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月出》背景及感情

苏轼《月出》背景及感情,第1张

《前赤壁赋》

苏轼写道:“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嘱,向客人敬酒。“明月之诗”,出自《诗经·月出》这几句说,苏子一边举起酒杯,向客人劝酒,一边吟诵着《诗经·陈风·月出》诗篇。注意,这是两个意义重复的对偶句,是辞赋铺陈的一种表达方式。“明月之诗”就是“窈窕之章”,说的是一个意思。这个意思是指《月出》,有三章,第一章大意是:月亮出来亮晶晶啊,照得美人多么俊,安闲的步儿,苗条的影啊,我的心儿不安宁啊!其中第三句用了“苗条”一词,与“窈窕”音相近,意思相同,所以用“窈窕文章”来代称《月出》一诗。

不知道楼主看到的是不是这首:

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

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

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

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

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我也不敢断言这是否为苏轼所作。

楼主可以借鉴这贴:http://tiebabaiducom/fkz=505836174

        辛丑年中秋佳节,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跟随魏俊梅老师学习《诗经•陈风•月出》的吟诵。

        第一次听张佩老师吟《月出》就被她声音中含情脉脉却又迷惘惆怅的情感深深打动,感觉这首《月出》的吟诵和宋祖英演唱的《望月》有异曲同工之妙。望月怀人,千古情思亘古不变。一轮圆月千万人眼中幻化做千万种情愫,撩拨着一颗颗多情善感的灵魂。

        《月出》美,美在少女妩媚的容貌和袅娜的身姿。在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宛如一位光彩照人的女子缓缓前行,目光多情又迷离,让人怦然心动。

        《月出》美,美在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源源不断的忧愁。诗人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爱而不得愁煞人。

        《月出》美,美在一咏三叹的音韵叠加,更显缠绵悱恻。这首诗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女子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一韵到底,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反反复复的咏叹中将诗人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月出》美,美在留给人无限遐想的意境和空间。所谓一千个读者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曲《月出》,不同人生阅历的人能听出别样的况味,可以有初恋的甜蜜羞涩,可以有爱而不得的幽怨,可以有两地分居的相思,可以有对理想的追望,可以有对亲人的怀念。

        或许,我们吟诵《诗经》,吟诵经典,就是为了唤醒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个不一样的自己,为了成就一个个更好的自己。中秋之夜8:45,魏俊梅老师在“玄吟子”公众号直播教学《月出》吟诵。当时我在回家的车上,一边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一边听群里老师们的精彩吟诵,那种幸福和喜悦真的是难以言说。那晚,我印象最深的是宋亚军老师吟诵的《野有蔓草》,和之前在直播上看他们两口子吟诵《十亩之间》略显局促相比,此时的宋老师从容淡定,吟诵精准而深情。我感慨吟诵带给他的变化,感慨吕瑞莲老师全家因为吟诵而发生的一切美好。脑海中满是他们骑着摩托车吟诵《十亩之间》的幸福画面,他们的生活就像吕老师手中的花儿一样幸福甜蜜。或许,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诗经》里的生活。

        学吟《月出》,我几度哽咽,因为我想起了我的曾祖母。有一年中秋,她生病住院,那是我有生第一次感受亲人生病的滋味,我怕她会离我们而去。走出医院的大门,一抬头就望见深蓝的天空中那轮巨大的圆月,我一下子泪如雨下。我祈求月亮能保佑她老人家健康长寿,仿佛此刻所有的话只有月亮能够听懂。那晚,我想了很多很多……

        “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 。”人们喜欢望月,是因为月亮里住着你思念的人,住着你牵挂的事。“月亮抚慰,抚慰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人们喜欢对月长歌,是因为月亮里住着另一个多愁善感的自己。

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意思是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出自《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2、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3、《陈风·月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月光下的一个美丽女子。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首次用心地写月亮和月光的篇章,将皎洁的月光和姣好的美人联在一起,犹如一幅月下美人图,且句法独特,拗拗折折,朦朦胧胧,缠缠绵绵,别具一格。

《诗经》第145首《泽陂》。这首诗和《月出》很像,也是诗人单恋的内心独白。所不同的是,单恋的对象,《月出》很明确,是一位面容娇好,身姿绰约的女子。而这首诗,就有很多争议了。诗中描写的美人,特点是身材高大,头发卷曲,举止端庄。他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教初步形成,还未对青年男女构成强大的约束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追寻所爱的自由。只是,在婚姻方面,受父母约束,难以自己做主。因此,单相思的人,无论男女,都是很自然的。

诗人在水塘边,见到美丽的蒲草、荷花、兰草等植物争奇斗艳,心中不禁想起一位梦寐以求的美人。这位美人的相貌、身材和品格足以和这些美丽高雅的植物相媲美。可是,自己却不能和他在一起。诗人忧伤烦闷,辗转反侧,夜不能眠,泪如雨下。

单恋,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煎熬。有期待,但是很渺茫,只能苦苦地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中国有句古话,“有缘自会相见”。单恋之人到底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和他长相厮守,就只能寄情于缘分了。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①皎:明亮。②佼(jiao)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③窈纠(yaojiao):女子舒缓的姿态。④劳:忧。悄:忧愁的样子。⑤皓洁白。(6)镏(1iu):姣好的样子。(7)忧受:舒迟的样子。(8)慅(cao):忧愁的样子。(9)燎:美好。(10)夭绍: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11)惨:忧愁烦躁的样子。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

 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

 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

 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

 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

 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

 让我思念心烦躁。

赏析

 这种月上柳梢头,惊艳月光下的境界,大概已属古典的浪漫。

 古典的浪漫是种特别的境界。景是特别的:温柔如水的月光,轻轻摇曳的树枝,微微飘浮凉意,静滥的大地,呐咐的虫鸣声。情怀是特别的:若隐若现的身影,似明似暗的举止,雾中看花般的。仪容,欲前不前的心态,暗自撩动的心弦,情不自禁的忧伤。此情此景,不由得人不心移神荡,情思涌动,不能自己。

 特定的景或许可能再现,特定的情却难以重复。如今,即使景,恐怕也难以再现。钢筋水泥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笙歌霎舞的奢靡,无限膨胀的,成了现代社会典型的景象和标志。在如此的环境之中,再美妙浪漫的情怀,都会在声色犬马之中化为乌有。

 古典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甘泉,现代的美是大红大绿的强刺激。我们已渐渐习惯了现代美。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

诗经·陈风·月出 [先秦] 佚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民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 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佼(jiǎ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忧愁状。懰(liǔ):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燎:明也。一说姣美。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

鉴赏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解释: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出处:《诗经·陈风·月出》先秦:佚名

诗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

月亮出来是多么的明亮啊,美人的仪容真是漂亮。她的身姿窈窕步履轻盈,让我思念心中烦忧。

月亮出来是多么的洁白啊,美人仪容真是姣好。她的身姿窈窕步履舒缓,让我思念心中忧愁。

月亮出来阳光普照,美人仪容真是美好。她的身姿窈窕步履优美,让我思念心中烦躁。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语言柔婉缠绵,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4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