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有哪些常用技巧?

心理咨询有哪些常用技巧?,第1张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员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注

贯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当事人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本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心理咨询员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当事人主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当事人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询员的充分重视。由此,贯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贯注当中,心理咨询员要随着当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面部表情的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当事人主诉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藉以加深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在这层意义上讲,贯注是使当事人打开话闸子的开关。

美国心理咨询学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全神贯注(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及其功能。

二、倾听

倾听(listening)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三、沉默

心理咨询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反省,思考其个人成长的过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谈话,它需要心理咨询员表现出大量的贯注与倾听,并少做逻辑分析、少说教别人,而是多认同他人的观念,多体验其感受。换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询员首先置身于当事人的境地当中,然后再帮助他认清其成长中的障碍,寻求自救良方。凡此种种都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多听寡言,学会以沉默来传达对当事人的贯注和尊重,藉以强化他自我剖白的愿望。

所以,在心理咨询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当事人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运用通常需要体语的积极辅助。具体地说,在运用沉默时,心理咨询员通常需要以点头、注视表情变化及诸如嗯、噢等语言助词来表现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总之,沉默的意义在于交流同感与尊重。适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亲切、善解人意,而失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无情。沉默表达的得体与否取决于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功夫。

四、宣泄

宣泄(catharsis)指当事人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放给心理咨询员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人感到由衷的舒畅。由此,它可使当事人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病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在心理咨询中,宣泄是使当事人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询员以贯注、倾听、沉默等手段来促进、强化当事人的情绪宣泄过程,以增进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同感及后者对前者的信任,并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泄不仅可以使当事人倾吐内心的精神压抑与困惑,还可以使心理咨询员深入了解当事人面临困难与挫折的滋生条件与过程。在这层意义上讲,宣泄是心理咨询的必经阶段。没有宣泄的产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泄是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能,宣泄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剖白的意愿,增进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的情合,并为进一步的自我探讨奠定基础。

五、探讨

探讨(exploration)指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探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帮助当事人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探讨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所以探讨的目的也在于助人自省自明。具体地说,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帮助当事人认识与思考其当前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换言之,探讨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它旨在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探讨技巧当中,主观武断,教训他人,迫使当事人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那样易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依赖与怨恨,而无法从其生活困难与挫折的认识与解救中成长起来。

总之,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当事人独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员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员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姿势,完全认同当事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与此相反,心理咨询员要学会以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六、质问

质问(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当事人重新审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伊根认为:质问已日益成为心理咨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当事人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

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员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质问当事人思维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由此,质问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在这当中,人们应该注意到:质问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它力图给人以态度诚恳、言之由衷的感觉,而不是态度生硬,强词夺理的感觉。所以,质问的艺术在于使当事人超越心理咨询员的提问,自发地认识到其认知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质问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动当事人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要力戒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询员在提出质问性的问题时,应该首先问自己你这样做是出于关心对方或是出于想惩罚或压制对方。因此,质问力求问而不审、制而不压,以推动当事人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

七、行为操纵

行为操纵(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向善的努力与否所予以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消除其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学习与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藉以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体地说,心理咨询员要善于发现当事人在认识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挫折当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的意向与努力,并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当事人不断成长。由此,行为操纵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虽然行为操纵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但较之行为矫正法,它更强调正强化在个人良好行为的模仿与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励负强化的运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询中明确地表达个人的观念,犯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之嫌。换言之,在心理咨询条件下的行为操纵,以正面鼓励与正强化为基础,对当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与自我发展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以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当一个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认识与克除其行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时,他应及时注意与肯定当事人力图突破自我束缚,认同自强人物的种种意念与努力,使当事人挣脱自卑自怜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询员在有意无意中成为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最好的理解者与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员的正面鼓励他人会强化当事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询员通过与当事人分享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来推动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认为,心理咨询员在当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个人生活的有关经历、行为与情感已成为心理咨询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贯注、倾听、沉默、探讨等技巧中所表达的言语、眼神、面部表情、体态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间接表示。在这层意义上,自我披露可传达心理咨询员的关切,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在情感上的距离,增强两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还认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战功能。其前者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当事人分享个人成长中的奋斗与成功经历来激励当事人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更好地成长;其后者的意义在于推动当事人更具体地探讨其生活中所遇困惑与挫折的特性,更切实地寻求其自救良方并挖掘个人的潜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纳与真诚一致的表现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过分使用,那样不但会混淆心理咨询的核心与目标,也会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不必要的错觉与误会。事实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询界最富争议的一项技巧,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心理咨询员自我披露到底会在当事人心目中树立什么形象。有一派意见认为这样做会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树立可亲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见则认为这样做会使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成长产生偏见,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产生疑惑。总之,心理咨询界目前对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识,因此心理咨询员在其运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过分宣扬自我,忽视当事人当前困惑与挫折的特殊性,并避免将心理咨询员的自我成长当作心理咨询的中心议题。

总之,上述八个技巧是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沟通并帮助后者自我成长的常用手段。它们是心理咨询区别于一般社交谈话与生活咨询的指标。它们使心理咨询员得以成为可亲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后应当指出,由于心理咨询领域内流派很多,且争议纷纭,所以上述八个技巧并不代表心理咨询中的所有技巧,它们只是一般心理咨询中所常用的技巧。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孙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都可以作为我们人际交往谈话的指导原则。说话不看物件,不仅达不到谈话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欢迎借鉴参考。

在我们谈话时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是撤回,仍然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也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上只列著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著十二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说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这难得的忠告,我立刻意识并想到这样会足以影响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注意到列出‘虚心’一项,专门注意。我所说的话,一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接触或伤害别人情感的,甚至我自己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说话和事业的关系,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你如果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取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援、别人的赞赏。”

要在谈话时,给自己留余地,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用训斥的口吻去说别人

朋友和同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能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训斥会刺伤对方的自尊心,这种习惯将使你成为孤家寡人。人类有一种共性:没有谁喜欢接受别人的命令和训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要让别人也有自己的面子。

 二、谈话时不要做一些不礼貌的动作

为尊重对方的谈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保持端庄的谈话姿态。抖腿,挖鼻孔,哈欠连天等都是不礼貌的动作行为。尤其不要一直牢牢地盯住别人的眼睛,否则会使对方觉得窘迫不安;也不要居高俯视,否则会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更不要目光乱扫,东张西望,否则会使对方觉得你心不在焉或是另有所图。

 三、不要过于卖弄自己

夸口,说大话,“吹牛皮”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而且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朋友,同事相处,贵在讲信用。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胡乱吹嘘,会有华而不实的印象。卖弄自己,显示自己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对方会有相形见绌的难堪,这也不利于交往。

 四、不要随意触及隐私

任何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有隐私,都有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现代人极为强调隐私权。朋友或同事出于信任,把内心的秘密告诉你,这是你的荣幸。但是你若不能保守秘密。则会使他们伤心,甚至怨恨。隐私是人心灵深处最敏感,最易激怒,最易刺痛的角落,无论是在当面还是在背后都应回避这样的话题。

 五、不要把对方逼上绝路

当要陷入顶撞式的争辩旋涡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饶开它,不去争论。针锋相对,咄咄逼人的争辩只能屈人口,不能服人心。被你的雄辩逼迫得无话可说的人,肚子里常常会生出满腹牢骚,一腔怨言。不要指望仅仅以口头之争,便可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你争强好斗,坚持争论到最后一句话,虽可获得表演胜利的自我满足感,但并不可能令对方产生好感,所以在交谈中,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六、话不要说得太绝对

也许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入人心的缘故,人们考虑问题都喜欢来个相对思考,对于绝对的东西,在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比如,当你斩钉截铁地说:“事实完全就是这个样。”因此,在谈话时,尽管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的过于绝对,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刺。而现实是,如果对方有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话说的委婉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

 七、话要说得圆润

当我们为了某个目的与他人谈话时,话就要说的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激恼对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说的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从容地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比如:某家旅店的服务员,发现房客何夫人,前一天晚上已经结了帐,可今天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何夫人又是经理的好友,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去问何夫人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何夫人赖帐。大家商量决定由一位善于谈话的部李去和何夫人谈谈。李敲开了何夫人的房门,说:“您好!您是何夫人吗”“是啊!您是谁”何夫人回答说:“我是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来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上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听说您昨天已经结帐,今天没有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非常感谢!昨晚结帐是因为我的朋友今天要返回,我不想帐积得太多,先结一次也好,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一段间。”“何夫人,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我们看,李去找何夫人谈话,目的是要弄清楚,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就能清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好开口,弄不好既得罪何夫人,又得罪经理。李的话说的非常圆润,先是寒暄一下然后又问何夫人需要什么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而使何夫人深受感动,不知不觉中就说明了原因。李话语技巧高超,回旋的余地很大。

 八、话不要违背常情常理

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人事也有自己存在的情理。说话时,如果违背了常情常理,就会给别人留下口舌。因此,在谈话时,要记住话不要说过了头,违背了常情常理。

我曾在列车上听到两位推销员对同一商品的说词。他们推销的是同一新产品:螺旋状的袜子。为了表明这种袜子的透气性,第一位推销员随手拿起一只袜子,说:“来帮帮忙,拿住袜子一端,使劲儿拉。”说著,他就和一位顾客对拉起来,袜子的韧性的确很好。然后他又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针,在拉得绷直的袜子上来回划动,袜子也没有损伤,说:“看一看,这种袜子不易抽丝。”紧接着他又拿起打火机,在袜子下面轻快晃动,火苗穿过袜子,而袜子也未受到损伤。在他一番介绍之后,袜子在顾客手中传看。一位顾客有意地拿起针,只是一划就在袜子上划了一个洞,原来如果顺着皱纹理划不易划破,并不是划不破。另一位顾客要打火机烧,急得推销员赶忙补充说:“袜子并不是烧不著,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最后大家终于明白怎么回事,袜子的质量没有的说,但当时气氛明显地影响了顾客的消费情绪。

而第二位推销员,也是一边说一边演示,不过他注意到了科学性介绍,一番介绍说得非常周到。他是这样说的:“当然,在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学性,袜子怎么会烧不著呢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它也并不是穿不破,就是钢也会磨损的。”这番介绍没有给天 挑刺的顾客留下可乘之机。接下来,他一边给大家传看袜子,一边讲解促销的优惠价格,销售效果明显好于前一位推销员。

 九、说话要前后一致,诚实守信

在和他人讲话事,还要注意前后不要出现矛盾,保持前后一致。前后矛盾是一大忌,矛盾的地方常常是易受到他人攻击的地方,而且常常是非常有力的攻击,可以使我们哑口无言。

说话要诚实守信有一个顾客为了使自己的居室尽善尽美,希望能买到一张真正的皮沙发。这位顾客到城里一家货物繁多的大商店去购物。销售商愉快地领他走到沙发部。当顾客看到一张吸引他的沙发时,他问了价钱,销售商告诉了他。顾客对这真皮沙发的价格竟如此之低仅及他预料的一半表示吃惊时,销售商向顾客保证说这确实是便宜货,所以很畅销。顾客在沙发上坐下来,感觉良好。他站起来,绕着沙发踱步,赞赏不已。沙发确实很漂亮。顾客又一次对于自己找到了这么一张价格如此便宜的皮沙发表示惊喜,于是决定买下它。

随后,顾客告诉销售员:“我还要一张优质的咖啡桌放在这张沙发前。”于是他走向咖啡桌部。途中,顾客看到了另一张沙发,与刚才那张很相似,他就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番,并坐了下来。这位顾客拿不定主意自己究竟喜欢哪一张。他问了价钱,当销售员把价格告诉他时,他又吃了一惊:这张沙发是刚才他定购那张沙发的两倍。顾客问:“为什么这张这么贵呢”销售商:“这完全是真皮的。”顾客:“那我刚才定购的那张是什么料子的呢我当时以为它也是真皮的。”销售商:“那张沙发,凡是与人接触的部分,即坐垫的顶部,靠手以及靠背都是真皮,不过,靠手的底部,沙发的底部,后背部是人造革的。我向您保证,没有会看出二者的区别,而且,人造革的耐用性与外观造型也不亚于真皮。”顾客:“朋友,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告诉我那张不全部是真皮呢”销售商:“我是想讲的,可那时转了话题。不过,我可不是那种故意向顾客说假话的人。”可是,不管怎么说,顾客还是取消了他原来的订购。而且,他不仅在那一天不在那家商店买任何东西,在此后十年间,也从不再问津那家商店,因为他已不信任那里的销售员和商品。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说话诚实不但是销售中最好的策略,而且是惟一的策略。在与别人的谈话中要时时刻刻牢记诚信两个字,说话要前后一致。

我认为相爱容易相守难,无数的情侣分了手爱却仍在心中,想要挽回你的他需要怎么做呢?

爱没有名字。

若是非要给它找一个丈量的器具,那么怦然跃动的心,手掌里沁出的汗,面颊上映出的云霞……在爱之开端,激情浇灌着两颗年轻的心。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守难——大多是因为没有了新鲜感。

我们不难发现,从相识、相知、到相守,通常只需两年左右的时间感情就会走到倦怠期。

因为彼此过于熟悉,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真实面目,以为的接纳和包容其实却是新鲜感的丧失,不再有期待和好奇,以及不断去了解和认识对方的动力,彻底回到了熟悉和习惯的状态,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样,再也不会有任何新鲜感了。

久而久之,就有部分情侣开始分道扬镳。

下面这些挽回男友的方法,都是针对于因沟通问题而分手的情侣,帮助你学习两性沟通技巧。

当然,有很多存在沟通问题但尚未分手的情侣,也是可以主动学习一下。

1、别话中有话

有很多女孩,心中本来奔着挽回男友而来,可总是因为情绪不舒服容易话里有话,也是潜意识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心情。下回在明嘲暗讽之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你认为自己无法改变他,所以,当你能对他造成一些伤害时,他就不敢再这样了。

相处时发生很多事情让你不愉快,你需要在口头上压制他。

觉得对他说话就是对牛弹琴,推一下动一下,要不就是完全没反应,所以激起了你需要用带刺的话来令他产生反应。

如果以上情况有符合你内心的想法,一定要立刻放下自己那不满的情绪,因为你在口头上讽刺了对方之后,也会让对方看到你的缺点促使他离你越来越远,要时刻谨记你的目标是挽回,而不是宣泄。

2、学会倾听

每一对情侣都会吵架,而在吵架过后,任何人都需要一段情绪平复期,在这一个时间里,千万不能因为冲动而做下任何的决定。当彼此的情绪都稳定下来后,可以坐下来聊聊之前吵架时未解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1、语气温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要温和平静,给人亲切的感觉,这样一来,你说的话别人也更容易听得进去,和对方的交流会更加顺畅一点。

2、措辞谨慎,不妄言: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别说脏话,更不要吹牛说大话。措辞足够谨慎的人,会给别人稳重可靠的感觉,对方会更加愿意与你深度交流下去。

3、适当重复对方的话: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你需要给对方你尊重他的信号,最简单的方式是,适当的重复对方曾经说过的话,然后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应该是积极正面的评价。若不知道如何评论才是正确的,就不要评论了,只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说的话,并且记住了就可以了,这已经表达出你对他的尊重了。

交谈

指以语言方式,来交流各自的思想状态,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交谈已成为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活动。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谈心聊天的言语活动。它以对话为基本形态,包括交谈主体、交谈客体、交谈内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互换性。

1首先想好开场白。一些咨询者看到心理咨询师后情绪反应很大,不知从哪里说起,浪费了许多时间。应该事先想好“开场白”,然后几句话就能进入到主题,这样才可以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把心理咨询师看做是一个特殊的亲密的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对你的隐私绝对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要尽可能敞开心扉。

3“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利于沟通。一些来访者存在种种顾虑,话说到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改变了主题;有些人因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关键的问题。这都不利于达到医治心病的目的。对心理咨询师的提问最好是有问必答,使心理咨询师的分析、判断更准确。

4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心理咨询师并不太关心你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在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中,你要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有话直说,“开门见山”为最好。

5防止就事论事地纠缠于细节之中。有些人生怕心理咨询师不了解自己的经历与问题的发生、发展和现状,用大量时间去讲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心理咨询师更关注你的思想观念及对问题的认识。对于事情的叙述,先可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心理咨询师提问再说。

br>

6不要期望由心理咨询师给你“决策”。比如说转不转学,与某位同学是否继续保持关系等问题。不少来访者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则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的“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你讲一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你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得由你自己拿。

7不要希望一次咨询就“根治”。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个过程,那种希望“一点通”、“仙人指路”的走捷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与心理咨询师面谈不便,还可以电话交流或通过网络。

心理问题不要等成了“心病”时才去疏导。现实中,心病不算病的观念还很有市场,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似乎还不愿与心理咨询师打交道。其实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及早疏导、治疗更为重要,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应该去找心理咨询师了。

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咨询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在咨询过程中,患者一般都要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咨询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咨询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疾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咨询,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没有勇气承受咨询痛苦的来访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咨询中获益的。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了。咨询中的配合包括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咨询中尽可能做到真实,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其实,通常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几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按时与心理咨询师接触,一切就都可以听其自然了。

积极地配合,保持对方的谈兴保持对方的谈兴,才能使沟通顺利愉快地进行下去,下面的几点技巧非常有效。

1.要善于进行心理安抚

在交谈时,我们应积极配合,以示对方的话题正在引起我们的兴趣,也暗示我们在注意对方。还可以顺着他的话题,以积极倾听和从容不迫的态度鼓励他继续讲下去,或者为他倒上一杯茶,或者适时表态:“我也这样认为。”“确实是这样!”“你的观点和我的完全相同。”这种心理安抚的行为,似乎示意着一种积极的配合,使对方向你滔滔不绝地讲出内心感受。

2.要积极鼓励对方

在与人交谈时,我们应该表现出有兴致的、关心的和赞同的态度,使对方有一种被认同的强烈感受。这时你主要是鼓励对方多说,如果对方又提出让你发表看法,一般不要因为插话而中断对方的思路。当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可以重复对方的语句,以表示重视、肯定和强化其感受,“是的,只有当自己也处在这样的境地时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这样的语句的重复是对对方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也是对其高谈阔论的助兴。同时,还可能为对方能够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和内心世界起到提示“台词”的作用,如帮助归纳,给出一个恰当的形容,从而使对方保持较高的谈话兴致。如果你想使对方进一步敞开胸襟,多给予同情、理解和共鸣感是十分必要的。让对方知道,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你可以常提到“你谈到这一点我也有同感”,“虽然我不这样认为,不过却觉得你把道理讲清楚了”。这样便于双方彼此间加强共同点,促进彼此理解和沟通。

3.要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对对方的每一句话都随声附和,不说一个“不”字,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人云亦云,这会被看作是无主见和滑头的人,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得体地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仅不会得罪人,而且还会大受欢迎,使对方知道你是在认真地考虑他提出的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谈论的事情,许多都是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的,只要我们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许恰恰是从另一个侧面去分析问题,对方一般来说也会通情达理地接受,以完善他的设想。

4.要注意适时转移话题

再好的话题都有谈完的时候。当交谈者的兴趣减弱后,只是重复一些没有新意的内容时,就应该换个话题了。转移话题的方法很多,如你可以停止谈论旧话题,沉默片刻,让其他人谈一些话,从中引出新的话题,也可以在谈话中断后,再谈 ……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一:学会让别人讲话。

  学会倾听对方的讲话,不仅听内容,还要用心观察对方说话时的神态、表情、手势通过这些非语言的信息,正确理解对方的真正意思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还可引导对方说话,并给足他讲话的时间。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二:有条有理,以情动人。

  说得多不如说得好要说能感动对方的话。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三:用好“我”字,用活“您”字。

  有时用“我”来开头,会让人觉得没有攻击性,这要根据讲话时的语气来决定。另外,要经常说“您认为呢”而不是“我想……”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四:尽一别打断别人的谈话。

  点头就行了,诸如抢说、争辩等都应力避,若确实需要中断别人的谈话,也应该首先表示歉意,并告知对方理由,求得对方的谅解。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五:少一些无味的话趣。

  避免说出脏话、谎话、绝情话、揭短话、丑话。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六:注意赞美和肯定对方。

  千万别激怒对方,要察言观色,相机而说,话题的选择要视你周围的氛围而定,避免谈及别人的隐私。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七:别道人长短。

  或出于嫉妒和恶意,或想借着显露别人隐私而自抬身价,这些做法均会令人齿冷。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八:多些讨论,少些争辩。

  只要本意善良,讨论也就等于谈话。相反愤怒激烈的争执却正是愉快谈吐的大敌。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九:学会调动对方情绪。

  调动他人参与谈话的积极性与热情,求得共识共鸣。

  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之十:善于聆听。

  聆听与说话同等重要,别心不在焉而误解了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别双眼迟滞,垂头丧气。做个忠实而感兴趣的听众,同样会使你赢得别人的尊敬、喜爱和接纳。

1紧急的事情,慢慢说

2无关紧要的事,笑着说

3心里没谱的事,赶紧说

4不知道的事,别瞎说

5做不到的事,提前说

6揭人老底的事,不能说

7自己私人的事,别都说

8别人的事,要少说

9自己工作的事,听人说

10领导的事,不要说

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通常是指情绪商数,它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从简单的层次上下定义,提高情商的基础是培养自我意识,从而增强理解自己及表达自己的能力。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值得指出的是,情商固然包括人与人互动的层面,但情商的意义并非指谄媚、奉承、巴结、虚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5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