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活动适度 老年人在进入颐养天年的境界后,不宜再给自己太多的负担,制定更多的计划和更高的目标,如果老年人身体和精力尚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此种情况应该给予鼓励。如果老年人在进入养老院后角色定位不能转变,感到自己仍然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却没有人像过去自己在位时的热情和关照,经常感到“人走茶凉”,这样会有较大的失落感,给心理调适带来困难。所以,在此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要尊敬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
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社会的支持是很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我院经常组织老年人在一起进行文艺体育活动、谈心、书画练习,外出参观旅游及与社会爱心人士联谊活动等,不断扩大人际沟通的范围,让老年人相互交流,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这有益于老年人之间加强沟通,宣泄烦恼,分享快乐。
子女应依法负担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这是无条件的,但还应该从心理上多关心和照顾老年人,否则老年人仍会感到孤独、无助。如果因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与老年人分居两地,要经常到老年人的住处探望,有孙辈的应多让他们与老年人相聚,以满足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近年来,新型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已进入“居家养老”,这也使得家庭亲情式的人情化服务让老人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消除老年人的隔离感 对空巢家庭或独居的老年人,对听力、视力有明显下降的老年人,在本来就孤独的情况下,态度越发冷淡,心情也越发寂寞,对这种老年人,养老护理员应采取相应措施,相应的改善他们的听觉、视觉,并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走出个人世界,重建生活信心,融入正常的人际交往中。
积极采取社会措施 社会应发动更多的义工和志愿者,号召社会力量来帮助老年人。
对临终老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临终老年人心理表现一般表现为恐惧、眷恋、担心、焦虑等等。而我院在积极开展临终关怀病房就是要满足临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即在病房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创造子女团聚的机会,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后有所宣泄,并尊重自己的风俗习惯等,尽全力地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都说老人不好相处,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你不知道如何跟她们相处,不知道她们要什么罢了。照顾老人或者与他们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独特的沟通技巧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老年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相处之道。
一、多使用简单句子
沟通对高龄老人而言尤其重要。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记忆力、理解力等大脑认知功能逐渐下降,因此沟通中避免使用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减轻老人沟通时的心理压力,增加愉悦感。
二、夸奖
子女要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对父母心存感恩,经常夸奖会让老人获得尊严和价值感。夸奖时要贴切、真诚、有针对性,比如有的老人外貌年轻,可以说:“您比同龄人看起来年轻多啦,保养得多好呀!”
三、把握机会,劝改“毛病”
对于老人存在的不良习惯,家人要尽量包容,降低对老人的标准,不能苛求其在短时间内改变。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果老人有饭前便后不愿意洗手的习惯,可以在老人高兴时,告诉其不卫生的习惯不利于健康,并循序渐进地督促;
四、鼓励交友
孤独、寂寞、不参加社交活动、不爱交流等是导致老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退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系好老朋友,一起看看难忘的照片,共同回忆美好的往事等,对保持认知功能很有帮助;家人可多带老人外出,结交新朋友,一起唱歌、打牌、聚会、旅游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充实生活。
五、换位思考
子女与老人的出生年代、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状况不同,三观有很大差异,存在代沟是必然的。子女应更积极、主动和包容,出现问题时,坐下来耐心倾听老人的想法和需求,真正理解老人,并想办法解决矛盾。
常见的沟通障碍:
1、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
2、情绪障碍:伤心、喜乐、悲痛等。
3、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 。
4、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就可以另选时间。
5、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
与老人沟通的态度
1、心态: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由此可见,照顾老人或者与他们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独特的沟通技巧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
一、尊重老年人。如果不能经常和老年人相聚,那你一定要尊重老年人。尊重他的基本要求、尊重他的生活习惯、尊重他的精神需求。千万不可动不动就“老东西”、“老不死”、“赶早死”,没完没了地恶语相向。特别是婆媳之间,万万不可整得像有深仇大恨,无论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克制,不要胡乱咒骂。尽可能尊重老年人,给出他们一个祥和、愉快的心情。
二、挂念老年人。如今,年轻人看上去都特别忙。一年到头都不怎么和家里联系,甚至连打个电话的时间和耐心都没有。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谴责。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忙到那个份上,而是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老年人身上,观念里就没有要关怀老年人的意识,亲情的淡漠,导致缺乏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的爱心。因此,必须彻底改变,必须把挂念老年人这根弦绷紧。
三、哄好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老年人的内心日渐沧桑,也很脆弱,特别需要来自晚辈的问候。尤其是在精神上,对于含饴弄孙的温馨特别渴望,对于儿孙满堂的热闹特别向往。如果老年人长期离开年轻人独居,内心的孤独和荒芜会不断加深,他会越来越像小孩一样,需要哄,需要爱,需要照顾,这个时候,你要特别留意老人情绪的变化,不可让他在孤独和空虚中,数着日落与日出。
四、安顿好老人。年轻人在外,家里的老人,一切只能自己扛,样样都得自己动手,否则,一切就会停摆。简单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倒也无妨,老年人能对付;但如果没安顿好,给老年人造成沉重的体力活动和复杂的脑力困扰,麻烦就大了。有些老年人,不懂微信和网络,甚至不懂支取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因此,为了能安度晚年,一定要将老年人的吃喝拉撒等仔细安排好。
五、孝敬老年人。这一点,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为核心、最为重要,不可丢,不可废。如果允许对老年人不孝敬,那一代复一代,代代以往,导致的,则是人性的大屠杀,文明的大倒退。因此,一定要在全社会,建立健全引导机制,让每个人,生来就有孝敬老人的意识,将尊老孝老,写进个人的诚信档案,并实行一票否决,让全社会形成一股健康向上的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
您好!我们知道,人进入老年之后,一般都有以下几种心理相生、相伴和共存——空虚感与孤独感;焦虑感与抑郁感;衰老感和怀旧感。你姥姥过去身体硬朗,也就是说她可以经常外出活动,或在家里做一些操持家务的事儿,这样的生活也比较充实,自然也就会体验到愉悦和快乐;她犯了心脏病之后,活动或操持家务的时间突然减少或消失,再加上子女们各有工作所忙,陪老人聊天和心理抚慰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老人自然就会感到寂寞、冷落、被遗弃和百无聊赖,时辰难熬,进而产生了悲观、伤感的情绪体验。你姥姥“闷闷不乐,掉眼泪,还总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正是空虚感与孤独感的表现。她说“去陪去世的姥姥爷”,或“去养老院”,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和心理上的关心或关爱。
作为子女后人,在对待老人之上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心理之上的关心和爱护,是心灵的沟通以及对老人的认同。有句话叫做“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老人渴望情感关爱,盼望心灵慰藉,需要与子女们一起交流沟通,在亲情融洽的氛围里享受天伦之乐。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外地工作的子女多用电话对老人嘘寒问暖,多倾听老人的心声,使老人感到亲情的慰藉,驱走老人心中的孤独和忧郁;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地肯定老人以前的成就、创造的价值、对家庭的重要贡献,让老人觉得家人都很重视她,使老人感到快乐、温暖和幸福。
其次,平时要陪老人多进行一些适合于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多参加和老人在一起的康乐球、太极拳等户外集体性的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调节植物神经,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以及心理愉悦的目的。
最后,要学会不再老人的面前显示自己的某些优势,同时也不在老人面前表示出对配偶或自己子女过分的亲热和关心。
我们常说“老小孩”,就是说老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像小孩子,当然我们也要像对待小孩子那样来对待老人。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急,解老人之惑,平时多对老人精神关怀,只有老人的空虚感与孤独感;焦虑感与抑郁感得到化解了,那么她就会过得充实、开心和幸福。你的朋友杨永龙即日。
第一:要有孝心,百善孝为先。有的老人很固执很有自己的主见,他(她)想干什么可能不顾你反对。遇到这样的老人不要当面反对,看看他(她)的想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和他(她)一起完成。如果不可行就把你的想法跟他(她)去沟通。老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就是为了引起晚辈们对他们的关注。

第二:要有爱心 ,人老了记性不好,有时候会对以前的事情反复念叨,作为晚辈不要嫌烦。尽可能多抽时间陪在老人身边,很多人都会说工作忙,压力大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老人。人生短暂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不给自己留遗憾才是你真正该做的。

第三:顺从老人,老人如小孩要哄,人老了脾气会变得如小孩子一样不讲道理。有时候双方争执起来都会气的要命。但是我们要多多顺从老人,多哄着他们,只要他们觉得高兴就行了。作为晚辈尽可能的不要去顶撞老人
第四:理解老人,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留下老人在家里,他们时常会感觉孤独和寂寞。有的人会把老人送去敬老院然后就很少去看望他们。不管不问是对老人最大的伤害。难道就真的那么忙吗?去看望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我们要多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人老了都会恐惧死亡。所以我们要多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第五:要懂得宽容,生活中很多的老人都不愿意麻烦子女,生病了都自己抗着。做为晚辈我们懂得感恩和宽容。我们可以忽略老人的邋遢和啰嗦,我们可以忽略他们不好的脾气。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他们老了,我们就要承担起赡养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不要让他们老了还伤他们的心。
不要漠视你身边所有的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老人,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等到某一天,他们真的离开了你再来内疚和后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