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防晒霜效果最好(8款公认好用的防晒霜)

什么防晒霜效果最好(8款公认好用的防晒霜),第1张

Hello,仙女们!

大家是不是喜欢跟风买防晒呢?买完之后又发现一点也不好用,居然还是会被晒黑!!怎么回事呢?防晒霜到底怎么选择呢?

想要知道哪款防晒霜适合自己,且不易晒黑,一定要先了解自身肤质和肤色情况,你属于哪一类型人群?

一、判断自己属于3大人群哪一类

容易被晒黑的人:

这一类人容易被晒黑,但也容易白回来,白得快,黑的也快;

容易被晒红的人:

这一类人往往比较白,在太阳强烈的刺激性,容易晒得皮肤发红,被晒伤;

容易晒出汗的人:

有一部分人可能皮肤比较黑。晒太阳后,肤色变化不大,也不怎么会被晒伤,但是一晒太阳就冒汗,容易出汗的人群;

二、不同的人群不同防晒霜思路;

不同的人群,防晒的思路也要不一样。

容易被晒黑、容易白——抗氧化美白

容易被晒红——抗炎、修复

容易晒出汗——防水

对于容易晒黑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带有 美白抗氧化 成分的防晒霜,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而对于敏皮或者容易晒伤的人,晒后角质受到损伤,会变得更加脆弱,失去防护能力,变得更加容易变黑, 需要抗炎和修复 ;

而像有些皮肤比较黑的人,本身的黑色素在被晒时,吸收了一部分紫外线,因而没那么容易晒黑晒伤,但是却容易出汗。出汗后,对于那些 不防水的产品,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

三、不同人群适合防晒霜推荐

容易被晒黑人群:

安热沙小金甁

这款老牌实力防晒,应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啦!它含有大量美肌抗氧化成分,保湿效果好,也是一款去海边、沙滩等户外地区常用的防晒。

带有酒精,质地有一点点油,有不少人用了会闷痘,但是防晒实力,和防水实力不错!建议户外的时候用!日常通勤,就没必要涂这款了!

兰蔻小白管

这也一款SPF50 PA++++,防晒实力和防水能力都不错的防晒霜。户外旅行、沙滩游玩、工地监工都适用。

缺点就是含有酒精,敏皮,孕妇不推荐!

容易晒红的人群:

城野医生粉色防晒霜

这款是还是敏皮专研,温和防晒体系,5大神经酰胺高效修复。SPF40 PA +++,适合敏皮、医美过后的皮肤日常防晒。

Sofina蓝蕾丝防晒霜

SPF50+ PA++++的高倍防晒,带有保湿的效果,乳液的质地,感觉涂抹来有点稀,适合干皮。

带有一点淡淡的香味,比较稀的乳液质地,好推开,上脸成膜快!

怡思丁水感防晒霜

也是老牌防晒了,现在除了新款,比旧款防晒实力更高,旧款比较水润,新款就有点搓泥,油皮会觉得油。

这款防晒指数达到50+,另外他们家还有一款万金水防晒,防晒指数30+,适合日常通勤。

适合易出汗人群

OLAY小白伞

不含酒精,清爽质地,防晒防水效果好,也不假白,就是有点辣眼睛!!

SPF50+ PA++++成膜快,轻薄不油不干,肤感还不错!

香蒲丽防晒霜

SPF50+ PA++++的高倍防晒,适合大夏天使用,精华乳的质地,好推开,官宣是无油配方,能快速成膜。

不过,这个质地还是有点乳霜的感觉,好推开,就是感觉不太好挤出来呀!

资生堂蓝胖子

蓝胖子这一款,基本上不用多介绍,一直是防晒实力排名前几的,里面有个"水汗加乘"的技术,确实是厉害啦!遇到水之后,防护网越密,加成防护。

防晒实力和小金甁有得一拼,质地也更为清爽,不搓泥,不假白。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欢迎评论区交流意见!#品牌好物##教你护肤教你美##防晒大作战#

某次路遇一家装修小资的店面,招牌上书:“XX洋果子店”,进门一看,满货架都是烤面包和奶油蛋糕。我问老板:“为啥不叫西饼店,取个洋果子是什么意思?”老板解释说:“日本人把本土糕点称为和果子、把西式糕点称为洋果子,洋果子本来就是西饼的意思啊,这么取名好听!”

我哑然失笑,很多人确实是这么误读“洋果子”的。事实上,日本人所说的“洋”和中国的“洋”非常近似,泛指一种经过本土文化改造的西方传入的手法或原料。比如中国人把土豆称为“洋芋”,但并不意味着炸薯条和土豆泥拌黄油能在中餐里成为主流;比如“洋娃娃”也有穿旗袍、穿唐装的,并不全是金头发、蓝眼睛的芭比。洋果子当然也是如此。

NHK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日本西式甜品》,也许是反映洋果子身世的作品中最细致的一部,除了历史纵深之外,也是日式生活情趣的一个缩影。非常推荐大家一看。

纪录片里叙述洋果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大航海早期,由葡萄牙、西班牙的传教士带来。他们通过分发西式点心,推进宣扬基督教。虽然在日本传统的神道和佛教面前,西教的影响力至今仍然单薄,但那些用鸡蛋、面粉、黄油、糖制作的美味小食,却与和果子的糯米口感很是不同,深深吸引了嗜甜的日本人。

在当时,一种口感比较硬的海绵蛋糕“卡斯提拉”,和一种叫“Kompeito”的糖果,是日本老百姓的最爱。而他们,也成就了后来日式洋果子最最经典的铜锣烧与金平糖。

许多国人对这两种洋果子最初的印象大多来自哆啦A梦,小时候看着蓝胖子大口嚼铜锣烧的模样,估计没少流口水。后来国内也有售卖铜锣烧,买来尝尝,似乎觉得味道不过如此。其实,并不是铜锣烧本身不好吃,而是国内的西点师傅做得不地道。

铜锣烧的美味,来自于两片夹着红豆沙的饼,它们其实是烘烤过的长崎蛋糕。这种蛋糕源自卡斯提拉,日本人后来用了制作戚风的手法,分开打发蛋清蛋黄,并在其中加入蜂蜜和味啉。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东西进了烤箱,前者营养物质容易被破坏并易焦、后者则非常容易挥发。聪明的日本厨师发明了低温烤箱,用不破坏蜂蜜和味啉的温度,几乎是把蛋糕焙熟,这正是国内大部分甜品师所没有的条件的态度。这样一来,蜂蜜独有的带着胶质的甜味和味啉淡淡的酒香就渗透在了蛋糕里,趁热夹着红豆沙,才叫做“真-铜锣烧”。

铜锣烧只是洋果子被改良的一个例子,与之类似的,还有用英式松饼替代海绵蛋糕制作的日式草莓奶油蛋糕、用糖水栗子代替鲜栗子制作的蒙布朗、仿造海苔饭团外形制作的折叠华夫……

事实证明,日本人在改良甜品方面的创意,不仅征服了本国人民和邻国。甚至连西方国家也深以为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今风行欧美街头的“抹茶”,不管抹茶蛋糕、抹茶巧克力酱还是抹茶甜品,都堪称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

前阵子我在新西兰,在皇后镇街头买到过一种甜品“达垮兹”,味道很棒。甜品的主料是杏仁口味的蛋白酥皮,咬开来,里面藏着口感丝滑的卡仕达酱。口感类似于马卡龙,却没有那么甜腻,比它更有东方料理含蓄不张扬的情趣。回来一查,果然是日本甜点师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发明。

想起梁静茹那首很轻快的校园情歌《幸福洋果子店》,陈珊妮写的词很有意思:“我要我们甜得刚刚好,温柔像鲜奶油蛋糕。”没错,“甜得刚刚好”和“温柔”,也许是对日式洋果子最精确的评价。

出品 | 食味艺文志(微信号: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华(微信号:qyqy11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5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