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
作者陈芦荻(1912—1994),著名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学堂乡人。1949年8月,陈芦荻参加革命队伍,任东江解放区昆仑山独立教导营学习委员。1950年4月当选为民进中央候补理事,1979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曾担任民进广东省筹备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直至逝世以前,他还担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进省委顾问及广州诗社顾问等职。1986年3月离休前是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桑野》、《驰驱集》、《远讯》、《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荻花集》等。
《风雨》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扩展资料:
《荻花集》出版:
在诗人满81岁高龄的日子里,《荻花集》出版志庆,叙情雅集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委副书记邬梦兆、市人大主任黄伟宁、老同志欧初,民进省委林国炎副主委、民进广州市委卢有光副主委等出席致贺。
文学艺术界著名人士赖少其、陈残云、韦丘、楼栖、姚锡娟等近200人参加了活动。与会人士纷纷赞扬他在诗词方面的艺术造诣、文学成就和爱国、爱乡的情怀。
-陈芦荻
天地间一片昏暗,灰蒙蒙的,雷声阵阵,群群弥补的乌云笼罩着天空,似乎随时都可能会遮蔽整个大地,真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呼呼~”一阵狂风,树木左右飘摇,刹那间狂风大作。风从大地席卷而过,树木被刮得沙沙作响,花草被吹得七零八落。一滴,两滴······余生像钢琴上的音符,有韵律的跳动着,好一曲轻,缓,柔的钢琴曲!忽而,雨势渐急,雨下的急促起来,一瞬间,天昏地暗,风雨飘摇。
雨势依旧大着,郊原的积水越来越多,汇成了一片“汪洋”。参差不齐的房屋在哪浩瀚的晚“汪洋”中,像是一叶叶扁舟,一叶,两叶……。
扩展资料
句子扩写方法
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
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风风雨雨人生一路,充满了太多的离愁别绪,充满着很多的不如意,太多的纠葛。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人世间的冷冷暖暖,看惯了世间百态,在一次次的跌倒与爬起中明了世事沧桑,明白了这风雨人生路!
走过风和雨,才知道不弃的是深爱,经历荣与衰,才懂得不变的是真情,走过一段路,经历一些事,才能真正看清一些人,患难时,读懂了人情冷暖,平淡中,体会到缘分善变,时间,会沉淀真挚的情感,风雨,会历练值得珍惜的情缘
今生不能相守,还有来世,还有无尽的生生世世。这是我们对彼此不变的承诺。无论红尘多苦多难,我也要站在相遇的地方等你。等你找到我,等你牵我的手一起走!风雨同路,无悔无憾。。。
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天晴便各自散了。也许只是赌气,也许只是因为小小的事。
很多时候,感情往往能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往往能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当你对于昨天不再耿耿于怀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过得幸福的时候。
《风雨》表现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普遍心理。《风雨》一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
4个月前《风雨》芦荻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在大地的海上芦荻(原名陈培迪)的创作高峰期是1935年至1940年左右,后来主要编刊物。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菝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诗也写得简洁、有力,前四行节奏不错。然而,这种直抒胸怀的战士般的诗,现在看,已经类似古董。欧洲艺术100年前进入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