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海,男,汉族,医学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感染一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擅长对各型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与传染病相关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尤其在发热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腹泻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2001年,北京市卫生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2003年,北京市: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2003年10月至2005年,受卫生部聘请,作为临床方面的专家,从事新疆、青海、云南、宁夏等四省区的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的培训工作达二十余次。2005年6月、7月,受卫生部派遣,分别到甘肃、四川处理病毒性脑膜炎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马秀云,女,50岁。职称:主任医师。
1978年毕业后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担任门急诊部主任十余年。对于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治疗及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如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乙型脑炎、伤寒、斑疹伤寒、麻疹、猩红热、狂犬病等等。参加了多种治疗肝病新药的临床研究,特别是1996年起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肝病新药临床研究,其要求严格、管理规范,科学性极强,从中积累了许多新药研究的经验,掌握了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对抗乙肝病毒新药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均有较深的研究,能更准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参加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和Ⅳ期临床研究,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初治病人和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乙型肝炎病人的Ⅱ期临床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汰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研究等。
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临床授课及北京市CDC组织的全市医疗单位的夏季肠道门诊、出血热等传染病培训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来篇,参与传染病专业书籍及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
现担任门、急诊部主任,门诊党支部书记。
刘景院,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199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毕业,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14年,现任肝炎三科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
专业方向:(1)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2)重型肝炎及各种肝衰竭的诊断、内科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
(3)肝硬化腹水的系统化治疗:合理利尿及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4)肝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5)肝病合并尿毒症的药物及血液净化治疗;
(6)传染病危重症的抢救;
(7)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监护治疗。
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呼吸监护及机械通气、高级心肺复苏、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及循环支持、危重病的营养支持、强化血糖控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化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腹水浓缩回输技术、经皮快速气管切开术和常规气管切开术等。
工作业绩:曾抢救各类肝衰竭病人200余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支持治疗600余例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进行肝移植术后监护30余例,ICU好转率100%。成功抢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源性肝病,SARS、AIDS合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数十例。每年进行院内外危重病人会诊100余次。连续两年来负责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电图培训,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生的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医生20余名。发表论文15篇,参加了《肝炎问答》(李兴旺主编)、《肝病防治》(范晓玲主编)的部分章节的编写。2003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李秀兰,女,硕士学位,传染病专业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198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六年制本科毕业;1993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公开竟聘担任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临床科主任;2001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副主任;2002年—2004年在职攻读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联合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并取得LaTrobe大学授予的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认可,通过了出国人员留学服务部的认证;2005年担任北京地坛医院医务部主任。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19年,通晓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各型肝炎、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艾滋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迄今为止在中华级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6篇,国家级的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参与协调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及卫生局科技处多项课题实施。
刘敏,女,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现任妇产科副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病理产科、产科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丰富。熟练完成各种妇产科手术如开腹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卵巢癌手术、各种剖宫产手术、产钳术等,对较复杂的妇产科手术,经验丰富,有较高的手术技巧。熟练掌握宫腔镜及腹腔镜这一微创技术。对传染病合并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肝病合并妊娠、乙肝的母婴传播,有较深入的研究,参加了国际范围的拉米夫定乙肝母婴阻断的研究。撰写论文数篇。为北京市东城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孙静媛,女,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行政科主任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医疗系,学制五年,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中西医结合科行政科主任。本科室为国家中医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局示范中医工作病房创建单位。
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一直从事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重症病人的治疗抢救。参加院内外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晋升副主任医师后,主要负责肝病区的各项医疗工作,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和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肝病合并各种并发症的各类患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措施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曾参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并且被卫生局聘为北京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培训专家组成员,负责各区县基层医院的培训工作。院外兼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参与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1月11日,北京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207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1月10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行踪轨迹如下:
确诊病例:
某女,49岁,现住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为昨日通报确诊病例之妻,居家经营小饭桌。自述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29日出现头痛症状。2021年1月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月10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无症状感染者1:
某男,62岁,现住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绿化工人,为确诊病例之舅父。1月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
某女,23岁,现住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为确诊病例之儿媳,居家经营小饭桌。1月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
某男,3岁,现住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为确诊病例之孙。1月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4:
某女,1岁,现住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为确诊病例之孙女。1月9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封面新闻—北京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要严格执行入境人员“14+7”措施,切实做好机场防疫工作,加强入境检验检疫,严格客运、货运、地勤、机组人员等的防疫管理,对从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未满21天的进京人员落实闭环管理措施,严防疫情输入。密切关注中风险地区疫情形势,加强防控工作协同。
病例1:某男,现住顺义区南法信镇西杜兰村,为某冷鲜肉售卖店员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起陆续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经流行病学调查,上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已在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密切接触者;已对其居住等场所进行消毒,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顺义新增确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涉及这些地点顺义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支现伟介绍,顺义区新增2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系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由隔离医学观察点转运至地坛医院治疗。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轨迹如下:
病例1:某男,现住顺义区南法信镇西杜兰村,为奇笼猪冷鲜肉店员工和南法信镇机场北街全家便利店兼职员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并转运至地坛医院,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主要行程轨迹如下:无症状感染者:某女,现住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为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顺义分公司员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并转运至地坛医院,当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主要行程轨迹如下:
)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如何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落实分级分类诊疗?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医务人员在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发
问:加强医疗资源建设,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答:一是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我们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通过定点医院的建设和提高救治能力,满足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所规定的普通型、重症、危重症等患者的救治,最大限度保障救治水平和质量。
二是加强方舱医院建设。我们要求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比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准备,比如电线、物资、信息系统、相关基本设施的准备,同时还要准备医疗医护力量,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方舱医院,尽快收治患者。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主要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建设方舱医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日常医疗资源的占用,统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与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进入门诊之后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甄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问: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
答: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的脆弱人群基数也比较大。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目前,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不小差距。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
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临床医疗救治能力,尤其是重症救治能力。今后我们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临床治疗实践,以及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问:如何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
答: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方面效果明显,对防感染也是有效的。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仅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所以,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非常必要和迫切。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指导各地继续采取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措施,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延伸阅读
北京此轮疫情已通报3例死亡病例:均超过80岁、合并多种基础病
11月20日,北京通报了此轮疫情中首例死亡病例,今早又通报2例。据不完全统计,此轮疫情北京报告感染者约5300人,已出现3名死亡患者。
三名死亡患者均为新冠轻型、超80岁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北京此轮疫情已通报3名新冠死亡病例,年龄均在80岁以上,新冠分型均为轻型,合并多种其他疾病。
据北京市卫健委今日通报,北京新增2名死亡病例。
女,91岁,于11月19日由朝阳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合并脑梗病史多年,遗留老年痴呆数年,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测不出,神志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休克、陈旧性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入院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持续心肺复苏约40分钟,心率、血压、血氧仍无法测出,无法恢复自主循环,于11月20日宣布临床死亡。
男,88岁,于11月19日由大兴区转至地坛医院,患者高龄,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200/110mmHg,脑梗死病史6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10年前前列腺癌手术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入院后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组会诊,给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于11月20日突发心律失常,持续心肺复苏约50分钟,患者因基础病病情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昨日,北京市卫健委通报一例死亡病例。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介绍,11月19日,医院报告1例死亡病例。患者,男,87岁,11月13日由朝阳区转入地坛医院救治,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轻型。入院前2周有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高血压病属3级极高危型,陈旧性脑梗死20年,小脑萎缩多年。患者行走不便,入院时有肺部感染、脓毒症倾向。患者入院后,医院立即开展多学科专家组会诊,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1月19日,患者因基础病病情持续恶化,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脓毒症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在脓毒症病例中占比可达60%~85%;脓毒症休克在脓毒症患者中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风险急剧升高,病死率高达75%左右。在此情况下,医院救治团队经过向家属充分知情告知,尊重患者家属放弃有创抢救的选择。
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老年患者超200人
据介绍,地坛医院仍有不少新冠老年患者在院。
金荣华表示,截至11月20日7时,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共608例,包括普通型6例、轻型431例、无症状感染者171例;其中,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高危因素人群的患者325例。
地坛医院在院感染者中,病例平均年龄52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268例,其中,80岁至90岁老年患者68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22例,最大年龄106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95%合并一种基础病,90%合并两种基础病,80%合并三种及以上基础病。这些基础病多为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风湿—骨关节及血液系统等疾病。
北京市卫生部门近日多次提醒,要保护好家中老人、有基础病的家人和婴幼儿,积极接种疫苗,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减少非必要外出,不聚餐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各位患者朋友及家属:
为了严格落实好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措施,北京地坛医院本部即日起部分门诊暂停接诊患者,恢复时间会及时通告。
给您就诊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2022年11月6日
请广大市民朋友切实履行个人防疫责任,增强防护意识,按时核酸检测,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社区、市场商超、文娱健身等公共场所要配合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旅行或出差,进返京人员严格执行进返京防疫政策,主动向社区、单位、宾馆等相关部门报备;抵京后进行3天2检,抵京24小时内完成一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后、72小时内完成第二次核酸检测,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
9月15日,北京市举行疫情防控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要点汇总:
北京:今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1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9月14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例,为隔离观察人员,在东城区,轻型。另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已通报。
9月15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例,为隔离观察人员,在朝阳区,轻型。上述病例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排查,对各类风险人员实施分类管控。
北京:新增病例数显著下降 社会面外溢风险总体可控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近期,北京市发生的几起学校聚集性疫情,源头清晰、皆为京外输入,新增病例数显著下降,社会面外溢风险总体可控。
北京朝阳:三间房乡康惠园小区3号院4号楼划为中风险区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通报,对三间房乡康惠园小区3号院及底商进行临时管控,同步对病例居住小区居民及环境进行核酸检测。科学划定风险区,三间房乡康惠园小区3号院4号楼划为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
北京:所有病例均在地坛医院隔离治疗 所有学生病例病情平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通报,近日,北京连续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所有病例均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截至9月15日7时,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肺炎病例共158例,其中本土病例113例,境外输入病例45例。自9月6日以来,共接收学生病例107例,其中普通型4例、轻型96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已治愈出院4例,今日准备出院4例。目前所有学生病例病情平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