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三部曲是哪三部

麦家三部曲是哪三部,第1张

麦家三部曲是:《风声》、《解密》、《暗算》。

作家麦家所创作的谍战三部曲《解密》《暗算》《风声》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风声》。《风声》2007年出版后迅速被改编成**,2009年上映并引起轰动。

《风声》

小说讲述了中共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小说以日伪追查打入其内部的“老鬼”为切口,将特情、侦破等故事要素与小说艺术、人性的发掘和谐地熔铸一炉,故事发展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充满理性与情感的高强度较量。

《解密》

新中国建国初期,X国派出代号“觉醒者”为首的特务组织潜入我国,启用代号为“紫密”的高级密码进行联络,对我国国防建设造成重大破坏。特别单位701郑当等人奉命在全国搜罗各类天才,为破译“紫密”乃至代表最高智力水平的“黑密”补充新鲜力量,有特殊数学天赋的“傻瓜天才”容金珍等人被发掘进入了701,一段隐秘而伟大的传奇故事徐徐展开。

《暗算》

《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

后现代主义提倡元小说创作理念,倡导零度写作,因为,世界在作者眼里是碎片化的,世界具有混乱性,作者能够展示的仅仅是自我眼中的一个侧面。通常他们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在文本的塑造和情节推进上,可以不受逻辑因果的限制,突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怪异的人物;情节发展的扑所迷离、内容的残缺,甚至是前后矛盾,将完整的故事拆解、分散,达到碎片化的效果。

大学时代,我就对后现代文艺理论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充满兴趣,因为这样的碎片化作品往往像作者给读者出谜题一样,就如读奎因兄弟的国名系列推理小说一样,每部结尾都会有一个挑战读者章节,那种谜题解开,让人恍然大悟或惊讶,总会让人感到一种畅快和欲罢不能。

开学三周了,连着读完两本麦家的谍战小说——《风声》《解密》。惊讶于一个并非文学专业出生的作者,却对后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想运用的如此纯熟,假如时光倒回到大学毕业,我也许就会把麦家作为自己小说多语混成叙事结构范式的代表来研究。当然,真的这样做了,就不会仅仅阅读他两本小说了。

文学形式的呈现是作者表达意味、情感的符号编码,是作者建构自己的符合秩序的过程,读者阅读无疑是对作者文学形式的解码过程。 传统的线性叙事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读者因为知识背景、文化和审美等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会产生误差,但相较于碎片化的叙事来说,后者会产生更多的多元解读、过度阐释和误读。

以麦家《风声》为例,小说分为东风、西风和静风三部分,每部分相互关联却又在叙事中存在矛盾,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既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采访记录,也采用第三人称的零视角、外视角,东风部分更多采用外视角,讲述肥源在裘庄审问和追查老鬼的过程,而西风部分,则用采访记录、录音的第一人称的外视角,展现“我”所见到的顾小梦,以及顾小梦回忆的揪查老鬼的事件,期间,顾小梦解答了小说老鬼如何传递消息的同时,又在回忆中,穿插过往情节的回忆,与东风部分内容形成矛盾,造成读者在解读中产生疑惑和好奇。第三部则是对几位关键情报人员和肥源的历史引证,有采访记录,也有历史史实资料的呈现,对于前面叙事内容的补充,也在补充中制造更多的矛盾和叙事空白,颇像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叙事结构,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呈现同一历史事件,造成读者严重的情节被分解成一个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碎片,而每个碎片的组合就会因人而异。也正是因为如此,小说阅读过程中会让读者不停思考为什么、谁?阅读的好奇心被作者一直吊着,从开头到结束,掩卷后依然回味无穷。

也许,读完小说,我们心中依然有很多疑惑,但是,我想说,不要因此有任何遗憾,因为,沉默的远比公开的要多。

人生如海,以爱和解——《人生海海》书评

作者麦家继《解密》《暗算》开创谍战小说新领域之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述了命运,并以《人生海海》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漂浮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要好好的活下去。通过书名以及麦家本人对书名的解释,我在心里笃定这是一本充满悲剧的小说,直至我读完这本书,才发觉悲剧之外,是人与命运的和解。麦家把故事的中心放在了一个远离城镇的小乡村,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来探寻上校的身份和传奇经历,同时围绕老保长、爷爷、父亲、小瞎子以及解开上校身上的秘密展开叙述,讲述了各个人在那个时代的浮沉和艰辛,看似是讲故事,实则是为我们展现了命运的残酷和人性的险恶,但在经历这一切之后,文中人物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与命运达成和解,这个和解不仅是小说人物的和解,也是作者本人与命运的和解。本文将通过对作者本身的经历、人物命运展开分析,来看作者是如何与命运达成和解。

正如麦家所言:“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而坚持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就是人性中残存的爱。小说以文革为大背景,为我们讲述了小村庄里的人和事,通过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时代下人性的险恶和生活的无奈,是一个充满悲剧的故事,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小说里的人物无论是善是恶,最终没有逃脱悲剧命运的安排,但最后他们都被动或主动的跟命运达成了和解。

一、童年伤疤

《人生海海》处处都体现这悲剧,不管是落得疯癫下场的上校还是其他人无一不是命运的陪葬。这跟麦家的童年脱不开干系,麦家的出身不好,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和反革命分子,也因此他的童年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常被同学和老师歧视和欺凌,麦家曾说:“在那个年代,像我们这种家庭,就像今天一个家庭里即有人犯了叛国罪在坐牢,又穷的交不起学费,低人一头,低到泥土里。”其中有一次因同学辱骂自己的父亲,麦家与同学打了起来,而父亲不分青红皂白打了麦家两耳光,这两耳光成了插在麦家心口的一把刀,在那之后,麦家整整十七年没有叫过父亲,并在高考之后远走他乡,一走就是二十年。后因汶川地震,带给麦家极大的触动,他终于释怀回到家乡,想寻求与父亲的和解,但父亲早已得了阿尔莫兹海默症,将麦家从记忆中删除,直到去世,父亲也没有记起过,这成了麦家心中永远的遗憾。但也正是这些伤痛,成就了麦家,成就了《人生海海》。

二、悲剧命运

《人生海海》主要是围绕谜底重重的少校以及他的身边人,如古板的爷爷、情深义重的父亲、落井下石的小瞎子以及不离不弃的林阿姨展开叙述,他们都与上校有着关系,并随着年代和场景的变换陆续登场,以此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恩与怨、爱与恨,在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谁也有办法逃脱命运的摆弄,被生活折磨的伤痕累累,最后导致悲剧收场。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上校,是悲剧命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书名《人生海海》的极致阐释。书中的上校正如大海一样,经历了三次潮起潮落,第一次是他13岁拜师学木工,3年后出事开了木工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由于征兵,被强行拉去了前线;第二次是他在队伍里不仅练就了打仗的本领,还无师自通学会了医术,被称为“金一刀”。为了获取情报而伪装成医生,结果被出卖沦为了敌人特务的玩物,还在肚皮上纹上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上校一辈子的耻辱。这一段的描写也深深关系到了后面上校命运的悲催,笔者认为这也是上校后半生命运如此跌宕的原因所在,若没有这个羞辱的印记,他也许就不会恼羞成怒伤害小瞎子;第三次是日本投降后,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获战功,成为了人民英雄,战后也在一家医院任职并成了副院长候选人,且能力突出的他也受到了同事的喜爱,看似人生重新开始,却又被命运作弄,他的追求者诬陷他,而他为了不暴露刻在身上的羞辱,而选择默默承受,最后被部队开除,遣送回家,受尽了家乡的冷眼嘲讽,也被人逼成了疯子。人生几次的起起落落让上校早已看淡命运得失,接纳了世事无常。上校在战场与敌人战斗,在医院与病魔战斗,最后却输在了他所保护的人的身上。若换做常人或许早就失去了希望,选择了沉沦,远离这俗世,而上校可以说是永远怀揣着希望,不卑不亢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算在他的智力只有几岁的情况下,仍坚持学习技术,成为了养蚕能手。是金子就算被埋没,总有一日仍能发光,无比炫目的光。漫漫长夜终将尽,云雾散去见天明,上校的悲惨命运也在文中的最后结束,等待着的是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但却是不平凡的人生。

三、以爱和解

小说的最后林阿姨找到了上校,她有着被生活磨平后的内心节制与冷静,面对苦难与自己造就的“恶果”,她选择的是忏悔与挽回。林阿姨花费余下的一生照顾上校,用爱的雨露呵护上校,用文身技术祛除了上校身上最隐秘的耻辱。上校在林阿姨的关怀和照顾下,创伤的身体得到了修复,彷佛回到了童年般的原始状态。在林阿姨的帮助下,将烙刻在肚皮上的羞辱性文字变成了富有家国主义和爱国热情的内容。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而是逢人便介绍自己的“肚皮”,经过想象性的满足上校完成了自我的疗救,在于想象中重获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信仰[1]。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改变,让上校重获新生,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对于刻在自己身上的烙印的重新认识,使他正视了自己的从前,这烙印并不是耻辱而是而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见证。正如麦家所说,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是勇气。上校的余生归于平淡,从事着养蚕事业,也照样一丝不苟,并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上校,终于对过去的种种痛苦释怀。这也是麦家想要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的,不管眼前的生活多么糟糕,只要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转起来;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更重要的是人生海海,起落沉浮,总归还是要好好活着,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以爱和解,而不是一味的去抱怨,他人始终不是自己,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所以我们就不能去期待他人,而是要为自己撑伞。人生路漫漫,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这样才能向上校一样,心怀希望,在面对脚下的荆棘时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在大起大落之间,我们能做的就是随遇而安,既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要有面对失意的豁达。

让我们再回到作者身上,麦家曾这样回忆童年: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学歧视,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独,写日记是我唯一与人交流的通道。日记本是我仅有的朋友,也是孤独的身影。写了十几年日记后,看到有些小说很像我的日记,我就开始写小说了。小说便是麦家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与自己的家乡和解,与自己过去的不幸和解。可能也是他早年的经历让他说出了“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人生是苦难的,从我们出生时的哭声开始,苦难便是伴随着我们一生,只有绝不放弃,才能在漂浮起落见,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真正的好小说的特质并不仅仅在于运用何种巧妙娴熟的叙事策略,还在于在这一叙事的形式下所承载的丰富生命内涵。这部小说同样有着治愈心灵创伤的美学价值。在《人生海海》中,麦家重新回到了曾经带给他创伤生命体验的故乡,开启了精神返乡的寻根之旅,他在其中展示出了如斯的生命哲思:当个体被历史摧毁后,如何去重建个体生存的依据,如何去直面人类符号化的生存现实[2]。正如他所说的“极限是无知,是无底 , 是无边无际的宽大,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是从已有开始,向未有挑战”。这部小说也是他叙事创新的一种形式,同样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学评判的可能。

《风声》《解密》《暗算》是麦家的三部代表作品,在《一本好书》看过赵立新的演绎后,就迫不及待的把三本都买了来,因为是小说,读起来比较轻松,所以就计划一周读完了。读完之后,心里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这到底是虚构的小说还是纪实的手稿?这个问题非常困扰我,以至于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查到的结果是完全虚构,但是艺术吗,总是源于生活的,小说中的情节应该也是作者在之前人生经历中获得的灵感。

《风声》之前看过**,到现在还惊叹于紧张刺激的剧情,环环相扣的推理,看过原著后发现,**情节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小说作品中的老鬼是李宁玉,而且顾晓梦的原型看过作品后还对内容有过争议,真是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随着人物的逝去我们也不得而知,单看小说情节,的确是看的酣畅淋漓,看完一遍还真是意犹未尽,让我内心有点小激动的是,今年赵立新主演的剧版风声要播出了,具体时间还不知道,期待哦。

《解密》也是看过几集之前陈学冬主演的电视剧,当时就觉得剧情有些拖沓,读了小说才发现,我的天哪,看了三分之一还没有看到容金珍这个名字,终于研究完了容金珍一代一代的祖先,看到他进了701,情节里却没有什么让人大呼过瘾的地方,甚至破译紫密这种巨大成就感觉也像是一笔带过了,关于破译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描述,感觉通篇都是在隔靴搔痒,查过资料之后才知道这本书的坎坷,历时11年,经历了17次退稿,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解密》,也难怪,很多我们渴望了解的情节和内容应该是涉及了国家机密的吧。

《暗算》里讲了好几个人的故事,有耳力惊人的瞎子阿炳,还有恣意生活的天才黄依依,还有韦夫,鸽子,胡海洋。我感觉阿炳和容金珍是一样的人,是天才,也有明显的缺陷,正好这周又看了一遍《海上钢琴师》感觉1900跟他们都一样,他们都有天才的宿命,他们生来就带着不平凡的故事,这种不凡是什么都遮盖不住的,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华也总是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而且他们都十分脆弱,常人认为正常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却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容金珍,因为笔记丢失而疯掉,比如1900,一生没有下过船,原因是没有尽头的世界让他无法掌控,最终选择了与船共同奔赴死亡,比如阿炳,绝不容许别人的质疑,甚至天真地认为夫妻俩睡在一张床上就可以怀孕生子,而他面对妻子的背叛,选择的是结束自己的生命。阿炳的事故看到结尾,我们并不能对阿炳的妻子有什么指摘,她也是想圆了阿炳做父亲的梦,而且她代替阿炳照顾婆婆直到终老,也算有情有义。有情有义的不只是他,还有那个有问题的天使黄依依,黄依依的存在,就像是黑白照片上的一个红气球,她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她恣意人生从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他爱的热烈,却在知道安院长妻子并没有去世时让感情戛然而止,黄依依是让人心疼的,她的死也是荒诞的,就像每一个天才得死一样,可以说是犹珠玉错碾石中,恰良驹死于庸屠。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唏嘘。

《风声》原型不是百合,是黄慕兰。

艰难的岁月造就传奇的人物,就如表皮凹凸的玉石不断经过打磨而绽放出绚丽温润的光华。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曾经为革命奉献所有的英雄,就如曾屡为中共立下奇功的红色女革命家黄慕兰。

她的一生可谓是一部红色革命的传奇历史,与她的名字相伴的都是类似“女红色特工”亦或者是“美女间谍”这般的词语,《风声》这部**其实就是以她的故事为原型。

黄慕兰虽然出身名门**,但是没有丝毫豪门**的娇弱,而是一个有主见、敢作为、大胆泼辣的奇女子,特别是在中央特科工作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能够服从大局,为了工作需要,放弃自己真爱的男人,而与陈志皋结婚,这种牺牲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才皆可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黄慕兰做到了,她奇就奇在这里。

扩展资料:

《风声》没有过多关注人物的日常世俗生活,但小说贯穿麦家对人性和人的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关怀。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信仰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当小说中人物远离日常世俗生活时,人物身上的精神信仰体现出很强的意识形态支撑力量。

当回归日常世俗生活,如儿女情长亲子之爱,人物的精神信仰就变得人性味十足,比如根据顾小梦的叙述,正是李宁玉诉说到她年幼孩子的可怜处境,才引起顾小梦的怜悯之心,答应帮助她传递出情报。

此时,意识形态上的精神信仰并没有超越普遍人性的力量。麦家意识到日常世俗生活对人物精神信仰的反讽式影响,所以大胆简化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叙述,小心绕过意识形态遮蔽,有选择地展示那些富有人性内涵的日常生活逻辑。

因此,麦家在《风声》中没有聚焦于人的欲望,也没有编制离奇的性别故事。他把重点放在了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表明了生活在非世俗环境中的人物有着和日常普通人一样的命运。

《刀之阴面》:麦家,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远比我们虚构的要精彩

合上《刀之阴面》,脑海中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的奇女子的形象;林婴婴。为什么是模模糊糊的呢?大概是因为我自动把林婴婴与一位长辈联系了起来,以致她们俩部分重合,不分彼此。在我至今走过的平淡生活中,那位长辈是我心目中能御风御浪的人之一,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是瘦弱的。碰巧的是,她也姓林。至于真实姓名,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战争年代几易姓名,也因为是诗人的原因,已不重要。

她退休于某药物研究所,在九十岁的高龄上病逝,最后使用的名字是“林隐”。她病逝后,家人转交给我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硬壳的墨绿色封面还很精致,词典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于香港出版的,我随手翻了翻,里面隐约有带墨迹的指纹,还有淡淡的血迹。这些印迹是何时由何人留下的,我已无从得知。翻开封面,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附加了一句,这本词典赠予我留念。

其实那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在念中学的孩子,因她每年会去外婆家小住,所以在小学时我与这位长辈见过几面。她的字结构工整,但细看其笔画却犹如小虫,会有微妙的抖动。那是因为,她的后半辈子换用了左手写字。她的右臂,因在抗战中被子弹打穿而无法再执笔了。

她曾是上海滩上的大家闺秀,年轻时结识了作为南社诗人的丈夫,两人是当时文坛上的“诗人伉俪”。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们带着一箱诗稿逃难至香港。一天,夫妇俩在街头行走,因她丈夫长得颇像当时国民政府的某位要员而被日本人误认,遂而被当街枪击成重伤,子弹穿过她丈夫的身体又射向她的手臂。最终,他的丈夫在她的怀中不治身亡,她的手臂却保住了,写到这里,同样会想起《刀之阴面》中高宽倒在林婴婴怀里的场面。

她的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就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诗结集出版,所以她带着丈夫的诗稿,以及一些在内地不易买到而在香港购买的的工具书连夜乘坐飞机逃到重庆,我想现在我手里的这部词典应该就是这些书中的一部吧。至于孩子,他们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被她寄养到了一户农户家里。抗战胜利以后,她回到了上海。 她说常常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个被寄养掉的孩子,当我们问她是谁,她却微笑不语

其他的事,在此不详述。麦家说:“ 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远比我们虚构的故事要精彩 。”但“精彩”这个词,终究是把故事作为消遣的我们来定义的。我只想说,战争中一定有无数的“高宽”、无数的“林婴婴”,此刻我读到《刀尖》才会发现有情节相似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此只想感谢作者麦家,以他的方式还原了一场战争和一段战火中最壮烈的爱情。 如今听起来如同传奇一样的这段 历史 ,半个多世纪前却曾是我们前辈的生活

麦家的作品有《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考入军校,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外媒评价

1、《纽约时报》2013年2月20日。

麦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所知的,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评价说:麦家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混合了中国革命历史传奇和反特小说,又有西方间谍小说和心理惊悚文学的派生”。

2、《华尔街日报》分别于2013年2月14日、4月4日和4月25日用大篇幅刊登书评、麦家专访及出版报道。

《解密》一书可读性和文学色彩兼容包并,从一种类似寓言的虚构故事延伸到对谍报和真实的猜测中,暗含诸如切斯特顿、博尔赫斯、意象派诗人、希伯来和基督教经文、纳博科夫和尼采的回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77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