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篇——亲密关系

自我觉察篇——亲密关系,第1张

先说说我之前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状态!

关键词:结合

我们俩是典型的闪婚一族,也可以说是奉子成婚。在感情基础还不稳定的情况下,被动的因为孩子的到来选择结婚。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他是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人(比如他将他仅有的家当交由我保管,也在婚前把房贷还了,为的是不让我婚后和他一起过房奴的日子),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只是觉得他是适合结婚过日子的选择。而至于过日子到底什么样,我并不知道(年少无知)。只是觉得那个当下,时间对了,人对了,情况和孩子无关,有没有孩子结果谁都不知道。两个人思考后决定结婚。

关键词:相处(磨合期)

他摩羯座,工作狂,没有特别的业余爱好。只有工作能给予他安全感和成就感。我白羊座,性格直爽,大大咧咧。因在孕期,婚后辞去工作安心养胎,这期间他一心奔事业,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小家和给即将到来的新家庭成员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在这时候与社会脱轨,不与外界联络,现在回想其实是产前焦虑。而他早出晚归,我们俩个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交流,而我那个时候也认为他工作忙,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让他跟着,包括产检我都是一个人去的。人就是这样欺骗自己,明明想老公陪着,却开口说:你去了帮不到忙,你还是去工作吧。在自己需要他的时候,没问问他想不想,也不知道对方想做什么决定,就果断帮他下了决定,难过也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日复一日我们都是这样度过,此刻在写真的回忆不起更多。只能说,那时候不懂得夫妻间原来是需要沟通交流的。很多时候我们看似不重要的问题积压久了就为以后的感情生活埋下隐患。

关键词:七年之痒(厌倦期)

这所谓的“七年之痒”在我看来不是等到婚后的第七个年头才算是“痒”。这个“痒”其实更容易出现在婚后的第三到四个年头。时间久了,对方身上的好的光环渐渐褪去,浮现出很多不好的一面。两个个体的结合其实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也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结合。而我们受传统的影响,觉得既然我和你结婚了我就是你的了,你要“对我”负责,我就靠你了;我把自己交给你了;你就必须要照顾我,听我的,给与我想要的一切;你的一切我都有权知道。我会想知道他都干了什么,为何开会到这么晚,你对我不关心,你对这个家不上心。抱怨连连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而对方并不在意。这时候我们没有情感连接,看不到爱,也没有能量流动。这会儿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好,对他的要求,甚至都感觉不到我们在用控制的方式去索取爱!我们开始对对方有视觉疲劳和厌倦感,两周一小吵,一月一大吵。而此时我们有了孩子。而把从对老公的关注一下子转移到孩子身上,一个成年男性,他自然不会和自己的孩子抢爱,所以让位给孩子,而他自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调节情绪、压力及需求。

关键词:恐惧、担心、没安全感

我们开始两地分居的状态生活,而公婆也被老公请来,帮忙带孩子。从此我过上了别人口中的:你和公婆一起过的生活,好羡慕你有人帮忙带孩子。人们都说:距离产生美,可距离有了,美吗?刚开始的一年我还好,到第二年,我就开始通过抱怨和找茬的方式去和他沟通。每次下来实质问题都没额得到解决。周而复始!我开始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他漠不关心和抱怨,我感觉我们俩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对婚姻开始产生不安全感!

关键词:谁痛苦谁改变!

我开始不喜欢那个猜疑,抱怨,焦虑,没有安全感的自己,我发现自己的需求越来越多,我急于想通过什么方式去改变。可我并不知道这条路这么漫长,而且会布满荆棘,刺的我体无完肤,会这么痛!我开始学习从自身入手找问题,由看别人的不好转换到先看自己。然后根据当下的情况,针对性的学习,在生活中慢慢改变。我开始试着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怎样将优点发挥出来,将缺点改变成优点的动力。我开始跳出舒适圈,也还会经常掉进旧的抱怨焦虑恐惧的模式中去。可我已不在纠结和强迫自己立马改变,而是真的开始原谅自己,允许自己,接纳自己,至于是否有了改变相信接触过我的朋友会感受到。

关键词:变化

当我开始关注于我自己,在不同的系统中运用不同的身份,发现我身边的各种关系也开始简单清晰,并能看到每个人情绪背后的正向动机。改变在悄然发生。我和先生能从生活聊到工作,先生也开始把工作压力和情绪带回家和我分享。女儿生活作息和学习规律都有很大的改善,二女儿自由的成长,婆媳关系越来越近,我开始学习怎样陪伴自己,不再压抑和欺骗自己的心和身体。身边的朋友互动越来越紧密。工作也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此时的我,很知足也很感恩,我相信把自己找回来,我好,你好,大家好,世界好!

正题:自我觉察——亲密关系

和老公一通电话得知他因感冒导致高血压并发症(其实是高血压导致免疫力低下才会感冒),以前我会在听到他说:只是感冒,能照顾好自己后不多想,觉得他能照顾好自己。然后就询问少了,关心少了。我自然而然觉得我们都是成年人,能照顾自己,他不在我身边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可我知道我们都需要对方,我们总说我们带着不同的“身份”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个当下,我就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当机决定买票,飞来他身边,因为这是此刻我心底的声音。以前我会因为诸多理由而放弃来看他,我只是带着妻子的身份在生活。而这一次我想遵循内心的声音的指引。我问我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因为这是作为妻子我应该做的,想到这儿我才知道 此刻我是带着妻子的身份在做妻子,之前都是以妻子的名义在生活。这期间的不同,你们看到了吗?

仅以此文记录自我成长与改变,并从慢开始,坚持一月一篇文!  

这篇文章会跟大家分享情感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丰富的例子,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情感化设计,以及情感化设计的妙用。

导语:时至今日,大家都已经深切的明白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毫不客气的说,情感化设计依然是很难的一个环节,即使掌握了情感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思想,却时常还是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就需要结合大量的案例来具体领会。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已附在文末《情感的艺术—诺曼·情感化设计》

一、案例分享

下面以诺曼·《情感化设计》的三层理论模型为依据,分别介绍每一层级上的设计案例。

诺曼·《情感化设计》的三层理论模型

本能层

1、俏皮的设计

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字可能看不清,左图写着“你算老几”,当喝完可乐就会看见答案“我的知己”(右图)

2、情景化设计

这是苹果的天气设计,很多天气类软件都有类似的设计。展现的情景跟当前的天气状况是实时对应的,白天云朵会飘,晚上甚至能看见星星。

3、彩蛋给人惊喜

Chrome浏览器搜索“灭霸”,点击右上角的“超能手套”,网页开始消失。真的有一种灭霸打个响指的感觉。如果声音外放,还能听见音效。

4、小变化给人新意

下图分别来自B站、微博和即刻。在点赞后会发生一些与众不同的变化,给人带来新意。

B站会出现B站小电视,微博再给林志玲点赞后会出现vow的表情,即刻更是喂猫前后分别用小鱼和鱼骨代替。不同情境下点赞,还会出现不同的动态效果。

5、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一加用小人托起卡针,虽然好像并没什么作用,但能感觉到设计师用心了。用心的产品总能让人放心。

一加

6、安全感

readme、Bilibili在输入密码的时候,会遮住眼睛,我试着感受下潜台词:我不看,你放心输入吧。

readme

Bilibili

7、doodle情感化设计

doodle先特指在logo上进行的一些创意表达,Google在这方面玩得最早也最多。

8、拟人化

Bilibili极力地在打造二次元形象,甚至能感觉到两位**姐的身高、体重、性格、心情,在Bilibili中就像有两位**姐一直在陪伴着。

Bilibili

夸克浏览器语音助手界面,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可爱极了,像一只小精灵。

夸克

9、小游戏

Google浏览器在断网的时候会出现小恐龙游戏,也是很有趣。

Google浏览器

10、微动画

以google pay为例,它为每一笔交易奖励一张刮刮卡。这个微动画增强了感知。

google pay

行为层

1、充分考虑用户使用场景

Word模式网络小说,这简直是摸鱼神器啊,我是不会告诉你这是凤凰网书城的。强烈建议知乎加上,这样我摸鱼写文章的时候,就不用先在Word写好再复制过来了。类似的操作还有网易云阅读。

还有酷我音乐的这个“节奏灯光”把我逗笑了。它会根据节奏或者人声来控制闪光的频率,配合DJ食用效果更佳。“如果我是DJ你会爱我吗?”

酷我音乐

2、贴心关怀

腾讯视频在夜深的时候,顶部会出现提示:夜深了,并带上时间。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我还是会继续看,但那一秒真的被触动到了。

腾讯视频

我知道美团外卖只是想促进转化,但这样恰逢时宜的提示,就不至于让人非常反感。

美团外卖通知

网易云音乐居然知道我生日,还让我挺意外的,不知道哪里泄露了隐私。不过先不管这么多,听听推荐的生日歌还是挺有感觉的。

网页云音乐生日提醒

3、进度提示

很多产品的成功页都会有个流程展示,流程的展示能给用户以确定的预期,从而消除因不确定而带来的焦虑感。

这里再举个Zenly的例子。

在加载联系人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文案并配合不同的表情。本来枯燥的等待过程,变得有趣起来,不然我可没有耐心等待那么长时间。

4、文案

Medium提醒我登录的文案与众不同。

先是给我道歉:“抱歉打断你了”。非常有礼貌,不过确实是打断我了,因为我当时正打开一篇新的文章。

紧接着灰色小字写着:“我们发现您以前在Medium阅读过,这里有个个性化的体验等着您,只需点击几步即可。现在去创建属于你自己的Medium吗?”

文案写得好才不至于那么令人反感,如果是很生硬的登录提示,当时我就直接点关闭了。

Medium

还有各种各样风骚卖萌的文案:

夸克:网页大师乘坐着404航班去追寻诗和远方了。

夸克:网页大师乘坐着404航班去追寻诗和远方了。

Colorful Pro: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olorful Pro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webflow:嗯哼……那个蓝色的按钮一定很重要……

webflow:嗯哼……那个蓝色的按钮一定很重要……

5、反馈

这里先举个QQ音乐、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在无音乐版权情况下的反馈。

QQ音乐: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哪里不满意的告诉我,我买!——土豪有钱任性

网易云音乐:这事不赖我,合作方要求的,我替你找合作方说理去!

虾米音乐:这事咱低调处理,没版权我也没办法,给您道歉了。

传达出来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这三个反馈都是截止到2019710的最新版,上一版不这样。

QQ音乐:一如既往的壕气十足

网易云音乐:大哥饶命,我们一直在努力

虾米音乐:我们一直在努力,可否先看个MV先

其实我更喜欢网易上一版的文案,语气弱一些并用了个可怜的表情,弱势的语气更能获得谅解。

还有各种各样反馈的例子:

微信转账如果两笔金额一致,会出现确认框。避免误操作。

微信转账

iPhone充电,如果充电口存在液体,会出现安全提示。

iPhone充电提示

QQ音乐会员到期提示,用了我最爱的偶像周杰伦,并改编了周杰伦的歌词作为文案。让我感觉很亲切,虽然依旧是变成花样骗我钱,但这次并没有那么抗拒。

QQ音乐会员到期提示

反思层

1、情怀

张小龙的七星级产品—QQ邮箱,在登录的时候总会随机的出现一句话。有时候是许巍的《蓝莲花》、有时候会是两岁小孩的一幅画、有时候是一句名言……但下面这句话有点风骚,我不敢翻译。“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QQ邮箱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2、回味

扇贝是我天天用的一款软件,它每天都会带来一幅很精美的和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每天打开扇贝,感觉又开启了有逼格的一天。

扇贝启动页

3、价值观和社会价值

Bing搜索和腾讯网404 no found界面用来做走失儿童公益。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一些,这两张图我就不缩小了,希望宝贝能尽快回家。

Bing搜索

腾讯网

丁香园404 no found界面展现了因恶性医患遇害的同道,向他们表示哀悼。

丁香园

4、人文关怀

下图分别来自Pinterest和微信,Pin在搜索输入depress、suicide等极度负面情绪词汇的时候,会出现“Can we help”提示,告诉用户这些会让人情绪低落,如果你或别人正在经受困难,甚至想自杀或者伤害自己。我们可以帮助你,你并不是孤单一个人。

这正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

在Facebook修改了自己的感情状态,看到了这样的一则官方帮助贴,有点暖心了。

Facebook

在淘宝搜索穿山甲,心里一惊,居然有搜索结果,然后……给阿里点个赞吧,还是希望全民都能建立起保护意识,也希望尽快研制出新型药物。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吧。

在淘宝搜索穿山甲

好例子太多了,以后有遇见好的例子会继续在这里更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哪一层级上的设计,都会对其他两层产生影响。比如一个好看的界面设计,会让用户更能接受并理解他,从而得出这个产品不错的结论。 也就是说,情感化设计是整体性的,设计的时候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不存在只针对某个层级的设计。 只是说诺曼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层级后,让我们找到了设计的侧重点,更加方便我们设计了。比如我们可以从本能层为切入点切入,思考得到一个设计方案后,再通盘考虑对行为层和反思层的影响,最后通过修正得到一个更恰当的解决方案。 下文根据层级对案例进行分类,只是为了更方便的进行阐述。

二、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谓的情感化设计就是 以用户情感角度为出发点的设计方式,以期让用户和产品发生情感上的连接。

现在流量明星都在努力塑造自己的人设,并主动频繁更新动态,让粉丝能更轻易的与自己互动,并发生情感上的连接。这些明星已经不像老一辈明星那样让人感觉遥不可及高高在上,反而让人感觉亲密无间。这些青春靓丽的小哥哥**姐成为了多少人的云恋爱对象。

产品也一样,早就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机器。

我们也应该给产品一个性格。逗逼、小可爱、稳重大叔、极客、情怀、可靠……这些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感情的产品,更能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每个人都喜欢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对待产品也一样。

三、情感化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跟做用户体验的同事交流后发现,确实业内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设计思路。

但幸运的是,我们浸*情感化设计多年,形成了一套我们觉得切实可行的情感化设计思路,今天就将其倾囊相授。

1、 首先需要明确目标,不是为了情感化而情感化。 作为一个设计团队,我们要先明确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策略有节奏的进行执行,大家方向统一目标一致,这样才有可能高效产出,并取得高分答卷。

假设:现在的目标是提升产品的品牌认知

2、 提取情感化关键词。 我们需要找到用户情感的诉求点,或者我们想传达的情感价值观。并将这些关键词提取出来,作为设计的核心关键词。

假设:提取的情感化关键词是活力、阳光和亲和

3、 寻找切入点。 切入点有非常多,比如统一的视觉系统、文案语言风格、惊喜感、趣味性、微交互等等

假设:我们以统一的视觉系统入手,可以对logo、色调、视觉元素、、插画等进行整体升级。

4、 具体方案细节设计。 我们对找到的切入点进行全盘的把握,然后再逐个击破,最后形成新版的情感化的设计方案。

以上是情感化设计的思路,总结起来就是如下:

情感化设计思路

四、情感化设计的作用

情感化设计的作用有很多:

1、情感化设计可以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比如等待、产品出bug、无内容空白页、断网、服务器失联、错误操作等等

2、情感化设计可以引导用户行为——情绪是可以影响用户的感知、决策甚至是记忆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当用户完成某项任务时,心理处于愉悦状态,我们就可以引导用户到应用商店给我们五星好评。再比如如果用户要注销账号时,卖个萌,是否可以让用户再考虑一下。

3、情感化设计可以提升品牌认同——持续的正面情感反馈,会让用户欲罢不能,并将这种情感投射到品牌上。这种极强的情感认同,会让用户产生极强的忠诚度。

4、情感化设计可以促进增长——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口碑自然会有好增长。

有个误区:情感化设计大家似乎都在追求正向的情感,但实际上负面的情感也不是不能用。

比如

紧迫感:红包有时限、下单必须多长时间内支付。

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当人类处于负面情绪时,会更集中注意力去解决当前的困境。当人类处于正面情绪的时候,思维会更开阔更有创造力。这也是人类进化而来的结果,正所谓饱暖思*欲,饥寒起盗心。

这也是为什么常常有产品经理抱怨:明明这个按钮那么明显,用户为什么看不见呢?这就是因为当用户处于困境的时候,真的就是进行重复操作,而让自己处于死循环中,最后无奈退出。退出的时候还要骂一句这产品真傻逼。

还有个使用负面情绪的例子是共享按摩椅。

它的喇叭刚好就放在头枕的位置,喇叭里面循环播放着广告词。正常路过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很刺耳,但只要人往那一坐,是戴上耳机也无济于事。想眯一会儿,被这广告词吵得睡不着,但又不想放弃这么舒服的座椅。最后在几经挣扎下,还是乖乖扫码买单按摩了。仿佛耳边飘来一个声音:这个问题充钱就可以解决了。都是被人算计好了的。

五、情感化设计的风险

情感化设计的好处很多,但它的缺点也会对产品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不能不了解情感化设计的风险。

1、情感化设计存在时效性,一时新颖的设计,可能很快就会过时。

2、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理解力不一样,这导致情感化设计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有人觉得还OK的设计,另外一拨人甚至感觉受到了冒犯。

比如下面优酷赠送会员的浮窗,理性看用户领取会员是最佳选择,优酷也想从文案上让原本二选一的选择题变成唯一答案的必选题。但这一句“不要了,我爱看广告”让我感觉受到了羞辱和嘲笑。我选择都不选,退出并清理后台。

优酷视频

3、情感化设计有时候会影响产品的可用性。因为它在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处理不好的话,反而会让用户偏离重心。

4、全球化的产品,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感受。

5、从小众产品做到大众产品,情感化设计越来越难,因为众口难调。每一次设计,都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甚至同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心情的变化,也可能对同一个设计作出相左的评论。

为了让我们更安全的进行情感化设计,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原则:

1、在不常见的页面做情感化设计,比如登录注册页、退出登录、空白页、断网、弱网、服务器失联等边界场景,还可以在产品引入新功能时,用户完成里程碑式操作或成长时。

2、结合节假日或值得纪念的日子出现情感化设计。

3、尽量采用细微的变化。

4、不要欺骗用户情感。

我收到了即刻的一条通知“你好,我们应该认识很久了。”我一激动,这会是谁呢?慕名而来?

结果打开一看,是即刻的新功能介绍。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欺骗。

即刻

5、不要太刻意,无意间的发现更能让用户惊喜。也可以准备一些彩蛋,给用户不期的惊喜。

6、不要干扰用户主线操作。

7、只做适合自己的情感化设计,不要为了情感化而情感化。情感化设计是饭后甜点,不能当正餐。

以上。

如下是产品经理系列文章:

汤涌:干货 | 产品经理入门完整版—能力模型、常用工具、书单、快速入门法​zhuanlanzhihucom 汤涌:如何进行需求收集?​zhuanlanzhihucom 汤涌:需求分析方法论​zhuanlanzhihucom 汤涌:从需求到落地,产品全链路实现流程​zhuanlanzhihucom 汤涌:从需求到产品,如何做一份无懈可击的产品设计​zhuanlanzhihucom 汤涌:情感的艺术—诺曼·情感化设计​zhuanlanzhihucom 汤涌:情感化设计·实战案例篇​zhuanlanzhihucom

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关键词聊天法

1、前言——关键词聊天法

不管是在社交场合还是情场,当你能游刃有余地使用关键词聊天法时,便可以帮助你提高聊天的品质,有效接住对方的话题。

这里的关键词聊天法分两种:一种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是深层次的!

浅层次用于建立基本的对话连接,深层次用于建立心里情感的连接。这一篇先说一下浅层次的,深层次的技巧就在下一篇说。

对于初学者说,和别人聊天怎么接下去的时候,就可以用到这个浅层次的关键词技巧。因为浅层次的关键词聊天法维持的只是一个简单正常的对话交流,所以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司机们,都已经在无意识的运用这个技巧了。

好啦!下面就开始详细的说一说这个聊天技巧!

2、什么是关键词聊天法?

关键词聊天法顾名思义就是:抓住话题中的关键词,去维持和延续聊天话题。

所以,在和对方聊天的时候,抓住对方说话里的某一个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个关键词说一下你的见闻经历、观点想法、感受或者是和其他人相关的故事等,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话题沟通。

3、关键词延续聊天话题的常见技巧 1懒人式聊天法:总说句尾关键词 聊天中,提取出对方话语结尾的关键词

文/大龙

我发现,当我和妻子重新建立连接之后,当我学着去了解她和认识她之后,当我给她更多爱和呵护之后,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变得顺畅起来。进一步,当我们沟通更顺畅的时候,我们的连接也更深了。

而在过去,当我们只是用纯粹的理性的方式去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快就会变成辩论和争论直至争执,最后就会不欢而散。因为这种理性并不合适:双方都只顾坚持自己的立场。

也许,女人真的是感性的。只有在情感上接纳之后,她才愿意听你说话。所以,和女人的沟通,是心理和情感的接纳在先的——只有先接纳对方,沟通才会顺利展开。

当然,真正的接纳,是接纳各自的不完美。但我不会刻意去迎合,所以有时候交流仍然会发生困难。

由于妻子是科学工作者,所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就是我们共同的兴趣点,就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进行较深入的沟通。我和她谈到了我将创立第一科学(空性科学)、第二科学(意识科学)的想法,谈论了我将科学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科学的构想。目前人类的科学属于第三、第四、第五科学层次,其中第三科学认识的对象是自然,就是所谓基础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第四科学认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就是所谓的社会科学,如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而第五科学是应用科学,如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信息科学。

而第一科学认识的对象是神─时间之外的自在之物。宗教神学、佛学、形而上学哲学也是在论述这个自在之物,但用的是经文和文字方式。而我现在想换另一种方式来论述它,用科学的语言─也就是数学的语言。我想创立一门新的数学─名叫量子和空性数学─来描述它,并一举彻底解决那个笼罩在数学上空的梦魇─让整个现代数学大厦摇摇欲坠的东西─集合论悖论问题。

而第二科学认识的对象,则是意识和灵魂─时间之内的恒存之物。只有进入到四维甚至更高维度,才可能真正认识它。

第一科学对应的是时间之外的永恒─神性和空性,第二科学对应的是时间之内的恒存─意识和灵魂,第三第四第五科学对应的是时间之内的生灭现象─物质和观念。它们在认识对象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我又会通过量子和空性数学、量子和全子论,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科学完全统一起来。

是的,人类目前的科学和知识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连物理学四个力(强核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都没有完全统一,更别说统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类的心灵也是分裂的、支离破碎的。所以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遗憾。我为人类在真理和科学上的裹足不前感到遗憾。所以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来攻克这个难题,重建人类科学的大厦。现在,在长时间的求索之后,在电光石火之间,量子和空性数学、量子和全子论─统一人类所有科学的构想─在我头脑中初步成形。接下来,我需要让它们变得更加清晰和完整。

妻子对我这个大胆的想法当然感到不可思议。要是过去,她一定会骂我自负和狂傲,但现在,她终于能够重新认识我了,支持我去做这件前无古人之事。这让我感到很受鼓舞。

我们饶有兴致的共同讨论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这本书的科学思想。薛定谔─这位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和建立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在量子物理学上获得重大成就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生命是什么》这本重要科学著作中,开创性的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概念推广到生物学,提出了量子跃迁、生命负熵和用x射线研究遗传物质结构的伟大构想,直接导致了后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这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结合和统一的一个经典案例,对我启发极大。我和妻子谈论了我想将熵和负熵(生命能量)理论由(第三科学的)三维物质世界推广到(第二科学的)四维和更高维意识世界的想法。而妻子也脑洞大开,甚至将熵理论和自由联系起来,在沉思录的《谈自由》一文作了如下评论:

过去,妻子一直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脑认知科学的独立成份分析(ICA)方面进行方法的深入研究,只发挥了她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然而,她是国内心理学博士和美国某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后,却没有在心理学方面做出更深入和更广阔的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愿她将来能扩大视野,突破认知局限,作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当然,我们沟通更多的还是在个人成长和孩子教育方面。

斯科特《少有人走的路》是我们最多讨论到的,这本书确实是送给天下父母们的礼物。如果夫妻们在成为父母前能读到这本书该多好呀。

妻子比较关注的是第一章自律这个主题。她希望女儿能养成自律的习惯,尤其是学习。书中介绍了一个形成自律的方法,那就是延迟满足。女儿确实比较贪玩,她现在给女儿使用延迟满足这个方法:女儿要每天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要先完成学习和看书,然后才能去玩。如果学习效率越高,那么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玩。这反过来确实推动了女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这个方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那就是女儿为了求速度,质量方便放松了,作业错误率增高了。语文作业是由我来负责批改,有几次因为疏忽,没有检查出一些错误,妻子也将我严厉批评了一顿。我知道妻子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是一个好的习惯。我也做了自我检讨。

我让妻子更多的关注《少有人走的路》第二章-爱的主题。自律是一个结果,真正的自律来源于爱。那真正的爱又是什么呢?

书中谈到,真正的爱,是为了被爱的人的成长,而做出的自我改变的意愿。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成长,一个是自我改变。书中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就是一个神父,非常爱他的家庭和妻女,他事事为家人付出,为家庭操劳,牺牲自己,但却让妻子和儿女失去了成长和独立的机会。这并非真正的爱。

这对妻子触动很大。其实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都是付出和牺牲式教育:父母为儿女们付出,当我们成为父母时,又为下一代付出。而当父母老去时,又希望儿女们反过来为自己付出。如此不断循环这种付出和依赖的怪圈。中国的父母们很少想过如何独立做自己,如何爱自己,并教会孩子独立做自己,爱他们自己,并真正的成长。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也谈到这种牺牲式教育: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但愿妻子能真正理解爱的含义,并做出真正的改变和放手:学会对女儿放手,对我放手。让女儿能独立成长,让我能充分地做我自己。这样,她也能真正做回她自己。

(但真正放手谈何容易:  我前两天因为买了200块钱的三本书就被妻子数落了一顿,以至于我也要学会延迟满足——几个月才能买一次书)

这几天,妻子也开始看卢梭的《爱弥儿》。卢梭在书中谈了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妻子也深受触动和启发。几百年前就有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出现,确实是相当难得。因为即使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仍然是扼杀个性的。妻子过去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式教育,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的父母们在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强加给孩子。强行为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却没有想过好好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他们的个性的发展。

当然,知道教育理念是一回事,真正落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当谈到尊重孩子的个性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和妻子说,女儿的人类图指示出,女儿有无穷的生命动能,也有很好的创意创造力。女儿现在喜欢游戏,喜欢玩,喜欢体育,同时也喜欢音乐,喜欢手工创意,这和她的人类图指示出来的天赋非常吻合,我们应该好好的发掘和引导。

但妻子对第一点却不以为然,她觉得女孩子还是好好学习,不应该去搞体育。我说,女儿并非将来要把体育当成职业,当成一项爱好也是可以的。

妻子还认为女儿太喜欢玩了,她对此非常反感,一直想进行纠正,希望女儿能够安静的看书。但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女儿身上多余的生命动能需要通过这种运动的方式散发出去,去强行阻止会适得其反。但妻子还是选择性的相信她相信的东西,而不是事实上的东西。

所以,一个人观念的转变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但妻子也不得不承认, 因为一直没有关注个人成长和教育学的学习,对女儿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是错误的。尤其对女儿好奇心的扼杀,是过去犯过的最重大的错误之一。 现在,我们不得花更大的精力来弥补了。

《少有人走的路》中谈到爱时,也谈到了关注。妻子揪住这点不放,希望我学会关注身边的人。我同意,学会如何去关注,确实是我的课题。但我认为关注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不是根本。我反问妻子,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充分的爱自己,充分的做自己,还会去寻求别人的关注吗?

我能说什么呢?我当然应该给予孩子更好的关注,也给予妻子适当的关注。但我要时刻警惕,避免关注变成依恋的喂养。这真的很难呢。

2019/7/19,北京。

关键词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语: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语。

抓住关键词,可以简化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抓关键词理解文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一文中的关键词作为板书,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我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将关键词“有﹍﹍也有”、“不仅有﹍﹍还有”、“不但﹍﹍还”等词作为板书,让学生从连续的几个“有”中体会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多样,收藏的文物之多;然后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将“有”的前面加上了“没”,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体会到了圆明园美的心醉,毁的心碎。

  2、抓住关键词后,首先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在回归句子或文章,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如,在讲读关键句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先让学生说“凡是”“统统”(全部,表示一个不剩)“任意”(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然后再让他们说体会,学生较容易的理解了这句话中传达的意思,即侵略者的贪婪,侵略者的野蛮,不讲道理。

  3、采用换词、删词法,通过朗读、对比更能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产生的达效果。我刻意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删去,让学生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不仅知道了原词使用的准确性,而且也体会到了原词的表达效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中秋思团圆名句。怀念思念远方的亲人,望月而不能入睡,盼望团圆。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__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中秋思团圆名句。怀念思念远方的亲人,望月而不能入睡,盼望团圆。

微博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对微博言论的情感分析是获取用户观点态度的重要方法。许多学者都是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句子词性、情感符号以及情感语料库等方面,然而用户自身的情感倾向性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博情感分类方法,其通过建模用户自身的情感标志得分来帮助识别语句的情感特征,具体地讲,将带有情感信息的微博语句词向量序列输入到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并将LSTM输出的特征表示与用户情感得分进行结合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并通过Softmax层实现了对微博文本的情感极性分类。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UA-LSTM在情感分类任务上的表现超过的所有基准方法,并且比最优的基准方法MF-CNN在F1值上提升了34%,达到091。

关键词: 情感分析, 长短期记忆网络, 用户情感倾向

Abstract:

Micro-blog's speech often has strong sentimental color, and the sentiment analysis of Micro-blog's spee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et users' opinions and attitudes Many researchers conduct research via focusing on the parts of speech (POS), emotion symbol and emotion corpu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for Micro-blog sentiment analysis, which aims to identify the sentiment features of a text by modeling user sentiment tendency Specifically, we construct a sentiment information embedded word embedding sequence, and input it into a 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 model to get a sentiment embedded output representation Then we merge both the user sentiment tendency score and the output representation of LSTM, and use it as the input of a fully connected layer which is followed by a softmax layer to get the final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result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method UA-LSTM is better than all the baseline methods on the sentimental classification task, and it achieves the F1-score up to 091, with an improvement of 34% over the best baseline method MF-CN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3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