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红有哪些作品

倪大红有哪些作品,第1张

1、《乔家大院》

胡玫执导的一部商战剧,由陈建斌、蒋勤勤、马伊琍、倪大红、娟子、雷恪生等主演。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2、《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3、《都挺好》

《都挺好》是由简川訸执导,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郭京飞、杨祐宁、李念、高鑫、高露、张晨光、王东、彭昱畅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

4、《北平无战事》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李晨、王凯等人联合主演。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5、《叶落长安》

《叶落长安》又名《逃亡1942》,姚晓峰执导,陈小艺、刘涛、倪大红、张旸、马浴柯、赵峥、毛晓彤、曹津歌主演的历史情感剧。《叶落长安》讲述了1942年中原战乱饥荒的背景下,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从河南逃荒至陕西,并在六十年中历经风雨守望幸福的故事。

Sir很久没有耐心看完一部国产剧了。

中途弃剧,除了剧情崩坏,人物降智,演技雷人这些常见槽点之外。

很少被提到的一点——

国产剧角色,都不好好说人话了。

不是尬到你脚趾抠地,就是云里雾里整些大词,谁要这么说话,放现实生活里分分钟想捶爆他的头。

到底吃错什么药?

下面进入本期的,《国产剧迷惑发言》。

人话,当然是人说的话。

而有些话一说出来,你就觉得他们不是人。

是…… 中二文学复读机。

一喜欢,就喜欢个几千年。

处个对象,必须背负天下的兴亡。

他们一哀伤。

就要惊动千秋霸业,天下社稷。

当然你要说了,人家本来就不是人。

是仙,是帝王,是人上人!

可人上人的语文水平,不该只是小学生QQ空间既视感啊。

别说,国产剧台词的“网感”,真不是没来由的。

2015年,大批资本涌进IP市场,争相挑选那些已经具备市场基础的网文作品。

一部部原本并不具备影视价值的网文小说,成了“收视良药”。

江山、天下、帝王,包揽了国产古装爱情的高频词汇。

一张嘴就是破九霄、闯五洲,四海八荒、太虚上仙。

再熟练运用文言虚词: 何,何以,如何。

《花千骨》:“长留覆灭干我何事,这些人的生死又干我何事,你想怎样都行,只是不要离开我。”

《海上牧云记》:“我连你都无法留住!要天下又有何用呢?”

《醉玲珑》:“能换得你在身边,莫说什么兵权,即便倾尽天下又如何?”

就算词穷了。

也决不放弃夸张修辞最后的倔强——

硪们之间,隔着超过1000kmの距离。

如果说古装剧是清一色中二网文。

那么现代剧马上换成另一个画风: 网络 情感 鸡汤。

Sir一边看剧,一边都想拿笔记到小本本上——

金句啊。

发朋友圈感言用得上,明星离婚文案用得上,广告煽情用得上。

就是平时日常对话用不上。

什么:

成年人没有崩溃的自由

每个人的生活

都是一地鸡毛

如果要用时间证明爱

那要浪费多少时间

还有一种台词。

句句话价值输出,猜中 社会 议题。

电视剧《谁说我结不了婚》刚播出时,就曾因为田蕾(陈数 饰)的台词出圈过。

每一句都针对女性 情感 问题,掷地有声:

“很多人替我们这些单身的人操心,殊不知,我们都过得挺好的。”

“女人的价值,就是用来生儿育女的吗?”

“不要听男人聊政治,听他们聊女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政治观。”

《理智派生活》。

台词也都有意无意地切合女性婚姻议题:

如果一个男人

只是为了找我

降低他的生活成本

这种男人,我嫁他干嘛

在公司要伺候老板

至少还可以加薪

独立女性ok。

但独立女性也不是女权网络大v,天天朝身边人发表独立宣言吧。

关键是前脚话说得漂亮,上了微博热搜。

后脚剧情立马啪啪打脸。

陈数为了和前男友复合,她辞掉了大公司一级合伙人的职位,跑去给男友打工。

立得好好的flag呢?

秦岚输出完一系列女性金句后,你也看不到描述她工作业务能力的剧情。

更多的时间,她还是在小奶狗的“年下恋”里表露女人脆弱。

原来,台词不为剧情服务,不为人物形象服务。

金句台词只负责引流,然后独不独立放一边,老套剧情接着演。

把狗骗进来鲨。

初见讨喜。

这样的创作模式哪怕短时间能唬住人,多看几眼,便知道是虚张声势,一股说不出的油腻。

关于台词。

徐皓峰在《口是心非,方为台词》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而一个剧本,常人能看懂的信息,就是台词了,外行的剧本审定者,便会要求从台词上看出一切,否则就是表达不清,剧本没水平。

国产剧台词为什么不如从前那般有味道了?

答案在两个字:

粗暴。

好的台词,应该存有留白的空间。

一半靠角色说,一半靠观众思考。

但国产剧制片方习惯了把观众当上帝。

人物背景、关系基本上一股脑地全靠旁白或者人物台词说出来。

台词不再是观众和人物的思想交流,而更多成了角色单向的情绪输出。

多少有种摁着头,逼别人听自己絮叨的意味。

举个例子。

《平凡的荣耀》改编自韩剧《未生》。

有一段上班的台词。

韩版注重眼前所见所想。

点到即止,其余留给观众回味。

每一次都是那样

早起去围棋学院的路上

结束深夜兼职回来的路上

无论我多早迎接这早晨

在路上,都会有人在

我以为别人还在梦乡

但无论什么时候

这个世界都比我快一步

中国版本质上还是种心理鸡汤独白。

依然逃不开无病呻吟的模板。

这么安静

大家应该都还在睡觉吧

这个世界

比我想象的要更早醒来

有人为了朴实的生计而努力

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为了 社会 的责任而努力

我,是为了什么

严格意义上来讲,台词该是一种“打折的艺术”。

说出来的,是面上的故事。

但人物的关系、背后的 情感 层次、处境这些问题,往往都藏在没说出来的部分。

等待观众挖掘。

Sir做个小小的对比。

这些年,蒋欣没少在荧屏前贡献经典角色。

《欢乐颂》里虚荣拜金的樊胜美,一段江边长达四分钟的台词,诉尽了自己多年来被原生家庭压榨的委屈。

心疼吗?

一定的。

这场戏还是蒋欣自己找导演加的。

不得不承认,蒋欣很懂中国观众的需求。

不管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还是遭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成年观众,都能从这些台词里找到共鸣。

于是,几年后的《小舍得》。

换成了焦虑偏执的妈妈田雨岚。

依然是满肚子心酸,张口就来:

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

婆家婆家看不起我

我为什么逼着子悠好好学习呀

因为只有凭自己的本事

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但这回,Sir只觉得聒噪。

让人想起李少红对杨幂的那段点评:痛苦就是哇哇哇,笑就哈哈哈。

逐步走入程序化。

别误会,没说不好的意思。

只是,我们明明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去年大爆的网剧《沉默的真相》。

江阳因为追查侯贵平的案子遭黑暗势力陷害,入狱三年。

出狱的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检察官,成了一个街边修手机的小贩。

名誉尽毁,又身患绝症。

整部剧最让Sir难受的,是江阳在饭桌上发现钱包丢了的那一幕。

这场戏,江阳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句台词:

“我钱包还是丢了。”

可观众心里清楚,他丢的是什么。

是一次次追查的徒劳无功。

是被恶势力吞掉的公理。

是他引以为傲的检察官身份,还有他的大好前程和美好人生。

这些,通通被放进了一个“钱包”里。

台词作为一个意象,代表的是角色背后的人生遭遇。

所以哪怕短短几个字,都格外戳心。

而当台词承载了过多不适宜的曝光。

就如同被冲淡的茶包。

泡多了。

自然索然无味。

而偏偏。

好台词的标准就是:耐人寻味。

好比《金枝欲孽》大结局。

如妃的这一段自述——

“本宫从十六岁开始入宫,只学会一种求生的技能,就是谋算人心和争斗竞逐。

你们以为我到了外面,就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吗?这就是本宫的家,也是我钮钴禄·如玥的坟墓。”

一下子,便拔高了故事的立意。

把此剧割离出“宫斗”的狭窄范畴。

回到人性。

回到宫权下人物必然的悲剧性。

点出了深宫女子在权力斗争中走投无路后的不得已。

像一颗沉痛的石子,打进死水般的湖面,渲染出涟漪不绝的凄美气息。

如果说,如妃拿到的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宫斗剧台词。

又怎么能谱写出如此厚重悲婉的哀歌。

所以说。

剧本、台词,最忌讳工业化。

可资方和制片方常常为了快速变现、降低风险,以市场概率论取代文字创作。

于是,张三李四不管什么身份、地位经历着差不多的故事,说着一样的套话。

然而好的剧本、好的台词,何止千锤百炼。

说个Sir心中的大人物:

刘和平。

《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三部皆是他的代表作。

在剧本流水线创作的当下,他光一部《北平无战事》就耗时7年。

每次写作,他都会将剧中 历史 人物的画像挂起来,还要先洗手焚香再写。

一是尊敬,二是附体,让自己更快进入人物里,忘记自己。

创作剧本时,除了写好故事、角色,刘和平还会把镜头、调度和演员走位等等这些细节考虑清楚。

写好后。

还要在内心演练一遍,进行无数次打磨和调整。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坚持。

才能写出嘉靖这一段精彩绝伦的“长江黄河之辩”。

借长江黄河,言君主用人之道——

“不因水清而偏用,不因水浊而偏废。”

暗喻两党相争,相互制衡,朝廷才能平稳下去。

王劲松就曾评价刘和平的剧本:“思想是会飞翔的,呼吸也会变化,嘴巴会不自觉地跟着角色说话,甚至想马上就站起来试试。”

而刘和平还有一点。

值得单独拎出来供如今的编剧学习。

他总是会把生活中的经历放入到自己的剧本中,以抓住人物间的真实 情感 。

譬如《大明王朝》里,裕王背嘉靖的戏。

就是取材于刘和平父亲病重时,两父子间的谈话。

再回过头来,想想国产职场题材。

那千篇一律,用一句句狠辣的台词塑造的职场精英“毒舌”标签。

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

显然是资本的催促下,编剧拿着二手素材仅凭空想批量创作出的刻板角色。

说到底,编剧是不应该畏惧门槛的。

好台词面前,观众只会是对手,而非上帝。

切磋着交流,方可互相成就。

这里,不能绕过的还是那部《大明宫词》。

这部剧的编剧郑重,91年就远渡重洋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进修戏剧,向来酷爱莎翁。

所以,剧中时不时就会出现大段“莎翁”风格的台词。

譬如有一场戏是太子向武则天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两位公主求情:

这在当年颇受争议。

几乎是一场反叛式的尝试。

就连饰演薛绍的赵文瑄都曾因为台词打电话给制片人,劝他停拍。

写《大明宫词》的时候,电视正在重播《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

两部编剧都是王朔。

当时有评论说王朔以笔创造了最富生机的现代汉语。

但郑重和王要说,“我们绝对不要这种语言。我们有一种虚荣。当时说王朔有一种语言上的革新,我们也要有。”

现在看来。

国产剧市场可太需要这种虚荣了。

离了这种离经叛道式的虚荣。

同样是李少红导演的姐妹篇《大宋宫词》。

时而是女主魏璎珞上身,上演婢女呵斥王爷的戏码。

时而是男主费云帆附体,再现“你只是失去了条腿,紫菱失去的是爱情”的雷人场景。

台词“掉落”的背后,是剧本丢失原有的思想价值。

断崖式的掉落。

明明曾经。

我们也拥有过《大明宫词》这样诗歌般的国产剧。

用一句“一个男人只要你把他放进女人的处境里,他就会变成一个女人”,道出真正的女性主义。

可如今,这样破格的剧越来越稀少。

Sir不禁担心了起来。

当我们的台词越来越浅薄。

当越来越追求碎片化的金句。

国产剧还能重回那个与观众同声共气的年代吗?

从好好说话,说人话开始啊。

编辑助理:天水围的罐头盖

——首先要历史好的给出大概故事结构,素材。比如,1587写张居正改革,要

1)从何时写起:万历初年?隆庆年间?

2)从何事写起:如,张居正准备搞倒高拱?

3)张居正发迹、入阁、改革,都经历了哪些较有意义的事件?海瑞又是何时、怎样被提拔、被罢免……等等。

4)故事中还应加入哪些新角色?这些角色的背景、历史定位……等等。

总之,一个以历史为基本骨架的提纲要先建立出来。建议毛帅与司马老乌龟带领整个“历史制作班底”。

——接着,具体情节安排,大家均可参与,可以边写边讨论,并非要接近正史,可从历史骨架中提炼、杜撰,只要靠谱就行。情节安排可以包括:张居正怎样贿赂、拉拢冯保,冯保怎样奉承、听从李太后,李太后怎样支持、卿慕张居正等等。(只是举例子)具体如下:

1)人物性格基本定型。

2)如何将暗线(如,张居正与李太后、冯保三人如何互相唱和却在万历渐渐长大后开始松散——只是举例子)、明线(如,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施行所引发的一系列错综复杂事件)穿插串联。

3)各人为利益勾心斗角的具体做法,如何阻碍改革施行等等。

——然后,细节润色,文笔好的均可参与,有两种选择:

1)一个人负责全部,其余人等只在细节上提供帮助。比如,要写张居正教训万历,大家一起想象场景、神态、语言,最终由一人完成写作。

2)一人写一部分,这样节约时间,但每人文风不同,对同一人物性格特征的拿捏也会有一定差别,如果上下串起来,会很怪异。

直新闻:刘先生,日媒称岸田政府有意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首次准备将中国定位为所谓“威胁”,对此,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其实,我们之所以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当很多国家在内政上面临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对外示强、通过挑起外部纷争来提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并转移内政上的矛盾。我认为,岸田政府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时,之所以走得比美国还激进,根源也就在于内政。因为这些年来,在日本右翼势力刻意操纵下,日本近几届政府的对华关系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而本来在派系竞争中就处于弱势的岸田本人及其内阁,因为内部施政不佳,民意又跌到了谷底,政权稳定性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对中国示强、通过把中国视为“敌人”的方式,来延长自己的政治生命。

除了内部政治的需要之外,我认为,岸田政府这样做,并非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是因为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所谓“军事威胁”,而是出于日本军事尤其是壮大自身军力发展的需要。要知道,岸田政府已经决定要将日本的国家防卫预算提升到GDP的百分之二以上,同时日本防卫省还寻求在未来五年把军费增加近五成,让日本军费支出跃升到世界第三位。此外,日本还正在考虑部署1000多枚射程达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以增强对周边国家的所谓反击能力。这些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最终要实现,都需要在外部树立一个强大的所谓“威胁”与“敌人”。而且,更为关键性的是,日本右翼政客梦寐以求的修改和平宪法第9条以及让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化国家的这一目标也尚未实现,而实现这些目标,也要将中国视为“假想敌”。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以为岸田政府对中国的定位比拜登政府更为激进,美国就会出手阻止岸田政府的莽撞行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在遏制中国问题上,让日本冲在最前面,让中日鹤蚌相争,正中美国的下怀,美国可以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在对华关系上,假如日本落伍了跟不上美国的步伐,拜登政府一定会用鞭子抽它,但是,假如日本冲在美国前面,美国则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暗中窃喜。

直新闻:那么对日方动作,中方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我认为,假如岸田政府真的在拟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将中国定位为“威胁”,那将会是日本安保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接下来中日关系的冲击,将会是无法估量的。当然,我们在关注岸田政府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如何对中国进行定位与定性之外,同时还要关注其在台湾问题上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修改,会不会将安倍提出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这一口头政治宣示,进一步落实为具体的政策以及落实为日本的安保战略。因为根据日本媒体报道,岸田政府的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不仅会再度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而且极有可能会出现所谓反对“武统”表述。假如出现了这种事态,那将是对台湾问题、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岸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有可能的“暴冲”,中方在应对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情绪化的现象,更没有一味地以硬对硬激化矛盾。中方不仅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保持了战略定力,而且在应对的时候,保持了一定的策略性与灵活性。这主要表现在,中方不仅在APEC会议期间启动了中日两国***会晤,并按计划举行了中日两国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第十四轮磋商,而且,明确反对岸田政府将中国定位为“威胁”、仅定位为挑战的执政联盟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预计将要访华。这也就意味着,中方不仅正在通过跟岸田政府正面接触的方式,来让日本纠正错误的对华政策,而且准备通过其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来从侧面影响和牵制自民党。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方阻止岸田政府在制订新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时,不把中国定位为”威胁”,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接下来岸田政府在对中国进行定位时,还是有可能会小幅“回缩”,即跟美国与北约保持同步,仅仅把中国视为所谓的挑战与竞争对手。

延伸阅读:

孙兴杰:日本安保战略将作重大调整,东亚安全结构受冲击

直新闻:日本政府计划年底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外交安保文件,其中反击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日本是要搞先发制人吗?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是中长期外交安保的指导文件,从中能够看到日本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的战略走向。日本自民党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在反击能力的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一概念可能会被写入文件,并且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日本战略的核心概念。虽然现在关于反击能力的界定还不清晰,或者说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但我认为这一概念代表着日本战略的重大调整。

首先,反击能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媒体披露出的信息表明,反击能力并不是一个防御性概念,而是先发制人的概念,就是使对方国家放弃武力攻击的威慑力。换句话说,日本要形成威慑对方对日本可能发动进攻的意图,考虑到现在是一个导弹时代,怎么去威慑可能的导弹威胁呢?并不是要发展日本的反导系统,而是提升日本的导弹攻击能力。另外,日本官方也承认拦截系统不能保卫国民生命,其实这是一个常识,目前的拦截系统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拦截,而最近一段时间朝鲜的导弹发射尤其是越过日本上空的中远程导弹,给日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震荡,民调显示六成以上日本民众支持反击能力的概念。

其次,怎么形成日本的反击能力?一个是增加日本的军费开支,购买中程导弹,可能包括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系统,日本政府已经提出将防务支出提升到GDP的2%,这意味着未来日本的军费会有相当规模的提高。二是与美国的安全合作,这种合作会延伸到日美分工进行攻击,日美分享相关情报和信息。反击能力的核心是预先对敌对对象进行攻击,其实已经越过了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底线。虽然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强调要在宪法和国际法范围内坚持专守防卫和禁止先发制人,但是反击能力本身跟日本既有的战略以及和平宪法是存在矛盾的。

最后,日本修订外交安保战略也涉及到日本如何看待自己的安全环境,如果将周边的挑战和竞争升级为威胁,就意味着日本的外交安保战略也要发生调整。通过加入到“印太战略”以及与相关国家之间的防务合作,日本的安保战略已经出现了实质性变化,这也意味着东亚地区安全结构随着日本安全战略的质变而受到重大冲击。

直新闻:韩国总统室人士对尹锡悦总统年内访日的计划保持慎重态度,您怎么看日韩***互访的前景?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韩国驻日大使尹德敏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剧变,不排除尹锡悦总统年内访日的可能性。对于这一信息,韩国总统府的态度似乎比较谨慎,毕竟今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了,要安排首脑访问需要双方进行沟通和协调,时间上也比较紧张。尹德敏释放出的信息也被解读为,日韩正就首脑访问的事宜进行协调。在我看来,日韩首脑之间的访问已经中断十年了,首脑互访也被认为是外交关系回暖的重要标志,就当下来看,日韩关系改善有几个有利的因素,也有短期内很难克服的困难。

从有利的条件来看,第一个是朝鲜最近一段时间频繁的导弹发射,尤其是远程导弹发射,使日韩进行沟通与协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为提升,对日韩来说,共同的威胁是关系走近的重要动力。第二个是尹锡悦政府对改善韩日关系有比较高的预期,从5月份以来,韩国多次主动寻求改善对日关系,两国***在多边场合也举行了好几次会晤,为首脑互访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韩日关系近些年来持续低迷,在文在寅政府时期陷入了一个低点,从两国关系的内在逻辑和周边环境来说,韩日关系也到了一个触底回升的临界点上了。第三个是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日韩都是美国重要的支撑点,日本从一开始就是“印太战略”的鼓吹者,韩国是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因此,美国也有动机推动日韩关系的回暖。

从不利的条件来说,第一个是强征劳工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是法律问题,其实关系到日韩外交关系的基础,日本认为赔偿问题已经解决了,韩国则认为没有解决,另外,强征劳工的问题与历史问题以及国民情感又联系在一起,现在尹锡悦和岸田文雄的支持率都不高,处理这种关乎国民情感的问题也受到很大的约束。如果强征劳工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基本方案,那日韩关系很难获得实质性改善。第二个是日韩关系的重新定位的问题,日韩建交的时候,双方的实力和地位不平衡,但是现在韩国的国家地位和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日韩关系中,韩国也是越来越主动,这个调整和重新定位的过程也是日韩两国面临的一个障碍。

从整体来说,日韩关系调整的进程已经开启,尤其是在全球和地区局势的变化使得两国主动或者被动改善关系,当然,调整的节奏和时机很难进行预判,这要取决于政治家的决断。

北平无战事何孝钰结局是方孟敖,方步亭和小云一起飞去台湾了。最后和方孟敖在一起。

《北平无战事》中燕大副校长的女儿何孝钰,是一个有大爱、有大局观的女性,她有自己的革命理想,也遵从这个革命理想,所以她会把自己的情感放下,哪怕再纠结、再痛苦,也不惜把自己推到自我牺牲的位子上。剧中,何孝钰一度为自己的双重身份感到彷徨,因为这两个身份直接关系着两个在情感上与她有纠葛的男人。美式做派的方孟敖如同一团火,就像一个火球撞到何孝钰,何孝钰有一点儿被他撞懵的感觉;而梁经纶就像是大海,沉稳内敛,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隐藏了很多情绪。梁经纶是何孝钰父亲的学生,与孝钰有着多年的感情,却将何孝钰推向了方孟敖。“她就这样在两种身份,两个男人间,纠结徘徊,十分虐心。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该剧由孔笙、李雪导演,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刘烨饰),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北平无战事》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_C0it9ZtG5f5DUUNRM9oA

pwd=jtk4 提取码:jtk4

陈长芬

陈长芬,男,1941年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著名摄影家、书画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中文名:陈长芬

国籍:中国

出生地: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平田村

出生日期:1941年

职业:书画家、摄影家

代表作品:《关山万里》、《裂变》、《长城两边的百姓》

人物简介

陈长芬,男,1941年生于衡阳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1965年开始拍摄长城,40余年里,数百幅作品被国外收藏;长城以及其它的题材的作品被美国多家顶级杂志社和出版机构多次采用和约稿;中国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香港凤凰卫视、衡阳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新闻和专题报道。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名副其实的“中国拍摄长城第一人”。

20世纪八十年代,陈长芬完成了“大地”、“星空”、“翰海”、“长城”四大系列的风光摄影创作,已有数百幅作品被国外收藏,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多家顶级杂志和出版机构多次介绍过其作品,先后应邀到法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和讲学。

“陈长芬对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的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

人物简历

1941年出生于中国衡阳;

1959年开始从事摄影;

1965年,开始拍摄无人区的长城,将没有经过人工破坏的长城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1979年,陈长芬拍摄的《红长城》,展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祖国带来的蓬勃活力。

1980年,《中国民航》航机杂志主要创刊人之一,后任该杂志的副总编;

1987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长芬艺术摄影作品展》;

1987年9月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家陈长芬作品集》,封面照片《关山万里》获得瑞士图形摄影87鉴专业摄影最佳奖;

1987年《关山万里》作为封面照片,获端士图形摄影87年鉴

(GRAPHICPHOTO'87)专业摄影最佳奖;

1988年2月,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次举办陈长芬摄影艺术研讨会;

1989年4月,应邀参加美国Collins

Publishers,Inc主办的《中国一日》画册拍摄影活动,其入选作品量为之首;

1989年8月,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其肖像被刊登在美国《TIME》(《时代周刊》)杂志的特刊封面上,中国艺术家首次荣获此殊荣;

1989年10月,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

1990年在日本出版大型《长城》摄影画册;

1992年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出版《天崖集》摄影画册;

1996举办《从西藏带回来的哈达》摄影展;

1997年1月,被编入《世界摄影史》,美国第三版修订本(AWorldHistoryofPhOtographyISBNO-7892-0028-7),书中对陈长芬的摄影有过特殊评价。摄影作品《裂变》也同时编入其中;

1999年美国《Aperture》出版社出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出版画册《CHINAFIFTYYEARSINSIDETHEPEOPLE’SREPUBLIC》《历史的墙》独幅用于扉页;

1999年6月被柯达公司聘为柯达专业摄影特使;

1999年4月美国《popularphotography》杂志专题介绍陈长芬及其长城摄影作品;

1999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长城史诗陈长芬摄影展》。

2000年4月在北京举办《绿问》摄影展;

2000年11月建立“陈长芬艺术馆”;

2002年8月应世界MBA协会之邀在美国举办“长城-最古老的网络”陈长芬摄影展;

2003年4月应美国驻华使馆之邀在使馆内举办《长城》摄影展;

2003年10月出版《南国新长城》画册,并在广州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3年11月为纪念人类动力飞行100年主持《今日中国民航》画册的艺术总监;

经历

陈长芬1965年开始拍长城,1977年开始有意识地以长城为题材进专题性、系列性的创作,并在80年代完成了“大地”“星空”“翰海”“长城”四大系列的风光摄影创作。以此为基础陈长芬获得了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金像奖(首届)。而真正确定陈长芬在国际摄影界地位的,则是他1989年入选了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十大摄影名人”。每当提及此事,陈长芬都谦虑地认为,这首先是中国人和中国摄影的荣誉,至于这一殊荣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更多的是时代使然,是一个幸运。然而旁观者也会清醒地看到,这个荣誉落到陈长芬头上是非常恰当的。《时代》周刊没有因为把他推向封面而尴尬。这不仅因为陈长芬的作品和创作实力,还因为他能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大多数功成名就的摄影家,都已不在创作状态了,但陈长芬却没有追权逐利,而是开着他那辆破吉普三天两头的颠簸于山川旷野之间。一个摄影圈外的朋友惊叹陈长芬的作品大气磅礴。当幻灯会结束后,当吉普车从我们身边掠过时,朋友又惊叹:这就是陈长芬的坐骑

将这次影展命名为《长城史诗》,首先强调了陈长芬对于长城那跨越时空的人文内涵的理解。多少年来,长城早已成了陈长芬心中的神。登长城、拍长城早巳成为了陈长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所独有的宗教仪式。80年代,陈长芬就有了一年百余次登长城的经历,自从有了这辆绿色的2020吉普车,又创造过半个月13次去长城的纪录。如果说圣父、圣子、圣灵组成了上帝,那么自然、文化、民族则构成了陈长芬心中的长城之神;至于他手中的相机和拍摄,在这种与神沟通的过程中,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是基督徒口中常常叨念着的“阿门”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本能反映。

在陈长芬的心目中,长城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高度融合及物化,而他对于长城的认知也基本可以涵盖于以上的范畴之中,但在不同的时期却有所不同的侧重,并走过了从侧重人文、民族、现实到侧重自然、世界、历史的历程。作者视点向自然的、世界的、历史的转换,又是一个艺术家精进的必然。在这种演进中包含看由智者到仁者、由小我到大我、由有限到无限、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渐悟或顿悟。而对于一个有才气并能够长久保持活力的艺术家来说,这样的精进似乎又是自然而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为一个风光摄影家,陈长芬之所以能在80年代就获得崇高的地位,与他对于风光摄影的贡献分不开。如果可以把风光摄影分为“纪实风光摄影”和“艺术风光摄影”,陈长芬鲜明的属于后者。至于将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抽象的表现形式融入风光摄影,则可说是陈长芬第一个创作高峰期的根本特点和风格,也是世界风光摄影史上的一个闪光点,是中国对世界风光摄影的一大贡献。这在1997年1月美国重新修订出版的《世界摄影史》上也多少有所表述“陈长芬对于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但要想真正感知他是如何开掘摄影美学潜力的,还得仔细品读他的作品,看看他的“大地”“翰海”“星空”系列,翻翻1990年日本出版的大型画册《陈长芬的长城》

对人类艺术史有所了解的人将不难认可:以往的艺术大师们对于艺术语言的重视程度,是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认识的。在他们那里基本上没有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而是内容与形式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的。一个轻视形式,在形式方面毫无建树的人,他将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艺术家,至少是与大师无缘。

没有始终如—对形式的重视,陈长芬是不可能攀升到艺术高度的。不难想象,陈长芬以往的风光作品若剔除形式方面创新的因素,他将很难鹤立鸡群于世界风光摄影领域。与他从前的长城作品相比、这次展出的作品在形式上明显有着复归摄影本体语言的倾向。陈长芬认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史缺了精细探究摄影本体语言这—过程。因此,在中国找不到类似“纯影派”的历史阶段,找不到亚当斯、威斯顿式的摄影家。而这种发展史中的断层现象,对于现实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就摄影艺术的基础语言和商业摄影语言方面,他甚至认为还存在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陈长芬便开始把那套近30公斤重的8X10"相机不断地往长城上搬。就光线处理而言,由奇特向讲究、精到的转化,可谓是其艺术语言追求的又一体现。如果不了解陈长芬的艺术历程,很容易会将他这次展出的作品与那些追求再现自然景观的、一般水平的长城摄影作品相混淆。岂不知,这种摄影本体语言的追求,是与作者对于长城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相和谐的;是陈长芬摄影艺术生涯中否定之否定的又一次否定。“大师做什么都是有理的,只因为他是大师。”对于外行,对于虚假的大师,这是戏言;对于内行,对于真正的大师,这便是真理。

长城上有很多规模不一、构造有别的敌楼,他们屹立在高高低低的群峰之上。就陈长芬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而言,他又是长城摄影中一座海拔最高的、令人敬畏的、难以逾越的烽火台。不管是谁,不管他情愿不情愿,只要他真正了解陈长芬的作品,只要他真正了解陈长芬是如何拍长城的,他就不会怀疑这个结论。

贡献

在40余年里,数百幅作品被国外收藏;长城以及其它的题材的作品被美国《Aperture》,《popularphotography》德国《HQ》,英国《TheRolls-RoyceMagazine》,瑞典的《HASSELBLADFORUM》等杂志社和出版机构多次采用和约稿连续在全国影展、国际影展和许多大型影展担任评委。

在北京大学MBA学院、清华大学、**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几十个院校多次讲座;先后多次对美国、瑞典、前苏联、泰国、土耳其、德国、罗马尼亚、比利时、法国、希腊、匈牙利、波兰、日本、前捷克斯洛伐克和衡阳、台北、香港、澳门等地进行访问、采访和工作。

社会活动

2014年02月20日,艺术家陈长芬在琼州学院与学子分享摄影艺术和哲学思想。

2014年02月21日著名摄影大家陈长芬走近海南三亚诺达景,并赞赞呀诺达景区美如天宫

2014年11月7日至11日,世界著名摄影家陈长芬回到故乡——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平田村。

2014年12月10日,衡阳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讲话会议,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亿龙主持,陈长芬、杨青、刘和平、张方白、彭峰等5位衡阳籍艺术家围绕衡阳的文艺发展畅所欲言。

艺坛大家系列专题片——陈长芬《精神家园》。陈长芬(1941—),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中国文联第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白玉兰奖(全称: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是由中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主办,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上海广播电视台 承办的国际性电视奖项,创办于1986年,与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 中国电视金鹰奖 并称为中国电视剧三大奖。

第01届(1986年)

未设奖

第02届(1988年)

最佳电视剧 《监护》澳大利亚

第03届(1990年)

最佳电视剧 《多叶之秋》法国

第04届(1992年)

最佳电视剧 《秋天的太阳》 法国

第05届(1994年)

最佳电视剧 《暴力-最后的手段》德国

第06届(1996年)

最佳电视剧 《锦鲤鱼》 日本

第07届(1998年)

最佳电视剧 《失落的孩子》 德国

第08届(2000年)

最佳电视剧奖 《波波**》法国

第09届(2002年)

最佳电视剧奖 《罪人》 北爱尔兰

第10届(2004年)

最佳电视剧 《为奴隶的母亲》中国

主演: : 何琳、刘子枫、柏寒

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的浙江东部某地,阿秀为了替丈夫还债、替久病不愈的儿子春宝治病,被丈夫“典当”给富家传宗接代而引发的悲惨故事

第11届(2005年)

最佳电视剧奖 《生活如歌》韩国

主演:尹汝贞、朴根滢、朴员淑

本片通过一对想方设法相互欺瞒的中年夫妇来揭露外表的肤浅。人们 努力地在艳丽的装点和自我修饰中掩盖对着生活的不满。

第12届(2006年)

最佳电视剧 《加法罗尼亚》 意大利

第13届(2007年)

电视剧组委会大奖《福贵》

主演: 陈创、刘敏涛、张鹰、李丁

该剧改编自余华小说《活着》,通过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

第14届(2008年)

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 《士兵突击》

主演: 王宝强 、 陈思诚 、 段奕宏 、 张译 、 邢佳栋 、 张国强 、 李晨

该剧改编自 兰晓龙 小说《 士兵突击 》,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 许三多 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的故事。

最佳电视连续剧银奖 《金婚》

主演:张国立 、蒋雯丽、林永健、 李菁菁 、 沈傲君

讲述了年轻漂亮的小学数学老师文丽和重型机械厂技术员佟志的一生婚姻历程。

第15届(2009年)

最佳电视剧金奖 《潜伏》

主演:孙红雷 、 姚晨 、 沈傲君 、 祖峰 、 冯恩鹤 、 吴刚

本片讲述1945年初, 国民党军统 总部情报处的 余则成 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军统处 地下党 的故事。

第16届(2010年)

电视连续剧金奖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主演: 孙红雷 、 黄志忠 、 柯蓝 、 张恒 、 张志坚

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 中国*** 和 中国国民党 ,他们因 政治信仰 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

电视连续剧银奖 《媳妇的美好时代》

主演: 海清、黄、柏寒、林申、张佳宁、刘莉莉

该剧通过描写两家人之间家长里短的家庭故事,探讨了当代都市家庭的婆媳关系,以及拥有新式婚恋观的“80后”适婚年轻人的婚姻故事。

第17届(2011年)

电视连续剧金奖 《黎明之前》

主演:吴、林永健、陆剑民、田小洁、张晞临、任正彬、海清

该剧主要讲述1948年秋的上海,“水手“段海平领导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获取国民党的潜伏计划,在卧底多年的中共党员刘新杰的暗中帮助下,与谭忠恕为首的国民党第八情报局特务,围绕“追查水手”和“木马计划”展开生死较量的故事。

电视连续剧银奖 《三国》

主演:陈建斌 、 于和伟 、 陆毅 、 何润东 、 倪大红 、 于荣光 、 张博 、 聂远 、 陈好

该剧改编自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 创作的长篇章回体 历史 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 》,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故事。

第19届(2013年)

最佳电视剧金奖 《赵氏孤儿案》

主演: 吴 、 孙淳 、 应采儿 、 王雨

该剧改编自经典 历史 传奇故事,讲述了在 春秋时期 的 晋国 ,围绕 赵朔 之子―― 赵氏孤儿 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彰显了以 程婴 为首的一群古代英雄坚守忠义、舍生取义、不屈不饶,勇于献身的精神。

最佳电视剧银奖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主演: 李小璐 、 王雷 、 宋丹丹 、 杜源 、 范明 、 林丛

该剧讲述北京某报社记者小米背着母亲与妇产科大夫金亮登记结婚,婚后发生的一段段有趣 搞笑 的故事。

第20届(2014年)

电视剧金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主演:陆毅、秦海璐、耿乐、吴越、郭京飞、马境

该剧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把故事聚焦在三对不被祝福的婚姻上,展现了三对夫妻在巨大的时代变革面前,对待婚姻的变化和人性的挣扎,用“被生活欺骗”来展现80后所遭遇的 情感 状况。

电视剧银奖 《咱们结婚吧》

主演:黄 、 高圆圆 、 王彤 、 张凯丽

该剧讲述的是一个黄金剩女与一个恐婚男之间如何克服层层障碍,消除彼此心中困惑,战胜双方家长不满,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第21届(2015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北平无战事》

主演:刘烨 、 陈宝国 、 倪大红 、 王庆祥 、 程煜 、 廖凡 、 董勇 、 沈佳妮 、 祖峰 、 王凯

该剧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中国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第22届(2016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芈月传》

主演: 孙俪 、 刘涛 、 方中信 、 黄轩 、 高云翔 、 徐梵溪 、 赵立新

该剧讲述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

第23届(2017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好家伙》

主演: 李晨、张译、高捷、张殿伦、瑛子、何杜娟

该剧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皖南事变后“种子人物”辗转上海和西北的传奇往事。

第24届(2018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白鹿原》

主演: 张嘉益、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雷佳音

该剧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

第25届(2019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大江大河》

主演: 王凯、杨烁、董子健

该剧根据阿耐所著小说《 大江东去 》改编,讲述了1978到1988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 探索 和突围的浮沉故事。

第26届(2020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 破冰行动 》

主演: 黄景瑜、吴刚、王劲松、任达华、李墨之、张晞临

该剧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故事。

第27届(2021年)

最佳中国电视剧 《 山海情 》

主演:黄轩 、 张嘉益 、 闫妮 、 黄觉 、 姚晨 、 陶红 、 王凯 、 热依扎

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 探索 ,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刘和平的作品有:《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沧海百年》《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北平无战事》。

1、《雍正王朝》

改编自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2、《李卫当官》

是由海南电视台和海南海风影视公司出品,郑军执导,刘和平、毓钺编剧,徐峥、陈好、唐国强、杜志国、徐敏、焦晃、李倩、王绘春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喜剧。

3、《沧海百年》

是陈家林执导,归亚蕾、斯琴高娃、刘文治、李建群、朱旭等主演的历史剧,于2004年10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4、《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

5、《北平无战事》

是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王凯、王劲松、姜瑞佳等人主演,焦晃特别友情出演的历史正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91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