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把》中,艾青主要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思想情感的变化。
《火把》对唐尼和李茵两个女青年,在一次火炬游行中的不同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唐尼最后的转变,作了生动的描写。李茵经历过实际斗争考验,思想情绪坚定。唐尼的哥哥五年前为革命斗争而献身,在抗战初期,她自己表现得也很激烈,但是渐渐地在平庸的生活中消沉起来,沉溺在个人的恋情中,她爱恋的人叫克明。
文中谈到这两个人物时作了简明的介绍:
“唐尼是柔弱的。是一个‘渴求着一种友谊……我把它看做一辆车子,使我平安地走过生命的长途……’的女孩子。是‘一株草’。火炬游行对于她是一种太可怕的激动。而她的‘失恋’却正在激动的一夜。‘这一夜,我好象很清醒’。愿李茵的话,在这样的夜里对她会有帮助。帮助她清醒,帮助她能稍稍坚强一些。但是唐尼决不会明天一天亮就革起命来的。她们许给自己的心愿是‘会好起来的’,‘会坚强起来的。’
李茵是比较坚强的。她经历多一些。她吃过苦。由于一些与时俱来的刺激和经验所给与她的悲哀,她可能在短时期里嫌恶‘恋爱’的。——但决不会否定‘真的恋爱’。她所说的,‘我才知道世界上有比家更厚的感情’就是一种同志爱。
克明是一个正在变好的青年,‘工作很努力’,所以李茵劝唐尼不要去阻碍他。因为唐尼那样的‘友谊’是可能阻碍工作的。作者相信,唐尼经了这一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地纠缠克明,即使仍旧爱克明,也会用另外的方式去爱了。”
有许多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读者只能随着诗句去联想。简洁而隽永的对话,使诗的情调显得格外爽朗,每一行诗都有弦外音,都切入生活和人物的心灵深处。《火把》用梵高那样的粗犷而灼烈的浓笔,为我们绘出一幅真实的历史情境。让我们直到今天仍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宋代晏殊的《采桑子》抒发了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原文: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伤离别”和“思君”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假如我是一棵苹果树,我会倾尽一生,奉献自己,为人民遮风挡雨。
小时候,我使劲吸收地球妈妈的营养,很快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开花结果。
我是一个善恶分明的勇士。有一次,一伙强盗经过这里,看到我身上的红彤彤的苹果,馋得直流口水,于是争先恐后地摘下我身上的果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肚子疼得哇哇大叫,在地上直打滚儿。我捂着嘴暗自偷笑,心想:看你们以后还做不做坏事。原来我把身体里的毒素转到苹果里了。还有一次,一个迷路人坐在我旁边,他死沉沉的,身上除了穿着一件破破的大衣和裤子,就什么也没有了。我看他饿得快要死了,就急忙把毒素收回来,然后使劲摆动树枝,几个苹果从我身上落到了地下,他看见了,捡起苹果,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我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卫士,保护地球妈妈。当龙卷风袭来时,我和兄弟姐妹们手拉着手,齐心协力,与龙卷风抗战到底,经过几番激烈的斗争,我们终于将龙卷风打败了;当洪水来临时,我们将根紧紧抓住大地,绝不让洪水冲过去伤害人类,冲毁庄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渐渐老了,那些农民可以反我砍掉,拿回去烧柴、做家具、盖房子……
苹果树的一生真光荣,如果我真提一棵苹果树,一生身上都沾满了光荣,那可真好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