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感的有效激发|激发民族情感

语文教学情感的有效激发|激发民族情感,第1张

  小学语文教材,情义并茂,一篇篇佳作,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其不仅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化认识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唤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作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融入生活,体验情感。生活处处有语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语文,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了,而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例如,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学生对“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理解比较难,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刻,到学校夏园池边(我校原为施琅将军的花园――夏园,学校至今仍保留着假山、池塘)进行亲身体验,学生从而对“半江瑟瑟半江红”有更真切更具体的见闻和体悟。这样,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将书本中一些“死”的东西变“活”,到生活中去收集材料,充分使用生活中的资源,将课内外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广阔的空间和多彩的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品词析句,激发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篇,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将自己浓烈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反复进行推敲,细细品味。

例如,在教学《丰碑》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楞”字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将军的“楞”字。第一次是:听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后,“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呢因为他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了,心中很不好受。这个“楞”引发了他的疑问: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心情非常沉重,愤怒革命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这严寒夺走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将军认为这是军需处长的失职,下决心追究军需处长的责任。“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让他万万没有想到,军需处长自己掌管供给的“大权”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被冻死。这时,将军的心情十分复杂:沉重、崇敬、自豪……这不仅震撼了将军的心,也震撼了读者的心――军需处长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一心只想到别人,唯独一点都不想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呀!学生从品读和推敲两个“楞”字。“一座晶莹的丰碑”就非常自然、非常清晰地矗立在学生的面前。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地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光靠理性分析很难使学生登堂入室,还必须靠学生自己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这种感受的产生和积累依赖于大量的朗读乃至成诵。朗读作为听、说、读、写四项训练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学生自身通过课文吸收知识信息的活动,也是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内在韵味,使情感溶于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升华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是李白在烟雨楼送别孟浩然时所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朗读。我们知道读一首诗,如果光分析、理解诗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吟诵,才能不断地挖掘出诗中所蕴含的未尽之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把学生带人意境。这首诗。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高昂、欢快的语调来读出黄鹤楼之雄伟、暮春时节鲜花柳絮之秀美,长江浩浩荡荡于天际之气势;用舒缓抒情语调读出两位诗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送别情韵。这样,使学生读诗生情,带情入境,从而加深感受诗的语言美。同时,要指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因此,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感情之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诱发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并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展现的形象,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具体的形象和图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诱发了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大海的歌》这一课时,课文按观察点的变换顺序描写了大海码头上、海滩里、大海中兴旺、昌盛、繁忙的欢快场面。绝大多数学生没见过大海,对大海比较陌生,单凭想象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根据这一情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首先给学生播放影像资料《大海的歌》,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知课文内容:画面上的蓝天、白云、大海和刚从东方升起的朝阳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像站在码头上一样。接着我又运用多媒体投放海轮随着海波荡漾静静地驶进海港,飘着各色旗帜,映入学生的眼帘。这样再现出港口兴旺繁忙的景象,反映出祖国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最后我又投放了一组。随着观察点的变换驶入大海中,耸立在海天之间的石油钻探船拔地而起,创设出一种繁荣昌盛的情境。学生从亲眼看到的具体形象中真正领悟到了“大海的歌”。这样,运用多媒体,变“死”为“活”,变“静”为“动”,集声、色、画、乐、视为一体,图文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出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我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推荐理由: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暖流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       2 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体会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喜爱、期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 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二年级# 导语《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原文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拐过一个大弯后,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隆隆巨响。爸爸说:“黄果树瀑布快到了。”

 我们在公路旁下了车,忽然觉得蒙蒙细雨迎面扑来。还没走到瀑布跟前,瀑布激起的水雾,已经飘落到身上了。

 啊!瀑布,它从高高的峭壁上倾泻下来,势如排山倒海,跌落在深潭之中,水珠四溅,浪花翻滚,云雾弥漫,真是壮观!爸爸说:“这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是中国的瀑布,在世界上也挺有名气呢!”

 我们看过瀑布,跨过小桥,爬上山,钻进了藏在瀑布后的山洞。这个山洞又深又长,洞内有几处洞窗向着瀑布敞开。从这里往外看,瀑布好像一幅大窗帘悬在窗外,人们把这山洞叫做水帘洞。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板书黄果树)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课件出示: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4、生自渎课文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默读课文

 走近瀑布,感受壮美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a、远处

 b、近处

 c、谷底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理解难点乐池)

 (4)你看,这就是乐池(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乐池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听众,我们一起走进乐声齐奏的乐池,置身其间,(点击感受乐池)

 (5)听了这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不免心胸为之开阔,心情为之振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那作者来到谷底为什么也有这种感觉呢?[看地形图,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文中说的“圆形的乐池”]

 (6)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觉——(每个细胞……)引读课文相关片段]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吗,点击,听声音指导读好这一段话(就是人站在谷底的那几句)

 (7)的确,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音乐,作为对你们的奖励,自己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

 3、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他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天,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师述,并随境出示)读了这一段后,你觉得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黄果树瀑布的?为什么?(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是呀!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啊!

 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做下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生自学

 3、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师评价:是呀,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5、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点击更多了解欣赏黄果树瀑布及有关资料)

 6、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

 A、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点击阅读拓展)

 B、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C、你想对黄果树瀑布,或者后人说点什么,写一写。

 D、续写诗歌,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黄果树瀑布你那雄壮的身躯让我感到我是多么的渺小啊!你那美妙的歌声让我陶醉之中你那非凡的气势让我胆战心惊你那……让我……

 7、交流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今天听了云盘小学朱亚红校长的课,总体感觉

 1、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始终围绕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2、用教语文的方式在教孩子语文,让孩子学好语文。

 3、引领着孩子精读文本,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掌握表达形式和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始伊始,让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他们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对黄果树瀑布的总印象。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一系列轻盈优美的动作,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比喻最使学生心驰神往。在教学中,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让学生体会“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声响、形态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抓住这些词句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第三,大声齐读。尤其是本文的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只有运用齐读,才能渲染出瀑布的无比壮美,烘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学习本文,学生对大自然的杰作——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美的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33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