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好的诗词,除了技巧和情感,心态也很重要

创作好的诗词,除了技巧和情感,心态也很重要,第1张

创作诗词的门径

大量阅读、赏析前人作品是走向诗词创作的必须途径。有规则的古诗词自不必说,我们要学习平仄格律、押韵、对仗以及各种“诗家语”,还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含蓄优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真正学会了古诗词创作。

而现代诗创作,虽然没有这些格式规则制约,感情地抒发、压抑、隐藏、爆裂也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而这种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也需要大量借鉴前辈诗人的思路,再在思路上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现代诗风。

否则的话,和分行散文有什么区别?

一,学习规则。二,通过了解背景、赏析名作、学习规则提升诗词鉴赏力。三,创作交流。 只自己一个人能看到的作品,再好也没有用。别人说的不一定对,但是“必有我师”。

这三点曾经写文进行过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我以前的文章,没兴趣就算了,反正上面也简要说明了。

今天想谈谈诗词创作的态度问题。

创作诗词的态度

写诗这回事,不当回事才是事。

在头条这么久,也看见了不少诗人、对联爱好者的作品,有一点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很多同学对诗歌知识孜孜以求,不断进行对联、续诗、步韵的创作。这没什么不好,在规则学习阶段,这些活动可以尽快加强平仄知识、对仗知识的积累,而且有很多人乐在其中。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朋友,对写诗这个事“太上心”。

上心不好吗,认真不好吗?

当然不是。

只是诗歌这种看重灵性的文艺创作,有时候并不是执着就能出上品的。

就像很多朋友的网名,取得特别文艺,我自己的网名,当初也是费了点心思想的,后来反倒觉得有些矫情,只不过用了这么久,也不大好换。

其实这种过于追求诗意、诗心的心境,往往会成为我们创作出好作品的障碍。

现在很多学写诗、写诗的人,有点太把写诗当回事了。我们如果为了创作诗词而把自己搞得古里古气、文里文气,甚至女里女气,随时聊天都出口成章,未免就有些不正常了。

写诗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但是我们不能高上去了,就不落下地来,这样走到极端,不但影响正常生活,也无法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诗的重要性

古诗的地位在早期是非常高的。《诗经》不只是国家采风,还被用来教化诸侯和百姓。也就是说诗最早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被重视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语言系统越来越丰富,国家管理系统越来越完备,诗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到了宋朝之后,经元至明清,诗尽管还是占据较高的文学地位,但政治作用就基本看不到了。

到了近代,当代,谁还把诗当回事?除了诗人自己。

我们为什么写,我们能写什么?

我们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志向。 可如今不是古代,抒发感情的途径千条万条,咱们去歌厅吼一嗓子不也是抒发感情?可能你说这是“发泄”,发泄也是感情抒发的正途啊。

如今诗已经不是一种必要的东西。这和唐朝时不一样,那个时候,如果你不会写诗,基本无法展开你的交际。

所以,虽然谈诗还不至于成为朋友交流中的负分话题,但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基本等同于零。

即便是古人,也极少有专业的诗人。古代那么多我们熟悉的诗人词人,绝大多数是以士大夫的身份,以官员的身份生活在历史上的。写诗、作文,其实都是公务之余的事儿。当然也有一些不得已而专门写诗的,那并不是他们立志要当诗人,而是实在当不成官儿了。

古代士大夫、文人的心志在哪里?在经国济世,为国为民办实事,而不是写诗作文这么简单。还是那句话: 诗词,末技尔。

我们同样要认清楚古诗词当今的地位。

写诗只是一件有趣的小事儿。

如何写出好诗

这个就是前面说到如何入门创作诗词的升级了。可是谁写诗不想写好诗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习规则,增强鉴赏力,创作交流之外,要如何真正写出好的诗词来呢?

那三点都只是写好诗的前提,另有最重要的一点: 诗是情感冲突的产物。

所以, 感情不到,不要写诗。

情感伴随着灵感,当我们捕捉到这份灵感,有了前面提到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诗的语言正确的抒发传达出自己心中感情冲突背后的意思,这就是诗了。

并且,好诗已成。

情感也分很多种,但是归总起来大致就分为两种,向内的个人小情调,向外的家国大情怀。

我们不反对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了解诗史之后就会发现,那些能千古流传,长盛不衰的作品全部都来自大情怀作品。

真正的好作品,都极具时代特色。

说通俗点,就是大气的,能长存,小家子气的,终归埋没。

六朝齐梁体、唐代晚唐体、宋代西昆体、晚唐诗派,南宋的四灵诗派,这些诗派的作品浮华工巧,用典艰深,都曾在当时代风骚一时,但是缺乏了社会关注、人文关怀,我们现在能想起其中一首诗来吗?

但是我们说起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辛弃疾,基本上都能立刻反应出他们的代表作。这些人和作品,是真正长存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之中。

因为他们关注社会,诗词能真切地反映社会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这并不是说如今写诗就一定要关注政治生活,只是我们作为诗人,作者,必须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要面向全社会,要面向全人类,要去思考深刻的问题。

唯有情感向外并有思考,才能给诗词作品真正长久的生命力。

而生命力长久的作品,就是真正的好诗。

原诗:

初见江南檐下雨,薄云青瓦故人衣。

梅花已共白头老,空剩斜阳一树晖。

原作者~头条网友,西山诗词客

简约之美①:

江南檐下雨,青瓦故人衣。

梅花共白头,斜阳一树晖。

简约之美②:

初见江南,薄衣青瓦。

梅花白头,斜阳一树。

简约之美③:

檐下雨,故人衣。

梅白头,一树晖。

再创作者~,诸葛二哥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梦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年少的我们耳边多次响起这首民谣,在每个读书的清晨,校园的操场,以及黄昏,我们都会被这首歌洗脑。无论是青春的快乐,期望的梦想,远方的姑娘,亦或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是我们曾经心里默许的憧憬,虽咫尺天涯,亦回味无穷。如果我们把时光倒退1300年,在那个风起云涌,群英集会的盛世,在那个风华绝代,人才辈出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是许巍笔下意气奋发的游子,他们都是那么的纯真而又风采四溢!

        诗歌源于诗经,而真正将诗词发扬光大是在唐宋,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整个唐文化中诗歌集大成出现是在盛唐,而我们熟知的初唐四杰,他们在整个初唐文风的改造上,去除了六朝以来盛行已久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诗风,注入了大唐贞观该有的宏大和盛世气象。但就他们自己而言,主要以骈文和赋为主,王勃成名的是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而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的《帝京赋》,《长安古意》和《庭菊赋》也是初唐骈文中的上乘之作。除了初唐四杰之外,还有一人,在整个初唐诗歌中独树一帜,他革新初唐文风,为后来整个盛唐诗歌的真正崛起起到了定调的作用。后来的盛唐大宗师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都对他推崇备至,堪称一代文宗“诗骨”,他,就是陈子昂。而在十八岁之前的陈子昂却是一个文盲,因为他有着另外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李白有过,王维有过,我们也曾经有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县人。从经济角度而言,陈子昂出身在一个相对不错的家庭,祖上是当地富庶豪绅人家。相比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从小就天赋满满,不是神童就是才子,而陈子昂的孩童时代似乎跟他日后的成就没半点关系。陈子昂出生时体弱多病,因此家里人从小就让他习武进行强身健体,少年时代的陈子昂虽不说是武艺超群的剑术高手,但也是好勇斗狠之徒。加上他父亲陈元敬是蜀中大隐之一,为人仗义,时常慷慨解囊帮助乡邻,因此在附近声明斐然,从小陈子昂身上隐隐露出一副豪侠气概。随着年龄和剑术的增长,他藏在心中的那个江湖梦开始泛滥,当然作为一个富二代,他的想法很单纯,背上行囊,浪迹天涯,看没看过的风景,见没见过的世面,听风看落日,夕阳遇故人,说不定还能遇上一个漂亮姑娘,组成一对侠侣共同闯荡江湖。就像他后来写的样子,

        从这首诗来看,他至少从南到北,游历了湖南,湖北,以及侠义之风浓厚的河北等地,这段时间的陈子昂基本就干两件事,一是遇上不平事,便拔剑相助,扶人间正义;二是每到一地,便寻剑术高手踢馆,以求证明自己的剑术,宛若初唐李小龙。可是在武技的追求层面,他缺乏对武道更高的认知,当然这也归于此时的他胸无点墨。放马江湖,快意恩仇的日子固然有无限快乐,可是很快陈子昂就明白一个道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在一次游侠过程中,陈子昂和一名剑术高手比剑,仅仅三招,陈子昂就刺伤了对方,由此可见陈子昂的剑术足以和盛唐的青莲剑仙媲美。可是义气归义气,不管你有多厉害,也是要归政府管的。很快,陈子昂因为这件事惹祸上身,他父亲为了帮他了事,花了不少人情和银子。通过这件事情,陈子昂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也明白为何父亲之前教导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就是读书。之前的陈子昂手中有剑,心中无剑,不知剑之所用。若他能明白剑是用来守护家园,守护家国的,那他也可以走武举的道路,未来说不定会诞生一位大唐名将。但是更令人佩服和想象不到的是一无所成的浪子竟然能回头成为书生。人生十八岁的成人礼,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此刻他的三观和追求安身立命的本领都已成型,想要改变实在很难。可是天才就是天才,一念,放下手中剑,捧起膝下书,浪子也可回头成为书生。陈子昂重新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后,谢绝了昔日练剑的好友,开始闭门苦读。

        结束浪子生涯,闭门读书的陈子昂很快展现出了他在读书方面的天赋。整日泡在四书五经,儒学经典中,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超越了父亲的半生所学,看来有些人生而就是读书之材,陈子昂也彻底从一个旁人眼中游手好闲,只会舞剑的武夫华丽转身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才子。公元679年,调露元年,21岁的陈子昂就像另一柄锋利的剑,三年一磨,霜刃待试。而此时的大唐正冉冉升起,陈子昂心中的报国有为之气也随之产生,他决定去长安参加科举。他告别双亲,背上行囊,此刻的他心中有理想,眼里有光芒,已经没有昔日出门时的迷茫。自古以来,从川入关中,路途遥远而艰险,一走就是几个月,途中有可能还会碰上几个歹人性命不保,不过这点对于精通剑术的陈子昂来说自是不在话下。出三峡,在湖北荆门的时候,他已经行了半月路程,望着夕阳和自己孤独的身影,他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那个文盲了,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人生第一首比较著名的思乡诗。

        山水一程又一程,一路向北,陈子昂终于来到了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都长安,同时他也正式成为一个在帝都的“北漂”。饥肠辘辘的他此刻还来不及欣赏长安的繁华,立马冲进饭馆,点了个凉皮肉夹馍和泡沫套餐。吃饱喝足的陈子昂进了当时的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继续深造,刻苦学习一年。公元680年,他人生第一次走进科场。但遗憾的是他没能像日后的孟郊那样,春风得意,当然了,也没有欣赏到春天长安的百花。回到四川之后,陈子昂更加努力地学习,继续钻研经史子集,百家学问。后人曾评价,这一年陈子昂在学业上的进步巨大,“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能够跟司马相如这样的汉赋大家相提并论,陈子昂确实不赖。

        公安681年,深造一年的陈子昂再次北上长安,参加科考。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考试,哪怕陈子昂也不例外,就像张雪峰老师的那句相声名言,“学霸会的叫学习,而我会的叫考试”还是有道理的。结果二战科举的陈子昂,再次失败了,至于他为什么失败,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当时唐朝的科举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出题的人是否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科出题,或者主考官小肚鸡肠,暗收财礼,或者当时各大门阀,人情世故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每个人的成绩,自古以来科场舞弊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不管怎样,陈子昂是再次落榜了,他心情郁闷之极,自己苦读多年,难不成要再次提起昔日放下的剑,做个令别人讨厌的纨绔子弟?不甘心的他徘徊在长安街头,想着怎么办,突然在前面不远处,很多人在围观什么,他好奇地走上前去。原来是一个人在买胡琴,只是太贵,标价百万,而且明确提出,概不还价,有钱就买,没钱滚蛋。大家都吵吵嚷嚷,大声议论你这什么琴,敢要价百万。陈子昂一瞧,这买琴之人有个性。陈子昂上前抚了抚琴,然后淡淡地说了句“好,我买!”,同时,还告知大家,第二天会在长安宣阳里宴会大家,为大家演奏,请各位赏光。有钱就是任性,不过此时的陈子昂早已不是18岁之前那个任性妄为的浪子了,他心里有自己独特的盘算。

        第二天,当所有人在宣阳里等待陈子昂演奏时,他却将胡琴当众摔成两半,然后大声说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白了这就是陈子昂进行谋划的一场营销自己的演出。之前科场屡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名气不足,也在长安没有什么背景,我们熟知的那些初唐诗人,几乎个个从小都是神童,在童年就已走红大唐。而陈子昂十八岁才开始读书,相比较起步较晚,所以他想了妙招,先是通过百万买琴成为当日的长安头条,成功吸引了一批长安的名流前往观看,然后又在摔碎胡琴后,将自己的作品发给他们,类似于通过自荐的方式,果然当日走红长安,当然他也本就实力非凡,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大呼:“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俗话说出名不容易,陈子昂借着自己的这波营销热点,在公元684年,光宅元年,他在东都洛阳再次科考,终于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后的陈子昂积极评价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大事,刚正不阿,多次上疏直言政事,可是当时的朝堂正处于“武李之争”,而且权利中心也逐渐移向了女皇武则天,因此无人关心他提出的为国为民请愿书。反而他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场同僚。 同年,随着大唐高宗皇帝的病逝,掌握大权的武则天准备将高宗皇帝西归长安,埋葬于乾陵。由于当时关中地方遭遇饥荒,民生相对凋敝,陈子昂为民请命上书《谏灵驾入京书》,武则天看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虽然最终未采纳他的意见,依然将高宗皇帝葬于乾陵,但是她也提拔陈子昂授以麟台正字,升至右拾遗,正八品,类似于检察院助理。

        被女皇得到重用的陈子昂觉得自己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来了,因此持续给武皇上书,针砭时弊,陈述治国方略等,但这些在真正的政治家武则天眼中都不值一提,而且陈子昂也处处针对她的武氏集团,令她很不满,逐渐也就疏远了陈子昂。同时为了打击李唐势力,巩固自己的政权,她重用酷吏,一时间搞得人人自危,陈子昂也被编织罪名,抓进狱中,看来入狱在初唐文学家身上是共通的,王勃,骆宾王,陈子昂都不例外。在狱中,陈子昂不卑不亢,始终没有屈服,最终因为罪证不足,加之陈子昂在京城的名声不弱,被迫释放,狱中两年,他留下了著名的感遇三十八首。

        从此,真正有了大唐自己的诗风,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六朝奢靡的文风在陈子昂的笔下骤然坍塌,这也是他被后世尊称为“诗骨”的原因。

        出狱后的陈子昂对自己的仕途失望到了极点,继续待在这个有名无实的官位上早已令他失去了本真,就在他迷茫时,长安街头招兵的广告再次吸引了他,骆宾王五十多岁的时候还准备去当兵,而他才二十七岁。通天元年,恰逢契丹族骑兵作乱侵犯边境,武则天决意派兵去镇压,陈子昂的报国之心再次燃起,决定投笔从戎,跟随当时武氏的另一豪阀势力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拳拳心语,赤子之心的陈子昂却不知道这场看似抵御外敌,护我山河的战争中也夹杂着权利和政治的味道。刚上位不久的武则天急于巩固自己的政权,让自己的武氏集团在朝中树起威望,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出动五万余人,杀向营州,而陈子昂作为皇帝派遣当然也是自己争取的幕府参谋在军中负责为武悠宜参谋军情。

        出身贵族的武悠宜从小是锦衣玉食,轻率而不学无术,更不用说懂兵法和为将之道。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指挥失误,五万铁骑,前锋一万多人很快陷没。这令胆小如鼠的武攸宜止步不前,而且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将大军置于幽州,停步不前。这让从小剑客出身,又熟读兵书的陈子昂十分不满,若放弃一万前锋,等契丹人吃掉再回过头来对付他们就更加危险了。于是他向武攸宜进言,自愿率军一万,去救援前锋。可胆小怕事,无所作为的武攸宜不仅没有采纳他的谏言,反而将他贬为军曹不准参与任何决策。陈子昂的满腔热血顿时降到了冰点,燃起的报国之心被浇灭了。

        仕途与沙场的双重失望令他心中的信念逐渐丧失,对现实也愈加无奈和孤独,在大军屯住幽州的日子里,有一天他来到了幽州台,也称黄金台,在这里他望着天地间孤独的自己,不由的潸然泪下。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是极其高古,黄周星曾在《唐诗快》中这样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确实,在当时的幽州,无人能够明白陈子昂的心意,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忧伤,是一种胸中有万才却无人问津的失望,是理想破灭,信念丧失的无助和孤独。他望着周围的一切,他希望回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那是多么渴望和尊重贤才的时代。穿过历史云烟,燕昭王为复兴燕国,在此千金买马骨,求得乐毅剧辛的先后加入,从而得以振兴燕国。可惜,如此盛世的大唐,却无人是燕昭王,他痛苦,他无助,他最终呐喊出了那首千古名作!

        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从军失败的陈子昂,在失望中放弃了权力争斗,浑浊的官场,回到了四川射洪老家,侍奉年高的父亲,养老送终,同时在这段时间他也像其他诗人一样,回归山林,回归自然,准备在这田园山水间度完余生。可是官场和人心的险恶却再次缠上了他。父亲去世后留下的万贯家财令当时的射洪县令段简眼馋不已,于是他勾结当时陈子昂在京城得罪过的武氏外戚,给陈子昂罗织罪名,将他抓紧监狱。多年前的陈子昂在长安狱中坚持本心,誓死没有屈服那些恶势力。可这次,虽然他已经放下了出仕的心,但是清高的志向和孤傲的灵魂依然不可玷污。只是他没能扛过去,最终在射洪的狱中忧愤而亡,时年38岁。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少年时是痴迷斗武的剑术高手,成年时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刻苦读书,虽然仕途郁郁不得志,结局也令人唏嘘不已。但终归成为享誉千古的一代文宗。人生这辈子最难得的是浪子回头,如果此刻的你依然在迷茫,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一定要像陈子昂一样做出改变,当你改变了,你会发现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改变的过程很苦,路途也许遥远,但这就是回头的意义:那就是不断的尝试,找回真正的自我!

1搜集并积累形容情感深厚的成语和诗句

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情深骨肉:骨肉:比喻至亲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

情深似海:情爱像海一样深亦作“情深如海”

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好像亲兄弟一样

情投意合:投:合得来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心意都很融洽

情意绵绵:感情心意很深长(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情逾骨肉:情谊深厚超过亲人(骨肉:比喻至亲)

手足之情:兄弟的情义(手足:喻指兄弟)

含情脉脉:深沉的温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多形容女子微含娇羞而又无限关切的情态

语重心长:话语恳恩重如山:恩情像山一样深重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2关于感情的成语

关于感情的成语 :

心花怒放、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喜怒哀乐、

大喜过望、

心旷神怡、

手舞足蹈、

悲喜交集、

喜出望外、

皆大欢喜、

怡然自得、

勃然大怒、

怡情悦性、

得意忘形、

怒不可遏、

笑逐颜开、

谈笑风生、

黯然销魂、

喜上眉梢、

垂头丧气、

哀毁骨立、

喜气洋洋、

心悦诚服、

火冒三丈、

受宠若惊、

暴跳如雷、

幸灾乐祸、

恼羞成怒、

眉飞色舞、

悲不自胜

3关于情感的词语

含情脉脉 缠绵悱恻 欲说还休 魂不守舍 情真意切 情深意重 两情相悦 如胶似漆 柔情似水 情意绵绵 一往情深 爱恨交加 寸步不离 词不逮理 辞不达意 词不达意 词不逮意 愁红惨绿 愁红怨绿 触景生情 惨绿愁红 缠绵悱恻 痴男怨女 多愁善感 打成一片 跌脚捶胸 跌脚捶胸 跌脚槌胸 多情多感 多情善感 睹物兴情 动之以情 思断义绝 恩断义绝 儿女心肠 法不徇情 抚景伤情 凤协鸾和 飞眼传情 古井不波 感情用事 欢欣鼓舞 花残月缺 好恶不同 忽冷忽热 含情脉脉 豪情逸致 欢忻鼓舞 恨相见晚 恨相知晚 借景生情 禁情割欲 伉俪情深 口是心苗 脸红耳赤 脸红耳热 冷酷无情 冷若冰霜 凛若冰霜 凛若秋霜 凛如霜雪 冷血动物 冷心冷面 乐新厌旧 麻痹不仁 貌合情离 脉脉含情 莫逆之交 满腔热枕 满腔热忱 难分难舍 难舍难分 弄性尚气 婆婆妈妈 平心而论 秋波盈盈 情不自禁 情不自已 情孚意合 契合金兰 情景交融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随事迁 情深一往 秋水盈盈 琴瑟之好 情投契合 情投意合 情投谊合 情投意和 情投意洽 情投意忺 情文并茂 情逾骨肉 情意绵绵 情逐事迁 人非草木 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 热泪盈眶 热情洋溢 如手如足 如兄如弟 人心如面 把描写离别用的词语:再见 描写开心的词语也 :高兴 描写痛苦的词语 :伤心 描写与一恋人在一起的词语 :缠绵 描写思念的词语 :怀念 描写勇敢面对的词语 :大胆 描写心里惆怅的词语: 哀愁 描写为一个人伤心的词语 :陪泪 表示走的词语:散步 表示听的词语:聆听 表示说的词语:讲述 表示看的词语:凝视 表示高兴的词语:喜悦 表示愤怒的词语:发怒 表示悲哀的词语: 悲痛 表示诚实的词语: 诚信 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不安 描写离别用的词语:分离 描写开心的词语也:愉快 描写痛苦的词语:悲痛 描写与一恋人在一起的词语:幸福 描写思念的词语:想念 描写勇敢面对的词语:无畏 描写心里惆怅的词语:叹息 描写为一个人伤心的词语:惋惜 表示走的词语:离开 表示听的词语:倾听 表示说的词语:喊叫 表示看的词语:眺望 表示高兴的词语: 愉悦 表示愤怒的词语:怒吼 表示悲哀的词语:悲伤 表示诚实的词语:老实 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思考。

4关于感情的成语

成语(详解) 解释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

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悲从中来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词不达意 达:表达。

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恩断义绝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多愁善感 善:容易,好;感:伤感。

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忽冷忽热 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禁情割欲 制约感情和欲望 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爱博而情不专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冷酷无情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脸红耳赤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貌合情离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难分难舍 分:分离,分别;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开 难舍难分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缠绵悱恻 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

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痴男怨女 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触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

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辞不达意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寸步不离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

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打成一片 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动之以情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睹物兴情 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儿女心肠 年轻男女的柔情。

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

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抚景伤情 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感情用事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含情脉脉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

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豪情逸致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

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花残月缺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

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伉俪情深 伉俪:夫妻,配偶。

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冷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满腔热枕 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 脉脉含情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弄性尚气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情投意合 投: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情不自禁 禁: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琴瑟之好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平心而论 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

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如胶如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人之常情 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人心如面 心:指思想、感情等。

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如胶似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如手如足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如兄如弟 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深情厚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

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性杨花 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思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同床异梦 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

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无病呻吟 呻吟:病痛时的低哼。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

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铁石心肠 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

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涕零如雨 涕零:流泪。

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温情脉脉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

5描写感情的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译文: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出自:宋·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译文: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650 个关于感情的词语谢谢

情深义重 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 思君如故 朝思暮想 相思成疾 心心念念 心心相印 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 日久生情 情何以堪 情根深种 深情款款 情不自禁 情同手足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痴男怨女 红杏出墙 同床共枕 不离不弃 至死不渝 天长地久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永浴爱河 父子情深 永结连理 惺惺相惜 怜香惜玉 心有灵犀 永结同心 白首偕老 望穿秋水 喜结良缘 两肋插刀 赴汤蹈火 万死不辞 朝朝暮暮 一见钟情 三心二意 一见如故 一见倾心 一往情深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风雨同舟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7有关情感的诗词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6、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7、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8、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1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12、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吕洞宾《梧桐影》

1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掩银屏,垂翠袖。

18、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19、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莱垍头条

蒋士铨 清莱垍头条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莱垍头条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头条莱垍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条莱垍头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莱垍头条

译文:莱垍头条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莱垍头条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莱垍头条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莱垍头条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垍头条莱

1 关于柳树的惜别的诗句

关于柳树的惜别的诗句 1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2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的诗句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3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的诗句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4借杨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唐朝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朝 宋之问《折杨柳》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宋朝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仗东风便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

1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 裴说 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4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5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7 戎昱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9 刘禹锡 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 张籍 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6写有杨柳的送别古诗词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7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99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