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辈子潇洒,为何晚年过得很悲惨?

李白一辈子潇洒,为何晚年过得很悲惨?,第1张

因为李白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挥霍无度,所以到了晚年就没钱花了,自然就惨了。加上他得罪了皇帝,被流放了,晚年生活自然是苦哈哈。

01、上辈子过得太快活了

李白,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就是吃香喝辣,不知民间疾苦,天天游山玩水,家里的钱都给他霍霍光了。他不仅霍霍自己家里的钱,老婆家里的钱也给他霍霍了。要知道,李白娶的老婆那都是有钱有势的。不过,他自己也是入赘的。第一次呢,入赘到了宰相家里,所以,李白过得依然逍遥快活。

老婆死了,老丈人当然就不照应他了。他有找个了豪门入赘,也是宰相。然后,继续到处玩。可能是李白有才,这些宰相府里的**,对李白也是痴心一片。而且,李白不仅霍霍老婆的钱,朋友的钱也霍霍。他上半辈子的消费,是极高的。

02、太把自己当回事,得罪皇帝

李白晚年过得凄惨,除了他自己年轻时花钱无度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得罪了皇帝。要知道,李白在皇宫里的工作,还是托人找关系弄得。虽然工资一般般,但也算是个铁饭碗。可是这个李白,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总是跑到皇帝哪里,问皇帝啥时候让自己当宰相。这让本来对李白还有些好感的皇帝,对李白是越来越反感了。

所以,李白一提辞职说自己不干了,皇帝立马就同意。失去了铁饭碗,李白就真的没钱了。尤其是后来,李白还去给永王唱歌,蹲了大牢,被皇帝流放了。

03、一生潇洒的李白

虽然李白的晚年过得不咋滴,但是他依然过得很随意,想喝酒就喝酒,想唱歌就唱歌,无非就是穷了,没钱了,没官职了。李白就连死,也是非常浪漫的,他是在河里一边喝酒一边划船,说是要去捞月亮,然后给掉下河淹死了。

李白,字太白,长安元年(701年)所生。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李白的故乡在巴西郡青莲乡,故世人称为青莲居士。祖籍是甘肃天水县。李白是富家子弟出身,父亲是个商人,所以李白从小就出手阔绰。这也导致了他日后出蜀的窘迫,也推动了他往官场上的发展。李白三岁时,神龙政变,上官婉儿和李家宗亲携手逼宫武则天,武则天下台归隐。五岁时,武则天病逝。同年,李白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他有一首诗说:“五岁读六甲。”相传,他在十岁时,他的名字才确定下来。他的父亲母亲和他一起作诗,到李白时,李白缓缓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爹娘闻听,大喜,便以这一句的第一字与最后一字作为他的名字。

唐明皇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隐居在大匡山里面。那时候,他已经有多首诗赋,名震八方。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说李白是唐朝李氏宗亲。李白喜欢练剑,更喜欢饮酒。李白饮酒,不是像柳宗元一样酒量少,也不是像苏东坡一样爱喝易醉。李白不仅爱喝,而且还是海量。李白练剑,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身。传说,李白在开元二年杀过一个人,似乎还在 社会 组织上混过。

李太白

李白二十四岁时,靠着家里的万贯家财,出蜀游历大唐的大好河山。他在四川的渡口,驾着一叶小舟,刚刚从三峡中东渡,从地势陡峭的山川向中原前进。远行之人,难免思乡。李白在这里写下了一首传世的《渡荆门送别》

诗曰: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先到了扬州,在扬州渡过了一年。这期间,有没有和扬州瘦马(活跃于-院的女子)有亲切的接触我们不得而知。在扬州,他结识了他一生的偶像孟浩然。两个人很快成了很好的朋友,等到孟浩然要离开时,李白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二十七岁时,娶了先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三十一岁时,上文提到的困境来了,李白的钱包这几年被他在江南游历亏空了,于是,他便去了长安城。为了谋求生计,他便走后门,当了官,在长安的客房里面居住。他在客房之中,思念故乡绵州,写下来一首《静夜思》。唐明皇听说以后,大喜,将李白升到了翰林学士。故后世人称“李翰林”。

翰林学士李白

李白人生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

两个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从边境向中原发动了猛烈进攻,唐军节节败退。不久,长安沦陷,唐明皇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和杨贵妃去了成都避难。在马嵬坡,唐明皇迫于压力,赐死了杨贵妃。

唐军出征

安史之乱唐军与叛军形势图

叛军攻城

李白因为在太子之争中站错了队,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率领唐朝军队,与安史叛军展开大战。先后收复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失地。杜甫为此,特地写了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几年后,安史之乱平叛,唐军得胜而归,唐明皇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那时候李白为了躲避战乱与太子之争的迫害,隐居金陵,期间去过庐山,在庐山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之后,形势有所缓和,李白重回金陵,被擒。宋若思力保李白,李白在他手底下当官。

永王李鲮早有叛乱之心,在史思明叛乱后,他趁唐朝国力空虚,假意东巡。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描写了诗人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情景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达的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5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主要表达出诗人因仕途不得意,心中所蕴含的孤寂忧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的晚年生活很凄惨,这一点与他的遭遇有关,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性格决定命运,李白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也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有才华的人都有几分傲气,李白也不例外,这为他日后的坎坷经历瞒下隐患。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白早期的经历,还是很顺利的。如果他好好把握,即使不能官居要职,衣食无忧也是毫无问题的。

李白文武双全,对音律也很有研究,琴弹得也不错。他的祖籍甘肃天水,据说他是唐室后裔。他虽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通过婚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古代,改变人生的方式一个是科举考试,另外一个便是婚姻。李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他的第二任妻子则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

如此一来,李白因为岳父的关系,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得到贵族的喜爱。李白的才华很快便被唐玄宗发现,并受到赏识。

史书记载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年轻的李白曾在徂徕山隐居,每日与好友对酒当歌,纵情山水,以诗交流,洒脱豪爽。

据说,第一次见到李白的贺知章,便对他赞不绝口,非常欣赏。称其为天上的谪仙。文如其人,李白的诗,和他一样,洒脱自如、飘逸瑰丽。他的诗歌富含浪漫主义色彩,比喻奇特、让人过目不忘。

他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似夸张,却形象地写出庐山瀑布的气势和特色。他擅长五绝、七绝,乐府、歌行的写作出神入化,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他笔下的诗词,风格变化如洛神舞动的衣裙,摇曳生姿,气质非凡。

李白从小学习剑术,因为他聪颖好学,书中说他剑术通达,可见李白悟性极高,对剑术能很快融会贯通。据说,他的剑术之高明,仅次于当时有名的裴旻。《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足以证明李白对剑术的喜爱,融入身心。他的梦想,或许就是做一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这样一位全才,理应受到国家重视,为国家做出贡献。莫急,人才都是要经历一番磨练的。很快,机遇便降临在李白身上。

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他写的诗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经他们引荐,玄宗得以看到李白的诗词。玄宗是一位多彩的多才多艺的皇上,爱读书,喜欢诗词,精通音律。玄宗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于是召他进宫。

玄宗有欣赏、重视李白呢?据史书记载,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对于皇上提出的问题,李白对答如流。玄宗欣赏他的才华,于是令其供奉翰林。

此后,43岁的李白,入职翰林院。玄宗每遇到宴请宾客或者外出游览,都会让李白跟随左右,让李白随时赋诗。试想,竞争激烈的官场,对于皇上的宠信,非常敏感。如日中天的李白,很快便遭到同僚的羡慕,以及随之而来的嫉恨。

如果李白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人低调一些,处事圆滑一点,他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不过,真是那样的话,又不是真实的李白了。

公元743年,玄宗让李白作《官中行乐词》,并赐给他赐宫锦袍。暮春时节,兴庆池牡丹盛开,国色天香。李白奉昭作诗《清平调》。别人求之不得的工作,李白渐渐失去了耐心,心生厌倦。

李白的志向不在于此,他想报国,想做一番事业,而不是整日陪着皇上花前月下,吟诗作赋。李白内心深处,追求自由。他不喜欢被禁锢,于是他开始纵酒,麻醉自己。他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很多人都赞扬李白不事权贵,但是,这难道不是失职吗?在其位谋其职,理所应当。我们来看诗仙怎么做的?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斗酒诗百篇也就罢了,醉中写诏书,这也太大意了吧?高力士是什么人啊?李白如此轻慢他,能有好结果吗?那些虎视眈眈的官员早就急不可耐,盼着李白被皇上冷落呢。

很快,李白便被玄宗冷落、疏远。没有了工作,便没有了经济来源。后半生的生活怎么办呢?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站错队,为晚年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公元744年的夏天,44岁的李白离开京城,来到东都洛阳。在这里,他认识了杜甫,也认识了高适。这三位大诗人,最终成为好朋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几经辗转,李白投奔永王。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后来,永王擅自引兵东巡,被征剿,最后兵败。在浔阳,李白不可避免地被捕入狱。所幸他的好友宋若思、崔涣,四处奔波,将他营救出来。

此后,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很受重视。假如,李白审时度势,安心地写文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有时间呢,游览山水、相约几个好友,一起作诗。或者在月下弹琴、练剑,像孟浩然一样过恬淡的田园生活,也未尝不可。

偏偏李白不死心。你看,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便后悔,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特点。即使是才艺过人的诗仙,也不例外。受到宋若思礼遇的李白,渐渐忘了伤痛。他以宋若思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结果呢,李白因为参加永王东巡,被判罪,流放夜郎。而当时,46岁的杜甫从贼营逃出,被肃宗授予授右拾遗的官职。很多人对于高适帮助杜甫,不帮李白,对高适的做法不满。

试想,李白参加叛军,高适救他,不是与皇上作对吗?那样做岂不是更害了李白?高适的才华不及李白和杜甫,但是他情商高,跟对了人,仕途顺利。想当年,李白名满天下的时候,高适还寂寂无名。如今,两个人命运的反转,怎不令人感慨?

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李白惊喜的心情,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

因为李白的好朋友良宰正在江夏做太守,他便在那儿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又和老朋友贾至同游洞庭湖,怀古思今。761年,已是花甲老人的李白,因为生病,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决定返回金陵,不再漂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因为李白的好朋友良宰正在江夏做太守,他便在那儿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又和老朋友贾至同游洞庭湖,怀古思今。761年,已是花甲老人的李白,因为生病,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决定返回金陵,不再漂泊。

在金陵,没有收入来源地李白生活非常窘迫。无奈之下,他只能投奔自己的族叔李阳冰。762年,李白病重,他把自己写的一首《临终歌》,亲手交给李阳冰,离开人世。

临终歌     李白 〔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对于李白的死因,《旧唐书》说“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还有一种说法是溺水而亡。一代诗仙,一生坎坷,流放夜郎,被赦免不久便与世长辞,令人惋惜,也让人深思。

其实,李白晚年生活的凄惨,一生的坎坷,都源于他恃才傲物的性格,对外界缺乏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够准确。用通俗的话讲,他的情商与他的智商不匹配,才是悲剧的根源。  

1李白的诗和大意,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句义:

我的好有孟浩然在繁花似警的阳春三月从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我矗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连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背景:

应该选择有关长江的图画;背景音乐则应是一种比较伤心的感觉,以衬托出送别好友时悲伤的心情。

2大诗人李白的诗及写作寓意、背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3大诗人李白的诗及写作寓意、背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4李白名句和名句的背景或典故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

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

5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及对应的事迹背景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创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6李白经典诗句及所作背景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曾被流放夜郎,在他去夜郎的路途中就遇到赦免,回归途中他轻快的心情不言而喻。

而在此时,杜甫却对李白的生死充满了担忧,因此才有《梦李白二首》

太白人称诗仙,自然拥有一份超然物外的洒脱不羁和豪迈奔放。这样一位大家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

或许范文正的标准只能垂悬而不能拿来匡正世人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喜形言于意表。

7李白的古诗及诗意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

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

8李白名句和名句的背景或典故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

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2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