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记叙文写作离不开人物描写,而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除了可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之外,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本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明确外貌描写的概念,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认识到外貌描写并不是单纯孤立的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还可以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可以通过传神的外貌描写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为更好的突出文章主旨服务。
(二) 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由表及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物外貌描写并不是单纯的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还可以通过外貌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的情感变化,深入领会人物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在小学阶段应该接触过,但大多数学生不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写人千人一面,更谈不上通过外貌描写去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变化了。所以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明确外貌描写是什么,了解准确的概念;外貌描写应该写什么,透过外貌传递人物的哪些信息;如何去写好,可以用到哪些可行的修辞和手法。让学生通过板块式的学习和训练,对每一部分形成系统的认识。
3、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以学生的探究和训练为主。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使学生懂得外貌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3、尝试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同学共度一节课,来共同学习人物外貌描写,谁能告诉我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哪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大屏幕显示: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
1、知识导引
我来描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然后你们告诉我他是谁,好吗?
“他黒黑的眉毛下一双明亮的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 红红的嘴唇。身材适中,穿着一套整洁的校服。”
生:猜(左顾右盼,很为难,拿不准是谁)
师:为什么猜不准是谁呢
生:没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来。
师:这也是咱们很多同学在进行外貌描写时的通病,就是千人一面。写眼睛不是炯炯有神就
是水汪汪的,不然就是黑葡萄似的,而且还都是大眼睛,鼻子都是不大不小的,鼻梁都是高高的,脸蛋都是红扑扑的,这些现成的套词把咱们同学都变成了一个模样,就象“克隆”出来的似的,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就太格式化,脸谱化了,缺乏个性特征,同时也不符合生活真实。所以说,我们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征。那什么是特征? 生: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
师:下面同学们再看一段外貌描写,猜猜写的是谁?
“ 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
师:为什么能猜出是猪八戒?
生:抓住了特征
师:看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确技高一筹,他抓住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使猪八戒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
2、实战训练
出示关羽、小沈阳、陈佩斯的,让学生找出他们各自的外貌特点
小结: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独有的外貌特征。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二)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知识导引
出示张飞的,提问:你能猜出这个人物是谁吗从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勇猛、豪放、不拘小节、急躁、耿直------
师:由此看来,从外貌描写中我们不仅能了解人物的外形,还可以知道什么?
生:人物的性格。
课件展示《芦花荡》中关于老头子的外貌描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师:从中可以看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归纳(机警、干练、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自信------)
小结:透过外貌可以了解人物性格,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也要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领会人物的神韵。如果通过我们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那我们的写作就是成功的。
2、实战训练: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我们最熟悉、最尊敬的人。他(她)身上最吸引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一段外貌描写来表现班主任老师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
(三)、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1、知识导引
师:揣摩下面几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1)、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学生归纳:分别体会到了幸福快乐;着急发愁;伤心悲痛三种心情
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
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透过人物的外貌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 刚才的三个例段抓住了人物那个方面的特征?
生:抓住了老人的皱纹。
师:皱纹是老年人的特征,作者注意到了这一年龄段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三段描写都非常精彩,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实战训练:
我们在最近进行了期中考试,当成绩公布,我们拿到试卷时心情是不同的,有的人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有的人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我们能不能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一下人物当时的心情。
总结: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抓特征是为了做到形似。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情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人物,显示神韵。做到了形神兼备人物就会更加血肉丰满。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写活人物,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三、如何使外貌描写更生动?
多媒体展示:
比较一下: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学生归纳:1、妙用修辞(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
多媒体展示:
(1)侧面烘托:
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
(2)前后对比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环境点染
走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白发和落叶一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苍老。
学生归纳:2、巧用手法
五、做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每个同学用3——5分钟的时间描写教室中任何一个人的外貌,抓住他(她)的特征,表现他(她)的性格特点或内心感受。不要把他(她)的名字写出来。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然后我们一起猜猜你写的人是谁。
外貌描写训练注意事项:
1描写他人时,语言不要带有嘲弄意味;
2进行外貌描写,不要写生活表现;
3不要写名字,猜猜他(她)是谁。
六、作业:作文训练
正视自我,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你了解自己吗?今天,就从外貌开始了解自己吧!回去后,对着镜子,认真观察自己,把自己的外貌展示出来,让他人从你的描写中了解你的性格,走进你的心里。
(五)学习效果及评价设计: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更多的是学生在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探究思考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先进行写作知识的灌输,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思维处于不活跃的状态,而本节课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主线一点一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将主动权教给学生,将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适时的引导着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来解决问题。一块一练将知识落实到位。让学生在说与写的结合中将教学目标完成。
(六)本次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传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任何一种方法都没有学生自己的发现印象更深。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就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扮演了 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没有进行写作知识的灌输,而是引领着学生去发现和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教学内容一一突破,让学生在成功中充分找到自信并激发学习兴趣。活动设计从口语表达到片段写作,一步一练,侧重点各有不同。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又动手,学生学的开心,老师领的轻松。真正实现了新课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写作知识既落实到位又不觉得枯燥无味。
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2、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自信、乐观不放弃的形象,不断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优秀的小说中,一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可以创作出来的呢?还是基于对周围的观察探索出来的呢?
《把人物写活》的作者认为,凡是值得讲述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它们在不断帮助我们探索的是生命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基于作者细致深刻的观察,探索出来的出来的,而不是创作出来的。
《把人物写活》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大卫·科比特,九州出版社出版。大卫·科比特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全美不同地区开设各类写作课程。他通过洞察人心,剖析人性,通过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中的案例入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作者塑造能够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下面让我们打开书,一起跟着作者,看看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吧!
1人物形象的挖掘
人物的原形象来自哪里呢?作者认为人物形象的雏形源于某一个印象,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候源于一个真实的人,有时候源于一张照片。有时候人物的形象还来源于大自然,或者是古老的英雄传说,或者是音乐,或者是某个人讲的话。偶然触发的灵感怎么处理呢?
作为一名作者,除了需要具备这种敏感性外,还要捕捉到一丝灵感以后,及时处理。这时就需要不断往“深处挖掘,直抵最原始的、狂野的、波涛汹涌的灵魂深处。”挖掘到人物的欲望后,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原材料进行夜以继日有计划地加工处理,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就有了生命力。
有了人物形象以后,我们怎么挖掘人物的内心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4种工具,分别是调查、经历、同理心和想象力。虚构的小说世界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出来的。
2以欲望为中心的人物发展
人物形象是在外在世界中逐渐设立起来的。作者认为人物的塑造,就是需要在不断洞察人物的外在世界和人物的内心生活,通过恰当的提问来捕捉信息,让人物形象清晰起来。
而欲望便是塑造人物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欲望的本质是为了制造冲突。正是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作者认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主人公会遇到难以抗衡的阻碍,这时候作为作者我们就得做出改变,去适应,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求启示、激情或者力量,赋予我们持续不断的能让主人公走下去的能量。
人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而在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来,人是为了野心、欲望而活。那么在小说中让人物动起来的也是欲望。怎么让人物动起来呢?所以我们要探索人物想要的是什么?他的人生追求他的梦想是否已实现?如果没有实现为什么?如果已经实现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也就是找到人物的终极目的。寻找到人物的核心追求和终极目的。
3脆弱的一面更有吸引力人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个受伤或者需要帮助的场景人,内心很容易与他产生共情,然后愿意主动提供帮助。向人们坦露内心的恐惧或心事的人,有时候更容易获得周围的信任。我们塑造的人物也需要适当的示弱。
因为那个受伤的或者不那么完美的人物会更具吸引力,所以他们的经历有了意义的挣扎,这种挣扎和内心丰富的心理活动丰富了人物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塑造人物的脆弱时,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生存层面的,比如说受了重伤得了重病,或者面对突然来临的危险,身上的创伤和治病的残疾也是其中的一种。
有失业、陷入厄运,滞留在路边等一系列环境导致的脆弱;有道德层面的脆弱;还有潜在的针对身体、情感、精神或者心理危险的脆弱。
除了脆弱还有羞耻,他们会使人物产生不安全感,也就产生了人物的需求,所以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把人物写活》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文学大咖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