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成为简·奥斯丁》| 理智与情感

3100《成为简·奥斯丁》| 理智与情感,第1张

片名《成为简·奥斯汀》Becoming Jane

关于简·奥斯汀

        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关于感受:理智与情感

        **基本符合简·奥斯汀的生平,主线围绕情窦初开的简与年轻律师勒弗罗伊的初恋展开。一个是中下阶层的牧师之女,母亲一直希望女儿能嫁给有钱人,进入上层社会;一个是没有经济实力且有一大家人需要照顾的年轻小子,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掌管其人生方向盘的舅舅,其婚姻的航行方向就是与富人联姻。这是个典型的面包OR爱情的选择题,无论是200年前还是今天,人们不断在做的人生选择题之一。

        首先,对于简,我简直不能爱更多,她独立自主,内心坚定,知礼仪,懂分寸却不屈从,这些现在看来依然美好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更显珍贵。个人认为,能拥有这些有别于他人的独特品质,第一个原因就是:阅读的力量。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简阅读的镜头,恬静美丽,阅读带给她的除了性格上的,也是促使她走向文坛的阶梯。第二个原因是她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当她的母亲不断撮合她加入豪门时,奥斯汀先生说:“简需要的不是一个出价高的男人,而是一个她想要的男人”;在与母亲关于婚姻的问题大吵一架过后,奥斯汀先生对她说:“任何东西,比如贫穷,都不能让精神屈服”,生真是瞬身上下散发着慈爱和智慧的光芒。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与良好的教育下,塑造了英国未来的女文豪。

      毫无疑问,简是个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体,她笔下的角色在经历过磨难后,都能拥有 happy ending,但她自己却将一生倾注在文学,献身给了理想,终身未婚未育。说实话,我想我能理解她所追求纯粹感情美好愿景,无爱不婚,现实和理想应该不止有博弈,还有更多折中的坚持,这就是理智。当简看到汤姆的家书,得知汤姆的艰难处境,得知汤姆身后还有一大家人需要他的扶持,已奔驰在私奔路上她选择了理智,她对爱人说:“当我们的生活被罪恶和悔恨淹没时,我们就会忘记曾经爱过。”汤姆曾问“若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还有何意义?”但时间的长河从不会为感情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生活依然继续,总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比如责任。

      影片的最后,两个曾经热恋到一起私奔的年轻人,都已头发花白,再见面时,汤姆的身边站着的年轻女孩,他轻声呼唤她“Jane",那是他的女儿。一切的感情都在这一声呼唤中不言而喻了。简破例在公众前朗读,结束后,汤姆注视着简,缓缓举起双手鼓掌,缓慢但从容,简合上书,将干净的,没有戒指的双手置于书的封面,两人相视而笑。这是我全片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感情细腻,流露着爱和遗憾……

      一个故事,如一座丰碑,铭记着爱,所有永垂不朽。

      致敬 永远的 简·奥斯丁!

1小说的影响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它的出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资料得知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头十年,菲尔丁等大师开拓的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几乎完全中断,英国小说被淹没在一派家浪漫主义的感伤泪水之中,几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而18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无疑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

2关于作者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她于1775年12月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共有兄弟姐妹八人。父亲是一名学识渊博的牧师,担任了数年的教区长。母亲出生于比较富有的家庭,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虽然简·奥斯汀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优越的教庭教育和环境,无疑给她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她从十三四岁便开始写东西,具有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各种原因,简·奥斯汀及家人曾几次改变住址。这些经历无疑给她的写作创作了条件,也为之后几部经典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关于书名

这本小说最初名为《埃莉诺与玛丽安》,数年后才改为以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从小说的书名不难察觉这部小说主角是埃莉诺和玛丽安,小说是围绕她们姐妹俩的感情线缓缓展开的。小说中出现了多个人物,个性鲜明,引人深思。其中埃莉诺和玛丽安面对感情的表现也形成了鲜明对比,理智是用来形容埃莉诺的,而情感无疑说的是玛丽安。

4故事梗概

事情源于达什伍德家族,位于萨塞克斯郡的诺兰庄园,因为已故庄园主是个单身汉,所以遗产给了亡故妹妹的儿子亨利·达什伍德。亨利同前妻生了一个儿子约翰,同现任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即埃莉诺,玛丽安及玛格丽特。亨利亡故后,便涉及到财产分配。虽然亨利让约翰好好照顾三个妹妹,但在约翰妻子范妮的劝说下,约翰把本来打算给妹妹的财产抛之脑后。居住在诺兰庄园的这段期间,埃莉诺结识了范尼的弟弟爱德华·费拉斯并互生情愫,妹妹还经常打趣他们。

后来因为无法忍受范妮的冷嘲热讽,又在达什伍德太太的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他们搬到了位于德文郡的巴顿乡舍。条件虽不如诺兰庄园,但他们过得很开心。也是在这里玛丽安结识了威尔逊,他英俊潇洒且浪漫。很快他们两便坠入了爱河,并且不懂节制,高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人怀疑他们已私定终身,步入婚姻是迟早的事情。机缘巧合,他们两姐妹到邻居家做客,无意间认识了单身的布兰登上校,三十五岁左右。布兰登对玛丽安一见钟情,大家有目共睹。但对于布兰登上校对自己的迷恋,玛丽安却快言快语,和姐姐表达了对布兰登上校的厌恶,并表示自己绝不会看上他。这期间,爱德华也短暂地拜访过他们,但却显得心事重重。

不久之后,威洛比便匆忙地向他们告别,去了伦敦。很快,布兰登上校也慌忙地离开了。威洛比离开的这段期间,玛丽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她们一如既往地去邻居家做客,接连认识了邻居的朋友詹宁斯太太及她的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帕尔默太太还邀请他们姐妹两到她位于伦敦的克利夫兰庄园做客,但她们婉拒了。

不久之后,玛丽安和埃莉诺也结识了斯蒂尔姐妹两。虽然不太喜欢她们,但出于礼貌和善意,埃莉诺常听露西向她分享心事。也因此,她得知自己的心上人爱德华四年前便与露西私定终身,而且他们互相通信。对此,她感到怀疑加震惊,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动荡的心,保持平静。之后詹宁斯太太邀请埃莉诺和玛丽安到自己位于伦敦波特曼广场附近的住所做客,埃莉诺本想拒绝,但妹妹急切想知道威洛比的事情,所以便欣然答应了。后面包括斯蒂尔**姐妹两也去了伦敦。

到达伦敦后,玛丽安迫不及待地给威洛比写信,但却音讯全无。对此,她焦灼不安,无心他事。这段期间威洛比来过一次,但他们碰巧外出。为此玛丽安遗憾不已,以后便不再外出以免错过威洛比。后再舞会上巧遇威威洛比,她欣喜若狂,但威尔逊却对他冷漠淡然。她百思不得其解,闷闷不乐。不久之后,玛丽安便收到了威洛比的信以及自己的发丝及之前写给她的书信,得知他即将和富家女成婚的消息。她痛苦不堪,将自己封闭于卧室,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只想赶紧回家。

在这段期间,布兰登上校时不时地前来看望他们姐妹两,关心备至。在聊天中埃莉诺得知布兰登上校是一个负责任却专一的人,他与初恋心心相惜,但因为家人的阻挠,将初恋嫁给了自己的哥哥。他悲痛不已,离开了一段时间。待回来时,发现初恋过着悲苦的生活,待产女之后,便去世了。布兰登上校受初恋之托,收养了这个孩子。谁料这个孩子同她母亲有着一样悲惨的命运。偶遇威洛比,生下一女,却惨遭抛弃,这也是他之前急忙回伦敦的原因。

这期间约翰曾邀请埃莉诺姐妹去他们那里暂住一段时间,但遭到范妮的说服,最终邀请了斯蒂尔姐妹二人。对此,露西欣喜不已并将这份欣喜和埃莉诺分享了。因为露西自身的条件,她觉得会遭到爱德华家人的反对。但这件事之后,她认为她与爱德华成婚的信心便足了些。住在那里时,露西姐妹无意间将露西与爱德华私定终身的事告诉了范妮。范妮一气之下,将斯蒂尔姐妹赶出了他们的住处。

另一边爱德华也拒绝了家人给她安排的和富家女的婚事,决定遵循之前与露西的约定。此事激怒了爱德华的母亲,她狠心的将给爱德华的财产给了他游手好闲但却深受母亲爱戴的弟弟罗伯特,并将他逐出了家门。埃莉诺虽然伤心,但面对爱德华的做法,她却对他表示同情及赞赏。而爱德华的这一举动也赢得了好多人的赞赏,而布兰登上校便是其中之一。

布兰登上校决定将空出来牧师的职位赠予爱德华,以缓解一下爱德华的燃眉之急。对此,埃莉诺对上校感激不尽。因为上校与爱德华尚未熟悉,所以此事便落到了埃莉诺的肩上,由他将此事转告爱德华。埃莉诺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欣然接受了。碰巧爱德华来访,她便借机将此事告知。爱德华感激不尽,尴尬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面对爱德华与露西的婚事,埃莉诺表示了衷心的祝福。

在此,爱德华对此类事情的处理方式无疑与威洛比形成了鲜明对比。之后埃莉诺也接到了她曾写给母亲的回信,不久之后,她们便要回家。面对姐姐的遭遇,玛丽安心痛不已,表示自己忽视了姐姐的感受,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了,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反思。很快他们开始启程,应詹宁斯太太的请求,他们先绕道去了位于伦敦的克利夫兰庄园,帕尔默太太的家。不幸的是,在那里玛丽安病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埃莉诺细心照料妹妹。最终布兰登上校前去接达什伍德夫人,好在这段时间玛丽安病情好转。

而此时威洛比突如其来,表明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玛丽安态度转变的前因后果。埃莉诺起初很是抗拒,但看到他对妹妹的担忧,便决定接受他的诉说。说完之后,埃莉诺对他的厌恶少了几分而且生出了同情。想着威尔逊即将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度过一生,这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威尔逊希望埃莉诺能将这些告诉玛丽安以减轻玛丽安对自己的憎恨,求得宽恕,埃莉诺同意了他的请求,然后他便匆匆离开了。

不久之后,布兰登上校和母亲就来了。听到玛丽安病情好转的消息,大家如释重负。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布兰登上校也有了一个好印象。再加上她了解的情况生出了撮合玛丽安和上校的想法。随着玛丽安病情的日渐好转,他们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家。一切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玛丽安和埃莉诺都有着各自的心事。

机缘巧合,埃莉诺仆人偶遇爱德华和露西,猜测他们已经结婚,并将此事告诉了埃莉诺。埃莉诺当头一棒,觉得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但她克制住内心的动荡,尽力表现平静。对此母亲和玛丽安表现出了应有的愤怒。不久之后,爱德华前来拜访,场面有些尴尬,但大家还是保持着应有的礼貌。后面交谈中才得知爱德华与露西并未结婚,而露西嫁给了自己的弟弟罗伯特。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先是一震,但都表示很开心。

很快爱德华向埃莉诺表明了心意,终于开心的走到了一起,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久之后,布兰登上校也来到了埃莉诺家,对埃莉诺和爱德华表示了中心的祝福。除此之外,也传来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随着玛丽安心情见好,埃莉诺也将威尔逊的部分话语转告给了玛丽安。倾听之后,玛丽安心中的疑问也解开了,慢慢地也放下了她与威洛比的那段感情。

很快他们随姐姐埃莉诺去了爱德华任职的牧师寓所,这里离布兰登上校的住处很近。为此,他们也欣赏了布兰登上校的住所,埃莉诺忙着筹备自己的婚房,大家其乐融融。另一边,在埃莉诺的劝说下,爱德华和母亲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人和朋友的撮合下,玛丽安和上校最终也终成眷属,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到此,小说也到了尾声。面对这样的结局,书中人其乐融融,读者也为此兴高采烈。

5一点点小感言

实际上这是第二次读这本小说了,最吸引自己的莫过于刚翻开书页的那句英文句子:It is not what we say or feel that makes us what we are It is what we do or fail to do对应的中文翻译是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言所感,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或未成之事。

小说中无论是埃莉诺还是玛丽安面对感情的态度,表现及处理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方面威洛比和爱德华面对出现的问题及自己的感情的处理方式及态度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布兰登上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Elinor and Marianne is two sisters, because of the two sisters estate after the death of his father to his ex-wife the son of John, they and their mother, not only on financial difficulty and had to get rid of the life of sponsor They finally a country house in Devon inside their home Gal, Eleanor and her fall in love with the young Edward , and Mary Ann met in the country and have a crush on Willoughby suddenly have something went to London So the two sisters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loved o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the two head in love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twists and turns When Eleanor hear Lucy Steele privately told her book and Edward the private life for four years, the feelings of her hard pressure, ensure to keep the secret for her Eleanor hid the brokenhearted of pain in my heart in marian finally rejected by Willoughby, spirit by stimulation, later in the course of illness, and even tried to comfort her sister, to help her up Lucy was Edward's mother, Mrs Rich widows ferrer, opposition, she made her son and Morton's only daughter side Reluctant to Edward, his mother was deprived of his inheritance, the property to the second son Robert, at this moment, Eleanor and the same open heart and being, inform Edward be able to get the position of a pastor, conditional and Lucy married Which know Lucy to Robert, to pursue the good luck, and he is married In this way can Eleanor and Edward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林彩彩

你看过《理智与情感》吗?

几年前因为《傲慢与偏见》一书,我走进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世界。寒假从图书馆借到她的另一部作品《理智与情感》,因为时间关系只看了前半篇,未知后半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前段时间无意中发现BBC根据原著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短短几集的电视剧版,看完颇有感触。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作品,故事以出生于英国乡绅家庭的两姐妹(还有个最小的妹妹笔墨较少,在此忽略)埃莉诺和玛丽安曲折复杂的爱情为主线,折射她们面对爱情时截然相反的态度。

电视剧版高度还原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姐姐埃莉诺沉稳理性,做事稳重,在爱情里能够克制自己,是“理智”的代表。妹妹玛丽安则率真任性,面对爱情不会考虑过多,只求遵循内心想法,是“感性”的化身。

故事的结局是,两姐妹都收获了真爱。埃莉诺在绝望中与原本两情相悦的爱德华终成眷属,玛丽安被上一段感情狠狠伤害后也终于懂得珍惜一直等候着她的布兰顿上校。

剧情看完后,埃莉诺与爱德华之间的故事到底还是令我久久意难平。

父亲去世后,埃莉诺和母亲及两个妹妹所住的诺兰庄园由她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哥哥的妻子范妮是个刻薄之人,母女四人不愿忍气吞声,无奈之下,选择了搬出诺兰庄园。

离开前的某一天,范妮的弟弟爱德华前来拜访,和埃莉诺就此认识。

埃莉诺很快对谦逊、真实而又充满绅士风度的爱德华暗生情愫,爱德华也对美丽的埃莉诺十分有意,两人心照不宣。对于爱德华的为人,埃莉诺的家人也都看在眼里,早已在心里默认他是将来迎娶埃莉诺的人。

就在双方感情不断升温时,埃莉诺一家搬去了远在德文郡地处偏僻的巴顿庄园。

埃莉诺的母亲离开前在家庭聚餐中邀请爱德华常来拜访,在巴顿庄园的日子里,埃莉诺也时时盼着与爱德华再相见。但爱德华迟迟没有再来。

母亲在心里为埃莉诺着急,打算偷偷写信给爱德华,主动邀请他过来。这一举动被埃莉诺撞见,她阻止母亲的行为。

尽管比谁都更希望见到爱德华,但埃莉诺还是认为,爱德华如果真想来,自己会过来,她不希望他是该被动地前来见面。

很久过后,爱德华来到了巴顿庄园。苦苦等待的埃莉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姗姗来迟的爱德华却愁容满面欲言又止。他在巴顿庄园短暂地住下一晚后,第二天清晨便匆忙离开了。

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以为爱德华此次前来大概率是来求婚的,然而爱德华什么也没说。

埃莉诺非常失落,她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是有爱意的,却一句话都没有表达。

直到在邻居组织的一次聚会里埃莉诺认识了斯蒂尔姐妹,这一困惑才得到了解答。

斯蒂尔·露西不知道埃莉诺与爱德华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埃莉诺一个秘密:早在四年前,她就和一个人订了婚,而这个人,正是爱德华。

埃莉诺终于明白为什么爱德华从来没向自己表达心意,原来他早就已经订婚了。她毫无防备地得知这件事,却还要替眼前这个无限憧憬着与爱德华婚后生活的女孩子保守秘密。

埃莉诺非常难过,但由于自己的妹妹玛丽安正处于失恋状态,她不想让家人再为自己担心,于是把这件事藏在心里,一个人默默消化。直到四个月后玛丽安意外得知这件事,埃莉诺才在她面前掩面大哭。

但即便如此,埃莉诺不仅没有怨恨爱德华,反而还在布兰顿上校那里替他谋了一个职位。

站在埃莉诺的面前,爱德华问她为什么不怨恨自己,埃莉诺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她说:“因为你从未欺骗我。”

她告诉爱德华,当她听说他的婚讯,就明白了他之前为何对自己若即若离。他没有做错什么。如果不是在有婚约的情况下面对她时他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她也不会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听完这些话,爱德华似要说些什么。但一如从前想要脱口而出的每一次,他把就在嘴边的话再一次咽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平淡的谢谢。

如果说得知真相后埃莉诺与爱德华的一番谈话是激起我平静内心的那一颗石子,那么故事尾声爱德华去巴顿庄园向埃莉诺表白的那一段就是一股足以令我内心翻江倒海的力量。

在故事的最后,因为违背母亲的意思与并非出身名门的露西私定终身,爱德华所继承的财产被全部转移到他弟弟罗伯特的名下。而戏剧性的是,就在他的财产被转移后,露西竟然抛弃了他,与他那位继承财产的弟弟结了婚。

爱德华终于得以从这个幼年时定下的不成熟婚约中解脱。几个月后,他再次鼓起勇气,踏上去巴顿庄园的路途。

这一次,他终于能够站在埃莉诺面前光明正大地表达自己对她的真实感情,告诉她自己早在诺兰庄园见到她的第一眼几乎就爱上了她。他也知道自己的若即若离使对方受到了伤害,诚恳地请求对方的原谅。

埃莉诺泣不成声,与爱德华激动相吻。

而我自己也在看到这一段告白时感动得掉泪,为埃莉诺终于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了,更为爱德华高尚的品格。埃莉诺没有爱错人。

简·奥斯汀用她的笔,在《理智与情感》里为我勾勒了埃莉诺和爱德华这两个形象如此饱满的人物。

同为女子,埃莉诺在爱情里的做法令我赞叹不已。在得知爱德华已有婚约后,她能够约束自己与爱德华保持恰当的距离,即使自己对这个人爱得深沉。

更令人叹息的是,即使对方的态度令她受了委屈,她也能做到客观、理性地去评价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她没有怪罪爱德华对自己模棱两可的态度和隐瞒事实的事,而是在对方的做法里看到他是如此一个作风正派、坚守道德的绅士,并替他找了工作。

女孩子在爱情里向来感性,有多少人能做到埃莉诺那样呢?

而爱德华的形象则更具启发意义。在爱情里,他是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

因为有婚约,所以被埃莉诺深深吸引,他也始终没有对她说过任何一句暧昧不清的话。每一次与埃莉诺见面,他都克制自己不要去表达。

离开诺兰庄园前,去书房向埃莉诺道别时,明明内心有千言万语,但他最终以一句“我很珍惜你这个朋友”主动划开了界限。送给埃莉诺作为道别礼物的笔记本扉页上,简简单单地写着“你亲爱的朋友,爱德华”,没有旁的话语。

当埃莉诺一家在巴顿庄园安定下来后,因为知道自己不该去见埃莉诺却又忍不住想要靠近她,所以在德文郡逗留了两周之久后,他才充满负罪感地进行了首次拜访。

清楚自己若即若离的态度给埃莉诺带来极大伤害,但因为婚约未解除,他忍住了自己对对方的满腔热忱。直到从婚约中复得自由后,他才将自己对埃莉诺的爱全部倾倒出来,向她表明自己的心迹。

不光是在对待埃莉诺的感情上,在对待露西的态度中,爱德华也闪耀着高尚的光芒。

对四年前悄悄与他私定终身的露西,即使这件婚事无人知晓,他也没有在遇到埃莉诺后对她始乱终弃,而是选择牺牲自己一方的感情去履行年少时草率订下的婚约,给女方一个交代。而在他的母亲以剥夺财产威胁他不准与家境一般的露西结婚时,他也没有顺水推舟地抛下露西,而是毅然决然地违背母意,与露西站在一起。

我真的很感谢简·奥斯汀,不论是《傲慢与偏见》里不卑不亢的伊丽莎白和外冷内热的达西先生,还是《理智与情感》里开阔理智的埃莉诺和品行高尚的爱德华,她向我这个正处在等待爱情的美好年华的女孩子传达了积极、正确、美好的爱情观。她跨越200多年的时间长河告诉我,面对爱情,我应有怎样的期待。

大抵是不是单身早已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令我最终做出选择的那个人,一定要值得我万水千山的等待吧。

七夕节里,祝你终究觅得良人。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

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理智与情感》: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

父亲去世了,姐姐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只能得到最基本生活费,遗产全都归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包括她们住的房子,也要让出来交给哥哥。

在母亲的坚持下,她们离开了若兰庄园,租到了一个山谷中的小屋。

埃莉诺

姐姐埃莉诺有一种对事物的理解和冷静的判断力量,她有一副极好的心肠,性格柔和而又感情坚强,她知道如何控制它们。

埃莉诺遇到了诚实善良的爱德华。在她眼中,他和善,可敬。但是爱德华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太年轻了,就鲁莽地和史露茜**私定婚约。当他遇见了埃莉诺,他才知道自己多么爱她。

两人散步时,爱德华告诉埃莉诺,他恨伦敦,相反,他喜欢住在乡下,想做一个神职人员,在小教区行善,养养鸡,讲道而不废话。他并不想要那种出入都是豪华马车的生活,他要的是朴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这样的爱德华,更让埃莉诺倾心。

然而,爱德华是一个守信的绅士,他依然愿意遵守诺言,宁愿放弃家族继承权,也要兑现对史露茜**的承诺。

埃莉诺知道了这一切,伤心不已。

她面对爱情是理智大过情感的,她不去追问爱德华为什么,就这样放手了,她以为他们之间结束了。

偶然的一次遇见,她才知道史露茜**后来喜欢上了爱德华的弟弟,已经嫁为人妻,而爱德华依然是单身。知道这一切的她,终于不再克制自己的情感,在爱德华的面前泣不成声。

埃莉诺并非她所表现的那般无情,相反,她深爱着爱德华。只是,她的理智一直控制着她的情感。

爱德华对埃莉诺表白:埃莉诺,我认识露茜时,还很年轻,我初初遇见你时的行为很不恰当,但我以为你对我只有友谊,是我在拿良心来冒险。我今天来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想告诉你,我···我的心,而且将永远只属于你。

面对爱德华的深情表白,她隐忍太久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爆发,在桌边泣不成声的那一刻,爱的克制与疏离被情感击溃,她的理智终于得到了深情的回应。

玛丽安

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比得上埃莉诺。她聪明灵巧,对每一件事情都充满热情。她的忧愁、她的快乐,都无法节制。她慷慨大方,和蔼可亲,招人喜欢,除了不够谨慎以外,什么都好。

玛丽安喜欢读诗,尤其是莎士比亚的诗:爱情是梦幻还是感觉?不,它跟真理一样永恒,不似花朵自然凋落。爱能生于无水荒漠,不怕缺乏阳光滋润。

在玛丽安眼里,爱情就应该是热情似火的,是不顾一切的。这就是玛丽安的爱情观。

忠厚稳重的布兰顿上校第一次遇见玛丽安的时候,她正在钢琴面前边弹边唱,琴声如行云流水,歌声亦是婉转悠扬,布上校被深深地吸引。

然而,玛丽安觉得布上校有点老,而且无趣,虽然布上校是单身汉,但那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对于布上校的示好,玛丽安视而不见。

当玛丽安在雨中摔倒,遇到英雄救美的卫乐比。在卫乐比将她从雨中抱起的那一刻,玛丽安看卫乐比的眼神中都带着光,她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爱情。

事后,玛丽安激动又兴奋地告诉姐姐:卫乐比抱我的时候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他风度真好,很有礼貌,人品不错。有活力,又机智富有同情心,话不多,但句句重点。

是啊,情窦初开的姑娘大多想要这样的爱情,就像罗曼蒂克一样:希望他有精壮的体格,希望他礼貌绅士,希望他有风度,品性好,或是阳光开朗,或是成熟稳重。

姑娘们对爱情有这样的期盼并不为过,但若托非人,这样的单纯和热情,只会成为她们的灾难,就像玛丽安一样。

卫乐比曾经是真心爱过玛丽安,他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他知道怎样逗姑娘开心。

玛丽安养伤期间,他送她一束新摘的花,并赠言:你无法接近大自然,大自然就得来接近你。

他和玛丽安有同样的爱好,都喜欢读莎士比亚的诗。卫乐比读了开头:心灵契合,突破阻碍。玛丽安就能接下去: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或者任凭抹灭?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有狂风暴雨。

卫乐比的才华更让玛丽安倾心于他,深觉这才是她的良人。卫乐比经常驾着马车,载着玛丽安到处游玩,即便人们对玛丽安议论纷纷。她对爱情的定义,往往使她忘了礼仪。给了玛丽安各种暗示,让玛丽安知道他喜欢她。但是,他从不直接说爱。当他在玛丽安爱情之火刚刚点燃之后,却突然离开,并杳无音信。

为了找到卫乐比,玛丽安和姐姐来到了城里才知道卫乐比为了财产,娶了家世更好的一位**,并回信给玛丽安,如果他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让玛丽安误会了,他愿意为此道歉。

就这样,他抛弃了玛丽安。

玛丽安受了情伤,淋雨重病,几近一命呜呼。布上校一直陪着玛丽安,忙前忙后,将玛丽安的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希望能帮助到玛丽安。

当玛丽安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她终于看到了布上校的好,发现了布上校的善良,稳重,优雅,以及他宽广的心胸。她接受了布上校的爱。

她在爱情里长大了,她和姐姐散步时,能够释怀的看待卫乐比和她之间的曾经:但娶了我他就会满足吗?纵然有心爱的人但身无分文,可能很快会先考虑钱,然后才是爱情。

窗外草坪上,布上校为大病初愈的玛丽安朗诵诗歌:

大地毫无改变,依然如故,不论何物,落入海中,终为潮水,流至他处,有所失,就有所得,只要追求。

所幸,无论是姐姐还是妹妹,她们最终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理智与情感

面对爱情,姑娘们大致也就是两种情形:理智与情感。

这从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的争执中就能看出来。

当她们的爱情都受到挫折时,她们有一场争吵。

埃莉诺说:娶了史露茜**,爱德华或许有些后悔,但他会很高兴自己信守承诺,我们希望从别人身上找到幸福,,却未必能够找到,认命吧。

而妹妹玛丽安却完全不这样认为,她说:你总是听天由命,总是百般顾虑,埃莉诺,你的心在哪里?

重理智的姑娘,即便自己再受伤,也会给自己立一个限度,她们不允许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更不能容许自己在爱情里丢盔弃甲。她们对爱情,有克制,有疏离。

她们的爱,深沉却又高傲。

重情感的姑娘,即便明知结果让人大失所望,也有破釜沉舟的倔强。哪怕是自取其辱,也要问清楚;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得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她们对爱情,是毫不掩饰,是忘乎所以。

她们的爱,热情奔放,却又缺少了一抹保护色。

幸福本身并无标准可循,你曾为此徘徊挣扎,你曾为此竭尽全力,所失所得,都是生命的馈赠。

在爱情里,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帝洒落的珍珠,唯有用理智平衡过的情感才可以将其连成光彩熠熠的珠链。

爱情的模样有千万种,但好的爱情,总是需要理智去平衡情感。

理智是土壤,情感是鲜花。土壤够肥沃,才能长久的开出那朵名叫“爱情”的鲜花。但年轻的时候,谁又能十分完美的去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理智与情感》经典语录

1、最美的三个字就是在一起。

2、我们之所以具有判断力,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附和别人的判断。

3、是你太好还是我太差,可是我已经用尽全力爱过你了不是吗?

4、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使狂风暴雨,也绝不动摇。

5、人生是绝望的,只不过在绝望中加一点希望,变得更加绝望。

6、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7、在她看来,感情本身既然无可非议,要想加以限制,不仅徒劳,而且是理智对种种庸俗错误观念的可耻屈服。

8、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谁又知道沧海其实离不开蝴蝶?

9、在冲动面前,我们只能低头。

10、你就如一颗定时炸弹让我提心吊胆却深陷泥沼无法自拔。

11、后来我明白最珍贵的感情从来不用捧在手心。

12、如果说可以选择遗忘一段回忆,我选择遗忘有关你的一切。

13、温和是最顶级的暴力。

14、不要指望别人太多,毕竟,谁都不是谁的谁。

15、我认识一个人很像令妹,个性一样冲动、可爱,后来她被迫认清了这个世界,结果是痛苦绝望。

16、你最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我的暑假作业了,我把它养的白白的。

17、或许笑着的人是在用最美的方式难受。

18、我梦到你牵着别人手我心痛了。

19、生活毕竟要要告诉我们,你过去相信的大半是错误的,而且你会用自己的行动来来否定自己的格言。

20、我愿意用仅有的现在,为你编织最美好的神话。

21、有些事就是在一次次失望之后突然就想通了,有些人就是在一次次看清之后突然就看轻了。

22、他对简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

23、为你落第一滴泪,故事到最后总会落幕,我真心的付出却不是你要的幸福。

24、赞赏风景只不过是讲些套话。人人都假装和第一个给风景优美下定义的人一样。无论是感受,还是描绘,都情趣浓浓,有不同一般的情调。

25、谢绝你的爱,痛恨他还在。

26、我才知道最难过是,我在慢慢失去你,却又无能为力。

27、他倾向于认为所有事都是非黑即白的。

28、挖自己的坟,埋自己的恨。

29、要是他人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就能证明我们行为不当,那我们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招惹是非。

30、如果你懂我的软弱,如果你懂我的不言语,你会发现其实我比谁都脆弱。

31、随遇而安。有时候,天空没有云,只有恢恢飘过而又孤独的风。

32、没有竞争,人类就要退化,退化到最后又要开始竞争,当然是与猴子争夺野果。

33、能不能为了我,放弃你所拥有的温柔。

34、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

35、你的世界里,没有我。而你,却在我的世界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9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