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围,也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对事表现得很冷淡、不热心,甚至冷酷无情。这在病理心理学上叫做“情感淡漠症”。“情感淡漠”虽说也是一种情绪体验,不过这种体验大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情感淡漠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区分,情感淡漠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也包含有病理和社会心理2方面的因素在内。
在国外,现在有些青年心理学家,他们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有为数不算少的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的状态。
所谓“三无”,简而言之,就是无情、无力、无心(心思)。这也就是说,他们无动于衷、缺乏活力和漠不关心。这些多年专门从事研究青年心理学的专家们呼吁,生活在现代化社会里的青年,应该警惕这种心理上的“三无”状态。
一、“情感淡漠”的青年,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1)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生命的活力,整日里有气无力,失去了“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
“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为“和现实的有生命的接触”。这句话是生于波兰的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明考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他说的这句话,也就是中国古语“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明考夫斯基解释说,情感淡漠的人是自闭性的、自我封锁的。这类青年大部分是因为心灵上曾经遭受过种种挫折、打击或创伤,于是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人对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心“冷透”了,躯壳虽存、“灵魂”已无,心灵空虚至极。
(2)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
这是一种另外形态的情感淡漠症。在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有些青年行为正派,并不胡作非为,但他们却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病症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却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或者失去了对于社会的关心;他们持续地过着一种自认为“超然”的脱离现实的生活。
然而这类青年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他们的智力和品格相当好;他们也不像某些神经病患者那样内心惴惴不安、紧张不宁。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情感淡漠青年一只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上的障碍或阻抑,他们是神经症的“预备队员”。比如,有些青年自认为很“老练”、很“成熟”、“看破红尘”,他们斗志减退,不想靠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二、如何治疗“情感淡漠”
病理心理学家认为,对这类青年的“医治”是相当棘手的,比起前一种类型的情感淡漠者,更加麻烦、费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使他们“死灰复燃”,重新燃烧起生命的火焰,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帮助这类青年朋友寻找回来他们失去的精神乐园,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法”和“音乐治疗法”。
1读书学习法
有很多情感淡漠的青年,用读书、学习的办法,填补了他们心灵上的空虚,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热情起来、积极起来。因而,“读书学习法”,被病理心理学家和青年心理学家们一致赞誉肯定,认为它是治疗心理空虚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什么“读书学习法”会发挥这样大的效用?因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帮助情感淡漠青年看清前进的目标,在精神上找到寄托,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一心投入有意义的事业上去。因而在他们养成读书习惯之后,就会改变心理上的“三无”状态,精神生活充实了,生活也就不会再显得乏味。显然,因为有了知识之后,就会找到理想这一精神支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黑暗的旧社会,很多杰出人物对于祖国处于忧患中也苦闷过、彷徨过。但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用科学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等)充实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又用这些知识奋发有为地造福人群。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时写道:“书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从事的那种浩繁的工作当中,书给了他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被他出色地掌握住;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
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心理空虚的状态,而且可以医治精神抑郁。美国有些大学举办周末进修学习班,一些不是由生理上的内脏器官性病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参加进修班学习后,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消除了诸如抑郁、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这就再一次证实,“读书学习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的心理疗法。
2音乐治疗法
除了“读书学习法”以外,还有音乐疗法等有效地消除情感淡漠的心理疗法。比如,当你因各种原因而心灰意冷、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彷徨怅惘、寂寞空虚的时候,你可以时常听听进行曲那样宏伟奔放的旋律,它会给你带来充实同勇气、希望和力量。
上面是从病理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情感淡漠问题的,下面让我们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做分析。
1964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则杀人消息:一位年轻妇女夜晚在纽约昆士区自家住宅附近被杀害。由于被杀者奋力抵抗,谋杀者延续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她杀死。事后调查四邻有38人曾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无人相助,甚至无人报警。这件事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案例。为什么见死不救,“无人相助”?这可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旁观者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1983年5月24日,我国《光明日报》报道了一则牺牲自己、抢救别人的消息:1983年4月11日,福建省建阳县徐市公社中心小学的乡村女教师冯细珠,当一阵罕见的龙卷风席卷而来,教室就要倒塌的时候,她用双手紧紧地撑住大门,结果,学生们脱险了,而她却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而2008年“5·11”汶川地震中涌现的舍己为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同前述某些人见危不救的淡漠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种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
上面讲的这些,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大众社会心理来分析的。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的一个大前提。可是,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来观察,为什么在同样一种社会制度下,比如说在我们的周围环境里,大多数的人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而有些人却情感比较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呢?
三、“情感淡漠”的原因分析
有些病理心理学认为,淡漠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的心理反应。通常人们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先是表现为“攻击”反应;如果攻击反应失败,或者由于攻击反应而招来更大的挫折时,就会表现为“逃避”反应;如果不能逃避,就会表现为“淡漠”以至“无情”的反应。
攻击—逃避—淡漠(或无情),这3种不同的对挫折的反应方式,究竟采用哪一种?这决定于当事人所面临的不同的具体情境,以及和它们不屈的效果。因此,这3种不同的对待挫折的反应方式,并不是从强到弱地必经的3个步骤。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对待同样的挫折,有的人采取攻击方式,有的人采取逃避方式,而有的人则采取淡漠以至无情的方式。
说起“淡漠”和“无情”来,似乎是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甘心退让、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其实不然,淡漠只不过是把愤怒暂时地压抑下去,用“间接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消极的抗议”。
应该说,引起淡漠情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并不限于我们在开头所讲的那两种类型,实际上还包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多变量因素在内。因而单纯地从生理上或心理上查找原因还是很不够的。因而,我们不仅应该运用病理心理学的知识,也同时应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情感淡漠青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奥秘。
国外有一位病理心理学家叫做金布尔,他在1963年提出,下列一些人容易产生淡漠反应:①长期遭受挫折的人;②处于无助和无望状态的人;③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痛苦的人,④心理上既不能攻击也不能压抑的人。
这4类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淡漠的共同性基因,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所造成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有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一个人是否产生淡漠行为,那是取决于他(她)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信念的。说到底,淡漠行为的核心是保护个人、保护自我。
我们如若仔细深究便会发现,情感淡漠的人并不是真的“与世无争”、逃避退缩;如果碰到个人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并不全然表现为淡漠。上面讲的那桩美国纽约昆士区惨案发生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等人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他把淡漠的旁观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归纳为下面4种:①害怕暴徒用刀子捅自己;②怕参与干涉后,法院要自己去作证,这样一来,就会费去许多时间或产生其他牵连;③由于是突发事件,思想准备不足;④也许是一场虚惊,并无其事,自己贸然去救人,太冒失,会被人笑话。
实际上很明显,这桩杀人惨案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他们当时都听到了年轻妇女的呼救声)所申述的4大类见死不救的理由中,③和④只是一种借口;②是次要的;①才是主要的、真实的原因。也就是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淡漠行为的基本原因,是保护个人,“怕暴徒用刀捅自己”。
不过,也有些情况和兆头,值得人们深思。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法律咨询工作者,在总结父母不负责任地离婚,从而给子女带来了不良影响中发现:父母离婚的子女,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对人生和社会抱冷漠态度,对人缺少必要的信任,他们大多数性情孤僻古怪,道德感不强,要么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要么粗野无礼,缺少应有的教养。这种情况尽管是少数现象,但也不能不引起社会上的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消除有些青年的情感淡漠,不仅希望他们本人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向广大的父母、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呼吁:要尽力创造使青年人感到温暖、安全,受尊重、有希望的有利环境。
因为我们在一段感情当中用了心,失去了感情也就失去了心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会把一颗心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亲情、友情和爱情各占一部分。无论失去哪一种情感,我们心中都会萦绕着悲伤,这是失去带来的伤痛,我们无法去控制。
每一份情感,都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去经营。从小到大的每一份情感当中,都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去经营,才有可能让情感在时光中沉淀,才能有可能寻找到一个陪伴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人。
友情也好,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每一份情感都需要我们付出一份真心,而这份真心付出后无法收回,只会随着一份份情感的消亡而消亡。
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没心没肺,其他人越来越难以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也越来越不愿意接受陌生人走进我们的生活。
人失去的每一份情感,都是心的一部分,失去带来的伤痛,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真实的一部分。我们总是以为友情会是一辈子,可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经历了一个那友谊,有眼睁睁看着友谊消散在时光里。
我们曾经认为爱情会是一辈子,可是付出真心和时间精力的爱情,却同样走进了陌路。
我们曾以为亲情会陪伴我们一生,可是父母终将老去,而让他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们或许难以接受这种结局。
于是我们一点点懂得了这个世界的真实,身边的人总会离开,我们又开始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或许只是一种错觉,可失去每一份情感时,我们都会有这种错觉,这也让我们极度悲观,不愿意面对生活。
其实每一次失去和得到,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影响。可是得到时的喜悦永远都无法覆盖失去时的悲伤,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冷漠,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悲观。
或许我们需要封闭自己的心,才能减少心失去的速度,才能让自己笑出来。
平时生活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心情情绪会发生一定的波动。但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下,时间久了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收听音乐、进行运动、适当阅读、调节饮食等几种方法,来进行情绪方面的调整。
心态对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人的心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于处于不良情绪状态的人来讲,应该重视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那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第一、收听音乐
当情绪状态并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听几段与自己情绪类似或者是相反情绪的音乐,比如可以先收听一段悲伤的音乐,再收听一段愉快的音乐,这样悲伤的情绪能够慢慢的消失。
第二、进行运动
通过运动能让人的心跳加快,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吸收,能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起到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在情绪状态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到外面活动活动,有助于让不良的情绪尽快消失。
第三、进行阅读
书是知识的海洋,通过读书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让人的精神变得更为振奋,可让情绪得到安定。尤其是读一些轻松愉悦的书籍,能让人的烦恼逐渐的被冲淡。
第四、调节饮食
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通过吃一些对情绪具有调整作用的食物,也是非常不错的。碳水化合物具有镇定的作用,通过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具有镇定迟缓作用的神经介质。比如在情绪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吃一些玉米、马铃薯;而在精神抑郁的时候,就可以吃海鲜、鱼类、鸡肉、瘦肉等。
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几种,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应用,一般情况下能够让不良的情绪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比较严重,特别是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的话,那么也最好是找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
我和你情况差不多,但是我是个男的。 我以前也是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但是我后来从书上的一个有名企业CEO上学到了一点,他的性格也和我们相似,不同的是他什么事情都是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总是以一副乐观的心态做事。满满的正能量。
他曾过童年经历和我多相似,可是我完全被他的想法感染了,我们都是在童年里孤独的孩子,我在20岁时觉得自己一半是自己性格问题,一半是父母把我看得太紧了,同学放学都在玩的时候我在家发呆。但是那位CEO却是说,我感谢我的父母,如不是父母从小让我孤立,不让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我现在便不会一个人掌管着上万人的公司。
你可以看看过性格型态学中的[9型性格],看看你是哪种,我相信我们都是非常理智的那一类,比如我,是这种
智慧思想
欲望特质:追求知识
〖基本困思〗:我若没有知识,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
〖生活风格〗:爱观察、批评,把自己抽离,每天有看不完的书。
〖人际关系〗:理智型(Thinker)你是个很冷静的人,总想跟身边的人和事保持一段距离,也不会让情绪。很多时,你都会先做旁观者,后才可投入参与。另外,你也需要充分的私人空间和高度的私隐,否则你会觉得很焦虑,不安定!你也很有机会成为专家,例如电脑啦,漫画啦,时装啦,因为你对知识是非常热爱的!
〖好辨、抽离〗思想型的人常常观察身边的事,却很少参与,所以感情投入也很少。还有,他们好辨,很执着,却少有「辨输」的空间和量度。对知识的执着固然重要,但经验生活中所得的体会也非常可贵,希望你们取得平衡,得到最多!
不知道你是不是相似的,如果是的话那就没问题了,不是的话你可以给我多一点信息,我重新分析一下
按理说,没有任何感情和情绪应该是不会有痛苦的,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感受,你感受到了就会觉得痛苦,感受不到就没感觉了,哪里能觉得痛苦呢?就相当于知觉,没知觉的人他能感受到痛吗?不能吧。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你的感受,而带给你感受的正是情绪,感情。只有感情,情绪才会让你有痛苦或者快乐的感受。
所以一个人无情绪,无感情,是不会有痛苦的,同样地,也不会有快乐,因为她全都感受不到。不过这样活着也没有意义,所以宁愿痛苦,也不能无情,因为这样连快乐也没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