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徐志摩确实喜欢过林徽因,林徽因对他是有过好感,但是在知道他已经结婚之后,就找父亲和徐志摩断关系了,最多就是个普通朋友关系。徐志摩在和张幼仪也是因为其实他一直都不喜欢她,所以才离婚离得那么干脆的。当然这是徐志摩自己说的,这就是典型渣男式的发言。
他之所以会去赶那一班飞机是因为那一班免费好像,原来徐志摩可是不缺钱的,之所以变成这样,就不得不说他后来的妻子,也就是他的真爱了——陆小曼了。陆小曼也是离过婚的,原先花钱一直大手大脚的,她的前夫也能养得起嘛,后来和徐志摩在一起之后,徐志摩和他被赶出了徐家。徐志摩原先也没有什么谋生的工作,他们在一起过得挺难,但是陆小曼还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导致徐志摩不得不四处挣钱。
而且她在嫁给徐志摩之前就已经怀孕了,为了让徐家可以接受她,去打胎了,结果落下了病根。为了这个病受了些苦头,因此开始吸鸦片,这个费用有多大就不用我说了吧,大家都知道的。后来徐志摩就一直四处奔波挣钱,那次也是因为为了省钱才坐的那班飞机,要是还是以前,徐志摩用得着坐那班飞机吗?所以徐志摩的死基本和林徽因无关。要是想了解林徽因,可以去看她的一些成就,比如文学,比如建筑学等等。
徐志摩还喜不喜欢林徽因不知道,应该对于这种渣男来说,他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还是最喜欢他的陆小曼吧。毕竟为了陆小曼,原先一个大少爷,开始四处奔波挣钱的,所以应该不喜欢了吧。
伤春悲秋的有:
李煜、纳兰性德
孤寂闲愁的有:
李清照, 辛弃疾
仕途失意的有:
先秦:屈原
魏:曹植
晋:陶渊明
南北朝:谢灵运
唐:骆宾王,陈子昂, 王昌龄,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孟郊,贾岛,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杜牧
宋:王安石,苏轼,陆游
清: 龚自珍
宋朝 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管制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著名诗人元禛也是一个多情的人。他的传奇故事《莺莺传》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邂逅,发生了一段露水之情的故事。传奇中,故事结局不同于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结为夫妻,过上了夫荣妻贵的生活。《莺莺传》是一个多情而大胆的女性被一个轻薄而虚伪的男子始乱终弃的故事。故事中的张生的原型,有人认为是张君瑞,有人认为是张籍,也有人认为就是元禛本人。我比较赞同张生为元禛本人的说法。 赵光远,是宰相赵隐的侄子,在诗界有一定的才名。生活上他也是一个恃才自傲、不拘小节的人,经常领着一般子弟,寻花问柳。有文献记载,赵光远撰写了一本记述烟花柳巷(北里)见闻的著作《北里志》。《北里志》当然是伪托的著作,真正的著者不是他。《北里志》记载了状元孙龙光、侯彰臣、杜宁臣、崔勋美、赵光逢等人时常在妓女郑举举那里留连尽欢的事情,猜想赵光远有时候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北里志》还记载了赵光远爱上烟花女子莱儿的故事。莱儿并不漂亮,但是年轻的赵光远对她一见钟情,恋恋不舍。当然,莱儿也因为赵光远年轻聪明、相貌俊秀,很愿意讨好巴结他。两个人都会作诗,因此,更加相知相爱。如此看来,这赵光远还算是风流却不下流,他在烟花柳巷留恋,其中还是有一定真情的。 卢照邻在四川成都附近新都县尉的任期满了之后,还“婆娑蜀中”,徘徊不肯离去,原因是,卢照邻在那里爱上了一位姓郭的市井女子。后来卢照邻离开新都去洛阳两年之后,骆宾王替那女子给卢照邻写了一封诗信,倾诉思念之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卢照邻之一去不复返,未必是他薄情,有可能是他身体出了问题。有一种说法,卢照邻从新都离任是因为生病了,风疾。后来,卢照邻一直在洛阳附近的具茨山上隐居养病,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病痛,是投水自尽。 晚唐诗人张又新,是一个可恶又可怜的人物。他少年得意,科举考试先后得京兆解头、殿试状头、博学鸿词科又是头名,当时号称“张三头”。说他可恶,是因为他曾谄事奸相李逢吉,帮助李逢吉罗织贤相李绅的罪名。他曾经扬言,自己早年科举成名,对于仕进没有什么兴趣,只希望能娶得一位美貌的妻子。等到娶了杨虔州之女,却发现是一位“有德无色”的女子。用他自己的诗句说,他的遭际是“一生辜负看花心”。后来在扬州李绅家的宴席上(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李绅的宽宥),重逢了一位二十年前曾经相好过的“酒妓”(可能是筵宴上负责劝酒的妓女)。两人都表现出旧情难忘的样子,李绅于是让这女子当晚就去陪侍张又新。有一种说法,张又新最终是跟这位歌姬白头偕老了的。 崔护有一首诗,相当有名,叫《题都城南庄》。诗是七绝,这样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在)(一说: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这诗有个背景故事:崔护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了。清明时节,独自一人游览都城南郊。走到一处村居门前,只见院子里花木掩映。敲了好一会儿门,有一位女子从门缝里问他话,崔护回答是寻春独行,酒后口渴,想要找点水喝。女子就开了门,递给他一碗水。崔护喝水的时候,女子倚靠在小桃树上,含情脉脉地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子。崔护喝过水,起身告辞,女子送他到门口,好像是很难过的样子跑回屋里。崔护回去之后,一直没有再去那里。等到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到那里寻她,院子依旧,但是门窗紧锁,家里无人。崔护于是在门上题写了这一首诗。可见,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虽然连爱情都谈不上,但其中美好的情愫已经打动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令人向往不已。 诗人韩翃早年即有盛名,交往的尽是名士,但是家境不济。有一个姓李的富家子弟赠送他一位歌姬柳氏。不久,韩翃出任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从事官。因为时当安史之乱,他不敢将柳氏带在身边,就先把她安置在京城,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去接她。接着的三年里,他都没有机会接回柳氏。于是就拿成色很好的黄金装在一个锦囊里寄给柳氏,并且在上边题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收到赠金和诗歌之后,马上回复道:“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因为长得漂亮,又是独自一人居住,担心难以自保,于是毁坏妆容,寄居在一座寺庙里。等到后来韩翃随侯希逸回到京城,寻访柳氏下落的时候,柳氏已经被刚刚立过战功的蕃将沙吒利抢去,宠爱有加。韩翃闻讯十分惆怅,但是心里又割舍不下。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辆牛车,慢慢跟着走了一段路,听见车里有人问他:“是青州的韩员外吗?”回答道:“是。”这时,车中人拉开帘子说:“我是柳氏。现在失身于沙吒利,无法脱身。明天还从这条路回去,希望你能来道个别。”第二天,韩翃去了之后,牛车果然又来了,车里扔出一个香囊,说了一声:“终身永诀。”车子就快速离开了。韩翃回去,心情无比郁闷,平日谈笑风生的他,这时在筵席上竟是愁眉苦脸。一位名叫许俊的同僚,年轻气盛,得知韩翃的爱人被蕃将夺去,就跟韩翃要了个字条,自己骑一匹马、还带着一匹马,风驰电掣赶到沙吒利府上。喊着“将军坠马,命在旦夕,派我来接柳氏”,冲进府去。柳氏一出来,许俊就把韩翃的字条给她看,抱她上马,捷驰而去。许俊带着柳氏回到韩翃那边,筵席还没有散,许俊就把柳氏交还韩翃。在侯希逸的周旋下,柳氏归还韩翃,沙吒利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赐。韩翃与柳氏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诗人赵嘏,中进士后才名很盛,他有一首《早秋诗》,其中两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脍炙人口,著名诗人杜牧对这首诗叹赏不已,称他为“赵倚楼”。这位赵倚楼,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赵嘏家住浙西,他遇到一位美貌的姬人,赵嘏被她迷得七颠八倒。两人同居之后,因为母亲的阻止,赵嘏进京考试的时候,不能携带同行。不料,留在家乡的这位美姬,一次到寺庙进香,被当时的浙西节度使看到,霸占了去。第二年赵嘏考上进士,听到消息后寄了一首诗给她,诗是这样写的:“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那节度使看到诗后,心里感到不安,于是派遣一个用人护送那美姬回到正在京城的赵嘏身边。当时赵嘏刚出函谷关,住在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看到一大群送人的马车队。赵嘏向那车队的人打听,回答是:“浙西尚书差遣我们送新近及第的赵前辈的娘子进京。”美姬在马车车厢中也已经认出了赵嘏,赵嘏下马,揭开帘子一看,果真是他日思夜想的美人。可是,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抱着赵嘏的美人,悲喜交加,哭着哭着,竟然死了!赵嘏只好将其掩埋在横水的南岸。这位我们不知其名的美人的芳魂,从此日夜听着横水河呜咽的流水声,独自品味“寂寞沙洲冷”的滋味。 补充: 唐代名妓薛涛和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只因父亲过早去世,贫寒的家境,使之不幸沦为乐伎。她酷爱诗文,虽身处逆境,却从不放弃研读,正因为这样,她在诗词、音律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素养。闲暇时,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用于写诗酬和。浣花溪水清质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别处所不及,彩笺因之被誉为“浣花笺”。 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时,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着她一生的命运。 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女校书”、“扫眉才子”之名已不胫而走。 在造纸艺术之外,薛涛是个奇女子,她传奇的迤逦妍逸的人生经历,透露出她过人的智慧和独善其身的秉性。即使身为乐伎,她的急智和才华仍获得了同时代诗人们的爱慕肯定。诗人元稹与大他十一岁的薛涛有过一段情感经历,两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美好时光,最终却没有结果。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元稹离开成都时,薛涛写过一首《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这首送别诗,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执著。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虚情场中是是非非的情感。薛涛对元稹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她相信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与心上人再度相逢。最终她还是明白过来了,自己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为此她退隐浣花溪,不参与任何诗酒花韵之事,只是一门心思在溪水边制作精致的粉笺,过了近二十年清淡的生活,直到孤独地老去。 那份寂寞如今是不是一如既往地漂荡在浣花溪上,没有谁知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春望》全诗,让人感受着花谢花落花飞的绝望。无疑,这首诗正是那些日子她凄怆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
宿建德 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