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行为和贡献。中国社会情感是个人对国家社会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感情的抒发会通过人的行为来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参加公益活动来对国家社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身价值。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有了国家,就有了爱国这个概念。从大处说,爱国本身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并没有实际的内容;从小处说,爱国行为无处不在,处处能体现出人类个体的爱国行为。
战争年代的爱国,有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当日本大举侵略中国,要对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主义,一致抗日,救民于水火、挽救民族危亡。那种历史时期的爱国,和民族主义大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央视正在热播的《亮剑》,里面有一股土匪,伏击日本军队,也是爱国。在这种外族入侵的巨大压力面前,一个民族,往往会抛弃民族内部的恩怨,一致对外。
和平年代的爱国,形式就多种多样;对爱国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从我们懂事起,我们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整个成长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内容,也在不同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洞开时,针对出国留学人员滞留不归的现象,我们的社会,选取了一些学成归来的爱国人士,组织宣讲团,用生动的事例、活生生的亲身经历,来教育人们要爱国,要学成归国。言外之意,那些为了个人的生活待遇而学成、滞留不归的人员,就是不爱国。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增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留学人员自动回流国内。这时,来去自由已经成为现实。原来狭义的“不爱国”指责也烟消云散,不再被提及。
爱国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与所有的情感一样,它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爱国情感的萌芽产生于幼儿期。这是在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等情感基础上产生的对祖国朦胧的爱,这种情感往往体现在对国旗、国歌、首都天安门等较具体的国家标志物的热爱上。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角度,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从而萌发对祖国的亲切依恋感。小学高年级学生则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开始从祖国历史文化、经济繁荣昌盛等方面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初中时期是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期,随着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初中生形成了抽象的“祖国”概念,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高中生的爱国情感逐步走向成熟,爱国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他们不仅对祖国怀有亲切感、依恋感和自尊自豪感,而且开始具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以后,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加稳定和深刻。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爱国情感的形成。首先,对祖国的深刻认识。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对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祖国曾经历的辉煌与耻辱、当前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才会使人们的爱国情感更强烈持久。第二,自身的社会实践。爱国情感不是靠空洞说教就能产生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才能逐步形成和深化。第三,良好的社会氛围。爱国情感的形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答题辛苦,帮忙点下采纳回答,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