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对群众感情的重要性有哪些?

公务员对群众感情的重要性有哪些?,第1张

首先,工作动力问题,说到底就是对群众感情问题,真正的动力源自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优秀公务员之所以能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谊激发了他们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永恒动力。

试想,一个对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公务员,他就不会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群众有困难他视而不见,群众有意见他充耳不闻,把群众当成累赘和包袱,这样的公务员做工作漫无目的,消极应对,缺乏干劲和动力,甚至与群众利益背道而驰,最终被人民唾弃,被历史所遗弃。

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在感情上与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才能端正对群众的认识,从群众中吸取不竭动力;才能主动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从而深感肩负的重任,增强加快发展、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苦干实干拼命干。

其次,对群众的感情决定了公务员的创新能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经验来自基层,智慧来自群众,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都是由人民群众凭借实践的胆识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创新的能力与对群众的感情是成正比的,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才能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才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老老实实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也只有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我们各级公务员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新的目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受人民群众的检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果公务员对群众没有深厚感情,就会导致创新脱离群众,不能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对群众感情,决定了工作的成效。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任务艰巨而复杂。任务要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靠群众才能克服,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只有加深与群众的感情,才能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矛盾,顺利推进工作。感情是需要交流的,如果我们各级公务员对群众没有感情,群众就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必然要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心中情绪,这样就容易激发矛盾,阻碍工作。只有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我们各级公务员才会真正和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对人民怀有无限深情,就是对党怀有无限深情,就是对党领导的事业怀有无限深情。只有对人民充满感情,情为民所系,才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有了践行的思想基础。

我们有些地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归根到底就是有的公务员对人民群众缺少感情,甚至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把自己摆在当官的位置上,甘当公仆只是一种口号,甚至是作秀。这就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一种对立。相反,公务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满腔热忱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就能政通人和,关系融洽,社会和谐。

由此看出,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既可以检验一个党员、公务员人生境界的高低,也决定着党和政府能否取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夯实自己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要把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向任长霞、吴天祥等一批对人民心怀大爱的人学习,顾念苍生,燃烧自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不避艰险,不避繁难,把解决群众的困难作为自己的本职和使命,真心实意地以群众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视群众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把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样,我们的党就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我们的事业就能政通人和。

无数事实已经昭示,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不只是体现在大政方针上维护人民利益,也不是人人都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立足于平常,在细微之处见精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去做,在与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接触中都贯注情感,倾注热忱;真正做到面对群众的困难不辞劳苦,全力而为;这样就能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心灵交融、情感交融的桥梁。

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墨竹图题诗》这首诗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最能表现诗人对民情的体察入,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原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1、署:衙门。

2、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3、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4、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5、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6、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7、吾曹:我们。

8、关情:牵动情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诗中第二句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体察民情,为当时的灾民奔走呼号。表现出板桥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十分可贵。正如:诗能入画堪称妙,官能贫时即是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依法治国的理念,让人们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所以人们对伟大的祖国有了深厚的情感。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依赖性,就像儿女对母亲的依存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19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