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合方几和是真是两位浮世绘画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徒关系。落合方几是江户时代晚期的浮世绘画家,以描绘美人画著名,其作品以细腻的线条和色彩搭配为特点。而是真则是落合方几的弟子,他的作品风格也受到了方几的影响。
落合方几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拥有众多的弟子,其中包括广重、春画派的绘者等等。而是真是他的其中一位弟子,也是他较为得意的弟子之一。在师徒关系中,方几为是真传授了绘画技艺和艺术理念,对他的艺术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落合方几和是真之间的关系是师徒关系,是真是方几的弟子,并在其指导下学习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八种画风的方法如下:
1、“写实风”插画
应该是最常见的风格了吧?实物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把那些最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即可。
2、“时尚风”插画
顾名思义、应用于时尚相关产业的插画作品。大量应用于商业海报、杂志、游戏IP、以及现今最主流的电子商务。
3、“幽默风”插画
这种插画风格相信是长期潜水在各大信息平台的朋友做熟悉的。
4、“唯美风”插画
广泛应用于文学插图、桌面壁纸等营造文艺气息的领域。
5、“Q版”插画
只要可爱还被需要,Q版永不灭!商品包装,页面设计,游戏人物...无论是二次元,还是欧美向,各种大头娃娃一般的造型永远都不会过时。
6、“科技风”插画
“科技感”这种伴随时代进步而衍生出来的风格,以其规整复杂的形体结构,体现出酷炫的未来感。
7、“装饰主义”插画
举个例子~库洛牌大家都应该见过,这种多是以装饰性的内容为主,比较注重对线条的处理。
8、“影像合成”插画
众所周知,很多商业向的项目一般都是一个月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是不可能给你很长时间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进行精细刻画。这个时候,贴素材就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方法,我们也有种说法叫“半P半画”。
人物画
人物画基本技法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从近年来陆续发掘的古代帛画或壁画中,可以见到古代的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们的面貌,有浓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萨、罗汉等释道人物,甚至更早的神话传说,充满的神秘的宗教色彩。
尚可见到描写现实生活百态的风俗画、表现宫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画及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画等,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都有细致的感情描写,和唯妙唯肖的形象刻划,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求这幅插画作者目测是日本的
特雷弗·布朗
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1994年在日本结婚。其作品中孩子无辜美态、对儿童的虐恋、暴力美学,均来自日本文化。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为很多乐队制作大碟封面,包括:Coil、Deicide、Whitehouse、GGAllin、JohnZorn、KayoDot、VenetianSnares乐队。]
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笔下的所有人物,毁灭、破坏的冲动和混杂着性欲的杀意。他们的作用就是作为我们——赏画者的性对象,杀戮对象,伤害的对象。他们的一切伤口,一切的撩人的恐怖而美丽的扭曲身体,都是以勾起人类内心最为强大恐怖的欲望和麻木身体的蠢动为最大目的!如果你承认无法接受,那么你已经落入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布下的陷阱。
这个把玩人类欲望极限的迷宫的艺术家。他的画没有那么许多沉重,而是给人一种“玩物”的感觉。现代与“虐恋”有关的艺术创作虽已被承认为一种艺术。却因其色情的含义太重而始终无法得到正视。而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却又堂皇的应用着虐恋中一些轻度的元素为其增加性感的程度。就象有传闻说玛丽莲·曼森(MarilynManson)是摇滚界制造出来以测验大众的对过激行为的接受能力一样。或许,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就坐在他的迷宫之后,通过他不断抛出的作品给我们刺激,然后微笑着把玩所有人的欲望。
糖果和疼痛的味道
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说:“我更希望观看者能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把我的画单纯理解为暴力和性虐的颂歌,很好!这表示我的作品激怒了他们。从另一个极端上讲,我犯过的虐待儿童的罪行是对我的作品的褒奖,我帮助他(指被虐的男孩汗)去面对严肃的情感。我的意图在这两者之间,而不是以触犯伦理和道德规范为出发点,我也不认为自己是探索人类本性罪恶一面的卫道士。”
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的艺术是天真、暴力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相撞的结果。他先用一种维美的画风诱奸其观赏者,随后再用他所谓的“有争议的性内容”使他们震惊。这个“内容”通常为一些日本的洛丽塔们带着瘀青,被虐待并捆绑或只是露出她们的内裤。特雷弗·布朗(TrevorBrown)近期从英格兰移居日本,因为他认为他的事业反映着日本的社会和他的黑暗面,包括女学生,护士及类似的大量暴力来源。
艺术即生命。艺术的主题就是人生的主题——性和死亡。人们的内心就象黑暗中被手电筒所照亮的墙壁。光明的那些,爱情和与其他人羁绊,欢喜悲伤都会一一浮现。移开一点,看那些黑暗。自私以及无穷尽的欲望和杀意。在那里形成一股旋涡。
没有头脑,而只有美丽或恐怖而吸引人的身体,是错误吗而在这个已经极度欲化的世界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些呢。所有的商品,包括艺术品,都在以挑动人类本能的性冲动为目的。哪怕它是在表达一种最为极端的欲望。在情色和色情之间,艺术品和性唤起品之间谁能够真正的把握住这个尺度也许真理就是没有真理,从来都不存在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死亡的冲动和杀戮的欲望。
这些咬噬性的小小伤口永远的留存在
我们光滑温暖并藏污纳垢的人生之上
发出恶毒而神圣的誓言
在母亲烂掉十年的骨盆上
你冰凉指骨给我的拥抱
依然温暖
著名动漫《全职猎人》人物:飞坦将此书读过
可恶!人教版日语九年级教材惊现731插图,插图是怎么过审的?书本是孩子看向世界的第一扇窗,而人教版教材惊现731插图一事严重引起了社会的众议。不难从网上的中看出诡异的画风穿插在教材当中,而教材中的插图也是丑化了的国人形象,是网友过于敏感还是审批把关不严格
从众多流传中不难看到这组中,小男孩身上
T恤
穿的数字是731。说起731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这段历史。731是日本的一支部,在侵略中华战争中日本利用这支战队拿中国人做活体实验。这支部队是非常恶劣和
反人类
的一个存在,而教材中却出现了这个数字不禁让人背后发凉,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而为之
这已经不是中国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前不久人教版小学教材频频出现丑化和恶意插图也登上
热搜
。教材中的不难看出,想要将中国儿童的审美以及思想引上一个畸形。而这次的731插图也让人联想到此次事件,网友纷纷呼吁国家教育局到底是如何审批是否应该对此次事件提出重审核检查,并且严格查审这件事情的原委。虽然仅仅是一个数字查图,但是如果不重视很可能就错失了一个浅藏在我国的毒瘤。而且还是针对于中国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正是国家的希望,不能让他们思想上和认知上进行一个跑偏和错误的认识。
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教材审批的严查,更应该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中国儿童应该在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如果儿童没有教育好,那么中国未来又有什么希望可言小了说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插图,大了想可能是一个政治问题。希望国家部门能够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对这件事情采取一个重视的态度。
如何看待中国插画师为抗议日本排放核污水所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日本江户时代画师葛饰北斋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寓意“人类直面困难、顽强奋进”,堪称日本浮世绘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神作”。近日,日本政府公然决定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起广泛批评,微博ID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由此创作出《神奈氚冲浪里》表示抗议。
这名插画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幅画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日本政府不该把核污染水‘一倒了之’”,否则全人类所面临的后果将和画中一样。
一:美形类无论唯美,还是用些简单笔触画些白描的无特色的帅哥,美女的谈不上什么技法的绘画方式在大部分动漫迷心里好象区别不是很大,这些画作被统一称之为美形甚至在某些无知的动漫迷心里美形就等于所谓的"画风好"除了所谓美形外就可以被冠上"画风差"之名可见美形在如今的亚洲市场,所占据的主流地位,如今日本大部分新番作品以此类风格为主日本的clamp,桂正和,高桥留美子,车田正美等等
都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人物美形类主要派系
1:白描类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漫画中的白描派,着实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绘画技法趋于简单,多以线条为主;五官、脸型上没有过多的修饰,画面也称不上华美;但画出来依旧是脸蛋尖尖,眼睛大大,男的都挺帅,女的都挺靓——这就是我所说的“白描派”。使用白描的画风,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既节省了劳动了,又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一派中成功的作者是高桥留美子,《乱马》是经典之作,《犬夜叉》也是人气颇高。另外还有一些少女漫画都属白描派,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2:巴洛克类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却一直是美术史家们有争论的问题。"巴洛克"一词的原义,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一种可能会与美型类作品混淆的风格,区别在于巴洛克风格更加华丽但未必唯美,更加费工费时,细致入微,还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用色也更厚重。日本很多插画家非常喜欢这种风格,当然也包括笔者很喜欢的一位插画家,天野喜孝。当然动漫作品中也可以见到类似此类的风格不过日本的所谓巴洛克风格,其实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巴洛克,还是参入了一些唯美的东方的东西在其中。希望大家在其华丽的外表下、感受其贵族气息和浓重的戏剧效果。
3:洛可可类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co
合并而来。Rocaille 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
即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下妻物语><圣魔之血>等动漫作品可以归为此类
4:唯美派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相对与大部分美形作品,追求背景和人物的高仿真度人物的头身与五官比例更趋与正常化但手法处理尽量唯美,豪无瑕疵
桂正和等漫画家,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人物
二:写实类
据事直书;真实地描绘事物。
写实绘画从表面看,是一个古典和传统的样式。从最早的西班牙岩画到十九世纪的法点击此处添加说明国学院派、印象派;从前苏联的绘画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讲究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面貌。但是,一个绘画样式能够逾千年不衰,并不是仅靠传承或某一教学体系所决定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是人的物质形态外化延伸的结果。
漫画界的很多所谓写实的作品,其实用真正的绘画标准的写实派还是有真实度上的明显差距由于漫画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艺术形式,所以也应该在写实这个概念上,对漫画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宽写实类主要派系
1:欧派
欧派写实风格,画风相对简单粗犷,线条较硬,略微夸张但原则上还是比较接近真实的写实风格
大家十分熟悉的<蝙蝠侠>等作品,属于此类作品
2:传统派
日本传统漫画的写实风格
日本早期漫画很多采用这种风格
主要看作者的素描功底
池上辽一,北条司,原则夫,包括浦泽直树等等
虽然各自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但原则上都归与此派3:惊悚派
建立在写实基础上,加上扭曲,想象某些恐怖的物体,包括刻意用色调等手段营造出恐怖气氛的画风流派
伊藤润二等漫画家为此类作品代表人物
4:超写实派
这里要说一下,因为漫画和绘画的真实度有明显不同
在绘画中的超写实主义无论从颜色,光感,等等
所有方面都达到主以乱真的地步,画的如照片一般
才能够上这个标准
而漫画至今没有哪部作品能够得上如此标准
这里的所谓超写实,是明显比一般写实类漫画逼还要真许多的漫画作品
比如田中政志的作品
三:写意派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
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写意。写意一词来源起中国,风行于宋朝。在漫画中,写意与写实的概念往往重叠原因在于漫画中的写实往往对应与绘画中的画作就够不上写实这个标准了所以在漫画中想把写实和写意的概念区分开,则更难但艺术标准往往是个概念化的东西,没有明显的标准和度量衡在实在难以区分的时候,任归一类问题也不大写意类主要派系
1:水墨画派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自然重意不重形,所以深得写意二字神韵。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虽然相对如今白描派、野兽派等风、已是逼真一些。但讲究"气""韵“得水墨作品终究还是归为写意最为恰当。如今浪客行也开始用毛笔了但深的其发的还是要看中国人哪郑文,当今国漫代表人物
2:浮世绘画派夸张、富有逻辑性、人物脸谱化、景物往往成一个纵向偏斜、色彩以自然色为主、描写多以日本本土乡村、和富有日本代表性的事物的日式油彩木板画。特点:1:受欧洲中世纪影响2:浓郁日本特色3:戏剧性4:复古江户时代也是备受日本艺术家推崇的时代,井上雄彦每每谈到作画,都不免赞叹一下江户时代的画家。现代漫画始祖是手冢治虫,而漫画始祖则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葛饰北斋。其创作的富士三十六景,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四谷怪谈》《怪化猫》《盗贼团五叶》等等其实细数起来
无论什么风格的漫画很多作家在插页的时候也还是喜欢弄个浮世绘玩玩。日本特色嘛
四:夸张类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形体,或某些方面特征蓄意夸大,表达作者某方面强烈意愿的画法。比如毕加索的《受难的基督》吗,看到这张画你一定不会发现里面的人物,其实在画里毕加索画了十多个抽象变形夸张以后的人物,并且每个人物又赋予着不同的意义。欧洲动漫,和早期的动漫作品都喜欢用的画法,特点是:简单,直白,强烈,但又不乏深意。世界销量第一的《隐身人》还有如今大热的《海贼王》都属于此类范畴。另外这里笔者要提请各位注意的事,夸张类的作品在动漫中其实并不现得其特别简单。因为包括美型类的很多漫画技法,其笔触都非常简单,所谓简单是相对与绘画而言的。
1:野兽派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欧美诸多以此风为基调的漫画作品日本的みささぎ枫李
是日本动漫界此派代表
2:传统夸张类根据手冢治虫遗留画风加以夸张的变种。原则上归于正统,但在分镜、比例、透视、黑白对比、肢体动作、人物表情等,大幅加强给人造成大于实际的庞大感、纵深感、沉重感尾田荣一郎先生的《海贼王》佐藤正先生的《森林好小子》为此派典型代表
3:击技派原哲夫是技击漫画的鼻祖。大多技击漫画多少都受其影响。画风硬朗写实。充满阳刚之美。
极度健美的男性肌肉占了漫画内容的相当部分,纯爷们的漫画风格。作为小池一夫的高徒、以及曾经的合作伙伴,可谓功成名就。我个人十分喜爱的《忍牙》还有其他击技类漫画都深受其画作影响。此类漫画共同特点1:色调深沉2:人物全身特写充满漫画3:肌肉男、怪人多4:打斗都互有损伤、且形状惨烈
4:Q版派脑袋和身体几乎成1:1的比例有的甚至脑袋更大的画风在少儿作品、或卖萌漫画中经常出现国内的Q版三国,包括闪灵二人组里的天野银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类动画里大的只有一个头、甚至没有手指头和脚指头
五抽象类抽象画(抽象艺术)定义:非具象、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 有三个内涵:
首先:抽象画作品中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也不反映现实生活;其次:没有绘画主题,无逻辑故事和理性诠释,既不表达思想也不传递个人情绪;
第三: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
很少有动漫敢与采用这种元素的风格但还是有的。比如有一部叫《岩窟王》的动画。画风中多处采用这种风格。但也只能算是元素借鉴。
凡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注:1987年3月伦敦古画拍卖市场上凡高的《向阳葵》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磅的高价买下。(按近期比价 1英磅=15。8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35550万元,即:3亿5仟5百5拾万元,另一次拍买会上《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元美元成交,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约合人民币6、8475亿元,真可谓价值连城。)
简洁一点:
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张晚意微博头像是谁的画张晚意的微博头像是由著名插画师陈晓晨(小晨)绘制的。小晨是一位拥有多年绘画经验的插画师,擅长于绘制可爱的人物形象,并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张晚意的微博头像是由小晨绘制的,其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可爱,令人印象深刻。张晚意的微博头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小帽子,脸上挂着一个温柔的微笑,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可爱。小晨的绘画风格非常独特,把张晚意的微博头像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零基础可以学插画吗?都学什么内容呢?商业插画设计前景怎么样?天津零基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必须先打好基础,那就是学好在纸上的绘画技术,比如素描,临摹等,只有在纸上画好了,才能移到数位板上绘画,任何画师没有说只会在数位板画,不会在纸上画画的,插画一般分为几个子类,如儿童插画,原画,商业插画,插图等等,每个类型都有其一些独特的技巧,初期打好绘画基础后,会学习画比如,头像,动物等基本物体,再深入学习各类型的画法,插画的应用领域是很广泛的,在诸多产品设计,出版物传媒,艺术设计等都有应用,工作是不愁找的。找合适的学校学习,请认准对方的办学许可资格,再现场试听,看看作品综合评定比较才好。世界的外国素描头像大师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他和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了整个法国画坛。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对后来许多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甚至毕加索都有影响。巴伯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是一位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1703年-1770年5月30日),法国洛可可时期的重要画家。又译做法兰撒·布歇或是法兰克斯·布雪。他以综合性,感官的绘画主题闻名。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Bouguereau,1825年11月30日-1905年8月19日)是19世纪末著名的法国学院派画家,毕业于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在1850年得罗马奖学金。他一生坚持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很受当时人的欣赏,现代对他的作品也大有人赞美。由于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学,所以当时受夫人的影响,极力帮助女性画家举办画展列奥纳多·达芬奇1(意大利语:Leonardoda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í,SalvadorDomenecFelipJacintDalíDomenech,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他的超现实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David,又译“达维特”,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画作“自由***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H·保罗·德拉罗什(Hippolyte-Paul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1859年11月4日)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Friezeof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发音(说明·关於)),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凡高的作品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直到死后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富于想象力赢得评论界的赞扬。在他死后一些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画法,强调感情的宣泄,而对现实不一定作出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此外凡·高的绘画风格对后来出现的野兽派也有一定影响。约翰·斐拉克曼(JohnFlaxman,1755年7月6日C1826年12月7日)是英国著名雕塑家和插图画家。让·昂诺列·弗拉戈纳尔(1732年4月5日-1860年8月22日),法国罗可可时代的代表画家。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w,生於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於后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趋向於_原始_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徵性的物与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艺术风格的知名艺术家。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谷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後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JosédeGoyayLucientes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是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派的创始人,其画风影响了後来的法国印象派。葛饰的笔名很多,如春朗、宗理、画狂人、戴斗、为一、d等。托马斯·吉尔丁(ThomasGirtin,1775年-1802年11月9日)英国画家,蚀刻画家。吉尔丁出生在伦敦南华克区一个成功的绳索制造商家里。在他幼年时父亲病逝,他的母亲嫁给了一个绘图员瓦根。吉尔丁跟随继父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金属版画家爱德华·多耶斯(EdwardDoyes,1763年-1804年),他还结识了J托纳(JMWTurner)。让-安东尼·华托(1684年10月10日-1727年7月18日)是法国罗可可时代代表画家。萨托尼诺·赫兰(SaturninoHerrán,1887年—1918年),墨西哥画家。生于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Aguascalientes)。1903年,他父亲去世。两年后,全家搬往墨西哥城。1912年,25岁的赫兰认识了他的妻子罗莎里·阿莱拉诺。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儒略历1866年12月4日,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在包豪斯从1922年开始任教,在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约翰·康斯特勃(JohnConstable,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英国风景画家。凯绥·柯勒惠支(K_theKollwitz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年7月26日-1875年2月22日)。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蒙的空间感。简称做柯洛,或译做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彼得·冯·柯内留斯(1784年-1867年)是德国著名画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是一位杜塞尔多夫画廊的巡视员,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做为长子,为了帮助维持家境只得放弃继续学习绘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拉斐尔·桑乔(Raffaello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乌姆勃利亚省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画家。拉斐尔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的画以“秀美”著称。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从中领悟了不少。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和龙搏斗”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皇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派》(SchoolofAthens)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他短短一生创作出不少作品,于1520年早逝。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经典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印象派中雷诺阿的特色在於描绘迷人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你很少感觉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怀,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母亲或是长姐般的笑容。雷诺阿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让绘画挂置的环境充满了画家想要的感觉。雷内·马格利特(René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全名是雷内·弗朗索瓦·吉斯来恩·马格利特(ReneFrancoisGhislainMagritte)。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8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从师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西奥多·卢梭(_tiennePierreThéodoreRousseau,1812年4月15日—1867年12月22日),法国巴比松派的风景画家。依全名又译做皮埃尔·埃提昂·蒂奥多·卢梭。他的中文译名有相当多种,有时做胡梭,有时做鲁梭。卢梭的风景画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评价是有褒有贬,他是提高法国风景画家地位的重要人物,在18世纪当时,他的作品被拒於主流画派长达10年的时间,最後终於在1848年获得大众的认可正式有公开展出,并被授与荣誉的十字勋章。并成为将巴比松派接续到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亨利_马蒂斯(法语:Henri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爱杜尔·马奈(_douard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是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MichelangelodiLodovicoBuonarroti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1475年生於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李奥纳多·达·文西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後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宗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文西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於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胡安·米罗(Joan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_ois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w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习惯被称作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Moreau,1826年4月6日-1898年4月18日),法国象征主义画家。生于巴黎,死于巴黎。莫罗的绘画主要从基督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取材。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莫罗的绘画作品中往往包含着文学要素,因此莫罗往往被同时代的象征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尊为先驱。1891年,莫罗成为法国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在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野兽派先驱的亨利·马蒂斯和乔治·鲁奥。克洛德·莫内(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後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奥德·纳德卢姆OddNerdrum(1944年4月8日-)挪威画家。他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他宣称自己的作品不是艺术,只是一种浮躁虚夸。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明显受到了伦勃朗(Rembrandt)和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的影响。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Totto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欧姬芙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相当具有特色,多为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满著同色调的细微变化,组成具有韵律感的构图,某些时候欧姬芙画中的物品外轮廓,让观者感到此物品的轻脆感。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以《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常被简称做普桑。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Alessandro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法语:Théodore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1824年1月26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於后印象派。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Суриков,1848年1月24日—1916年3月19日,俄罗斯著名画家,1948年莫斯科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苏里科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并且获得一级艺术家称号。成名作大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提香(TizianoVecelli约1477年-1576年8月27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万尼·贝利尼画室学画,与著名画家乔尔乔涅同学。蒂埃哥·委拉士开兹(又译委拉斯贵支)(1599年6月-1660年8月6日)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哥·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委拉士开兹的全名为蒂埃哥·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伊·委拉士开兹(DiegoRodríguezdeSilvayVelázquez),出生于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维利亚,父亲胡安·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是祖籍葡萄牙的小贵族、律师,母亲罗里玛·委拉士开兹是塞维利亚的贵族世家,依据当地习惯,姓随父母中家世身份高的人,因此他随母姓。安德鲁·魏斯(AndrewWyeth1917年7月12日-)美国当代重要的新写实主义画家,以水彩画和蛋彩画为主,以贴近平民生活的主题画闻名,作品已被相当多的博物馆、艺廊重视与收藏,包括了美国国家画廊。他的全名是AndrewNowellWyeth。又译作安德鲁·奈维尔·维斯。马克·夏卡尔(俄语:МаркШага_л;白俄罗斯语:МойшаЗахарав_чШагала_;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出生於俄国的犹太家庭。父母只靠著微薄的收大以养育10个子女,家境贫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乡民、演奏著小提琴的人、牛、羊、鸡以及马等都存在於少年夏卡尔心中的,这一幕幕的印象,成为了他的创作泉源。乔治·皮埃尔·秀拉(Georges-PierreSeurat,又译做乔治·修拉,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点彩画派的代表画家,后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画作风格相当与众不同,秀拉的画充满了细腻缤纷的小点,当你靠近看,每一个点都充满著理性的笔触,与梵谷的狂野,还有塞尚的色块都大为不同。秀拉擅长画都市中的风景画,也擅长将色彩理论套用到画作当中。
凡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注:1987年3月伦敦古画拍卖市场上凡高的《向阳葵》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磅的高价买下。(按近期比价 1英磅=15。8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35550万元,即:3亿5仟5百5拾万元,另一次拍买会上《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元美元成交,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约合人民币6、8475亿元,真可谓价值连城。)
简洁一点:
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英文名称Starry Night 法文名称Nuit etoilee 荷兰文名称Sterrennacht 创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创作地点圣雷米Saint-Remy 创作时间1889年6月 类型油画Oil on canvas 尺寸730x920cm 现存纽约现代艺术馆 New York,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具体介绍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有人却认为,这似乎更是感到安全和隐晦的产物,作为歉意和爱的表示,什么也没有了的梵高割下耳朵。由于疯狂的行为,这由心里发出的真实情感,就这样被送入精神病院。而这时期的梵高,事实上却创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情吗?不能从精神病的认识中摆脱出来,只是不想说也不知道说什么罢了。艺术并不是越会画就越理解别人的心情,更不是认识的作品越多,越理解作者的心情。请不要亵渎悲伤的人。 红褐混合的火焰预示着要从情境内逃出的痛苦,与画布顶点的距离也是绝不能逃出的理由,云层和夜空形成漩涡,不断的吞进吐出,困惑、解脱、痛苦不停缠绕。平静的村庄上方占据了大篇幅的疯狂与悲伤。画布没有真正的如“流动的星夜”中说的那样流动,是悲伤在缠绕着作者,不是画布,画境永远是静止且立体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时间不同,心境不一。星星、月亮和希望的光晕,不停挣扎着释放,可终究没有到达村庄里面。仿佛幸福没有照到悲伤里那样。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文森特·威廉·梵高 外文名: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国籍:荷兰 出生日期:1853年3月30日 逝世日期:1890年7月29日 代表作品:《向日葵》《手拿康乃馨的女人》《自画像》
人物生平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作品风格
梵高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梵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 那点点**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星夜》: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敏感而不稳定。几近骚动的线条,刺目的换色或耀眼的红色在激情的指挥下恣意舞动,就连生长于大地的扁柏也在尽力挣脱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动的蓝天,这简直是一篇激情的汪洋。梵高的激情远比高更来地激烈与外乡,在梵高的绘画中,所有的色彩与形象都必须服从他不羁的激情表达。——房龙《西方美术简史》 文森特·梵高的星夜油画已经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颠峰。尽管梵高的一生中只卖出一幅油画,但他作品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星夜是当代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它也是被复制最多,印刷最多的油画。从堂麦克林的歌的”星光,星光灿烂的夜晚“(根据星夜油画改编的),到无止境的商品都在夸耀它-星夜这幅不可思议的油画。 有人会问这幅油画里有什么特征使它深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的确有一些特点激起观赏此画人的兴趣,而每个特点感动每个不同的人。下面将会详细述这些特征: 1 碧蓝的天空充满了旋涡的云,闪耀的星星和明亮的月亮。这些特征虽然是夸张的,但它使我们产生联想,也使每个人感觉舒适和放轻。星夜吸引我们的视线,跟随画里那卷曲旋转的星云和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星,画里面的回旋的曲线和旋转的动律带给我们灵魂深处的震撼。 2 星光下沸腾的小山边上静卧着一个小村落。结构上带给我们一种与骚动相制衡的宁静。也许那冷暗的色彩和火焰式的视觉触发我们童年时对夜晚,天空和星星的幻想。村庄的中央有一座带有高高尖塔的教堂,它统治着这些小房屋。这尖塔带给小村落一种安稳,创作上溶合了尺寸和隔离的协调。 3 画的左边有大块暗色结构,它表现了尺寸大小与孤立的完美一致。与画里的其它物体的尺寸相比,该结构是宏伟的。用旋涡式的曲线描述汹涌、动荡的天空,带给此画一种深刻的意境。该结构向我们解释了此画受人喜爱的理由。从山脉到树丛,让我们对形状的分析有了广阔和完整的认识。 梵高年轻时因同情穷人(1876-1880) 想献身于基督教。许多人认为此画里的十一颗星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圣经起源第37章第9段有下面这段话: "他还做了另一个梦,把它告诉他的兄弟,看哪,我有更多的梦想,看哪,太阳,月亮和十一颗星再向我们敬礼。"《三幅星夜油画的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创作环境
在西欧传统绘画的远近法中,画家常常从观众席来观察舞台,观察风景与人物。但是对梵高来说,在他病情尚未发作之前,已感到被另外一个世界监视着。他察觉到受苦恼、受烦闷的,不只是他本身或者如向日葵那样的对象,而是能够把一切万物都包括进去的广大范畴他在采用大胆的布局的同时,同时又体现出了与这个世界脱离的另一种思维!
画面描述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夜》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的星与闪光的橘**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后印象派绘画史》美,约翰·雷华德 著)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评价
星光灿烂的夜空也许是文森特·梵高最有名的画作。独特的风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是梵·高的作品,这幅作品是虚构的。Don Mclean曾献给文森特一首著名的同名歌曲"Vincent"又名"Starry Night" 即使梵高尝试了装饰性作品的创作,也只有极少数评论家认可他这些作品并愿意支持他在这方面的尝试。其中的部分原因无疑是梵高没能举办他所希望的个人画展,只有这样的画展才可能摆出自己的大批作品。古斯塔夫·卡恩倒是对梵高在1888年独立沙龙上参展的三幅作品做过评论,他说"凡·高先生的画笔挥洒得很有力",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成了批评。有些评论的作者差不多把这种笔法干脆称为装饰性笔法。1889年,费利克斯·费内翁曾经提到,在这幅作品里,这种"无立体感的笔触构成了粗糙的草席似的图案",同时那漩涡关的色彩像是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乔治·勒孔特在文章中赞扬道:"热烈的厚涂……各种颜色很自然地营造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效果。"古斯塔夫·热弗鲁瓦将梵高描绘为一个"画风景画时简直就像在雕塑风景画"的画家。这些评论或许促使人们注意到了梵高作品的表现图案和装饰性,而其笔法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将前景和背景统一在一视觉区里的手段。可是这些评论都只有三言两语,而几乎没有对梵高的作品做更广泛或者更深入讨论。假如从一幅幅单张作品的角度上看,刚劲有力、别具一格的笔触便意味着传统意义上气质或者独特的个风格,而不是装饰性图案。而凡·高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广为人知,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的笔触证明了他的病态气质和性情的不稳定。 "视域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浆,沿着他的画笔的猛戳动作画出的线路展开了它的脉络。天空中央的星星的卷曲浪潮也许是无意中受了葛饰北斋的《大浪》的影响——但它的奔腾的压力,在东方美术中却没有相等的例子。月亮从月蚀中走出来,星星闪耀、汹涌,柏树随着它们摇动,把天空的韵律转化成自己的火焰状侧影的黑色扭曲。它们把天的激流传给了他,完成了贯穿整个自然的活力的圈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