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感知痛苦才能幸福

《第七感》:感知痛苦才能幸福,第1张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安妮3岁丧母,父亲抑郁后来重娶,继母对安妮非常严厉苛刻,偏爱她自己的孩子。在安妮11岁时,她在家后面的苹果园散了很长时间的步。最后她做了个决定:“永远不再有任何感受。”

就这样,从此安妮的感受里没有了悲伤和痛苦,爸爸和继母成了安妮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人。她在学校里拼命学习,成绩优秀,上完大学和医学院后,安妮成了一名成功的医生。

但是,安妮忘掉了痛苦悲伤,却也没有自由自在身心开朗,她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并且她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心悸。

没人确切地知道如何运用大脑来抵御痛苦,但《第七感》告诉我们三件事:

第一,人们经常需要运用大脑来抵御痛苦。这些适应有很多形式,从暂时躲避到长期阻断,或是像安妮这种彻底关闭。

第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调整神经放电的模式,产生人需要的感觉,即抑制大脑皮层下区域的信息流、能量流进入大脑皮层,特别是调节感知的前额叶部分。

第三,即使阻断了对情感的感知,情感也仍然会影响我们。就像安妮,杏仁核及及脑干等下层脑,还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引起心悸,但由于切断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身体在发生反应,因此安妮却感受不到具体情感,不知道心悸的具体原因。

不仅如此,安妮还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感知,因为感受不到身体的基本情绪。情绪分为绝对情绪和基本情绪,绝对情绪指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兴奋、快乐和羞耻等;基本情绪指内心世界中充满的构造微妙的、不断变化的状态。

安妮失去了绝对情绪同时也失去了基本情绪,因此安妮还失去了和孩子共情沟通的能力,也失去了对生活中各种文字、名词的意义感受力。于是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

前扣带回横跨在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与负责情感的边缘系统之间。除了感受到身体的感觉和社会互动中的情感之外,还负责调节注意力的集中。

前扣带回联结着身体、情绪、注意力以及社会意识,因此前扣带回在共鸣回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使我们获得与他人及自己的联结感。

正是有了前扣带回和下层脑的神经元连接,我们才能读懂身体的各种信号,才能赋予生活意义;安妮可能就是失去了这个连接,才忘掉了痛苦悲伤,但也忘掉了快乐幸福,甚至失去了生活意义的感受。

第七感本质就是利用注意力重新激活神经元联结,进行神经元重塑。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调质,能够激活神经元,同时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来刺激基底核分泌乙酰胆碱,从而提高神经可塑性。

在作者的帮助下,安妮进行了各种第七感练习方法去重新激活前扣带回和下层脑的联结。

首先让安妮理解感知力的大脑原理,作为医生的安妮对感知力非常感兴趣;

其次安妮努力练习通过冥想集中注意力,用大脑进行身体扫描注意身体的各个部位;

第三在感受到儿时的痛苦感受时,想象一个安全之所去安放缓解痛苦;

最后逐步扩大自己忍受痛苦的窗口,开始接纳那深藏在杏仁核深处的情绪记忆,学会对任何令人痛苦的感受保持开放并与之共处。

通过以上的练习,安妮找回了感受力,也明白了心悸的痛苦来源于自己没有完全接纳幼时母亲的去世。在前额叶的参与下,安妮学会了和痛苦共处。

无戒学堂日更第194天

信息流拍摄是指由广告方发起的,在社交媒体、资讯类媒体、视听类媒体等平台中,依托AI和大数据捕捉用户意图,展现给用户的广告拍摄。

随着短视频大趋势的不断深化,视频营销正在从“趋势”演变为“刚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视频素材投放信息流广告,得益于视频素材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现形式,直击用户痛点,唤醒情感共鸣,实现广告投放高转化。

信息流广告视频素材拍摄设备

1、摄影器材

普通或者刚开始做的用手机即可,市面上主流机型都可以,记得调整下手机拍摄视频的参数,分辨率、帧率可以调高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势头不错、经验也有了,再考虑单反相机。机型的选择还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如果有特别专业的拍摄需求,再考虑高端机型。

2、音频器材

主要是麦克风,这里又分很多种类了。先期推荐选择有线的专业麦克风,但注意线的长度要够,后期再配备更高端的小蜜蜂类型。当然,也要看视频的具体形式,如果是情景剧等类型,拍摄距离远,就需要无线小蜜蜂了。街坊类的,有线+防风罩一般就够用了,成本不高。

3、光器材

一般为了保证更好的拍摄效果,尽量配光源,普通用户选择柔灯箱,这种价格低,缺点是使用麻烦,需要组装,携带也不方便。有预算可以考虑led灯,小巧轻便。这里推荐尽量还有配1-2个灯,这样拍出来的视频效果真的不一样。

4、支架器材

拍摄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固定镜头,单纯靠我们的身体、手臂是不行的,这个时候需要借助三脚架。一般建议选择3种,桌面用的多功能三脚架、户外用的伸缩三脚架以及移动拍摄用的手持云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eb13533fa828b23ef882bf61f4134960a5a2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1高度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某些敏感情绪由基因决定。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都属于“高敏感人群”,他们对微弱刺激的敏感度要高于常人,这些刺激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更为剧烈。这种高敏感度与产生阵肾上腺素的基因有关。阵肾上腺素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同时也是一种触发大脑注意力和反应的神经递质。

催产素也可以导致情绪过度敏感。催产素是一种帮助人产生爱意,维系关系的荷尔蒙,它可以触发敏感情绪。体内催产素含量较高,社会推理能力就会得到强化,这会让人对生活的细枝末节更加敏感,也可能会让人造成误解。不同社会对高度敏感的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很多西方文化中,高度敏感的人会被认为不够坚毅,个性怯懦,因而常被欺负。这种看法并没有得到普世认同。在很多地方,高度敏感被认为是一种天赋,因为它可以赋予人们更好的倾听和理解他人。文化背景不同,对敏感的态度看法也就不尽相同。此外性别,家庭环境,教育程度也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敏感情绪的态度看法。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掌控情绪是可行且必要的。如果你生性敏感,就要学会接纳自我。通过练习你会变得不那么敏感,但却不可能因此而彻底改变个性。不要试着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就好。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cfaaf51f3deb48fea49b516fb1f3a292cf578d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2进行自我评估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过度敏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对自己进行评估。你可以做调查问卷,比如一些心理中心为情绪敏感人士提供的问卷。问卷上的问题能帮助你思考你的感情和经历。

回答问题时要保持客观,诚实地回答每个问题。在了解自己的敏感程度后,你就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切记,自我评估的目的不是让你扮作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论你是真敏感,还是自认为敏感,都要诚实地回答问题。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38ba61ea8d3fd1fc67db6f23b4e251f94ca5f8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3通过记笔记来探索自己的情感

将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有更为直观的认知。这些记录会帮你查明造成过度敏感的原因,也能告诉你如何正确的应对情绪波动。

将自己现下的情绪记录在册,思考造成这些情绪的原因。举个例子,你现在感到焦虑吗?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情绪的出现?有的时候小事也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你也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我现在感觉如何?我为何会做出这种反应?处于这种情绪下的我有何需求?我以前有过这种感受吗?你也可以按时间方式记录情绪。你可以用“我感到伤心”或者“我感到生气”这样的句子开始记录情感。定时两分钟,在此期间将与这些情绪有关联的事情记录下来,中途不要停笔或者更改记录,如实记录即可。等完成这一步后,回顾一下自己的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能看到这些反应背后隐藏的情感吗?举个例子,焦虑通常是由恐惧,丧失所求之物的悲伤,受攻击后的愤怒等情绪造成的。你也可以针对某个特定事件探索自己的情绪变化。举个例子,公交车上某人可能瞥了你一眼,在你看来这是对你外表的批判。这种解读会伤害你的感情,你可能会因此生气或者悲伤。提醒自己两件事,第一,你并不清楚对方的想法,第二,陌生人对你的评价并不重要。那随意的一瞥可能与批评毫无关系。就算有关,这个人也不了解你,更不知道你的好。在做记录时要培养对自己的同情心。不要以情感为依据来评价自己。你或许无法掌控自己的情感,但你可以选择应对的方式。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686c9177f3e67095874513730c79f3df9dc558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很多敏感的人都有过被羞辱和被起外号的不幸经历,比如被叫做爱哭鬼或者牢骚大王,更不幸的是,这些羞辱会被当做标签使用在敏感的人的身上。敏感的人会对这些标签信以为真,即便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给自己贴标签,你就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某个方面(可能是不好的方面),然后据此为自己下定义。

通过重新定义自我来颠覆这些负面标签。这意味着抛弃旧有的标签,以更为广袤的视角解读自己。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因为失落而哭泣,而旁人“爱哭鬼”的嘲讽则让她愤然离去。她没有沉溺于这种羞辱,而认为“我不是个爱哭的人。我有时候的确会情绪化,可能和不太情绪化的人比起来我也比较爱哭,但我在努力改正这一点。欺凌已经在哭泣的人是很恶劣的行为,我以后绝不能这样对待他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fdfc039245d68877cea76cafc27d1ed31b242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5确定触发敏感情绪的原因

你或许很清楚触发自己敏感情绪的原因,也可能对此毫不知情。人的大脑可能会发展出一种“自动应对机制”来应对某些刺激,比如压力。假以时日,这种应对机制就会成为习惯,让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某些事物做出反应。幸运的是,你可以抑止这种机制,培养新的习惯。

下次再出现恐惧,焦虑,愤怒等情绪时,停下手里的活,将注意力集中到感官上。你的五感都探测到了什么?不要评价自己的感受,只需如实记录。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自我观察”,可以帮你细化构成情感的多种信息流。有的时候我们会深陷某种情绪不能自拔,无法理清混杂在一起的情绪与感官体验。静下心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官上。细化这些信息有助于重塑大脑的“自发”习惯。举个例子,应对压力时,大脑可能会让你心跳加剧,从而感到紧张不安。这种反应是身体的正常应对机制,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记笔记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每次感到情绪化时,都请将这一瞬间记录下来,你的情感,你的感官体验,你的想法和周围环境都要记录在册。通过了解这些知识,你就能更好的应对挑战。有些时候,身处某地或者闻到某种熟悉香味这样的感官体验也会触发某些情感反应。举个例子,闻到苹果派的香味可能会让你伤感,因为你和你新故的祖母就常常一起制作苹果派。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将注意力稍稍停留在这件事上,明白为什么你会感到悲伤:“我感到悲伤是因为我在和祖母一起做苹果派的时候获得了很多乐趣。我很想念她。”等悲伤过后,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今天就来做苹果派来纪念祖母吧。”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a6053b2da66eddc450da3f2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6看看自己是否有共存心理

当你将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与他人的行为反应联系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共存心理。你可能会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伴侣做出牺牲,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和行为,你就会悲痛欲绝。在恋爱中,共存心理非常普遍,但这种情绪也可能会出现在其他类型的人际交往中。以下是共存心理出现的几个征兆:

你的满足感与某人相关联尽管你意识到伴侣的不良行径,你还是与其厮守在一起你费劲心力支持对方,哪怕这意味着牺牲自己的健康和需求你对自己的情感状态非常焦虑不具备良好的个人意识不会拒绝他人你对待他人的看法不是完全认同,就是针锋相对共存心理是可以治愈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一些诸如共存匿名小组之类的互助小组也是不错的选择。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77c1f5c78c94a4c27c1e258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7凡事慢慢来

探索情感,尤其是存在于某些敏感领域的情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是成长的必要步骤,但是操之过急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抽出时间来检查自己的敏感程度。你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时,在结束情感探索后,让自己休息休息或者做些喜欢做的事情,换换心情。因为不适和困难而刻意忽视自己的敏感情绪时,请及时做好记录。拖延通常是由恐惧造成的。人们会因为担心遭遇不幸产生拖延症。告诉自己你能够应付这些困难,然后积极应对困难。如果你实在无法鼓起勇气应对自己的情绪,那就为自己设定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你可以先以30秒为一个期限,只要在30秒内面对自己的敏感即可。这些细微的努力会让你更为强大。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fbe296f831f33a87e850b11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8允许自己感受情绪

避免过度敏感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感受自己的情绪。压抑或者否认自己的情绪可能会造成伤害。你应该承认诸如愤怒,伤感,恐惧和悲恸这样的负面情绪,而不是任其掌控你的心情。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一样,是构成健康情感的要素。

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空间,能让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举个例子,如果你因为失去而感到悲哀,给自己一些时间来缓解。掐好时间,探索你的情感,哭一场,或者品味内心的感受,选个你觉得合适的方法即可。时间到了以后,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正视自己的情绪,你就会感觉好一些。不要一整天都闷在一种情绪里,这样对身体不好。有一个能够抒发情绪的安全空间,你就能更好的担起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信息流广告是与产品内容混排在一起的广告,属于原生广告的一种。其会依据社交群体属性根据用户喜好进行精准推荐。展现方式以文字加链接为主,不但可以达到精准投放,转化率也相对较高,并且对用户的打扰性低,同时还可以通过让用户参与互动(评论、分享、投票)等形式提升广告效果。

如何做好信息流广告,我们不从投放渠道、平台选择等方面去探讨,只来谈谈这条广告方案应注意哪些方面。

1、要为广告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对了方向,就成功了一半。创意可以从产品功能、用户情感、消费场景、明星代言、产品价格、使用趋势、社会热点这九点出发,直戳用户痛点。可以采用短视频方式,也可用图文+链接模式,目前最红火的就是短视频方式。

2、要拟好一个吸引眼球、让人有点击欲望的标题。好的标题,一句话就可以直抵用户内心,引发他的共鸣,激发他内心的消费欲望。

3、广告内容承载载体。如果是视频,一定要画面唯美,如果是图文,所用一定大气漂亮。不论视频还是图文,都要表达清晰,用唯美的画面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激发他对产品的向往性,唤起用户的情绪。

4、积极引流,提升广告转化效果,引入到购买页面,直接产生销售,带来收益,因为只有带来销售的广告才是最好的广告。

智能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一、泛媒化: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在智媒时代,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兴起,连接已经不仅限于内容与内容之间、人与物之间,甚至延伸到了物与物之间。物体媒介化成为大势所趋,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媒介进行信息传输。人们对于物体的状态、动态的监测变得更加容易,对物质世界的感知更为全面、及时,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控制、管理也更为智慧。二、场景化:精准描摹画像,实现场景分发在智媒时代,传感器、 LBS 、移动终端、大数据为场景思维提供技术支撑。媒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不同场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选择适配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入口,再运用算法推荐进行信息的精准投放,将信息流、服务流和情感流融入场景之中,实现场景传播。三、临场化:提供沉浸体验,打造虚拟真实在智媒时代, VR 、 AR 等技术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给受众提供沉浸度高、临场感强的全方位模拟体验,营造超真实的场景,注重新闻体验感的提升。比如,“今日俄ls”把演播室虚拟成军事战争地,利用 VR 实现了技术与媒体的智能融合。四、具身化:人机共生,人机合一在智媒时代,人与机器的碰撞将会带来新的传媒业变革,具身化成为新的特征。二者协同合作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业务模式,在新闻生产流程以及反馈环节广泛应用。人的智力不断灌入到机器上,机器也会更大程度上延展人的智力,各自发挥优势,实现良性共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9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