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金庸先生的书,我也很失落!
金庸小说中食物常识的漏洞
1、 玉米
《笑傲江湖》第2回:“那农妇从屋中出来,拿着四枝煮熟的玉米棒子,交在他手里。”
《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碧血剑》第1回:“老婆婆拿出几个玉米饼来飨客,烧了一壶热水给他们喝。张朝唐吃了一个玉米饼。”
玉米本非中国土产,这是常识。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估计也在16世纪中期(现在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
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内地山区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计最早也应该在1577年(福建这一年开始有种植玉米)了。不过《笑傲江湖》的年代背景不确定,书中充满了这类似是而非的历史背景特征。《碧血剑》中张朝唐能在广东一带吃到玉米饼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也要建立在一个不太可靠的假设上:即该老婆婆是当地的农村模范带头人,居然有引种这么新奇的外国品种,而张朝唐居然也知道这是玉米饼。
然而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那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不过金庸大笔一挥,就一口气空运给杨过五根玉米棒子之多!当然,他不只是对杨过这么好,下面我们还会看到,他对杨过的爷爷也是这么慷慨:
2、 花生、蚕豆、南瓜
《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天龙八部》20回:“(萧峰)只见地下放着不少熟肉、炒米、枣子、花生、鱼干之类干粮,更妙的是居然另有一大坛酒。”
《笑傲江湖》第1回:萨老头道:“是,是!爷们要下酒,先用些牛肉、蚕豆、花生。”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壶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蚕豆。”
《笑傲江湖》第25回:“(令狐冲)端起酒碗,又是一饮而尽,小店之中无下酒物,随手抓起几粒咸水花生,抛入口中。”
这里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但这三种作物却和玉米一样,都是中国本土所无而很迟才由国外传入的。 蚕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参考研究这方面的权威著作:[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豌豆和蚕豆”条),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美洲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旧大陆传播。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参见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第8章“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中关于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内容。)。
在《笑傲江湖》中,在内陆城市武汉花生也被描写成极普通的下酒物,甚至更内陆的武当山居民也知道(第26回,武当派弟子假装老农,嘲笑令狐冲是“瓜子花生”),这种情况决不会早于1700年。
《射雕英雄传》中,公元1199年临安乡下的一个穷村破店,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进口食品?这零售价卖多少?”不过考虑到跛子曲三是桃花岛高足,见识武功均属一流,他比哥伦布更早到过美洲也没什么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还有比曲三更早到过美洲的:北宋时的契丹族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萧峰在《天龙八部》里是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点菜动辄就是切几斤牛肉羊肉之类的。萧远山留下花生这样珍贵的稀罕外国食品,显然深有寓意。我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到达美洲在此有多一条证据。
3、 西瓜
《射雕英雄传》第23回:“(黄蓉)到村中去买了一担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仪琳)走出二里有余,果见数亩瓜田,累累的生满了西瓜。”
“西瓜”一词本非汉语,而源自女真语(参《汉语外来词词典》),该种植物本来也非中国所有,而出产于西亚,在五代北宋时引入西域,后又由金国引种到南宋,不过西瓜的普遍种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间回疆平定之后,也就是陈家洛那个年代(参考[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西瓜”条)。
在黄蓉那个年代,西瓜也算是引种不多年的进口时令水果,她居然一口气买了一担,虽然女孩子爱吃水果,但也算出手阔绰,亏她能在牛家村口买得到。24回黄蓉将西瓜顶在头上,沙通天等一见“一条青一条绿的圆球”,都吓跑了,想必鬼门龙王见识虽广,也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这一段描写的盛夏之夜场景,衡山县也有普通的农村也有“数亩瓜田”,那已经类似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景象了。
4、 人参
《天龙八部》第26回:“匆匆数月,冬尽春来,阿紫每日以人参为粮。”
《天龙八部》故事中,阿紫在长白山保命的三大法宝是人参、熊胆、虎骨。萧峰也正是由人提醒,在想起人参有效果,并因此前往长白山——可见人参保命、人参最佳产地在长白山等观念已经很深入人心,连萧峰这样的读书不多的人也都知道。《射雕英雄传》里的梁子翁,原本也是关外的参客,既然已经出现参客这样的职业,可见此物为当时所重。
但在历史上,人参长期以来却并无这样的地位。隋朝还一度视为妖草,唐时只当作茶叶一样的时尚饮品,宋人也只将之看做干果一样的送礼之物,并不认为它有什么药效。认为人参包治百病、长白山人参为最上品等观念,都直到明朝后期才兴起(见易华《人参崇拜》一文)。
《连城诀》中也有提到丁典把关外的人参运送到汉口做买卖,《侠客行》中关东四大门派的高三娘子家有良马、参场无数,这些人参贸易已达到产业化的景象,大略都是清朝的事情了。
5、 辣椒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连城诀》第1回:“那少女(戚芳)十七八岁年纪……脸上红得象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
以上两处,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传入中国的年代也在明末时期。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参蓝勇《中国辛辣文化与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
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可能从来就没吃到过辣椒,除非鸠摩智带着他去了一趟美洲又回来了。不过鉴于段誉后来在苏州燕子坞也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这样时光倒流的事情也未必不能有二。
6、 苹果
《倚天屠龙记》第16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金庸这里并未说这种果子是苹果,但实际上张无忌甚至不可能将苹果拿来比较。因为苹果传入中国在元朝末年,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他当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不可能吃过,而“苹果”这一名称,更是直到明朝才出现。
梁羽生在《冰川天女传》第1回中有写到陈天宇“劈果救佳人”,劈开的是一个金色苹果,不过此时已在乾隆年间,没有历史问题的风险了。
还有更失落的,改天再说吧!
补充一下:仁兄提及的《名剑江湖》乃伪古龙作品。《名剑风流》和《飘香剑雨》是古龙先生的早期作品,古龙先生1960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建议你去看他1967年之后的作品,大多数都比早期的精彩数倍!
古龙先生和梁羽生先生仙逝后我更失落
今天回答你的主题:说实话,凤歌的作品的确不错,但要和金庸先生一较长短,目前似乎有点勉强!希望以后能看到他更多也更优秀的作品!在我看来,目前能和金庸一较长短的武侠小说只有仙逝的古龙先生和梁羽生先生的!目前能称得上武侠大师或宗师的也非他们三人莫属!他们究竟有哪些长短来比较呢
1作品内容: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展开下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 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2人物的主流倾向: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 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 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涎、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 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3小说情节:
古龙武侠小说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师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射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粱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 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 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 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先生的中后期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4小说武功描写: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粱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 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开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开师傅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啊,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 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一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 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5语言、技巧: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摛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遂的武林怪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凤歌等后起之秀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不再失落!
--最后,向封笔的金庸先生以及仙逝的古龙先生、梁羽生先生致敬!
呵呵,我来帮可爱的刀庸仁兄上传金庸先生评论古龙先生的亲笔字迹图。
今天再来分析一下金庸和古龙的比较:
通常来说,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多是古龙的拥护者,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古龙比金庸要差一些,古龙的拥护者觉得不服气,才要分析讨论一番。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之所以说古金而不说通用的金古,是为了公平起见,因为按照拼音顺序、笔划顺序“古”都在“金”的前面。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此时,他心中对金庸是很崇拜的,并没有以为自己在武侠作品上达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就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根据古龙的朋友于东楼对武侠作品评论家陈墨所说,古龙接信时他正好在场。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细看不过来,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给他。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段叙述十分有趣,出自于东楼之手,应该可信,之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这个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面的三部。即使是古龙的坚定拥护者也大都承认,古龙在写作《陆小凤系列》之前,已经进入了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古龙自己的观点,金庸是前辈,他自己与前辈还有某种差距。同时,金庸对于古龙,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认可。
以上陈述,还要结合另外一个事实来考虑,古龙是一个专业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是靠写武侠谋生吃饭的,而武侠创作,对金庸来说,还只是一个副业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现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十分精细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龙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创作完成的,从来没有修改过。金庸作品整体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而从作品的整体来,古龙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里,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字、情节、人物上有比较大的修改空间。这也就使得古龙作品里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响,形成的是一种残缺的美,不能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古龙的作品,假如进行较大的修订话,而这种修改不会伤害作品的本质,是能够使作品在文学界获得较大的重视的。毕竟,古龙对于现代创作技法的应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在很多方面来看,包括创作上,古龙是独一无二的,找不到人给他修订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古龙的名气之高,并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武侠**的巨大推动,正如现在金庸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侠连续剧的推动。这实际上也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自身区别所决定的。
古龙的作品,人物的现代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比较紧凑,节奏明快而有悬念,篇幅不长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编成**。古龙自己也做过编导等职务,代表作之一的《萧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剧本,后才改编的小说,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借鉴西方**的表现手法的。而金庸的作品,比较强调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较厚重的继承感,情节跨越的年代较长,用**作品难以表现出特色来,却更适合用连续剧的方式来再现。
第四件事情是,古金的作品在气质上有着绝大的差别。应该说,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传统气质的,这根本不同于黄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却很大。
金庸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从杨过到令狐冲再到韦小宝式的叛逆,也是属于传统理念的内在斗争。在气质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国国花牡丹那种气质,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对金庸作品的阅读,几乎不需要中国人对近似于自发的观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而古龙则完全相反,他实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借鉴现代文学的手段,但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表现出西方文化的理念来,近乎绝对的男尊女卑观念就是良好的证明。因此,他实际上是两面不讨好的。古龙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写人性的伟大,也写人性的悲哀,总之,往往通过一种叛逆的冲突来形成作品的张力和节奏感。因此,古龙笔下的美,是残缺的,是短暂的,这在气质上有些相似于日本的樱花,古龙自身的创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等人的影响。相应的,古龙作品的读者,就分布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层面,他们身上,也常常能看到那种叛逆式的气质。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读者就会发现,要对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为公正的比较,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创组自身来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龙笔下的人物来做一个比较,那么金庸好比沈浪,古龙则是李寻欢;如果借用金庸笔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龙就是杨过。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
CMF设计师必读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CMF设计师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
CMF设计师必读书籍
1《设计,为更好的世界》[英]爱丽丝劳斯瑟恩
描述了历史上的军阀、科学家、农夫、黑客、激进分子和设计师处于不同目的对设计的运用:从十八世纪海盗发明的以恐吓其受害者投降的毛骨悚然的标志,到一位妇女对假肢的追求,以及世界杯足球的演进。
在我们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无论是在速度、规模还是强度上均为前所未有——从不断恶化的环境危机到科技的阔步前进——《设计,为更好的世界》解释了设计如何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变革的深刻意义,并将其转化成我们的优势。
2《设计的语言》迪耶·萨迪奇
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充满热情的诚意之作,他通过平易而富有趣味性的文字带我们穿梭于设计的历史,引发人们对物质、对消费、对奢侈、对时尚、对艺术等的设计性思考,对大众读者深具启发性。在作者看来, “设计已经成了一种语言,用来塑造这些物品,裁制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当今经验最丰富的设计师,所扮演的角色就如讲故事的人一样,让他们的设计能够传达出这些信息,一如它们能解决形式与功能的问题。而这,让设计师成为讲故事的人。
3《颜色的故事》(英国) 维多利亚·芬利
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她在讲述每一种色彩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又穿插进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使得阅读《颜色的故事》成为一次轻松迷人、多姿多彩的色彩旅行。
4《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设计大师原研哉解释并阐述关于设计的思想和原理的经典之作。
5《白》原研哉
该书欲通过一种“白”的概念找到能够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来源。由设计大师原研哉解释并阐述关于设计的思想和原理的经典之作。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本书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6《源泉》俄裔美国作家 安·兰德
简单来说,这本书的出现,让诸多人想成为建筑设计师,但这是本文学书,很厚!
该书讲述的是天才建筑师霍德华·洛克单枪匹马辩护自己的创造产权的故事,是一部为人权辩护的书籍。表面上,本书记述的是一名建筑师的霍华德·洛克,与强有力的竞争者彼得·吉丁和报纸专栏作家托黑的斗争经过。但本书还传达了大量的时代主题:个人主义的力量,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善行与邪恶的较量。这些思想观念的冲突,与兰德著作中令人震惊的表达一起,构成了这本书持续的影响力。
7《Materials Engineering, Science,Processing and Design》
由剑桥大学Michael F Ashby、Hugh Shercliff以及David Cebon撰写的《Materials Engineering, Science,Processing and Design》(材料:工程、科学、工艺和设计)。据说:只有英文版。
这是了解材料特性并选择其工程应用的一本非常难得的材料工程参考书。此外,该书文字表达通俗易懂,除了必要,不会出现难懂的专业英语,非材料学专业读者也可以较为轻松的阅读。
在序言中,该书总结了它与其他材料工程和设计书籍的四个不同之处:
第一,该书采用设计导向的方法介绍材料选择和处理。它系统化地,从设计需要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优化材料选择,并列举了大量实际例子。
第二:强调可视传达,采用了大量独特的图表来辅助表述。这些图表为读者理解材料性能、处理工艺和主要局限提供了便利,为选择和理解何种材料被使用提供帮助。
第三:内容广泛。该书描绘了材料的性能、起源和引入工程设计的方法,包括了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质、电磁光性质、耐久性、加工以及影响性能的方法、环境因素等等内容。由始至终,该书以简单、直接的方式阐述为目标,有利于指导工程设计才介绍材料科学原理,避免那些无益于本书目的的细节。
第四:配合本书使用的还有CES(Cambridge Engineering Selector)这款功能强大的软件。
按照内容,该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2]设计时所需要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信息、材料的选用策略和技术路线;
[3]不同类型工程问题设计时的材料性和选择;
[4]加工工艺的特点和选择,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加工和环境问题等。
8《迷人的材料》[英]马克米奥多尼克
从茶杯、喷气发动机到家用电器、内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水泥也能做成衣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某一种材料做成的东西会长那样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顶级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钢、纸、混凝土、巧克力、塑料、玻璃、瓷器……
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写就。它不仅揭露了各种物质背后的神奇结构,还告诉我们隐藏在其背后的精采故事。每一章介绍一种材料,辅以照片和手绘图,极富可读性和趣味性。
9《apple design 产品设计的秘密》nikkei design
大家都懂!
10《设计师一定要懂的材质运用知识》nikkei design
当你的创意被绑架,只能用手边现有的材料制作一成不变的商品时,请帮自己松绑,想想书里关于突破常识的材料应用方式与制造技巧内容,比如当你只是思考瓶子外型的弧度时,日本已经有因紫外线强度改变颜色的瓶子了,不仅让消费者对产品感到惊艳还兼具实用性,比如可以提醒自己今天是否该擦防晒啰。许多知名设计师名儿耶秀美、柴田文江、山中俊治等,都在本书公开了成功设计作品的制作方式和材料选用心得。相信能拓宽你眼中设计材料的世界,帮自己的设计找一条出路,做自己设计的贵人。
11《making it :设计师一定要懂的产品制造知识》chris lefteri
本书的特色在于解析不同种类的产品,并且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各种产品所使用的制造技术。当然,本书最核心的地方是那些能够让产品顺利量产的制造技术。 本书还有选择特殊的新技术加入。有些是非常专业的新技术,例如电磁成型;有些则是既有生产技术的革新,例如改变传统产品组装及拆件方式的 Industrial Origami;另外有些则是整合了两种不同制造方法而成的新制程,例如 Exjection 就成功结合了挤出成型和射出成型两种传统制造方式,进而大大提高了产能。 本书也收录了创造新制造技术的公司,如 Marcel Wanders ,就是把原本只被运用于宝特瓶吹出成型的生产技术运用到体积更大的家具生产上,而实现了许多设计师希望把美丽曲线运用在人类生活上的梦想。
12《材料与设计》阿格尼丝赞伯尼(agnes zamboni)
在设计领域,材料与造型相辅相成。一件作品的诞生,是设计师让材料与造型彼此渗透,发生奇妙碰撞,并取得和谐一致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材料,诠释恰当的形态,这便是设计的目的。材料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设计方案能否实现。呈现在图纸上的造型不能说明一切,除非它与材料的物理关系已经确定。让普鲁韦(Jean Prouvé)曾经说过:“金属的美感取决于它自身的材料结构。”设计师应考虑设计中由材料引起的机械性能。对此,设计师帕特里克·茹安(Patrick Jouin)解释道:“如果想让一把椅子立起来,重中之重是制作椅腿和横档的金属、木材或塑料的厚度。画图时,应该了解材料的特性,遵循合适的比例。”
造型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材料体现出来。要选择那种最恰当的材料,它让人着迷、适用,感到愉悦。简洁并具有几何感的造型应带有一丝奇幻、一种诗意:设计师借此向人们展示其个人感受和个人经验。在正确选择材料的同时,还需考虑美观。如果造型的装饰十分简单,材料就要承担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重要责任。
材料的复杂性有待发掘。一些材料的特性已为人所熟知,而另一些尚待研究、改变。例如,对于坐具来说,舒适健康是选择材料的依据。“坐在上面觉得舒服。”这是设计师马丁·塞凯伊(Martin Szekely)在为他设计的“笃默”(Domo)扶手椅选择材料时首先考虑的事情:能够符合这一想法的材料,不仅表面可以看到,也包括椅子里面的填充物——皮面下的泡沫塑料。
材料让造型耳目一新,也能重新诠释经典。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的泡泡俱乐部沙发(Bubble Club),受20世纪30年代皮制扶手沙发椅的启发,虽然外形与过去的扶手沙发椅一样,但却采用工业化制作流程,以聚乙烯旋转模塑成型制造。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会用到各种材料,个别设计师则特别钟爱一种材料,并不断挖掘它的潜力。如艺术家、手艺人和设计师让-塞巴斯蒂安·维代(Jean-Sébastien Vidé)和蒂埃里·维代(Thierry Vidé),他们受滑稽风格和马修·马悌古(Mathieu Matégot)的启发选用钻孔薄钢板,受塞尔日·穆伊勒(Serge Mouille)的影响设计灯具,二人用一种特殊材料——非常薄不锈钢镂空不锈钢板——做出一组灯具。还有弗朗索瓦·阿臧堡(Franois Azambourg),我们会在本书的开始读到对他的采访;以及因加·桑佩(Inga Sempé),总是按照她的创意去使用新材料。
13《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mc design》liliana becerra
尚未找到本书的更多资料,不过从书名来看,就很想一读了!
14《材料与设计:材料选择在产品设计中的艺术与科学:原书第二版》(英)卡拉约翰逊,(英)迈克阿什比著
讲解在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集美感与功能于一体的产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功能与特性,影响产品设计的因素,设计和设计过程,原料,材料成型、连接和表面处理,材料决定形式,材料选择,材料和设计案例分析,新型材料,结论等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眼睛和头脑练习及材料的选择两个附录;
第三部分是材料概况。
15《给设计以灵魂》喜多俊之
展现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现代化特色,当面临着工业社会和现代化不断解构我们的生活和特色的时候,日本凭借其传统工业特色积极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原创特色。有时候,一个物品很好的拉近一个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和现代社会的温度。传统不是没有价值,现代社会也并不是完美的无可替代,而这一些平衡和协调的主题是人。如何沟通人的情感和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一件凝结着手艺人智慧和心血的工艺品传达的内涵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16《工艺文化》柳宗悦
生活中的器物所体现的美,就是工艺之美。只有丰富、湿润、健壮的生活器物,才可以具备工艺之美,这样的美与离开生活的美相比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工世是生活之工艺,工艺之美也只有从生活中产生。在这里就能找到工艺之美的强韧基础。
17《素材与身体》[日]黑川雅之
无论是我们追求的安全感,或者是设计,都源于万物的存在。设计是让你由内而外/全身心感受到的安心和快乐。而安全感也并不是一种概念,它是一种贯穿于我们所在的世界和万物中的一种存在。
18《通用设计法则》吉尔巴特勒(jill butler)
本书是第一部跨越各专业领域的设计著作,丰富,使用方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说设计概念,且配有将概念用于实践的图示实例。从“80/20法则”、“意元集组”、“娃娃脸偏见”、“奥卡姆剃刀”、“自相似性”到“讲故事”等通用法则。读者可从这125条法则中,快速地吸收宝贵经验,避免致命错误,开启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创意。
这本重要的设计法则书,是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以及正在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必备工具和实用宝典。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通过这本书看懂设计的门道,培养出判断“好设计、好物件、好视觉如何好”的眼光与能力。
19《设计方法与策略》[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
直接展示了72种核心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其中,有些方法是代尔夫特独创的,且已广泛流传。每一种方法、策略和技巧均用单独的一页文字来描述,并辅以插图说明。
这是一本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本书将所有策略和方法依据其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归纳——从筹备设计项目、探索发现、定义设计问题到开发创意概念、评估决策、展示和模拟。这种采取系统分类的方法在设计类图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定位,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辅助设计师合理利用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特定的目标和相关资源制作项目计划何时在怎样的情境中如何使用某个特定的方法使用某个方法能或不能得到哪些结果这些实际的问题,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
职业设计师的工具书。它能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协助你推进项目进程。
设计学生的参考书。它能在通往职业设计师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企业创新者的高效创新指南。它用设计思维指引企业找到创新方向。
1、江户川柯南:配音 高山南(日语) ;李世荣(普通话) ;冯友薇、方雪莉、蒋笃慧(中文·台版)
外表看似小孩,其真实身份是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
和青梅竹马的同学毛利兰一起去游乐园玩,目击到黑衣男子的可疑交易现场,被灌下开发中的药物,变成了小学生的身体。那天以后,为了隐藏真实身份,化名江户川柯南,在青梅竹马的毛利兰家寄住的同时,日复一日解决了许多案件。一切都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身体。
2、工藤新一:配音 山口胜平(日语) ;张杰(普通话) ;刘鹏杰(中文·台版)
崇拜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高中生侦探。5月4日出生,17岁。帝丹高中2年级B班。还是高中1年级学生的时候,在去往洛杉矶的飞机上解决了杀人案,在那里和目暮警官等人相识。此后,作为高中生侦探活跃起来。特长是足球,头脑清醒出众。
3、毛利兰:配音 山崎和佳奈(日语) ;季冠霖;沈念如(幼年)(普通话) ;吕佩玉、杨凯凯、魏晶琦(中文·台版)
新一的青梅竹马,帝丹高中2年级B班,空手道部女主将,都大会中有头号实力的文武双全的女生。一直喜欢着新一,在他突然消失后等待着他的归来。
有时柯南的名推理会与新一的身影重叠,她开始像母亲一般温柔地照顾着柯南和少年侦探团。此外,和铃木园子是青梅竹马的挚友,从以前开始便无话不谈。
4、毛利小五郎:配音 神谷明、小山力也(日语) ;张遥函、图特哈蒙(普通话) ;官志宏、孙中台、魏伯勤、曹冀鲁(中文·台版)
小兰的父亲,前警视厅搜查一课刑警,与目暮警部是故交。现在在毛利侦探事务所营业,多亏了柯南的名推理,以“沉睡的小五郎”闻名。经过小兰的拼命努力,经常与分居中的妻子——妃英理见面,有好色的一面妨碍着,很难坦率地重修旧好。
5、阿笠博士:配音 绪方贤一,田中一成(幼年)(日语) ;郭政建(普通话) ;符爽、魏伯勤、徐健春、吴文民,魏晶琦(幼年)(中文·台版)
住在新一隔壁的古怪发明家。知道柯南真实身份的少数人物之一。是发明了领结型变声器、脚力增强鞋、侦探徽章和足球射出腰带等许多侦探产品的理解者,也照料着少年侦探团。在灰原哀逃离组织之后保护着她。
6、灰原哀:配音 林原惠美(日语) ;阎萌萌(普通话) ;魏晶琦(中文·台版)
外表是小孩,但其实是黑衣组织的一员,新一被灌下的毒药(APTX4869)的开发者,代号雪莉。姐姐被杀,背叛了组织,为了逃脱而服下了药物,变成小学生的样子。现在藏在阿笠博士家,和柯南一起在帝丹小学上学,另一边研究着解药。柯南是这世上唯一能与她分享相同境遇的对象。
7、吉田步美:配音 岩居由希子(日语) ;山新(普通话) ;许淑嫔、林凯羚、陶敏娴、冯嘉德、杨凯凯(中文·台版)
少年侦探团的偶像存在。自称“可爱的女侦探”,好奇心旺盛,但也是个爱哭鬼。另外,很喜欢柯南,她在灰原转学之初,也曾含有醋意地问“你喜欢柯南吗”,但现在是少年侦探团女成员,进行着团队合作。
8、圆谷光彦:配音 大谷育江、折笠爱(日语) ;刘校妤(普通话) ;吕佩玉、杨凯凯、魏晶琦(中文·台版)
认真的头脑派,有时也会解救柯南的危机……有协作性,是个绅士,有时也会守护步美和灰原。[12]
9、小岛元太:配音 高木涉(日语) ;张磊(普通话) ;官志宏、刘鹏杰(中文·台版)
自称少年侦探团团长。经常说错话,有无人匹敌的强大正义感。有很大食量的吃货,最喜欢鳗鱼饭。
10、铃木园子:配音 松井菜樱子(日语) ;佟心竹(普通话) ;许淑嫔、冯友薇、陶敏娴、冯嘉德、杨凯凯(中文·台版)
小兰的同学兼挚友。和工藤新一也是同学。铃木财团的大**,喜欢流行的事物与品牌。好奇心强,跟小五郎很合得来,完全没有大**架子。与京极真是恋人关系。
11、世良真纯:配音 日高法子(日语) ;和山(普通话) ;杨凯凯(中文·台版)
转学到小兰班级的女高中生侦探。似乎和小兰与新一在过去见过面,详细情况不明。有两个哥哥,大哥是赤井秀一。喜欢用的摩托车是雅马哈 XT400E Artesia。现在住在酒店里,和神秘少女一同生活。
12、京极真:配音 桧山修之(日语) ;徐健春、刘鹏杰、吴文民、曹冀鲁(中文·台版)
绰号“蹴击贵公子”。杯户高中空手道部主将,与园子是恋人关系。在外国进行武士修行,若园子出了什么事,会弃赛回国。有着传统的价值观,是在园子穿露出肌肤的服装或短裙时会进行提醒的性格。
13、羽田秀吉:配音 森川智之(日语) ;吴文民(中文·台版)
达成四冠的将棋名人。因为名字像羽柴秀吉,所以被称为“太阁名人”。发自内心喜欢前女友交通课美女警官宫本由美。
14、服部平次:配音 堀川亮(日语) ;赵毅(普通话) ;符爽、魏伯勤、官志宏、曹冀鲁(中文·台版)
关西高中生侦探。推理能力不在同龄的新一之下。父亲服部平藏是大阪府警本部部长。这多亏了从小时候就混熟了的大泷警官那里,偷偷求教的调查情报的方法。此外,黝黑的皮肤是爷爷辈的隔代遗传。知道柯南的身份是新一的少数人之一。与柯南一起解决了诸多疑难案件。
15、远山和叶:配音 宫村优子(日语) ;沈念如(普通话) ;陶敏娴、方雪莉、蒋笃慧(中文·台版)
平次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父亲是大阪府警刑事部长。坦率体贴,拥有细腻的心。宣称担任平次姐姐的角色,其实发自内心喜欢平次。
此外,两个人在幼年玩的时候被手铐困住,其间是连洗澡上厕所也在一起的孽缘。当时的锁的碎片,总是携带在和平次成双成对的护身符里,而这个护身符拯救了平次的危机。
16、怪盗基德:配音 山口胜平(日语) ;张杰(普通话) ;魏伯勤、官志宏、曹冀鲁,魏晶琦、陶敏娴(幼年)(中文·台版)
变装达人。轰动世界的神出鬼没的怪盗。因其国际犯罪者编号而被称作怪盗1412号,总是会送上预告函,将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因偷盗成功的华丽伎俩,被世人称作“怪盗基德”。
实际上现在的基德是第二代,真实身份是高中生黑羽快斗。他为了探求亡父的死因,继承了怪盗基德的身份。快斗的脸和新一一模一样。
17、妃英理:配音 高岛雅罗(日语) ;刘芊含(普通话) ;许淑嫔、杨凯凯、陶敏娴、蒋笃慧、冯嘉德(中文·台版)
毛利小五郎的妻子,也是毛利兰的母亲。但从10年前起就在分居中。推理力、判断力都无可挑剔的女律师。有“司法界的女王”的别称。
柯南对她有独特的恐惧感,她对柯南的观察力、推理力、知识量有正面的评价。拥有看穿真相的眼光,信念不随感情而动摇。
18、工藤优作:配音 田中秀幸(日语) ;张震(普通话) ;官志宏、于正升、魏伯勤、吴文民(中文·台版)
新一的父亲。世界知名推理小说家,拥有在新一以上的头脑和推理力的唯一人物。新一至今仍未有超越优作的推理。头脑清晰,也喜欢吓新一一跳的恶作剧。现在和妻子有希子住在美国。
19、工藤有希子:配音 岛本须美(日语) ;张喆(普通话) ;许淑嫔、林凯羚、陶敏娴、方雪莉、魏晶琦、杨凯凯(中文·台版)
新一的母亲,前人气女演员,和优作结婚的同时引退。担心独自面对黑衣男子的新一的同时,偶尔也会回国以乐观的形象出现在新一面前支持着他。
20、目暮十三:配音 茶风林(日语) ;张闻天(普通话) ;符爽、魏伯勤、徐健春、吴文民(中文·台版)
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的警部。也是小五郎刑警时期的上司。顺带一提,一直都带着帽子,是为了隐藏过去案件中负的伤。
21、高木涉:配音 高木涉(日语) ;叮当(普通话) ;官志宏、刘鹏杰(中文·台版)
警视厅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的刑警。
目暮警部的部下。冒失的性格,有时会出现大失误,也有时会被卷入案件核心。与在职场备受欢迎的佐藤刑警恋爱进行中,可总是被打搅。
22、千叶和伸:配音 千叶一伸,爱河里花子(幼年)(日语) ;张磊(普通话) ;官志宏、徐健春、刘杰、魏伯勤、曹冀鲁,魏晶琦(幼年)(中文·台版)
警视厅形警部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的刑警。目暮警部的部下,高木刑警的后辈。特摄发烧友。如其外表一样,是个宁要饱食不要美色的人。
23、白鸟任三郎:配音 盐泽兼人、井上和彦,本田贵子(幼年)(日语) ;吴凌云(普通话) ;刘杰、官志宏、魏伯勤(中文·台版)
警视厅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的职业组警部。以精英的身份为傲,冷静沉着,严谨认真的性格,受旁人信赖。
24、佐藤美和子:配音 汤屋敦子(日语) ;杨希(普通话) ;陶敏娴、魏晶琦(中文·台版)
警视厅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的刑警。
目暮警部的部下,优秀的刑警。从思念的人殉职的过去的案件中走了出来,现在正和高木刑警职场恋爱进行中。
25、宫本由美:配音 杉本优(日语) ;月夜桥(普通话) ;陶敏娴、方雪莉、杨凯凯(中文·台版)
警视厅交通部交通课的女警。和佐藤刑警是挚友关系。对高木和佐藤的恋爱,有时是支持,有时则是捣乱。虽然曾和羽田秀吉有恋爱关系,但还不知道他的职业就分手了……
26、三池苗子
配音 田中理惠(日语) ;徐佳琦(普通话) ;蒋笃慧(中文·台版)
从杯户署调到警视厅交通部交通课的女警。与同课的由美一同行动。和千叶刑警是帝丹小学的同学,现在也对千叶抱有好感……
27、松本清长:配音 加藤精三(日语) ;刘鹏杰、官志宏、魏伯勤(中文·台版)
警视厅刑警部搜查一课强行犯搜查三系的警视。事务工作专门管理官,目暮警部的上司。女儿是帝丹中学音乐教师松本小百合。
28、萩原研二:配音 三木真一郎(日语) ;刘鹏杰(中文·台版)
原警视厅警备部机动队队员。爆炸物处理班成员。7年前在拆弹中殉职。与松田刑警是挚友关系。
29、松田阵平:配音 神奈延年(日语) ;官志宏(中文·台版)
原警视厅刑警部搜查一课强行犯三系。3年前被分配到警视厅搜查一课。和佐藤刑警是两情相悦的关系。调来一周后为了保护人们远离炸弹犯安装在摩天轮中的爆炸物而殉职。
30、登米:配音 中岛聪彦(日语) ;孙中台,官志宏,刘鹏杰(中文·台版)
警视厅刑警部鉴识课的鉴识官。
扩展资料:
电视动画《名侦探柯南》改编自青山刚昌创作的、连载于《周刊少年Sunday》上的漫画《名侦探柯南》。动画于1996年1月8日首播。
剧情简介:
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和青梅竹马的同学毛利兰一同去游乐园玩的时候,目击了黑衣男子的可疑交易现场。只顾偷看交易的工藤新一,却忽略了从背后接近的另一名同伙。他被那名男子灌下了毒药,当他醒来时,身体居然缩小了!
如果让那些家伙知道工藤新一还活着的话,不仅性命难保,还会危及身边的人。在阿笠博士的建议下他决定隐瞒身份,在被小兰问及名字时,化名江户川柯南,为了搜集那些家伙的情报,寄住在父亲以侦探为业的小兰家中。
谜团重重的黑衣组织……他所了解的,就只有他们是以酒的名称作为代号的。为了揭露那些家伙的真面目,小小侦探江户川柯南的活跃开始了!
社会影响:
《名侦探柯南》 引进中国后,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倍受追捧。这部动画片更是在国内电视台反复播出。寒暑假期间经常出现多台同映的现象。2003年,《名侦探柯南》以954%的收视率排名上海电视台的全年第六,成为第一部挤进中国电视收视率前十名的动画片。
截至2015年10月,《名侦探柯南》单在优酷的网络播放量便达到11亿次,网友评论超过40万条。江户川柯南、工藤新一、怪盗基德、毛利小五郎都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动漫人物,伴随了80、90后一代人的成长。
据网络调查,在中国,许多80、90后都有收藏《名侦探柯南》系列漫画及周边的爱好,可见这个童年小伙伴在中国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力之大。
“古代日本是个移民国家”这个概念在中国史学界可能还很生疏!有不少历史学者都表示他们没听过有这种说法,没有这个概念!
笔者现在重点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史中的嘉靖倭寇历史,总结出一个自我观点是“此倭非彼倭”。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中日间“交通工具”的海船问题出发。因为中日间远隔大洋,如果没有先进的“过洋大船”的话,“倭寇”过不来。因此笔者在网上发表的《倭寇史观的重新探讨》一文中,提出:明代时期日本还没能力建造过洋大船;永乐朝日本开始朝贡的两艘“朝贡船”还是永乐皇帝赐赠给日本的无偿援助。这问题提出后,就有网友学者反问下述两个问题:
·汉代时候日本已经开始通中国了,没有过洋大船日本人怎样过来?
·唐代日本的遣唐船都是“日本船”,这是史学界的“定论”!为什么说到了明代日本反而不能建造过洋大船?
`
这些提问都涉及到古代的日本究竟是怎样的国家?什么时代形成的?等等日本古代史的基本认识问题。这问题本来不在笔者的研究范围,但居然有人提问也就不能不认真地回答。因此笔者也就认真地翻阅了不少相关的日本古代史的文献与史料,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下述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遣唐船是日本船的学说,是日本学者虚构出来的问题。
第二个是:日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起来的移民国家。
针对前一命题,笔者找到了从明治时期以来,架构该学说的重要基础论文:1903年明治末期由水生的论文《遣唐使》〈注1〉;1920年大正时期谷森饶男的论文《关于日唐的交通路》〈注2〉;1926年昭和初期木宫泰彦的论著《日支交通史》;以及1955年战后森克已的论著《遣唐使》等等文献后总结出了一个研究报告《遣唐使船是日本船学说的臆断问题》〈注3〉,指出了该外来学说牵强附会的虚构问题。针对第二个命题,就是笔 者正要整理的一篇研究报告《日本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形成的移民国家》。
“移民”的概念是日本史学界的“禁忌”
“移民”与“移民国家”这两个名词是日本史学界最忌讳使用的名词,可能是日本史学界的“禁句”!因为一公开肯定“移民”或“移民国家”这一历史概念时,无疑地等于公开否定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所灌输的单一民族国家与皇国史观教育的宗旨。因此日本史学界对于古代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大陆移民”,回避使用“移民”一词,基本上都使用出典于《日本书纪》、《古事记》等日本古代官编“正史”用语的“归化人”或“渡来人”。所谓“归化人”或“渡来人”用白话说就是“移民”。“归化人”这个用词本身带有一种“自大意识(对外)”与“愚民意识(对内)”。这也是日本史学界固执于使用这个专有名词的本意。所谓“归化人”的称法,实质上只不过是带有浓厚“华夷思想”(日本称之为“中华思想”)的古代日本老一代移民的统治阶层,称呼新一代移民的一种叫法而已!“归化人”这一古代“大陆移民”的概念,在19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皇国史观”盛行的年代下,成为日本国粹主义者鞭尸的对象。二次战后,史学家关晃才站出来为“归化人”平反。主张“归化人”(大陆移民)是古代日本国家建设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功劳者〈注4〉。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签定后,为顾及日韩关系正常化后的韩国国民感情,日本学术界才改用“渡来人”这个不太具有民族差别意识的专有名词来取代“归化人”一词。
日本古代千年移民史
古代的日本海岛可说是个荒岛!根据人口学家小山修三运用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演算出“绳文时代人口与人口密度表”,并得出了下述的结论:公元前200年以前的绳文时代(秦汉时代以前)日本海岛上的原住民(绳文人)人口,平均只在十万人左右,也就是几近于一个荒岛。而其文化仅为绳纹土器文化!公元前200年以后的弥生时代(从秦汉到唐宋),弥生人(外来移民)的人口则呈直线地上升,相当于中国汉朝时期日本海岛的人口约增加到六十万人左右,到了唐朝时期则达五百四十万人左右。人类学家埴原和郎运用人口增殖模式演算法,参照小山修三的绳纹人口表数据,推算出从BC300年到AD700年千年间,日本外来移民人口几乎高达一百五十万人。那些外来移民(弥生人)再加上他们的后裔在内时,他们的总人口几乎是原住民(绳文人)的九倍之多。这个“埴原百万移民说”发表后震撼了日本史学界,成为日本古代人口变迁历史的经典学说,但也马上受到国粹派学者的围剿。
日本史学界基本上也肯定: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如果没有那长期的大批的而且优秀的“归化人(大陆移民)”,传播进来各种先进的“汉文化”与生产技术的话,古代日本的文明开化将不知道还会再落后几百年?另外关于日本古代民族的由来及国家的形成,日本史学界也存在有“骑马民族征服说”及“外来朝廷”起源说等等外来政权说。再加上日本古代的大和朝廷时代与朝鲜百济王族的长期姻亲关系,足以充分说明古代日本是个移民国家的本质。简单地说:古代日本国家是“大陆移民”所建立的“移民国家”。所谓“大陆移民”并非专指“中国移民”,而是广泛地指从东亚地域移民到日本海岛上的“古代人”。但其中主要还是汉人、朝鲜人以及其他东胡人等等毗邻于日本海岛的周边民族。从成书于公元815年的古代日本统治王朝的氏族系谱《新撰姓氏录》中,更可看出当时的统治王朝是一个外来的“移民王朝”。
如果从文化的传承角度看,主要是汉文化的移民起着主导地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写着:倭人“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又《晋书》写得更清楚,说:倭人“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太伯”就是《史记》上〈吴太伯世家〉的周太王(公元前1100年)古公覃父长子太伯。当太伯探知父王要传位给末弟季历后,率弟仲雍二人流亡东夷的荆蛮之地(据《史记正义》考为今之太湖北岸的无锡一带),并随从当地荆蛮(倭族)文身断发之习,荆蛮感其义,归而崇立为“吴太伯”。春秋末期(公元前五六世纪之交)吴越争战,部分太伯后裔又辗转流离到日本海岛定居,成为后来东汉光武帝时的“倭奴国”及魏明帝时的“邪马台国”的祖先。“大夫”为汉代的官称。汉光武帝以后,“倭人”开始入贡,享受“大夫”待遇,因此《魏志倭人传》与《晋书》才那样记载。从这些文献史料看,不难看出当时的日本女王国“邪马台国”在民族与文化的传承上,跟汉民族与汉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日本古代移民历史研究的领衔学者上田正昭的研究指出:古代日本长期大量移民迁入的时期,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以至公元七世纪,前前后后,将近千年岁月的漫长移民历史。其间高峰期有四:首批大量移民是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其次是在公元四五世纪之交;再次为五世纪中期到六世纪初期;接着就是七世纪中期等四个阶段〈注5〉。如果将这四大移民时期用中国朝代相对照的话,就是:首次大批移民始于秦汉之交;其次为魏晋时期;再次为南北朝时期;最后是在隋唐之际。上田正昭的这个观点,点出了古代东北亚国际间政治社会联动的移民关系。但可惜的是他在这观点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分析。
中原动乱激发周边民族国家的崛起
上述这种中日间的历史连动现象,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政治动乱,都会造成大批的集团性政治移民,直接或间接地涌向周边地区。中国古代的集团性政治移民,本身都拥有高度的文化水平与生产技术,因此也就成为优秀的“汉文化”传播的媒体。由于古代的朝鲜半岛与日本海岛,都还处于人口稀少的荒凉的半原始社会状态,因此也就成为承受中国政治移民的托盘。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交,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长期大动乱时代,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的政治难民就开始往朝鲜半岛,往日本海岛大迁徙;魏晋南北朝时代又是中国史上第二次长期大动乱时代,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由于中原皇朝丧失了维系东亚国际秩序的朝贡体系能力,导致了北方,东北,西北等各地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所谓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等,分裂割据,长达四百年左右!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倭国)等等东北亚周边“民族国家”也都在这一时期形成。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摆脱不了汉文化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非得着眼于中国与东北亚的历史演变关系不可。
汉武帝殖民朝鲜半岛开启东北亚文明开化的契机
古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是凭籍政治性的征服统治与移民。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灭汉裔的卫氏朝鲜政权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等四郡,开始直接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开启了朝鲜半岛汉文化传播的文明开化的直接契机,同时也带动了汉文化间接向半岛南端以及日本海岛等周边地域传播的作用。因此约在那150年后的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日本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才开始到汉皇朝驻半岛上的行政机构“乐浪郡”进贡求封。请留意!后汉时期的“倭奴国”还只是一个氏族部落政权,而不是成熟的国家,而其朝贡,只到当时汉皇朝统治朝鲜半岛的乐浪郡,而不是到汉皇朝的京都洛阳城!这个史实基本上能回答上述“汉代时候日本已经开始通中国了,没有过洋大船日本人怎样过来?”的提问。因受汉文化的洗礼和薰陶,约再过200年后,中国的史书《三国志》在《魏志》中才开始为“倭人”立传。这标志着当时东亚朝贡世界中心的中国皇朝开始认同当时日本的女王国—邪马台国,在以中国为中心的维系当时东亚国际秩序的朝贡体系中的国际存在地位。从《三国志》以后,中国各朝代的正史,诸如:《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等等也都相继在《东夷传》中为“倭”、“倭人”“倭国”、或“日本国”等立传。
日本的国家雏形始于南朝的宋
日本的国家雏形(大和朝廷)形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宋代。从中国的正史看,在《晋书》以前的史书,包括《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还都称当时的日本为“倭”或“倭人”;而在《宋书》以后的正史中,除了《梁史》外,诸如《南齐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等、则都一改“倭”或“倭人”的称谓,全都改称“倭国”或“日本国”。《新唐书》以后的《宋史》,《元史》,《明史》等等正史更不用说基本上也都称“日本国”,或“日本”。古代中国的史官运词用字都经过严谨考究,从“倭”或“倭人”转变为“倭国”或“日本国”的政治概念,标志着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实质的演进过程。因此可说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阶段是:东晋以前(五世纪以前)日本尚处于从氏族联合政权过渡到早期国家的阶段;而南北朝后期到隋代时期(六世纪末)日本才逐步演进成为成熟国家。唐代初期,公元约七世纪初,日本才正式演变为东亚国际社会公认的独立国家。因此笔者才总结出:古代日本是在中国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动乱期间,形成起来的“移民国家”这一基本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