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花好空入目”这句话——出自: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的意思是—— 本义是说华而不实的牡丹花尽管好看,但只能使人饱饱眼福,解决不了早已饥饿的肚子问题;这枣花虽然小,不惹人眼,但结出的枣子却能食用,有益于人。这句《贤文》启示我们,要说实话,做实事,少搞花架子。 二、《增广昔时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无法确定。《增广》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人性被利益扭曲;世故导致人心叵测;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三、内容介绍: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当金钱与其他事物相比时,书中说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许人一物,千金不移”、“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很显然,《增广贤文》认为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书中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人们应该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虽然部分章节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社会的胎痕,但同时却具有反映时代风云的历史作用。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那些精辟的格言警句绝非凭空而出,它们或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源于民间俚谚俗语,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老幼咸宜的著作,其中的许多格言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增广昔时贤文新解 增广昔时贤文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增广昔时贤文》是一本可以三代同读的好书。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增广昔时贤文》是一本可以三代同读的好书。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牡丹作文800字篇1
春天,百花争艳,繁花怒放,万紫千红红烂漫。每年4月,牡丹那丰富的花容,绚丽的色彩,在百花丛中争艳斗丽。牡丹,姿态优美;牡丹,玉笑珠香,冠绝群芳。中国人一向把牡丹看作是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
牡丹是毛茛科落叶小灌木,高1-2米,根肉质,肥大。叶互生,三回三出复叶。花单生在枝顶,直径10-20厘米,有单瓣,也有重瓣。牡丹又叫鹿韭、鼠姑、百两金、富贵花、木芍药,原产中国,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至今在秦岭和陕北山区还有野生种牡丹。
牡丹花,色香都绝。五彩缤纷的色泽,有红、黄、蓝、白、粉墨、绿、紫,超越百花。即使花色同为红花,有的如似丹,有的'像火,有的却似红玛瑙那样晶莹;同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银,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
汉代,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名贵的药材,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就说到过丹皮。因为,知道牡丹可药用,要有一个过程,由此可推想出,人们认识牡丹,一定在秦汉以前。从南北朝起,牡丹已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海记》中说,隋炀帝辟地100千米为西苑,要全国各地进贡奇花异卉,各地送去的花卉中就有牡丹。
唐代,牡丹成为皇宫珍贵的花卉,在骊山专门开辟了牡丹园。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曾在牡丹花下欢宴,李白奉诏进宫,挥笔写下了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中书舍人咏牡丹诗,其中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当时唐明皇听了,大加赞赏,并叫贵妃在妆镜台前喝一紫金盏酒,表现诗中描写的意境,牡丹从此赢得了国色天香的美誉。
当年首都长安,每到暮春,观看牡丹的人车马若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白居易曾有诗描述了当年的盛况: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诗人刘禹锡也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北宋时的洛阳,种牡丹,赏牡丹,蔚然成风,真是洛阳牡丹甲天下,春城无处不飞花。洛阳家家户户都种牡丹,它与扬州芍药齐名,并称天下第一。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诗人欧阳修不仅写下了这种盛况,还著有《洛阳牡丹记)等,曾游遍城中10多个花园,对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色牡丹特别推崇。姚黄被誉为花王,魏紫被誉为花后,姚魏从来洛下奇,千金不惜买繁华,说的就是它俩轰动当年京华的事。南宋时,四川彭州牡丹曾一度取代洛阳,甲于天下。
明代,亳州(今安徽亳县)的牡丹风行一时,以后曹州(今山东菏泽)的牡丹崛起,被称为牡丹之乡。
现在,牡丹品种中著名的有淡鹅黄、锦袍红、万中紫、凤尾白等,更为罕见的是双色花。
牡丹作文800字篇2
在一片万紫千红的花海里,我边走边看。突然,一株特别高的白色牡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犹如花海里的王子,十分显眼,好像在炫耀自己的高大、雄伟、健美;它又好似这群牡丹花中的领头“人”,鹤立鸡群,傲视群芳。
离近一看,那白色的花朵犹如一片片的雪花在飞舞,又好似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在颤动,真是美丽极了。我忍不住蹲下来仔细观赏,它的茎是翠绿色的,一根根的向四周伸展,那碧绿的叶子好像玉一样,为花朵传送着足够的养分。
椭圆形的叶子,在阳光的要照耀下发出碧绿的光芒。叶子上无数的叶脉像一位母亲在给那翠绿的叶子供给养分。
“喳、喳、喳。”小鸟也发现了这美丽的景色,迫不及待地飞了过来。这朵牡丹花真是太美了。周围的花朵看见这朵开得这么漂亮,都不好意思开花了。我情不自禁地凑近一闻,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仔细瞧瞧这朵纯洁的花,它的花瓣层层叠叠,数也数不过来。洁白无瑕的花瓣犹如一片白玉,真是好看。里面紫**的雄蕊保护着里面嫩嫩的雌蕊,雄蕊就像一个个卫兵一样,那么有责任心。
刚走进牡丹园,我就闻到了牡丹花的清香,放眼望去整个牡丹园好像一片花的海洋。
我放慢脚步,漫步在这座童话世界里,看着这迷人的牡丹,真是心旷神怡。这些牡丹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黄的赛金,美不胜收。
突然我看见一朵雪白的牡丹,它亭亭玉立,犹如整个牡丹园里的王后,又好似一位身穿白纱裙的仙女。它的花瓣是椭圆形的,最里层的花瓣特别小,越往外层花瓣越大。远远看去像一个白色的小精灵。飘动的时候,好像在炫耀自己优美的身姿,美丽极了。我蹲下来仔细观想着它的枝干,它的茎是翠绿色的,一根根向四周伸展着。那笔直的茎连着无数片叶子,为花朵们传送着足够的养分。
嗡、嗡、嗡,辛勤的小蜜蜂也来到这里,我想:它们一定是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了。要不然怎么会许久不舍的离去。
在阳光的照射下,白牡丹的花瓣像白玉一样透彻。周围的花都不好意思盛开了。我觉得在这位王后的统治下,牡丹花、牡丹园显得更美丽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啊!牡丹花开的时候多么美丽,多么清香。那它代表着富贵,代表着吉祥……
牡丹作文800字篇3
经常听大家说起洛阳,因为洛阳是有名的九朝古都,更是因为那令人心动的国花——-牡丹花!
今天,我和妈妈去洛阳花园赏牡丹花,真是很难的啊!那是因为牡丹花的花期很短,只有十几天的花期。一进大门我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我放眼望去,看见一朵朵数不胜数,品种繁多的牡丹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特点。它们好像在争奇斗艳比美。
春风吹醒大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焕发出光彩。牡丹花更是焕发出它的光彩。“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来赞扬“甲天下”的洛阳牡丹花。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洛阳的牡丹花。
洛阳牡丹花的经又细又短,老干可达3米,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到底下来好似的,每当到了百花盛开的四月份,洛阳就成了花的海洋。那里的花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有红色的、有黄的、粉色的、白色的……红的好似火,黄的好似金,粉的好似霞,白的是玉……一阵微风吹风,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最绿的牡丹花是“豆绿”,它的颜色进好似叶绿;最黑的牡丹花是“冠世黑玉”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花要数“魏紫”,约有六七十片花瓣;最红的牡丹花是“火炼金丹”,它的颜色近好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花是“蓝田玉”,是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花是“二乔”,它一朵花上两种颜色。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这么美的牡丹花怎么不让人心动呢人们有的用照相机把牡丹花给拍下来,有的用眼睛观赏牡丹花,有的用画笔把牡丹花画下来,我用铅笔写下了这篇观赏牡丹花的作文。牡丹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画。因此,我们要爱护它。我祝愿牡丹花一年比一年盛。我更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牡丹作文800字篇4
我突然很想知道《牡丹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想做的事立刻就要去做,我一直都是这样想入非非。昏暗的灯光下,轻轻翻开书页,回归了一种久违的安心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江南,那个惯有才子佳人的地方。
在一个恰当的时间里,两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中他们在牡丹亭畔幽会,互生情愫。梦醒之后,一个心怀思念,苦苦追寻,一个伤春忧愁,瘗玉埋香。随后便是一波三折的寻梦旅程,终成眷属。
私心下以为,最打动人心的是写真那一出。
杜丽娘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描下春容,嘱托收藏在太湖石底。谁知正是这幅春容,柳梦梅找寻到一生苦苦追寻的梦中美人,丽娘也因此重生。
我们接触到一件新事物之时,总要弄清楚它的样子。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甚至从别人的只言片语里也要问个究竟。人总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就算是对着镜子,盯久了有时也觉得镜子里的人和自己有点不一样。至于自己的脾性,大概更是说不清了,你能说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好像真的有点困难。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弄清事情的究竟。
天龙八部》里虚竹在冰窖里与西夏公主的初遇,四围一片漆黑,寒冷至极,他看不清公主的样子,甚至不知道她是公主。他只知道她冰肌玉骨,腮凝新荔,他还知道,他爱她,如此而已。
爱情来的太突然,有名怎样,无名怎样,弄清楚样子怎样,弄不清又怎样,他们都是所爱的,不论美丑。但只要爱情来了,便是一种重生。
世事无常,我们能做的便是恬然处之。
二
梦回莺啭,姹紫嫣红开遍,游园惊梦,不觉进梦,想醒却醒不过来。
这就是这出戏里最神奇的地方,梦里的邂逅,竟比现实中的更加真实。爱神已经来了,接着要做的,就是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追寻。
于是柳梦梅开始北上,众人都只道他去赴京赶考,其实他要赴一个没有请柬的约定。
岭上天寒,他病倒了。
时空只是错了一个步伐,曾经他在岭南,丽娘在岭北;如今他在岭北,丽娘已赴黄泉。
他知道岭南的荔枝花开的有多寂寥,但是,他要寻到今生的梅花,梅花开的惨淡而毅然,他绝不能辜负。
他知道长江水会滔滔不绝流向天际,但是,他要涉足遥远的冰河,冰河流淌着涓涓细流,他不能让它干涸。
他捡拾到太湖石底的画卷,画中的女子那样熟悉,他的痴情终于打动了丽娘的魂灵。
凭借这一纸春容,他找到了老梅树下的沉睡三年的丽娘,接下来的故事,就像睡美人一样。
“只要你呼唤我,我将跨过冥河而来。”请相信我,唯有你能使我重生。
三
其实刚读这个故事,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出场的几个人物,皆是名门之后:杜子美之后,柳宗元之后,韩昌黎之后,皇后甄氏之后。我笑着摇了摇头,这人物的设计,也太夸张了吧。
其实并不这么简单。
不论是杜甫还是韩愈,他们都是坚定的封建统治的守护者。入朝为官也好,退隐江湖也好,郁郁平生也好,国君无眼也好,他们都会维护至高无上的皇帝,心怀忠君爱国的抱负,从未想过冲破这一切枷锁。然而他们的后代,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长歌,梦想亦或爱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种结局,自然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幸运并不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但是一切尝试都是可贵的,无论成败。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能够不顾一切的爱一场,便是一种勇气。能够不顾一切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便是一种力量。我相信这个故事会流传下去,从丰美的南方开始,飘向严寒的北国。
我等待着你的来临,我将重生,我将永生。
牡丹作文800字篇5
我的家乡——洛阳,被誉为牡丹花城,自古洛阳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四月,牡丹盛开的时节,暖洋洋的春风轻轻的吹拂着大地,小草钻出了崭新的嫩芽,小鸟在天空中唱着欢乐的歌,一片生机正悄然降临。
不久,洛阳就成了花的海洋,马路边、公园里、居民楼前,处处都有牡丹的影子,在朵朵繁花中,牡丹展现出它动人的英姿,古代诗人刘禹锡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果真如此,你看那如火般艳丽的红牡丹,花型宽厚,硕大的花身,火红的颜色与花蕊的灿金色形成了暖色,据说它的花语是:富贵,也为此被誉为“花中之王”。
你瞧,那晶莹如雪的白牡丹,洁白如雪的花瓣,没有一丝污点,她的花语与它的自身一样,寓意高洁、端庄、仪态万千、国色天香。
你看,那紫色的牡丹如同一块毫无瑕疵的紫水晶,寓意:难为情。它的深色花瓣与它那灿金色的花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苞,像一名害羞的女子,不敢抬起她那动人的容颜一般。
它们或独枝绽放,或互相依偎,或抵抗骄阳,绽放出它那唯美的英姿。
牡丹不单单被人誉为国色天香,还有铮铮铁骨之气,为此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后来,这种精神被后人所赞扬。
国色天香,娇艳,这些词用在牡丹身上毫不为过。牡丹用它那动人的英姿,用它那高尚的品质,征服了每个人的心,不然它怎会被誉为花中之王呢
时值今日,牡丹已成为中国国花之一,洛阳以花为媒,把牡丹文化体现得淋淋尽至,使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我们要像花儿一样,喜迎天下,笑迎天下朋友。
洛阳观牡丹
久闻洛阳牡丹甲天下,早有观看的念头,但总是苦于无暇顾及。
今年在同学的提议下,决定来个洛阳牡丹一日游。
谷雨时节,
洛阳牡丹正是盛放,
于是便定下这个时候去洛阳看牡
丹。
赶了个大早随旅行团登上了去往洛阳的旅游车,
在车上导游讲解
关于牡丹的各种典故和传说,
一路上欢声笑语。
忽然间一些鲜艳的颜
色闪入我的眼前,
是牡丹啊,
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洛阳市区
了。作为九朝古都,洛阳实在名不虚传,时尚和传承、现代和古老把
洛阳城结合的如此美妙,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
的城市,更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
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欢迎标语,使整个洛阳洋溢着春天的气
息,川流不息的旅游车与人群不由使人感慨洛阳牡丹的魅力之大。
进入王城公园,园内已是一片花海,姹紫嫣红,竞相开放,魏紫
姚黄,争芳斗艳,各放异采,简直是一片花的海洋,好似人间仙境一
般。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导游并未带领我们一同观赏牡丹,而是自由
活动,赏自己之所喜。所幸每种牡丹旁都有标识牌,上面都有简单的
介绍,不用担心叫不出牡丹的名字。
站在牡丹花前,
驻足观赏,一片紫红色的洛阳红昂首挺胸,花大
如斗,鲜艳如火,花冠娇艳欲滴,层层叠叠,似燃烧正旺的火焰,被
尊为牡丹中的“王中王”
。传说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后牡丹昂首怒
放,于是下令将其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然而到翌年春天,花儿
却开得愈发鲜艳,此后便有了“焦骨牡丹”的美誉。我想这正是洛阳
牡丹格外受人喜欢的原因:它不惧权势,不畏艰险,顽强地坚守自己
的个性,决不随人俯仰,仰人鼻息,这就是洛阳牡丹的傲人风骨。
前行,是一片灿烂的黄牡丹,嫩**,圆柱形,绿色的嫩枝,可
以代替白芍,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虽是黄花,却没有黄花“瘦”的
感觉,不像菊花给人衰落的印象,它生机勃勃,如奔流的巨浪,催生
出斗志,催人以奋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牡丹丛中漫步,自是流连,有看不完的花,有赏不尽的美,有
闻不够的香。其中那最绿的牡丹是“豆绿”
,它的颜色近似叶绿;最
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
,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
数“魏紫”
,约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
,它的颜
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
,是粉里透蓝,这些五彩缤
纷的颜色铺在一张大大画纸上,
那个画面是多么的美丽啊。
在牡丹花
下与它们合个影,
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
但也岂不是短短旅途中一个
美丽的片断?
走出牡丹园,频频回首,意犹未尽。虽然不舍,但我们还是得离
去,
只留下了一张张的照片当做回忆。
“惟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
京城”
,每一个接触牡丹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在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的社会局面。由于以诗赋取士和诗歌自身传统的影响,使唐诗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各种题材无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产生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作品,尤其是涌现了不少吟咏牡丹的诗篇。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二
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内向性格赏花人。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但是花开总有花落时,等到花事已去,鲜花飘零,怜惜之心促使他又来收取残花,以作香燃,寄托恋恋不舍之情。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触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见出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在艺术上还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风姿神韵,使诗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如描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写牡丹的芳香"蕊堪灵凤琢,香许白龙亲";(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唐彦谦《牡丹》)想象的翅膀纵横千里、万里,天上、地下。为了状摹出牡丹的姿态,诗人们运用了大胆夸张的手法: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这些夸张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齐已《题南平后园牡丹》
这些是夸张地描写赏花时的情形。同时在吟咏牡丹时,诗从头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拟人手法。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这些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宋玉 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
--徐夤《忆牡丹》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牡丹》
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诗人们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牡丹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综合性地多样化地把各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侧面地状摹出牡丹的美丽,极尽体物之妙,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们是为了说明各种艺术手法在吟咏牡丹之作中的运用,才做了大致的分类。其实丰富的想象要通过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来达到,而大胆的夸张中又包含着巧妙的拟人,巧妙的拟人中也包含着大胆的夸张,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花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的极大兴趣,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