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意义

梁祝的意义,第1张

梁祝传说在现代甚至当下,依然被广泛传诵,显然并不完全因为其所争取的诸多权利,譬如女子受教育的权利,女子与男子同学的权利等,依然没有得到法律之保护。事实是如今现实生活中,早已实现了祝英台当初历经艰难曲折才争取到的诸多权利。既然如此,那么,梁祝传说还有什么现代意义呢?或者说,梁祝传说这样一个具有高度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民间传说,又具有怎样的普世价值呢?

  其实,早在明代冯梦龙的《情史》中,已经宣示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为封建正统道统思想所忽视压抑甚至异化的思想,那就是“情爱”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冯梦龙甚至将“情感”上升到情感哲学或者情感宗教的高度,从理论上阐述情感对于人生、社会以及生活的意义,认为真正发自肺腑的情感与情爱,是克服人性与现实生活中功利主义思想与利己主义思想的关键。一个失去了对于人的情爱意愿、能力和实际行动的人,是一个被严重扭曲异化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这样的人生,也是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人生。

  梁祝传说以一个男女爱情的现实故事形式,传达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那就是人对于自由与解放的渴望与追求。在梁祝故事中,最终甚至不惜以自我牺牲的极端形式,来捍卫并实现一种信念,那就是对“自由”与“解放”的信念,当然这种信念是以男女之间“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具体诉求表现出来的。

  梁祝传说本身定型之后,其故事强烈的戏剧性、内在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特色、充满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故事最终令人感动的悲剧结局,都让这个传说获得了远远超出于同类型一般民间传说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个真实地产生于民间又深深地获得民众喜爱的爱情故事。

《梁祝》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从同名民间故事中截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现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梁祝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因此,《梁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

梁山伯刚开始不知道英台是女的,慢慢的他发觉喜欢她,那时他以为自己喜欢男人了,英台一直喜欢他,马文才又喜欢英台,毕业回家时,英台借很多东西比喻自己与梁山伯,无奈他没能懂,后来他去找她,看到了她是女生,然后私定终身,可惜马文才家权势大,强娶英台,把山伯打伤,然后不治身亡,英台结婚那天,走到他坟前,突然刮起大风,然后坟墓打开,英台就跳进去了,最后化成蝴蝶。我最喜欢的就是《梁祝》还有歌曲《化蝶》所有版本我都看过,歌曲不同乐器演奏的也听过,我羡慕他们对爱情的忠贞。讨厌马文才,如果不是他,他们会有个美好结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8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