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

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第1张

王维的诗的特点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诗歌首先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又名相思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豆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树高丈余,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半截红色,半截黑色有据《广东新语》记载,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她在树下伤心极了,哭得死去活来,流下的伤心泪,化为树子,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也是朋友间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南国”指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春来”即春天,“来”是语助词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这句不但暗示着朋友在南方,而且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感次句“春来发几枝”,这是一句问句,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这一句紧承上句“生”字,轻声一问,好似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红豆也该发芽了,实则借以这美好的春光,表明了对朋友产生了思念之情诗人王维的诗歌,很有图画感,正如苏东坡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在诗歌中,特别注重表现诗歌的画面之美,注重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红豆”的鲜艳与“南国”大地葱绿结合,眼前春回大地,想到南国春景如画,在空间延伸和色彩的对照中,表现出“万绿从中一点红”鲜明的画面感这样,不当使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而且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红豆”,从而暗示着对身处南国朋友的思念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撷”即采摘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希望对方“多采撷”红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常见手法比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远方的我一个“多”字,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情谊的深厚和对朋友的期望这里,诗人却采用了视角挪移手法,不正面描写自己是如此想念朋友,而从朋友那边着手,以此暗示远方的友人要珍重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怀深厚真可谓语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接着“此物最相思”,其中,“最相思”即最能达到相思之情诗人以此点题,把“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不但使“红豆”切切合“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同时,诗句中一个“最”字,真可谓妙趣横生,不但强化了“红豆”与“相思”之关系,而且也就表明了“愿君多采撷”的深层意蕴——对朋友的情感就如这红豆一样这样,既形象含蓄,有引人深思,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无尽之情

总之,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在描述红豆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对朋友的相思之情特别是在这意象与情意的妙合无垠中,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读王维《渭城曲》——作者:六如居士

王维,字摩诘(1)。公元692?—761年(2)。祖籍太原(今山西祁县),父亲时迁居蒲州(今山西洛县)。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新·旧唐书》皆有传。王维是多才多艺型人物,他不但精诗工画,音乐造诣也很高。《唐才子传》云:“九岁能属辞,工草隶,娴音律。维诗入上上品,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有诗集《王右丞集》,画作传世的有《蓝田烟雨图》等。苏东坡曾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大都反映现实,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张九龄罢相后始,因官场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作诗歌都以山水田园为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成就非常高,后世享有盛名。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不像现在,有飞机火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交通非常落后,一别经年的情况很多。所以古人对离别很动感情,把送别这一仪式看的非常重要。文人们常常互赠诗文,以诉离情别绪或者相互鼓励。这类诗歌一般都是以诉说难舍难分,忧愁悲苦为题材。王维这首《渭城曲》则不然,此诗虽然也是诉说离别时的忧伤和惆怅,但是在诗中又可以看出诗人的几分旷达。“渭城朝雨(yi)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的早晨刚刚下了一阵蒙蒙细雨,洗去了路上的灰尘。眼前的景色也变的格外清新。旅社前的依依柳树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的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赠添了离别的惆怅。送君千里终须别,朋友就在这里为你饯别吧。就在这杨柳依依的旅社前分别吧。朋友,先敬你一杯酒,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相聚了。朋友,再喝了这杯,恐怕今天后,你到了千里之遥的阳关外,再也没有人和你一起痛快的喝酒了。朋友保重!!!诗的前二句点明地点时令,并以柳色突出别意(古有折柳赠别的风尚)。后二句转入抒情,虽有分别在即的惆怅之感,却又现出作者旷达的情怀。因为这首诗语句清新可爱,感情真实,一言道出千万离人的共同心声,音乐感也特别强。所以在唐代的送别筵席上广为传唱。有无名氏乐工将这首诗改编,并为其谱曲,名《阳关词》因此词除第一句外,其余三句都唱两次,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全词如下:“渭城朝雨,一霎(yi)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碧,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有定分,莫谴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一唱三叹,让人叫绝。乐工之才情亦是非凡。此曲至宋朝亦久唱不衰。除此之外,唐代其他诗人的诗句中也曾多次提及“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白居易《对酒》。“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绳。”刘禹锡《与歌者何戡》。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大红大紫的程度。

注(1):佛教有居士名维摩诘,《唐国史补》卷上云:“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

注(2):王维生卒年有三说,一说公元699-759年。二说公元701-761年。此说比较常见。三说据王从仁先生考证定为公元692?-761年,此说最为可靠。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06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