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游黄山记》是一篇记述游山经过的优美文字。文章描写山路险仄屡绝,尽管已请人背负,上下山时仍然感到惊心动魄,但在这奇险中更加体味到登山的乐趣。
1、作者的情感从“喜乐”再到“凄凉”。
2、作者被贬后官场失意,去到山川水影中寻找慰藉,偶然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的高兴,在回看潭上的凄凉景象,又再次勾起了自己被贬官的凄苦境遇。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白话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此文出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这潭中鱼很怪诞: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你好!
《红桥绝句》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作品,共20个字。表达了诗人对北城春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原文:
舟入红桥路,
垂杨面面风。
销魂一曲水,
终古傍隋宫。
赏析:
前两句写景,勾画红桥一带的秀丽景色。后两句是吊古,诗意为之一转,慨叹隋朝的覆灭。
这首五言绝句既是记游,也是吊古。在山水记游中表现对历史的观照,也是渔洋诗的一个特点。
前两句写景,勾画红桥一带的秀丽景色。扬州北门外有一道曲折的溪流,人称“小秦淮”,折向北之后,便汇入开阔的瘦西湖。红桥便在这二水相交之处。王渔洋《红桥游记》中写道:“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陡岸起伏,竹木翁郁,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溪塘,幽窈明瑟,颇尽四时之美。小艇循河西北行,林下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润,又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舟入红桥之后,景色变得开朗起来。两岸碧柳垂幔,蓬蓬如烟,间有桃花初放。红雾妖烧,恍然如入仙境。诗人用了“面面风”三个字,兴味深长。一层意思是说,风物繁茂,四面皆景,令人目不暇接;另一层意思是触景生情,令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后两句是吊古,诗意为之一转。眼前这个酷似南京秦淮河、杭州西子湖的风景胜区正是当年隋场帝迷恋的地方。
瘦西湖今天碧水仍在,大虹桥两岸垂杨依然,只有它们还在终日陪伴着隋宫的遗址,向人们诉说这个令人叹息的故事。这里诗人虽未像李商隐那样描绘一幅凄凉的暮景,却用“销魂”二字将眼前这幕美妙的春景染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
美丽的景色和享受奢侈的一生,永恒的山水和短暂的生命,这样鲜明的对照,引发人感悟的东西很多,与其说诗人在发思古之幽情,倒不如是在面对湖水咀嚼人生的真味。这种真味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意义。
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桥游记》翻译:(我)出京城去镇守淮门,沿着小秦淮折向北而行,陡峭的岸崖起起伏伏很多形态,竹子树木郁郁葱葱的,清澈地能映衬出人。人家都把水当成花园里的树石,溪塘幽深偷来照映,尽是四季的美景。
乘了小艇,沿河向西北而行,树林的尽头,有一座桥宛然而见,既像是一道垂虹向下饮于涧中,流光四溢;又像是一个装扮漂亮的美人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桥了。游客登平山堂,大多都要去法海寺,往往要下船而选择步行,所以必定要经过红桥。红桥四面都是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于是来往游玩的船只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快意的游览了。而我多次往来城北门,都要经过红桥,环视周围,以此为乐。
登上红桥,四处观望,忽然又徘徊感叹。悲伤与快乐交织在心中,却往往说不出其中的缘故。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时生发的悲凉,现在看来,也是有怨的啊康熙元年六月十五日,我与箨庵、茶村、伯玑一行人,依律而互相唱和。箨庵接着加了一章,我跟着他唱和。
唉,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何必要等到中年呢?山水清音,本就是一段佳话。我与朋友们或聚或散,本来就不恒久,而好的盛会也并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所以红桥的名字,或许反而因我们几个而流传于后世,为后世怀古凭吊者平添些徘徊感叹,就如同我今日一般,这又有谁说得准呢。
红桥游记中作者情感由乐转悲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官场黑暗的现实所打击,同时也受到朋友的背叛和人情的冷漠所影响。在游记一开始,作者的心情是欣喜和兴奋的,他看到了红桥的自然风光、聆听了乐队的演奏、也结了朋友。但是在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失望,尤其是他的朋友出卖了他,同时他也感到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这些事件改变了他的情绪,让他从开心变得沮丧和悲伤。总之,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因为他不再能盲目乐观,开始看到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