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是什么意思

解说词是什么意思,第1张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解说词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他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时间顺序编写的。陈列的各实物或各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在书面形式上,或用标题标明,或用空行表示。

解说词是配合视频播放需要对视频作出解释的文字,可以从人物的经历,事物的特质,是否能够唤醒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明确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写作,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方面:

1、人物的经历

写解说词之前要充分了解,搜集资料源关于要介绍人的经历、社会身份、所作出的成绩、社会对他的评价等,人物曾经从事的工作和人物的性格,品行等。

2、事物的特质

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解说词要充分体现事物的性质、特征、关联、成因、关系、功用等,并且语言要通俗易懂,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想。

3、是否能够唤醒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解说词可以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解说词的描述,带观众进入故事里的环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4、明确主题

解说要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针对重点的解说需要详细细致,突出主题,使观众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重点的地方一笔带过,不需要做重点解释,这样会使观众听的很真切。

扩展资料:

解说词书写的注意事项

1、顺序是否合理

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陈列的各实物或各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在书面形式上,或用标题标明,或用空行表示。

2、是否客观

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客观存在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  解说词

众一目了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借助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认识。

解说词常用于陈列、展览物品,导游及纪录片等,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实物或照片等,对所介绍的人或事物做概括的或重点的介绍。说明书以及各种介绍性的文字如学校招生时用的专业介绍,旅游景点的风景名胜介绍,以及文物介绍等,也属于这一类,它们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大体是相同的。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如下:

1、通俗化、口语化。解说词的接受对象很广泛,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都很不相同,因此要求写得通俗易懂;又因为解说词是要“说”的,所以还要尽量做到口语化。这就要求:

(1)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写,一般不要用方言土语。有些特定对象的解说词,如地区性的展览会等,也可以用方言写。

(2)选词造句要大众化,尽量少用冷僻的、专门的词语;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言文。

(3)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生造的词语。解说词主要是讲、念给人听的,有些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词语,如不注意便会使听者发生误解。例如“全不”与“全部”,“治癌”与“致癌”,“死人”与“使人”等,听上去差不多,而意思大不一样,在使用这些词时就应慎重,尽可能换一个说法,如把“全部”改成“全都”,“治癌”改成“治疗癌症”,这样效果就更好一些。

(4)群众中不常用的简称,尽可能不用。如“××市第一百货商店”,不要写成“市百一店”,“市人民政府”不要写成“市府”等。

2、及物扣题。解说词一般是配合实物或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字必须与实物一致。如介绍石林、溶洞时,就要紧扣石林、溶洞的形状、规模、特点、成因等,为了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可以讲一些有关的传说和科学道理;但不要离开本题,去讲无关的其他内容。

3、简明扼要。解说词,一般都是对实物加以解说,所以,一般人看了实物能够理解的东西就不要多讲,而只要把观众不容易懂或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以及需要引起观众特别注意的地方写出来就可以了。因此,文字要简明扼要,适可而止,不要唠叨个没完。

有一些解说词还要求有文采。如**、幻灯等艺术性作品的解说词,要求像散文诗那样美,实际上属于文艺作品,这里就不多说了。

参考资料:

http://wwwzxjxcn/readarticle/htm/61/2004_12_4_3777html

问题一:解说词的特点是什么?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二、解说饥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解说词有解释、深化、概括的作用。

解说词写作要求语言要求精练、准确、口语化,力避音同字不同的术语;可采用描述型、说明介绍型、分析型写作形式。 写作要求紧扣主题,通俗化、口语化,简明扼要。

问题二:解说词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哪些 (一)解说词的概念、作用

解说就是解释说明。解说词就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生动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收到宣传的效果。

(二)解说词的特点、种类

I解说词的特点由于解说词有着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口语解说词还是书面解说词,都具有如下特点。

(1)文艺性。

(2)大众化。

(3)实用性。

2解说词的种类从内容上看,解说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影、视、剧的解说词。

(2)文物古迹的解说词。

(3)专题展览的解说词。

(三)解说词的格式写法

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主要的几种写作形式有:

I描述型以时间的先后作解说的顺序,对说明对象进行内在或外部的描述。人物、产品介绍、生产流程等解说多采用这种方法。

2说明介绍型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称、功用、类型、特点、关系等依次解释明白,使观众、听众了解、熟悉。

3分析型按照事物体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顺序。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或为因果,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或为总分,或为并列等。其基本方法是从一般原理到特点结论,或从一系列事实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写作思维方式是演绎、归纳或对比。

4一般认识型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习惯,一般总是由浅人深、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对事物体进行解释说明。

(四)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1了解解说对象,搜集有关素材这是解说词写作的准备阶段,大量地收集有关材料,深人了解解说对象的有关知识,对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对解说对象精确介绍、生动描述的前提。

2抓住被解说对象的特征和本质对被解说的事物,应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准确地抓住它的特征、本质和意义。

3富有审美意义。

4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解说的概念、判断要准确。

问题三:解说词的文体特征 30分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运河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龚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 》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 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伤口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问题四:宇宙的边疆作为解说词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供参考)

问题五:什么是解说词及解说词的特点 解说词的特点 (1)说明性。 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客观存在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

问题六:历史文物有个性解说词 篇一、解说词的特点

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

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所以无声**向有声**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 的诱惑》等等。《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俯瞰三峡长江水。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

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很显然,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如果没有解说,观众也许根本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长江还是别的江河,而脱离了画面,解说词也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所以,应该说画面和解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至于哪一个处在更重的位置,视具体题材而定。至于作品的语言配置使用何种风格,或兼而有之,应由作品的审美意向来决定,力求达到二者和谐统一,珠联璧合。

又如贵阳电视台的系列专题片《飞越贵阳》,该片获2000年度贵州新闻一等奖。在这部以航拍为主要手段的专题片中,解说词优美流畅,成为片子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以森林篇《林城秀色》为例,在介绍了以人工林为主的环城林带之后,画面出现了以秀丽的自然山水闻名的花溪公园,解说词这样写道:

环城林带延伸到了贵阳南郊花溪,略嫌单调的绿色骤然生动起来。绿色林带本来只是一串项链,现在加上花溪青翠奇巧的山和蜿蜒秀丽的水,仿佛项链上镶嵌了几个光彩熠熠的玉坠。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就这样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优美画卷。

在多数情况下画面和解说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进行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存在,不能让解说词“包打天下”。如果一篇电视解说词首尾完整,不需画面就能完全将作者的意图展示出来,这部电视片也就失去了电视这种特殊媒体的根本优势。

此外,语言风格与内容不贴切,或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张冠李戴也是大忌。创作者除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还应有驾驭语言的>>

纪录片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前几日,在和央视九频道的摄影指导王璐谈到解说词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论述,做出了以下几大技巧。

1主谓宾结构,不要有复杂的语句

2用词准确,简介明快

3去掉形容词

4去掉把字句和被动句

5尽可能的进行时态

6不要过多的分析

7不要设想人物在想什么

8段落的内部层次性,递进关系

9段落的封闭性

10段落内部句子的层次感

11把要强调的字和词放在最后

今天我能讲解第一条:主谓宾结构,不要有复杂的语句。

我以去年做过的一个8分钟的历史纪录片为例《登封·地名的来历》

技巧举例

中原长龙,嵩山为中,嵩山乃大,奥妙无穷。传说,登可成仙,占可为王;其,居天下之中,更,集龙脉之盛。

几千年来,围绕这条磅礴的龙脉,多少帝王选中了这里祭祀天地。

登封市告成镇,观星台。

约公元前1037年,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在此建立测景台,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周公认为,8尺的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为1尺5寸,便是“地中”。历经测量,他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并创立“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

两千多年后的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周公测景台北面,又建造了一座高达9米多的永久性观星台。通过观星台测量日影,再次印证登封就是“天下之中”。

正是在“天地之中”的影响下,中国早期王朝都将这里选为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末,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

也正是如此之多帝王的驾临,使得这座嵩山南麓的登封古城,逐渐孕育出了独特的帝王文化。

公元前110年,春。汉武帝刘彻登临嵩山祭祀。就在登山途中,忽然听到山中隐隐传来三次“万岁”的呼声。惊奇之间,随行大臣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啊。”这让汉武帝深以为然。于是,就有了臣子朝见天子时,三呼“万岁”的传统。由于源于嵩山,“三呼”也被称为“山呼”和“嵩呼”。

坐落于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创建于公元484年的北魏时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由五进院落组成,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

在嵩阳书院内,至今还生长着三颗古柏树,其树龄更是达到了4500年以上,这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树木,被人们称为“华夏第一柏”。

“将军柏”是这三棵古柏的名字,而其名字的由来也与汉武帝当年嵩山之行有着密切联系。

在嵩山祭祀后,汉武帝便来到嵩阳书院。看到三颗柏树枝繁叶茂、挺拔威武,便有感而发,依次为其册封:“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这个嵩阳书院,它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到北宋之后,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他们先后在这里面,聚徒去讲学,传授儒家的理学思想,这里呢就成为洛派理学,就是程朱理学的诞生的。

前有“山呼万岁”后遇三棵将军柏,这让出游嵩山的汉武帝龙颜大悦,于是又将这座山峰命名为“万岁峰”,同时还命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专门奉命祭祀中岳神,也由此正式设立了崇高县,至公元607年,崇高县更名为嵩阳县。

四周群山环抱中的中岳庙,前身就是太室祠,北魏时期改为中岳庙。

其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经历朝历代的修缮扩建,现已成为一座主次分明、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每年农历三月初十的中岳庙庙会,对于现在的登封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大家在这里烧香请愿,以求神灵的保佑。

与民间祭祀不同,古时帝王祭祀天地称为封禅。自古以来,帝王封禅选择泰山居多,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对嵩山却情有独钟。

公元696年,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前往中岳嵩山封禅。

到达嵩山后,武则天登上祭坛,北向而立,举行了最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历时三天,武则天封禅中岳的大愿终于得偿。

为纪念这桩大事的完成, 武则天下旨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同时改嵩阳县为“登封”县, 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此永志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

在今登封市东南部,有一山名为石淙山,山峰秀丽,旁边有一块摩崖题壁,据传是武则天当年出游至此,与群臣会饮、题诗后 所铭刻的。这块摩崖题壁也是武后对嵩山情有独钟的见证。

公元700年,武则天再一次光临石淙河的时候,在三阳宫里住了几个月,并在这个地方大宴群臣,当时就写了《游石淙河》这样一首诗,赞美嵩山的美丽风光。

时光荏苒,登封市仍沿用着一千多年前武则天御赐的这个地名。

如今,站在现存的各种遗迹旁边,仍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古老。嵩山的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峻极峰峰顶云海茫茫,如飞如飘  。嵩阳书院的古柏卓立天地之间,阅尽人间兴衰变幻,每每山风起始,但闻龙吟细细,仿佛那数千年的沧桑历史,依然激越荡徊在嵩山的每一个角落。

一、解说词的格式:

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主要的几种写作形式有:

1、描述型以时间的先后作解说的顺序,对说明对象进行内在或外部的描述。人物、产品介绍、生产流程等解说多采用这种方法。

2、说明介绍型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称、功用、类型、特点、关系等依次解释明白,使观众、听众了解、熟悉。

3、分析型按照事物体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顺序。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或为因果,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或为总分,或为并列等。

其基本方法是从一般原理到特点结论,或从一系列事实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写作思维方式是演绎、归纳或对比。

4、一般认识型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习惯,一般总是由浅人深、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对事物体进行解释说明。

二、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1、了解解说对象,搜集有关素材这是解说词写作的准备阶段,大量地收集有关材料,深人了解解说对象的有关知识,对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对解说对象精确介绍、生动描述的前提。

2、抓住被解说对象的特征和本质对被解说的事物,应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准确地抓住它的特征、本质和意义。

在解说中应恰当地运用对比联想、点面结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多种方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说明事物的意义。

这是保证解说质量的一个关键。如果解说内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则失去解说的意义。如:在进行人物解说时,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在对一些实物进行解说时,则突出其最有价值、最受人称道之处;在进行旅游解说时,则注意景物的生态意义、观赏意义以及旅游价值,让旅游者感到不虚此行。

3、富有审美意义,发挥宜传作用优美的文字能愉悦心情,净化心灵,说者娓娓道来,听者(看者)如痴如醉,这就要求写作者对解说对象的认识要有真知灼见,对所解说的事物,或褒或贬,爱憎分明。

对赞扬的事物,要充满爱的感情,对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肤之恨的感情,这样的解说才能感染听众,收到预期的宜传教育效果。

4、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解说的概念、判断要准确,解说的用语,力求将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识通俗化、复杂的程序简单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枯燥的东西趣味化等。

解说中还可以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我们在此强调,解说词不同于纯理论描述的教科书或论文,它主要是以听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所以应当在解说词中多增添文学色彩。

扩展资料:

范文例题:

幽深秀丽的巫峡《壮丽的三峡》之一:

有人说,游览长江而没有到三峡,就等于白跑一趟。这样说虽然有点夸张,却也不失为经验之谈。川江两岸尽管也有山,也算峡谷,可是总觉得舒缓有余,变化不足。

只有在三峡这条天然的艺术长廊里,才能饱赏一幅幅神笔绘成的山水画卷,谛听一曲曲万籁交响的乐章。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奉节白帝城,东到宜昌南京关,地跨奉节、巫山、巴东、株归、宜昌等五个县市,全长一百九十二公里。

这三个峡的特点,历来认为是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险。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瞿塘违通尽,巫峡峥嵘起。”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到巴东县官渡口,全长四十五公里。因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所以又叫大峡。

古往今来,人云亦云,都说巫峡的特点是幽深、秀丽。要问为什么,不一定都能回答。可是只要你游览三峡时不是浮光掠影,而能够细心观察,就一定有同样的体会。

它,峡长弯多,迂回曲折,船行峡中,视线之内总是苍山紧退,好像到了尽头,等到临近弯道时,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

这样周而复始,使人远近莫测,就显得特别幽深。它,山高峰多,云雾缭绕,一座座青峰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这才使人有秀丽之感。

唐代诗人元棋,一生写了大t的诗,其中有两句名诗是:

“曾经沦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两句名诗,由于含义深刻,已成了人们乐于引用的名言。意思是说:见过大海的人,无论多大的江河,他都不放在眼里,看过巫山的云烟变幻,再好的云彩也不屑一顾。

那飘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白色气体,是烟非烟,似云非云,从空中鸟瞰,巫山群峰真好像是大海中的孤岛。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游览巫峡,人们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十二峰了。这十二峰,可以说是一座山峰,一番风景,而且都各有一段诱人的传说。可惜在船上只能靠别人的指点,约略望见九个峰的影子,有三个峰连影子也见不到。

因此,要真想领略十二峰的风光,非身临其境不行口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在巫山县城下游的长江两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座。

古人根据这些山峰的形象和风景特点,都给它们取了名字,江北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江南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单看这些名字,就够吸引人的了。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为最出风头,它的拟人化水平最高,又最显眼,大量诗词和美丽的神话传说,都帮了它的大忙。其实若论山里的风景,许多峰都超过了神女峰。

神女峰的对岸,有个面江临溪、群山环抱的青石镇,是眺望神女峰最理想的地方。在这里住些日子,就可以深入山区,漫游人间仙境。但是,光凭兴致不行,还要有探险家的勇气和毅力,才有可能如愿以偿。

就拿净坛峰来说,当地人谈起来,可以达到神奇古隆的程度,据说有些人攀登几次也没有成功,正等待着勇敢的人去征服它。

巫峡内主要有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大段,中间又分为许多小峡,什么老鼠峡、箭穿峡,都是古代船工根据两岸的奇石怪洞和险滩恶水叫出来的名字。

金盔银甲峡,离山城十公里。这里的岩石是石灰岩,风化严重,黄褐色的山顶就像古代武士的金盔;水边的岩石,层层片片,又像武士的甲青,所以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过了神女峰不远,集仙峰的临江绝壁上,还有一处摩崖石刻,叫孔明碑。

传说这上面原有诸葛亮主张联吴拒曹的《隆中对》。关羽、张飞一死,吴蜀关系恶化,不断发生战争。一次,东吴大将率兵追到集仙峰下,见了碑文,非常感动,便下令退兵。

现在的“碑”上,虽然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显然不可能是《隆中对》,能看得清的只有“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15个字。

过了孔明碑不久,接连出现了两个小镇,上游的叫暗石,下游的叫万流。两地之间有一条蝙鱼溪由北而南流入长江。这条小溪就是川鄂两省的界河。

界河的岩壁上刻着“楚蜀鸿沟”四个大字。郭沫若《过巫峡》这首诗里的“群壑奔荆楚,一溪定界边,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写的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54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