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认为这两种方式并不冲突。而且情感化设计更像是用户体验设计的补充。
下面我们就好好聊一下,情感化设计应该算是腾讯提出来的,我个人也是非常认同的,设计的本质在于传达感情,没人会喜欢一个冷冰冰的设计。而用户体验设计应该算是乔老爷子提出来的,用户体验的本质是给予用户一种良好的使用感受。而这两种设计我认为都应该是贯彻产品始终的,并不是某一个单点的运用。毕竟如今的所有产品更像是一种服务。
首先我作为一名设计师,虽然不是什么大牛,但是还是有一颗设计师的心。我认为如今的很多设计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过于爱炫技,之前腾讯设计团队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就是设计过于追波风。设计的本质在于服务好产品,漂亮的设计是会给人不错的感受,但前提一定要先把产品服务好,如果说漂亮的设计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感受,那它仅仅是一个美的设计,并不算一个好的设计。做到服务好产品的设计就算是做好了用户体验设计。
那么怎么算是做好了情感化的设计呢?产品本身是没有情感的,这时候我们用设计传递给用户我们的情感,当然指的是好的一面,这时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更会带来更高层次的心理感受,自己的品牌传达也会有很好的体现。
UIpark培训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x
汽车内饰的情感设计是一门浪漫的大学问
情感设计的由来要聊到情感设计的由来,就不得不提60年代欧洲盛行的“波普文化”设计运动。随着现代主义设计于19世纪20年代在包豪斯设计学院诞生后,现代主义设计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长足发展,并对整个工业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二战后经济的复苏,深受波普文化影响、追求时尚潮流、叛逆的年轻一代逐渐厌倦了现代主义设计缺乏个性和人情味,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风格。他们更加希望在设计中寻求诸如美感、情感以及个性等方面的体验,重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需求,强调设计要表达更多层面的含义,设计不应该只是冰冷的功能体验,还应该带来感官上的享受。
| 衡量汽车内饰设计优劣的行业标准
在汽车诞生后的很长时间内,汽车厂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汽车外观上,内饰则是作为一个附属品而存在。随着汽车工业逐渐成熟,消费者对内饰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不同于外形设计以视觉设计为重的方式,内饰设计则更加注重汽车和用户之间的情感互动。
简单说来,一个成功的汽车内饰,不仅要考虑功能性、美观性、安全性,更要上升一步,确保基于这些需求下的内饰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心里诉求,或者能够引导用户的情感表达。随着汽车文化不断发展,兼顾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内饰设计已然成为了衡量汽车内饰设计优劣的行业标准。
| 情感设计不仅仅是人机工程
有些朋友可能会将情感设计和人机工程混淆,其实情感设计所包含的范畴更广,注重人、机器、环境三者间协调共处的人机工程设计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汽车内饰情感化设计一方面包括了内饰的造型设计以及内饰布局、色彩以及材料质感的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内饰的使用以及人机交互设计,前者强调给人直观的本能感受,希望借此调动用户的情感体验,而后者则强调内饰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完备、人性化的体验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至于说设计中的情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各个设计元素组合在一起后,能够诠释出特定的感受,比如舒适的、运动的、协调的、时尚的、亲切的,这些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中的情感。
| 将情感量化的分析方法
情感作为一种感官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量化方法,将情感尺度进行图表化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建立图表之前我们需要选定好情感的维度,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他提出了评价、力量、活性是情感量尺所必须涵盖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几乎涵盖了语义空间(形容词在表达不同语义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在产品心理学中成为语义空间)中的大多数信息。
评价评价是指对产品的价值进行评定的维度,比如我们会评价内饰是昂贵的还是低廉的,这就属于评价维度;
力量力量是对产品的某种属性维度进行描述,比如说很硬的和很软的,就属于力量维度;
活性活性是指产品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比如说积极地或消极的就属于这一类。确定了维度后,我们会分别在各维度选择一对意义相对的形容词,分别放在量表的两端,中间划分为5个甚至更多连续的等级。
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他们对被测对象的看法评价每个属性,在合适的等级位置上做标记,由于功能的多样性,语义差异量表被广泛地用于市场研究。
非常贵 很贵 较贵 有点贵 正常 有点廉价 较廉价 很廉价 非常廉价
非常硬 很硬 较硬 有点硬 正常 有点软 较软 很软 非常软
非常积极 很积极 较积极 有点积极 正常 有点消极 较消极 很消极 非常消极
当然了,作为用户我们可能很难找到具体的列表方法,而且三维图表复杂性较大,在某些时候也可以采用降维的方法,获得更为直观的二维图表。
总之,内饰设计中具体的、可感知的外在表现,而情感则是抽象化的理念,它依附于有形的产品而存在,但却并不止步于此。
汽车内饰的情感设计正逐渐受到各大厂家的关注,虽还在发展阶段,但在一些优秀的车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苗头,它告诉我们,厂家正在不断努力地延伸产品本身的意义,希望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美好的驾驶体验。
在阅读《设计心理学》和《about face 4》,对情感化设计这一块比较有感触,摘抄了一些作为笔记记录
本能是情感最直接处理的层面
· 开始深入一个产品的交互之前,人们会首先对视觉和和感觉方面做出反应
行为是情感处理的中间阶段
· 行为占据了使用产品时候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现在的“交互设计”几乎全部都在解决这一层面的情感认知和处理
· 行为层次可以增加和约束较低层次的本能反应和较高层次的反思反应
反思是情感最不直接的处理过程
· 包含有意识的思考和对以往经历的反思
· 这个层次的情感认知和处理只能发生在记忆中,而不是通过和产品的直接接触和使用产生的
要我们考虑“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做这个层次的设计时,强调了产品给人的初步印象,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等。
比如
· 外观好看(主观上的)
· 感觉灵敏、能够掌控产品
· 有趣
· 确保安全性和敏感性
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能反应的设计要结合特定情境来考虑,它并不只是美学设计,比如设计一款ATM机的时候,就要让用户看到它感到它是安全可靠的,而不是时髦好看
在做这个层次的设计时候需要我们考虑“用户想做什么”,他带着一个怎样的动机和目标打开这个产品?
比如
· 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 搜寻我喜爱的歌曲
· 完成最划算的交易
上面的三个动机,很容易联想到我常用的三类产品,社交类的微信、QQ,音乐播放类的酷狗、Q音和电商类的淘宝、京东。只有当我们确定了用户打开产品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设计行为,这些行为与产品的使用及体验相关,包括了功能、性能以及可用性三个点,并且它们是步步关联递进的。
· 产品的功能定义了它能做什么
· 产品的性能体现在它如何完成所定义的功能
· 产品的可用性体现在用户是否能够清晰理解产品如何工作并且达到预期目的
一个产品只有触发了用户的反思层次,才会存在感觉、情绪和知觉,才能和用户的思想情感完全交融,但是用户对产品的反思容易受到文化、经验、教育和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考虑为反思设计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用户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人生目标
比如
· 过美好的生活
· 成就自己的抱负
· 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
反思层次的设计是产品整体设计、战略和品牌的关注点,设计者需要将用户的人生目标转换为高层次的系统功能、正式的设计概念和品牌战略
随着产品的发展,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是停留于功能层面的要求了,人们
对产品的体验逐步的上升到了情感成面。
用户之所以选择一款产品,首要的一点在于产品的功能或内容满足了用户。而随
着产品的发展,同类型的产品基础功能都大致相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难在
功能层面拉开差距。现在产品人员也更加开始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了,而对用户
体验的不断追求也就上升到了情感层面。
谈起产品情感化设计,可以拿手机通讯录中添加联系人头像来举例子,单就这个
功能点而言,最基础的只要用户能够添加联系人的头像即可,而如果在这个功能
上添加用户情感化的元素后,就可以在用户的头像展示上给予更大空间,让用户
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我们也发现新浪微博和开心网个人主页的设计也都增加了个人封面的展示。产品
情感化对于功能本身是没有影响的,而情感因素后,产品对用户还会更有吸引
力。短期来看,个性化和给用户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两个很重要
的方向。
一个是在已有功能上进行扩展,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讯录中上传头像的功
能,是对用户表达欲的满足,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
另一种做法则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用户情感的双向表达,是用
户之间情感内容的交流,产品扮演的只是桥梁作用,例如小恩爱、抬杠这样
的产品。
其实所有涉及到用户互动性的产品对于情感化的拓展空间都很大,但是与普通社
交不同的是,产品的情感化在于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在我个人看来,社
交网站中的发状态功能已经仅仅是用户表达的工具,极少含有感情因素,但是像
Facebook推出的暗恋功能却是一个情感化产品,产品的情感化不仅在于让用户将
自己的情感寄予到产品中,而且产品要想具有情感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本身
能够起到挖掘用户情感的作用。
前面所提到的两种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已有需求而进行的情感化设计,而
后者则是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就成功率来讲,显然是前者更大一些。
本身有需求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情感化发展不仅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烘托了氛围,
做好了铺垫。如果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当产品的功
能满足了用户的情感表达,那就意味着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当产品本身
所扮演的角色无法成为用户的寄托,那么产品就会面临失败。
可想而知,情感化的产品肯定属于UGC类型,对于用户内容的质量要求会比较高,
当技术水平不够高、功能操作不够便捷的时候,自然就提高了使用门槛。而且这
种类型的产品对于氛围的烘托本身就会有相对高的要求。
如果单从功能角度去衡量,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属于功能层面,而用户情感的双
向表达属于内容层面。除此之外,产品情感化还有文案和产品风格上的表现。
你是一个资深网虫,或许你也有所感觉,现在的网站文案已经越来越有人情味
了。例如提示文案不是“你的账号密码错误”而是“密码不对哦”,文案中增加
了语气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你会看到产品设计中的很多
引导方式也更有趣味性,文案内容的情感化也会增加用户的接受程度。
最近自己在使用产品中也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产品风格对用户的吸引,同样是
天气类应用,功能上相差无几,但是不同的风格却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有的是
大众普通的风格,有的是小清新风格,有的是卡通风格等等,可以理解为用户对
不同风格产品的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用户个人情感的不同,而用户的这种情感不
能改变只能顺从。
更深层次的讲,产品情感化的关键在于产品功能与用户情感的承接,满足人们情
感的诉求。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本性有很多,例如表达欲、攀比心理,但从人的本
性和产品的情感化进行匹配,会有太多的点,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大家可以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感受。而之所以要选择利用人性情感的哪一点来设计产
品就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目标来衡量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