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经典语录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4、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虞集《挽文丞相》
7、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8、只言江左好风光。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9、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1、王孙何许音尘绝。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12、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贺铸《愁风月》
13、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周邦彦《兰陵王柳》
14、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15、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6、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17、人绕湘皋月坠时。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18、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
19、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20、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21、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22、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戎昱《塞下曲其六》
23、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24、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唐寅《把酒对月歌》
25、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26、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7、疏梅月下歌金缕。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28、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29、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0、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31、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2、尽道武陵溪上路。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33、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李白《九日》
34、两眉何处月如钩?。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35、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36、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37、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38、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9、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40、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42、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43、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44、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45、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46、月照孤村三两家。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借月抒怀的诗句 感受深刻
47、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8、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9、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50、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52、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李白《古朗月行》
53、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54、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55、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5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7、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58、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9、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60、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61、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62、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6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4、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彭孙遹《生查子旅夜》关于借月抒怀的诗句精选
65、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6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67、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68、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9、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70、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沈约《咏檐前竹》
71、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7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73、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74、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7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76、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7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8、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79、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80、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81、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82、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83、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84、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85、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86、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87、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88、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89、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李白《上之回》
90、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1、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92、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93、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94、妻子一船衣百结。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95、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黄升《清平乐宫怨》
96、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97、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李梦阳《秋望》
98、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洞房秋月明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洞房秋月明
1、洞房秋月明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3、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5、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苏轼)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7、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8、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9、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0、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1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3、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6、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7、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1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20、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21、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李白)
22、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23、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24、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醉重阳节
25、弯弯月出骨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2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2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0、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33、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34、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35、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古诗借月抒怀抒发情感的诗句大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词《江城子》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一轩明月上帘栊。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 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河南经乱》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寄意》
借月抒情的诗句经典篇
1、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2、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3、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5、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8、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9、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10、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1、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9、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20、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2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4、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关于借月抒情的古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慈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 关于写夜意象的诗句
关于写夜意象的诗句 1 古诗中关于夜得一般意象是什么
在土族当代诗人衣郎的诗歌创作中,夜晚是反复出现的一个典型意象。
诗人借助“夜晚”这个意象,在夜情景的衬托下,表达了人类社会的冷漠及自己内心的痛苦。衣郎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是作为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时空背景而存在,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黑格尔说:“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世界各民族的诗歌,都把认识意象作为解构诗歌的台阶。”解读衣郎诗歌中的夜意象,不仅能准确认识他诗歌的内涵,而且也有利于对衣郎诗歌整体风格的深入把握。
夜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符号。诗人热爱夜晚,对夜晚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夜色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在夜间,诗人的情感活动十分丰富。
夜意象在衣郎诗歌中的反复出现是与客观社会现实、诗人主观意识以及创作思维等有着一定联系的。在衣郎的诗歌中,“夜”意象,有以下三个象征意义: 夜意象,是形象化的社会背景 在衣郎的诗歌中,通过“夜”这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衣郎所体验到的现实,所认识的社会:冷漠、昏黑、苦涩,充满了迷惑,没有方向感。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表面的虚假繁荣,背后其实是精神文明的严重颓废。这种恶化表现在诸如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阂,伦理价值的丧失,物质与精神的冲突等。
衣郎诗歌揭示了这一时代的危机及诗人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忧虑。 诗人笔下的现实世界,与诗人心中充满了爱心和温暖的世界有很大的差别,读衣郎的诗能感觉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现代社会的冲突。
在《车站广场》这首诗中,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刚来城市的乡下人的内心焦虑,在诗中写道“握紧行李 走下从乡下开进城市的/破旧客车 捡起丢掉的灵魂/必须在咚咚声中跺掉鞋上的泥土/才能溶入这个文明城市更大的沉默之中”, 这里使用“捡起”、“跺掉”两个动词,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的身份与地位的尴尬状态,说明了乡下人想融入城市,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接着又说“大家都是陌生人/……/一个嘈杂的车站/竟然找不到/另一个相似面孔”, 在城市乡下人感到寒冷,大家都是陌生人,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和交流,人与人的关系如同石头和山等沉默无语的物体,无法互相沟通;如同鸟儿和人群,虽然都能发出声音,但最终还是彼此都听不懂。
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内心活动而提炼出来的独特形象,诗人传达主观情感的载体。在衣郎的诗歌中,“夜意象”包括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验、思想领悟以及审美感受。
在他的诗歌中,“夜”不仅象征着形象的社会时代背景,渲染了浓郁的凄凉气氛,同时也是诗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时代文明转变到后期消极影响中的特殊心态的表现。 冷漠的社会现实,导致了衣郎心理上的孤独和悲凉。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
从夕,亦省声。”夜是温馨的家,只有夜晚,诗人才感觉到个体生命的客观真实存在,让诗人才有安全感和真实感。
诗人的这种深刻体验是个人的、独特的,同时又是时代的、社会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在衣郎诗歌中,在夜意象的暗示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作者的极其孤独的心境,是作者所感到的人类存在的悲剧意识,这既形象地表现了这个时代的冷漠氛围,又具有一种崇高、冷峻的审美效果。
夜意象,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寄托 衣郎不仅通过“夜”意象来揭示现实社会的特殊状况,表现自己对时代不满的情绪,同时把自己的审美理想用“夜”来衬托渲染,夜色中唤醒世人的清醒与警觉。因此,衣郎选择“夜”这一意象绝非偶然,夜晚对他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特定时刻的来临,从来不需要提醒,但是它承载的情感却永远闪烁着光芒。
在衣郎的诗歌中,夜晚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的心境,在悲剧性的社会中,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诗人正是借助有限的夜晚实现了对“无限”理想的追求和表达。在寂静的夜里,诗人不是为了在黑暗中隐蔽自己,而是为了寻找自我,放弃肤浅的、虚幻的、冷漠的,寻找深刻的、真实的、温暖的。
在他的诗歌《但我仍然习惯在夜晚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中写道:“淡淡地/命运像刀片一样打开或关闭/但我仍然习惯在夜晚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抛弃负罪感/杂念和被动的诗句/用一些词来重新找到自己/那是:厚德、济世、爱生”, 只有在夜晚,诗人才可以放弃虚幻的目标,超越自己内心的忧虑,在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到温柔的归宿,实现自己的愿望。 衣郎在他的“博客公告”里说“诗人应该伏在大地上获取灵性和经验,内心和语言之间应当相互关怀。
而写作当中对经验的激发更多地依赖于诗人的想像力和对语言的敏锐程度。诗歌要承担起对生活中艺术的发现和认知。
许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谦卑地从身边简单的事物当中体察神性的世界,我深知险境,但我忽略疼痛”。 在衣郎的诗歌中,诗人总是在极凄苦的境界中借助夜晚渐入温柔梦乡。
在那里享受着宁静和幸福,在认真地体察世界的过程中,获取灵感,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作为一个守夜人,诗人要做的不只是点燃自己,那样的结果是自我毁灭,而是应该为世人提供精神动力与话语之乡的权力。
在诗歌《日记:守夜人》中“守夜人为此。
2 收集描写春,江, 花, 月, 夜意象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嘻嘻,初次合作,请多指教!!
3 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46465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4 叶赛宁的夜这首诗描述了怎样的意象
生态文学诗歌代表作,意象有:河水、幽暗的松林、明月(重复出现的重要意象)等,主要突出大自然之寂静。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5 求10个意象和关于这10个意象的诗句
1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 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 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 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等。
6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 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 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 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 思。 7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 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 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 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0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 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
6 描写黑夜的古诗
一个黑色的心情,停滞不前,曾几何时的等待,梦幻般的美,最终由一个共同的黑替代,命中注定,还是?不想也罢。飘荡的我,在期待一个奇迹,有着海风的吹拂,有着用风写自己故事的心情。期待那一天,站在海边,沐浴着阳光,阳光退后,是大片大片雪花的凋落。可是,黑夜降临,我的一切无了踪影。无了背后的辛酸,明了今生的无奈,换来此时的落寞。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只留下身后缠绵的叹息。白,已无存在的价值。黑,早已踏遍整个心窝。曾几何时的放弃和心躁不安,终究要找个借口。
我说,给我个理由,找梦想的理由。自言自语般也算是个美。或许,那是唯美的专一。黑色的我,看不透,是离愁。喜欢阳光,却向往黑暗的独自。太过戏剧性的表演,掩盖了墨汁般的心情。
不懂世间的复杂,原以为自己活得精彩,整天的嘻嘻哈哈背后却藏着一个黑色的箱子,箱子外套着一把大大的且布满沧桑的锁。这个锁锁着我精神的点点滴滴,钥匙在何方,就在黑白间处。在黑夜流离下熏熏的我无意中在若即若离的空间里打开了这把陈旧的锁,顿时,黑色的液体四溅,恍惚间,顷刻后,在黑色的时间里回眸万千,找回了自己。
对,我属于黑色的灵魂,一个注定漂泊的灵魂,一个注定灰飞烟灭在黑色幻想中的灵魂。我试着挣脱,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反抗。可惜,我,做不到。黑色的花开了,下一秒等待它的却是凋零。凋零在人生黑夜边缘的空隙处,处处乱飞的言语,绿烟红雾,
7 描写各种意象的诗
大自然中雨雪风霜一类景物,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因而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一、《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二、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事,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可以看作是韵同义贯的咏雪联句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三、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四、(一)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描写雪,一般都写它的颜色与形状,但深夜的雪是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8 用月亮来表达意向的诗句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1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
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 1 写月亮的诗句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2 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3 十个关于月亮的诗句和思想感情
咏月诗一般用于表达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 月亮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豁达从容)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思念爱人)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5 有关月亮的诗句及其思想感情
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
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
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具体的诗就太多了,这里再例点: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
6 月亮的诗句以及诗人所托负的情感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7 有关月亮的诗句及诗人的情怀
表现出欢和悲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愁莫展,青鸟不传云外信
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
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
一朝聚首,芙蓉帐暖度春宵
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
同船共渡,暗仓幽深表情意
两地分居 明月千里寄相思
同床异梦 清辉满地嘲怨偶
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
三江并流,清波万重涌情意
8 关于月亮的诗句极其思想感情
月的别称:
因初月如钩,月亮又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月亮又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月亮又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月亮又称: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传说月中有桂树,月亮又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月亮故称:广寒宫、清虚宫。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传说最多、最优美的还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因为偷吃了后羿向西王母要来的不死之药,于是飘飘而上,奔入清冷寂静的月宫,后成为月宫仙子,与她相伴的还有捣药的玉兔和伐桂的吴刚,故又称月亮为嫦娥。
因为人们常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又称月亮为婵娟。
此外,月亮还有弯镰、银镰、素魄、凝霜、冰镜、明镜、冰轮、夜光、素娥等等许多别称。
关于月的诗歌:
月夜
唐五代•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乱离中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离乱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构思新奇,通俗易懂,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五代•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主要描写戍边战士思归之情。李白此诗主旨与前人相同,但在具体描写中境界则大有开拓。开篇四句以关、山、月这三种主要因素展开苍莽辽阔的边塞图景。中四句由景象过渡到战事,再由战事揭示出无人生还之事实,启开下文。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西。后四句集中写思归之苦,突出主题。历来离人思妇之作甚多,但大多情意缠绵而纤弱,李白此诗则将之糅合于雄阔的背景氛围之中,便使得情感内涵带有了悲壮的意味,并展示出浑阔的境界。
中秋月
唐五代•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
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3、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卢纶
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5、独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8、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四首其二》
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0、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身误》
1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经典爱情诗句2021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___佚名《击鼓》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1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1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1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13、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红豆相思的诗句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酒泉子 温庭筠
罗带惹香,
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
金缕旧,
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
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
芳草歇,
柳花狂。
南乡子 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
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娥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生查子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河满子 晏几道
对镜偷匀玉箸,背人学写银钩。
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着春游。
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
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
问看几许怜才意,两蛾藏尽离愁。
难拚此回肠断,终须锁定红楼。
浣溪沙 晏几道
已拆秋千不奈闲,
却随胡蝶到花间。
旋寻双叶插云鬟。
几折湘裙烟缕细,
一钩罗袜素蟾弯。
绿窗红豆忆前欢。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
杏花微鱼湿轻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
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悼亡诗 王士祯
陌上莺啼细草薰,
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
岁岁花开一忆君。
红豆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句句入骨的经典语录,绝对深入人心1这个世界上最深的伤害,不是背叛也不是不喜欢,而是极致深爱之后的逐渐冷漠。
2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走远的,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缘。
3生活不乏精彩,只是有时候,我们的眼睛盯着乌云不放。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4不闻不问不一定是忘了,但一定是疏远了。
5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6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在你左右。
7一个人就算再好,但不愿陪你走下去,那他就是过客;一个人再有缺点,但能处处忍让你,陪你到最后,就是终点。
8做人难,为人更难;人难做,更难做人。泪水,忍不住也得忍;苦楚,咽不下也得咽。错缘,放不下也得放。挑着担子走人生,该丢的丢,该捡的捡。
9人和人的感情,有时候好像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谨慎,拆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也许是无意间的一个小误会,所有的情感再也不见!友不在多,贵在风雨同行;情不论久,重在有求必应。
10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11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12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其实可能是自己太闲了。
13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也永远别怪他人不关心你。活在世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痛苦难受都得自己承受。没人能真正理解你,石头没砸在他脚上,他永远体会不到有多疼。人生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正能帮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14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15其实,许多事从一开始就已料到了结局,往后所有的折腾,都不过只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
16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丸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上元元年(760)春 ,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 蜀相》,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 ,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