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EI)与情商(EQ)的区别是什么?

情绪智力(EI)与情商(EQ)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情绪智力(EI)与情商(EQ)都是与情感情绪和人际关系能力相关的概念,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1 定义: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在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他人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 Goleman)首次提出,并分为五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他人认知和人际关系管理。而情商是指一个人在社交环境中处理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萨利·威斯曼(Salovey)和约翰·迈尔斯(Mayer)于1990年提出,他们认为情商的主要元素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社交意识、人际关系管理。

2 重点:情绪智力的重点在于自我管理和与他人的互动,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因此,情绪智力更注重个人内部的情绪处理和管理,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

3 范畴:情商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自我意识、情感自我调节、情感自我激励、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而情绪智力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知觉、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节。

4 应用:情商的应用主要涉及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能力、危机处理、人际关系等。情绪智力的应用则主要涉及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和情商在定义、重点、范畴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有一些联系。它们都强调了认知和情感的整合,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它们都认为情绪管理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有重要影响。最后,它们都强调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意向。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人对事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方面。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情感和意向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答案:答案要点

(1)情绪与认知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理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们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降低人们认识与创造的热情。

①根据拉扎鲁斯的情绪认知理论,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鲁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②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认识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如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情绪与个性情绪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同样的生活事件,在不同个性的人身上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心身反应结果。

①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共性之中又有差异性。情绪情感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与人的需要、价值观相符合的事物,会引起满意、愉快、喜悦、崇敬、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价值观不相符合的事物,会引起不安、苦闷、愤怒等否定情绪和情感。从而也表明,人的情绪有明显的倾向性,即指向于一定的对象,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②人的情绪和情感不仅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而且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也表现为个性差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情绪易激动,有的人易动感情,有的人不易动感情、显得淡漠无情。

这是西西心理2018年的第12篇文章

      「正念」与一般的觉察有所不同,通常牵涉到后设认知能力的运用。在正念中,人们会主动感知自己的心智,并觉察自己的觉察。许多研究已指出正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这样的后设认知是如何提升心理健康?部分学者已试着建构正念运作的理论性心理机制。Shapiro 等人(2006)提出正念运作的IAA 模式,认为正念的运作历程与意图(intention)、注意力(attention)、态度(attitude)等三个概念(IAA)息息相关,正念运作会导致「再感知」(reperceiving)─意指刻意将自己视为旁观者,与当下经验保持一段距离,然后提升心理适应性。通常人们会认为情绪、疼痛是属于自己的,而透过「再感知」会让个体可以与这些想法、情绪与身体感觉同在,但不会陷于它们之中。在此运作机制中,意图被认为是最主要原则,而注意力作为催化剂,最后导致态度的转变。并透过再感知的历程,将自己视为旁观者,藉由增加自我调节、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适应性、及对情绪的耐受性等能力,进而提升心理健康程度(Wallace & Shapiro, 2006)。

          对于这一段如何理解呢?我练习正念的经验是:正念练习的感悟首先是放松,稳定自己的身心状态:念头出现而不被带走,情绪出现和谐相处。当做到上面一点时,可以想象一个困难,此时你会发觉它只是一个困难而不是你的全部,扩大了心理空间,提高了个人内心的能量和能力来面对外在的困难。

   正念运作的神经心理机制

            “三个大脑”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及由对应的大脑结构控制主要高级行为的代表物种,分别为:鳄鱼、老鼠、猴子和海豚。

     “爬行动物脑” 是最先出现的脑结构。这些脑结构调控维持个体生命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 包括:心跳、呼吸、睡眠和觉醒等等 。在脑干和小脑的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本能行为模式:死板、偏执、冲动、贪婪、屈服、多疑妄想等等。

       “古哺乳动物脑”, 又称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参与调解本能和情感行为,其主要的作用是维持自身生存和物种延续。 其中,杏仁核负责创造情绪并产生与之相关的记忆,海马结构能将我们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新哺乳动物脑”人类大脑中, 新皮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左右脑。左侧的脑皮层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右侧的脑皮层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并且,右脑更多地决定了人的空间感、抽象思维、音乐感与艺术性,而左脑则更多控制着人的线性逻辑,理性思考与言语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额叶前端, 它是我们大脑中的“总司令”,不但控制着我们一系列的高级认知功能,还能抑制一些低级中枢(比如,“爬行动物脑”)的活动,防止我们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可参考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39679) 

         正念运作的神经心理机制也于近期开始被提出。Holzel等人(2011)描述正念运作包含注意力调节(attentionregulation)、身体觉察(bodyawareness)、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自我观点改变(change in perspective on the self)等面向。其中情绪调节包含再评估(reappraisal)以及暴露、消退及再整合(exposure,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并且发现透过正念练习会造成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脑岛(insula)、颞顶交界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额叶边缘系统(fronto-limbic network)及默认 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等结构上的改变。Malinowski(2013)则提出利物浦正念模式(the liverpool mindfulness model),认为正念运作包含五个阶层:首先在动机阶层 (motivational factors)中,个体将决定是否投入于训练,并接受进一步的心念练习(mind training),接着是进入及发展出核心历程期(core processes),才会产生态度或心境上的改变(mental stance),最后则是在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出现正向的结果(outcomes)。在核心历程期,当个体试着让自己专心于身体感受、念头、呼吸等项目时,聚焦式注意力 (Focused Attention, FA)参与其中。随后,注意力会消退,于是默认模式(default mode) 运作,让个体产生昏昏欲睡或放松的感受。接着,个体可以透过开放式监控力(Open Monitoring, OM)观察到自己正在分心。当注意到此分心状况,个体被教导放下妄念及分 心,让注意力重新导回到FA。在正念练习的过程中,FA 会首先被提升,随着练习越来越 熟练,FA 能力越趋稳定后,OM 能力接着提升(Malinowski, 2013)。上述过程涉及脑中 大量的不同神经网络及注意力的转换,故正念练习的过程被视为内在资源分配历程。

       在和个案 做正念 时,会告诉个案这不是让他放松,而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我们发展出了三个脑,生存脑(遇到对手时做出是战是逃的决定)、情绪脑(作为快乐、难过、嫉妒、挫折等等情绪的判断)和理智脑(负责更深度的逻辑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受「生存脑和情绪脑」控制,很多情绪、想法出现,它们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这种自动模式的想法、情绪会让我们不自觉地驱动我们做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至少85%的行为是没有意识的行为),所以正念就是帮我们深入观察思维的喋喋不休,不被它们控制,而是帮助我们做理性的思考。

         如何邀请个案做正念(观呼吸):了解个案情况后,知道个案融合的点是什么,邀请个案来做正念,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反感。做完后问他们什么感觉,接下来我会告诉他们不是让你放松、冥想,而是让你觉察,训练脑的弹性,察觉我们的情绪和想法。然后就说大脑的三个原理,可以让他们练习正念洗澡、刷牙、吃饭等等。

       当个案说我不想做,因为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想法冒出来。那我就会问到:那你察觉到你有很多想法吗?是不是被这些想法带着走了呢?所以当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我们的思维和情绪不受我们控制,很多研究表明让思维情绪和我们有一个空间,不让理性思维工作,我们会短路,会断电,我们做正念后,马上会连接。

         三个脑的知识普及是:爬行脑是最古老的脑,小孩出生就完成了,我们呼吸、活动会自动完成,不受我们控制,也是最重要和最古老的;情绪脑是从我们小孩到青少年之前在发育,说小孩脑没长成,小孩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杏仁核去评估我们是不是在危险之中,不停地探测危险。从进化论的背景来看,我们的进化像山顶洞人那个时期,它会看到的危险就是狮子老虎要把我们吃掉,它把危险就看成那样的危险,我们过去容易自然发生要么逃离要么战斗。第三个脑就是最年轻的脑,10几岁到20几岁都会在发育,青春期痛苦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痛苦,但是理性脑没有发育完成。

          一般碰到压力就会被我们的情绪脑,控制身体呼吸紧张、瞳孔夸大,来对抗压力,所有的身体机能一起来抗争这个部分,没有用的地方就会关掉,所以我们的理性脑它会觉得没有的,我们现在不需要分析事情,不需要计划未来,我们就把它断掉了,然后我们的消化系统或者生殖系统都会被觉得不需要,就会被关掉,所以长期压力之下,长期的身体困难、病患就形成了。不停地有压力,没有办法平衡自己,反压力就会把我们的理性断掉,然后我们用情绪去对抗,对抗完了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但我们的记忆体它就会留下一个记忆,它会记着以后呢,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调动同样的反应,它会反应的更快,所以为什么创伤会不断重复过去,因为它有记忆,它一旦遇到同样的情景就会有同样的反应模式,生存脑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真实,它会把所有幻想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情绪脑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是过去的,什么是现在的,它会把过去所有的事情当成是现在的,所以就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所以我们会把过去的事情当成是现在发生的一样,所以为什么创伤会影响到现在,为什么有些想象的东西会变成真实的一样,因为这两个脑这些部分它们没有办法去控制,正念就在这个部分让我们的情绪脑不要断掉跟我们理性脑的连接,让他继续连接,这个弹性。通过正念可以做到这个。

所以为什么要正念呢?主要是两点:

第一是扩大心理空间:意识到问题不是你的全部,拉开你与问题的距离,拉开与它之间的距离就有了空间;有空间了干什么,那就ACT,面对这个问题做什么有益的行为,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

第二是扩大理智脑的比例:我们85%是没有意识的行为(自动导航模式),要不断增强自我觉察力,而不被想法、感受控制,做一个清醒的人。

问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比较深入的心理学问题,需要探讨男女在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异同。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清晰地表述异同点,并提供具体的例子支持回答。

回答:

男女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

1 表达方式不同:通常情况下,女性会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男性则相对内敛。例如,在恋爱关系中,女性倾向于主动表达爱意,而男性则可能更多地通过行动来表示情感。

2 感受方式不同:研究发现,女性对感官刺激的反应更加灵敏,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相比之下,男性在情感上可能会更加理性和抑制。例如,在观看**时,女性往往更喜欢浪漫、温馨等类型的**;而男性则可能更青睐于动作、犯罪等类型。

3 理解方式不同:由于社会化和文化背景等原因,男女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在面对人际关系等复杂情境时,女性通常会更注重细节和情感因素;而男性则可能更加关注逻辑和具体的事实。

男女在认知方面有哪些异同?

1 记忆方式不同:研究表明,女性在记忆细节、颜色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而男性则在空间感知、方向感等方面表现更好。这种差异也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女性通常更偏向于细节和语言,而男性则相对偏向于数学和空间。

2 处理方式不同:通过脑电波监测发现,在处理信息时,女性的左右脑半球活动更加均衡;而男性则更多地依赖于左脑半球。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女性通常会同时考虑多种因素,而男性则倾向于快速得出结论。

3 决策方式不同:研究发现,在决策时,女性通常会更加谨慎和保守;而男性则可能更容易冒险和探索。例如,在股票投资中,女性往往会选择保守的投资策略;而男性则可能会选择较为激进的操作手法。

总体来说,男女在情感和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男女之间存在明显性别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彼此的差异。

回答好了,要给我分呀!

认知领域

cognitive domain

所谓认知领域是指“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的

情感领域

(affectivedomain,也译作“情意领域”)一词最早是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1]。就这一点而言,情感领域恰好对应了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发展和调适,主要通过职业培训、实验课、体育课等科目进行学习与掌握。这里介绍辛普森(Simpson E H)等1972年的分类,该分类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成七级:

1.知觉

指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的过程,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它是动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导致动作的“情景-解释-动作”连锁中基本的一环,具体包括感觉刺激、线索的选择和转化三个方面。

2.定向

指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定向三个方面。

3.有指导的反应

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其操作的适当性。它包括模仿和试误两个方面。

4.机械动作

指学生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并不复杂,比如能够给小提琴装上琴弦。

5.复杂的外显行为

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是以迅速、连贯、精确和轻松为指标,包括消除不确定性和自动化的操作两个方面:

6.适应

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比如通过改编已知的舞蹈技能形成一套新的舞蹈动作。

7.创新

指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比如创造一种现代舞蹈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三种组成成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态度主要特点如下:

1、社会性。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后积累经验形成,因而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环境和关系的影响。

2、具体性。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所谓特定是指具体的态度对象,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件事,或某一观念而言。

3、协调性。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2、认知功能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情绪三因素学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70年代提出的。他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于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其中,认知因素中的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沙赫特等人将大学生试分为三组,各组都自愿接受同一种药物注射(肾上腺素,但被试不知),注射时,主试向三组被试解释的药物效应各不相同。对甲组告之药物将使你心悸、手抖和脸部发热(这正是肾上腺素的反应);对乙组告之药物将使你感到身上轻度发痒,手脚有点发麻;对丙组则不给予任何说明。药物注射后,让三组被试分别进入两种预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行要求被试回答一些繁琐的问题,并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按照这种设计得到六种不同结果。最终发现乙组和丙组的大多数被试在愉快情境中显示愉快的情绪,在发怒的情境中感到愤怒,而甲组不受情境的影响。虽然都受到同样外界环境,内部生理效应相同,但是情绪体验并不相同。由此说明外界环境不能决定情绪反应,内部生理机制也不能决定情绪反应,而个体对生理效应的认知性解释对情绪体验起决定性作用。即当现实事件与建立的内部模式一致时,也就是与过去经验相一致时,活动平稳进行,人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如甲组被试一样,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与经验一致,因此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当现实事件与已建立的内部模式不一致时,也就是与经验不吻合时,已有的经验就会被打破,因此产生情绪反应。如乙组和丙组,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在他们已有经验不存在,或者说不符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经验必须被打破,并重新建立第二种经验,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因此,沙赫特认为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折射”而产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86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