁以上的人,王姓就有43200人;加上陈、刘、李三姓,为淮南市五大姓氏。
假谦恭先夺实权
竟宁二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死,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尊母王政君为皇太后,拜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握政权,给其余六个舅舅也都封了侯。外戚王家一门七侯,成了西汉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显赫家族!
汉成帝在位二十六年,政权始终操在王氏兄弟叔侄手中。那时,王氏兄弟盘踞要职,家族纠结掌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是王家的党羽。从上古到秦汉,外戚专权尊贵,从来没有及得上王氏家族的。王氏兄弟竞相奢华,声色狗马,无所不为,四方贿赂,络绎不绝。他们各有姬妾数十,奴仆千百,高宅大第,连属弥望。王家子弟更是变本加厉,每日里不是弹丸跑马,就是挟妓狂饮,惟独不干正经事。但是,纨绔子弟成群的王家,也有一个例外,他就是王太后同父异母兄弟王曼的儿子王莽。
王莽,字巨君,是王曼的次子。王曼死得早,是王太后诸弟中唯一未被封侯的。王莽少年丧父,后来哥哥也死了,和其他各房的堂兄弟们比起来,也算是孤苦无依,家境贫寒了。可是,他似乎并不羡慕堂兄弟们终日声色狗马的奢靡生活,一直衣食俭朴,谦恭待人。他勤奋好学,知识广博,对待亲属和师友都很守礼法,生活上和普通儒生一样。对那些当权的伯叔,王莽曲意奉承,拼命巴结。特别是对于执掌朝政的大伯王凤,王莽更是孝敬周到。王凤生病的时候,他日夜守护,亲尝汤药,几个月衣不解带,弄得蓬头垢面。王凤深为感动,临死前,他向王太后和汉成帝推荐王莽。不久,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皇帝的侍从官),接着被提拔为射声校尉(护卫京师的高级军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王莽的品行才学,也为世人所称道。当时的名士戴崇、金涉等都一致推荐他,汉成帝亦日渐亲信。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并任命他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为皇帝的亲近侍从。王莽官职越高,行为越恭谨,仕宦所得,都用来赠送宾客,以致家无余财。他广泛结交名士,甚至对待他侄子的教师和同学也折节交往。因此,王莽声誉鹊起,有口皆碑,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汉成帝末年,执政的王根病重时,便举荐王莽继任。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三十八岁的王莽被提升为大司马,执掌朝政。
王莽是王家第五个大司马,前四个都是他的伯叔。为了使自己的名声能够超过他的前辈,王莽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他勤于政事,孜孜不倦,用心网罗名士,来作自己的属官。他把所得俸禄赏赐都用来资助贫困的儒生,自己生活却极为朴素。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公卿列侯的夫人都来探问,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她穿的衣着非常俭朴,竟被那些贵夫人视为王家的女佣。后来她们知道这就是大司马的夫人时,都大吃一惊。此事传扬出去,王莽的名声更大了。
次年三月,汉成帝去世,无子。他的侄儿定陶王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未登帝位前就对王家的权势熏天心怀不满。此时继承帝位,便拼命排挤王莽。这一年七月,王莽不得不称病去职,二年后有被迫离开长安回到他的封地新都(今河南新野东),在那里闭门闲居了三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哀帝上台后,一面将王家的人一个个赶下台,一面又把自己祖母家傅氏、母家丁氏的人纷纷封侯赏官。傅家的人有六人封侯,丁家的人有两人封侯,一时尊贵无比。
当暴发的傅、丁两家迫不及待地追逐权位、谋取富贵的时候,王莽却努力争取政治声望。在他执政的最后时期通过了著名的"限田令",次年正月又以王太后的名义宣布王氏的田地除坟茔外,全部分给贫民,表示带头限田,这同丁、傅两家的抵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王莽到新都后,闭门不出,并严格管束自己的子弟。他的次子王获将奴仆杀死,这对于贵戚豪门来说,本属常事,但王莽不只责骂儿子,最后竟令其自杀。此事传扬开来,不少人赞扬他大义灭亲,克己守法。王莽在新都闲居三年,为其上书申冤的官吏竟达百人之多。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发生日食,汉哀帝下诏求过失,贤良周护、宋崇等上书称颂王莽的功德。由于众情难违,汉哀帝不得不以侍奉王太后的名义将王莽召回长安。
次年六月,二十六岁的汉哀帝忽然死去。这时,傅太后、丁太后已相继死去。王太后听说汉哀帝驾崩,当天便赶到未央宫接管了皇帝的玉玺,并立即传召王莽入官。接着她发出诏命,任命王莽统领禁军并主持政事,罢免了汉哀帝宠臣大司马董贤。董贤随即自杀。
董贤一死,大司马一职空缺,王太后下诏令公卿大臣公举。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等主要大臣都认为王莽本来就是大司马,又是王太后近亲,而且声誉卓著,所以都推荐他。于是,王莽又一次当上了大司马。
汉哀帝死后无子,由王太后作主,把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当时年仅九岁,由王太后临朝称制主持政事。但此时王太后年已七十,实际上朝政大权归于王莽掌握。从这时起,王莽就开始一步步地篡夺汉朝的天下了。
2000年——2004年 中国戏曲学院影视导演系本科毕业
2003年——2006年 中央八套影视同期声工作
2004年 担任电视剧《第六个嫌疑人》 场记
2006年 担任电视剧《皇上二大爷》场记
2006年 担任电视剧《翠山湖畔》 执行导演、剪辑
2007年 担任**《真情人生——父亲》 场记
2008年 担任情景喜剧《咱们的派出所》场记
2009年 担任**《情系梧桐》副导演
2010年 担任**《百合的故事》 执行导演
2010年 担任音乐电视《你是大地的一粒沙》执行制片人
2010年 担任**《蓝色的七星湖》导演助理
2011年 担任**《疙瘩爷爷》 制片主任
曼同(Mindon,1814—1878),缅甸雍籍牙王朝较有影响的一位国王。他在英国侵占下缅甸后登位为王(1853—1878),进行改革,企图摆脱深重的民族危机。在他死后7年,缅甸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曼同是缅王孟坑(1837—1846)的儿子,生于1814年。①在孟坑和他的胞兄蒲甘(1846—1853)在位期间,他受封于曼同镇,故被称为曼同王。
1852年4月,英国对缅甸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6月,英军北上进占勃固。蒲甘在位期间,朝 败。在遭到英国武装侵略的紧急关头,宫廷内部斗争加剧。曼同王和他的兄弟加囊王聚众反对蒲甘。1852年12月17日,蒲甘被迫退位,由曼同继位为王。正是这个时候,英国殖民者于1852年12月20日在仰光宣布勃固地区为英国的殖民地。
面对英国侵略的威胁,曼同登位后,没有像其他国王那样对王室进行大屠杀。他没有把蒲甘处死,而是让蒲甘过隐居生活。在宫廷中,虽然曼同是对英主和派,加囊王是一位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但在合力推翻蒲甘以后,他们能很好地合作共事。曼同没有指定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宣布加囊王为王储,在其协助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曼同不愿意同英国殖民者签订割让勃固地区的和约,也不采取措施去收复失地,幻想通过和平谈判使英国侵略者自动归还勃固地区。登位后,他下令缅军停火,主动释放战争期间被扣留的欧洲人,派遣两位意大利神父到卑谬前线通知英军:缅甸新国王将尽快派出使者进行和平谈判。然而,英军却把1852年12月20日在仰光宣布勃固地区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声明副本交给这两位神父转交曼同,要曼同派人进行谈判,缔结一项和约,承认英国对勃固地区的占领。
1853年3月,曼同派人到卑谬同英国侵略者谈判。缅甸代表提出归还勃固地区的要求。英国新任勃固地区的专员阿瑟·藩尔却说,英占勃固,已是既成事实。现在要办的事情,只剩下缔结和约,划定上下缅甸之间的边界了。英国以他们的军队可以稍为往南撤出一些地方为诱饵,引诱曼同缔结和约,正式承认英国对勃固地区的占领,曼同拒绝英国殖民者这一要求。印度总督大贺胥径自宣布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这是由于英国忙于同其他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争夺殖民地,忙于镇压亚非人民的反抗,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但是,英国的侵略野心不死,它要利用上下缅甸之间边界没有划定这一情况继续向上缅甸渗透。马克思当时就指出这是暂时的休战,它留下了一条危机四伏的边界。
1854年,曼同又派人到加尔各答同英印殖民当局谈判,要求归还勃固地区。大贺胥蛮横地对缅甸使团说:“只要太阳还在发光,勃固就将仍然是属于英国的”。
两次谈判失败,曼同还要讨好英国人,希望侵略者最终会发善心,把勃固地区归还缅甸。他指定在缅甸的苏格兰商人托马斯·斯皮尔、英国官员艾伦少校和拉特上尉为自己的顾问,希望斯皮尔充当缅甸和英印当局之间的联系人。1853年,爆发了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不久英国也卷入这次战争之中。当时,下缅甸闹粮荒,驻在下缅甸的英军要靠印度运粮来供应。加囊王建议曼同利用这个机会收复失地。可是,曼同拒不出兵,反而向英军供应粮食,甚至对人说:“我们不能在朋友的背后放暗箭”。1857年,印度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大批驻缅英军被抽调去镇压印度人民。曼同也没有派兵收复下缅甸,反而捐赠1千英镑给英印殖民当局“救济难民”。曼同又对劝他出兵的人说:“我们不能乘人之危去伤害朋友”。
尽管曼同对英国殖民者表示友好,并没有感动侵略者。英国镇压了下缅甸人民的反抗斗争之后,在1862年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勃固三地合并为英属缅甸,强化了它对下缅甸的殖民统治。
曼同登位后,感到旧都阿摩罗补罗狭小,又觉得迁都到这里以后缅甸蒙受了战败的耻辱,决定另建新都,1858年迁都曼德勒。1861年新都建成之后,他在加囊王的协助下实行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曼同颁布限制采邑主权力的法令,禁止采邑主征调劳力为自己服务;没有完成国家税收任务之前,不能在采邑内开征新税。1861年,曼同宣布废除采邑制,改由国家向王公贵族发放薪俸。由于大封建主的反对,加上行动不坚决,某些被废除的采邑很快又恢复起来。曼同还企图统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划定明显的区界。他任命一批官员,赋予他们监督各地税册的编制和监督各地行政官员工作的权力,以确保中央政权对各地的控制。
1862年,曼同实行赋税改革。他废除混乱的旧税制,实行按户计征的统一税制——达达敏塔税制。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要向国家交税,税额为总收入的1/10。税金统一由地方行政官吏收集,全部上缴国库,由国家向官员发放薪俸。他们不得留下税款私用,地方封建主也不得瞒报户口数来偷税漏税。
曼同比较注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工商业,希望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国力有所增强。他选派90多人出国留学,学习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他鼓励王室子弟学习英语,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向英国基督教会头子马克博士学习英语。他的儿子密克耶亲王对西方技术颇感兴趣,被任命为工业大臣。曼同在外国技术人员帮助下,建立了铸币厂,铸造有孔雀标志的钱币,从1861年起在全国流通使用。他重申孟云王(1782—1819)规定的度量衡制,派遣一批巡视员到各地市场监督执行。曼同还从国外买回一批机器装备,兴办了50多间工厂。他采取措施,鼓励宝石开采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曼同着手改善和发展国内的公路和内河交通。他从国外购回7艘内河轮船,发展伊洛瓦底江的航运事业。他组织人力,根据莫尔斯电码编制出缅文的电报电码,在全国开办了电报业务。1874年,在曼德勒创办缅甸第一份报纸《聚宝盆》报,每月出版3次,曼同亲自为报社编辑规定了明确的权限。
曼同注意发展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开垦荒地,疏通河道,开凿人工湖,修筑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为了增加收入,他允许上下缅甸通商,同意英国伊洛瓦底江轮船公司通航上缅甸。上下缅甸之间的贸易额从1858年的710万卢比增到1878年的3,370万卢比。为了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和得到欧洲国家的援助,曼同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派出僧侣代表团访问曼谷,以示亲善。暹罗的蒙库王很快也派出僧侣代表团回访曼德勒。1856—1857年间,曼同王派出使团访问伦敦、巴黎、华盛顿,希望同欧美国家建交。1857年,美国派出使团访问了缅甸。法国的代表在1856年到了缅甸首都,法国教官帮助训练缅甸军队。
为了保护缅甸人民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曼同在上缅甸大力振兴佛教,以振奋缅甸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他要求和尚严守教规,设立摩诃丹温大臣职务,监督和尚的修行。违反教规的和尚,交给图丹马会议进行审理。他对佛教领袖塔塔纳班十分尊重,奉为“国师”,跟他共商国事。曼同建立对佛教经典的考试制度,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荣誉称号和发给薪俸。他鼓励上缅甸的和尚到英国占领的下缅甸去,向人民宣传佛教。曼同还组织人力对佛经进行校订和注释。1871年,在曼德勒举行了第五届佛经结集大会。2,400名高僧利用5个多月时间,集中对三藏经进行了校订。最后,把这部巴利文经典完整地刻在733块石碑上,并加上详细的注释。由于召开了这次大会,曼同得到了“第五届佛经结集的护法者”的尊衔。
曼同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缅甸在遭受外国侵略的情况下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缅甸社会面临的问题。
在曼同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所发展。曼同的儿子敏贡和敏孔登对曼同指定加囊王为王储深感不满。1866年8月2日,他们发动政变,杀了加囊王,曼同也险些丧命。
加囊王被杀,使曼同在实行改革方面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政变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敏贡亲王政变失败后被英国当局送到印度,他在缅甸宫廷内外还有一批支持者和同情者。曼同迟迟不宣布加囊王的儿子为王储,又引起忠于加囊王的军官的不满。他们当中一些人携带武器进入农村,进行反 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曼同急于想从国外购买武器,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对英国作出重大的让步。给英国人以治外法权,答应降低过境货物关税,让英国人监督缅甸海关,放弃国王对外贸易的垄断权(宝石、柚木、石油除外),同意英国勘查从八莫到中国云南的商路。但当曼同要从印度购买军火时,英印殖民当局则下令禁止出售。曼同想从意、法两国购买军火,英属缅甸的殖民当局却扬言不让军事装备过境。
七十年代以后,英国加紧侵略缅甸,曼同和英印殖民当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871年,英国当局决定,今后有关缅甸的事务归印度总督处理。1872年,英国在伦敦接待缅甸使团时,由印度事务大臣带引去见英国女王,把独立的缅甸视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小土邦,引起了曼同的强烈反感。
英国利用上下缅甸边界没有划定这一情况,不断对上缅甸进行渗透。为了掠夺红克伦地区的柚木林,英国派人进入这个地区测量,并煽动这个地区的首领闹“独立”。英国这一行动激怒了曼同,他在1873年向这个地区派驻了军队,宣布缅甸对这个地区拥有主权。可是,1875年,印度总督派福赛斯到缅甸谈判时,他又在英国的压力下,承认这个地区的“独立”。到1878年,英缅关系实际已中断,曼同王争取缅甸同欧美国家建交的努力也毫无结果。
曼同在继承人问题上一筹莫展。他担心过早指定王储会被杀害,一直未敢指定自己的继承人。王后和大臣谭达们纪密谋拥立锡袍为王。1878年,曼同临终前提出由良渊亲王、宋砌亲王、密克耶亲王共同摄政,遭到王后和权臣的反对。曼同一死,他们就拥立锡袍为王。锡袍大肆逮捕和杀害王室人员。良渊和良宇亲王躲进英国驻扎官的官邸,被英国人送到加尔各答。英国利用这些亲王来干涉缅甸内政,对锡袍施加种种压力。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锡袍失败被俘,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王曼爱华指英国的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华威大学四所学校。伦敦国王学院成立于1829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金三角名校。
伦敦国王学院是英国第四古老的大学,在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位居第六名。学校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护理学院。多个专业在世界排名都很靠前。截止2020年,学校共培养了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学校创立时间
爱丁堡大学创建于1583年,位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它是七所古典大学之一,是公立研究型大学。爱丁堡大学在启蒙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爱丁堡市是启蒙运动中心,并且享有北方雅典的盛名。
在400多年的建校历史中,爱丁堡大学培养出了许多对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爱丁堡大学在世界QS排名中位列第16,学校的声誉非常好,教育资源优质。
曼彻斯特大学建于1824年,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门类齐全,专业设置非常丰富,是英国红砖大学之一,在现任以及之前的教职员中,共有25位诺贝尔奖得主,曼彻斯特大学教育水平非常高,培养出了多国的现任***,在这一方面曼彻斯特大学仅次于牛津大学。
华威大学建立于1965年,华威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并且在商界拥有卓越的口碑。华威商学院的金融硕士位列世界第11华威大学在英国院校的综合实力中长期位列前十名,并且拥有英国顶尖的商学院,多个专业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实力居欧洲前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