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文新冠肺炎期间感人故事

初中英语作文新冠肺炎期间感人故事,第1张

在2020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我们面前,来势汹汹。这是一场生命与病毒的抗争。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抗战一线,也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纷纷请战,勇敢“逆行”在抗战一线。他们用大无畏的气概守护每一位病人。 此次疫情对我们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感染成千上万的人。使人们终日陷于恐慌之中,足不出户。本该热闹非凡的大年也因这次疫情变得冷冷清清。而他们,医护工作者们告别家人勇赴抗战一线支援武汉。 他们中有孩子的父母,有父母的子女。在接到信息的那一刻,他们不得不告别挚爱的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勇闯一线。难道他们不害怕吗不,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害怕。他们也想与家人团圆红红火火过大年,但是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肩上的责任不允许。他们的身份时时刻刻告诫他们:你,必须冲在人前!用行动让患者安心,让家人放心。 面对疫情,总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隔空喊话。一对夫妻在医疗中心内隔着厚厚的防护服认出了对方,万千话语只汇成一句加油!8岁小男孩想父母时深呼吸……这一系列事让我们为之动容。正如人们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不是海角,而是生与死的距离。疫情警报响起时,你义无反顾成为逆行者。面对家的呼唤,即使近在咫尺,你也望而却步。面对家人的亏欠,你哭得像个孩子。但挑起责任和重担,你活脱脱像个战士。请相信,你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后是十四亿儿女。我们,携手同行,没有过不去的关。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东,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范文 |抗击疫情工作事迹优秀新闻稿         

 篇一

 防控战“疫”,白衣飞扬。在该市医疗系统,一份份滚烫的请战书让市民泪奔,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救治一线。

 “我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工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绝不后退┅┅”

 1月26日,该市中医院的一封医生的“请战书”刷爆朋友圈,医师寇明瑛等11名医护人员佩戴上党徽,在这封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党旗飘扬处,奔涌争先潮。”党员争先奔赴抗击一线的精神,也感染了全市医护人员:“这是很光荣的事。”

 “说话基本靠吼,茶水基本不喝。”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都带三层口罩,穿隔离衣,带面屏┅┅然而,他们无怨无悔。

 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市妇幼保健院6名医护人员说:“穿上这一袭白衣,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是该我们上了!”

 “若有战,召必回!”该市涴市镇卫生院医生刘晓莉,家住五峰山区,除夕之夜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初一顶着雨雪,奔赴抗疫一线。护士严飞群,初一早上从贵州省印江县千里奔袭,赶回松滋……

 该市卫健局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控第一责任人,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成立相应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工作。确定该市人民医院、华泰医院为定点医院,根据疫情启用南海镇卫生院为后备留观场所,精心安排床位、物资、医护人员,保证随到随治;加强医护人员协调,选调最强业务力量参与救治工作;高度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密接人员管理,各地根据市指挥部交办的密接人员名单逐一排查,安排居家或者集中隔离观测。

 1月30日,中共松滋市委组织部发出《致全市***员的一封信》,号召该市全体***员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目前,该市已有476个基层党组织、9352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147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到村、社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215名社区干部、133名网格员、2258名机关在职党员投入到防控一线。25名第一书记、75名驻村干部回村参与所驻村的疫情防控工作。

 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篇二

 防控战“疫”,舆论先行。该市宣传部门建立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全媒平台开设“抗击疫情,众志成城”专栏,汇聚攻坚制胜的强大力量。

 迄今,该市融媒体中心全媒发布防疫信息210余条。“松滋23岁北大在读学子,火线增援家乡”“松滋白衣天使令人刷屏的请战书”“除夕,松滋白衣战士让人泪奔的团圆”等一系列展现松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引发全市共鸣,多篇新闻达到10万+关注度。同时,电视每天播出疫情防控游动字幕2条22次,2个频道播出疫情防控公益宣传片4个35次,播出防疫公告35次;各地抢在在第一时间对故障广播进行维护确保必须响、村村响,全市235个村和39个社区利用农村广播全天播发防疫指挥部公告、防疫知识等内容。

 “渔鼓敲两敲,各位新年好。冠状病毒起狂飙,危害真不小┅┅”1月30日,松滋“山歌大王”宁远俊父女原创土家渔鼓“给您拜个特别年”。土家山寨,唱响战“疫”好声音。

 村村响广播,组组挂横幅,户户有传单。“标语上墙,喇叭上车,家家到,户户落,保证宣传无死角。”该市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市各村(居)村组干部全力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在各村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公路沿线、主要路口、人口集中地张贴宣传横幅、标语,村居、镇直单位电子显示屏持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在所有工作群高频次转发官方渠道发布的疫情防控知识,并提醒群众带口罩、不出门、不聚会;市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向每个年级家长微信群转发告知书,确保每个学生家长回复及知晓。

 篇三

 防控战“疫”,“严”字为要。1月24日开始,松滋市市场监管局黄少锋每天都在市场巡查。黄少峰介绍,该局已取消休假,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严管市场。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05人次,张贴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1674份,检查农贸市场194个次,餐饮服务单位294户次,督促6家网吧、3家公众健身场所,2家娱乐场所、1个景区、2个教育培训、22个活禽市场停止营业,取消宾馆宴席178起、农村集体聚餐1360起,督促812部电梯进行了消杀,处理投诉举报35起,依法查处哄抬物价案件3件。

 严控人员。1月28日0时起,该市实行最严厉、最全面的通行管制,在镇村路口设卡劝阻不必要的车辆和人员流动,主要路口设立应急通道,安排专人值守。该市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组织强大力量,配齐专班队伍,24小时值勤值守。

 严格排查。该市各乡镇(街道)、村(居)持续对返乡人员,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逐一进行体温监测、健康登记,并要求其一律居家观察、不得外出;严格实行一日一回访、一日一报制度,摸排登记情况由乡镇(街道)汇总后报市指挥部,有异常反应者由村(居)干部督促到定点医院接受诊疗;各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初步筛查。

 严明纪律。该市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落实业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由市纪监委牵头,采取“六看六查”方式,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篇四

 1月26日,居然之家博览城向松滋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

 正在筹建中的武汉松滋商会负责人海克洪,代表商会捐款10万余元。

 1月28日,广东身所集团公司首批价值14万元的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用品,运抵松滋。

 1月29日,深圳市宝安区建筑业协会一笔516万元的爱心款汇入松滋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用账户┅┅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众人的心。截至1月30日14时10分,该市红十字会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704141666元。

 该市为扎实做好物资保障,在对紧缺医护物资品类拓宽采购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调配倾斜的同时,广泛发动老乡和爱心人士捐赠。

 该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表示,对主要医护物资做到统一调配,优先供应一线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该市将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必须正常营业的场所管控,督促业主和管理者每日消毒,所有经营者和消毒者佩戴口罩,帮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提前做好安排,保证正常经营。其他门店原则上暂不对外营业。

 目前该市市场物资供应基本稳定,群众生活秩序正常。

 4、新闻稿: XX镇齐心协力合力战“疫”

 “父老乡亲们,外出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没事不要瞎转悠,宅在家里过大年”连日来,区弥市镇弥市村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向往常一样,响彻全村大街小巷。像这样的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弥市全镇有40多个。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自全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弥市镇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合力战“疫”。

 严把疫情防控关

 实时做好全镇2156名武汉返乡群众的身体状况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密切接触者“三包一”责任包保,劝导老百姓防控期间不聚餐、不串门。狠刹人情风,全镇停办、简办红白喜事225家。

 充分利用公式公告栏、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农村小喇叭、“村村响”等宣传平台全天不间断宣传,让老百姓待在家也能第一时间了解镇村疫情,做好防控。

 严格交通管制,分村分段设置交通检测站和劝导站28个,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不必要流动。开展超市、卫生院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消除感染隐患。

 口头训诫、依法查处聚众赌博和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5起。同时镇纪委牵头做好纪律巡查,严肃问责工作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

 应急保障惠民生

 动态监测生活物资和医护用具价格波动,严肃查处不法销售行为。按照“一断三不断”的原则,积极协调上级防控部门和公安县埠河镇,打通物资运输通道。安排专车接送全镇近30名透析和放化疗病人往返江北重点医院就诊,畅通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生命通道。常态化开展环卫保洁工作,排解万难保障全镇垃圾及时清运处理,确保环境整洁卫生,消除病菌病毒寄生载体。

 捐款捐物助战“疫”

 “防控疫情是全体老百姓共同的责任,虽然没在抗疫第一线,但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提供后勤保障”梅氏实业总经理梅运丰向镇卫生院捐款2万元用于购买医护用具时说道。

 截止目前,全镇共接收到市工商联、湖北仁盛木业、俊杰商贸、兴旺生物质能源、五丰园合作社、虎渡生态合作社等单位、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捐款捐物。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积极同政府沟通接洽,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捐献爱心,献计出力,形成了全面共同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弥市镇将按照中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继续做好责任落实、基础完善、交通管控、排查监测、医院管理、应急保障、宣传引导、环境整治、治安维稳、督查督导十个方面的工作。

 5、新闻稿: 73岁老村医李儒庆:坚守防疫一线不后退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监利县三洲镇73岁老村医李儒庆请战一线,骑着摩托车,每天走村入户量体温,已经成为他与村民们的“约定”。

 一大早,冒着细雨,骑着摩托车,老村医李儒庆就来到监利县三洲镇沙堤村村民刘俊萍家中,为3岁多的女孩测量体温。

 像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沙地村上演,告别刘俊萍,李儒庆又骑着他的旧摩托车踏上了为全村人测量体温的行程。对于他来说,每天5个多小时、1200多人的体温检测,更像是一种与村民的约定。

 从1月21日开始,作为唯一村医的李儒庆便主动请战,加入到防疫一线。他不仅要负责下沙片1200多名村民的体温检测,还要对其中的29名武汉返乡人员进行重点医疗观察。无论风吹雨打,73岁的李儒庆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

 一辆摩托车,一个口罩,一件白大褂,就是李儒庆面对疫情的全部装备。这样大的工作量,家里人对他很担心,就是在他的坚持下,现在村民们慢慢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不再对病毒充满恐惧。

 来不及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饭,李儒庆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排查。看着自己所负责的村民都健健康康,从事了50多年村医工作的他觉得很欣慰,他说守护一方群众的健康,是一个乡村医生应尽的职责。

 目前,沙堤村没有一例确诊患者,没有一例疑似病例,李儒庆依然骑着摩托车,行走在疫情防控的路上。

 6、新闻稿: 防控新型肺炎各社区街道积极行动

 社区、街道等基层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基层各部门都行动了起来。

 上午九点,在沙市区胜利街道王板桥社区美树林小区内,物业工作人员正在给楼栋内的电梯以及通道喷洒巴氏消毒液。

 楼栋内消洒完毕后,物业工作人员又来到了小区人行通道,对垃圾桶进行消毒。

 物业人员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会对电梯、楼梯间、垃圾桶进行消毒,此外,物业还对进出小区的车辆人员进行了管控。

 翰林府是社区内的一个新建小区,工作人员也及时对其发放了物资。

 除了及时对社区内的小区进行管控外,工作人员还对社区的其他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消毒。

 此外,志愿者们还分班在社区内巡逻,提醒市民减少外出,佩戴口罩。

 对于社区一些年老体弱者,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电话上门进行问询。

 为了提高宣传效果,社区还紧急还安装了小喇叭,分时段播放防控知识

 根据疫情发展的进程,社区临时增加了值班的工作人员,由原先两人值班变为4人值班,认真做好社区防疫新型肺炎疾病的工作。

 

Today教育说

原创

2020-7-5 16:58 ·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再见了相互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来不及说出的谢谢。再见了不会再有的留堂作业,再见了我留给你毕业册的最后一页……”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桌垫下的老照片,无数回忆联连结,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刚刚从高中毕业一年的我看到网上那些关于毕业季的点点滴滴也会忍不住怀念高中时的美好,怀念某个令人感动的瞬间……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个毕业季让人感动的瞬间吧!

一、青春记录者《再见》

我从抖音上认识了这位来自吉林省的老师,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这位颜值和灵魂双在线的老师,自然是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他总是以幽默的方式来和同学相处,上网课的时候也会通过唱歌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烈日炎炎时也会买西瓜给同学们分享,而他也总是不忘在搞笑中教会同学们一些道理,通过兑现承诺——给每位同学买一份水果捞来告诉学生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同时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在学生们成绩提高后也会给同学们吃的,日用品以示鼓励……

在毕业前,他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要的毕业礼物写在小纸条上,随后他就按照同学们的毕业礼物愿望清单一件件的兑现,也把自己想对学生们说的话写在了明信片上夹在了毕业相册里……

一顶特殊的帽子——泳帽,我想老师大概是希望他可以多运动;两只想要的口红,老师递到那个女生手里时也是在对她说:“姑娘你长大了,也要好好的打扮自己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没收你的口红了”;一辆小小的自行车模型,这是老师送给你的一辆永远也骑不坏的自行车……篮球,书籍,手办,水果捞卡,无论是什么,老师都尽量满足,为的是学生们能有一个美好的青春,我想老师的心声也是: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我……

二、婚礼遇上毕业季,当我遇见你们

这位高三的老师在婚礼的那天刚好也是班级照毕业照,只为了学生的一句:“老师,我们等你”,便匆匆赶来与同学们合影。这大概是最有特色也是最让人难忘的毕业照了吧。我想这就是:你见过我穿婚纱最美的样子,我也见过你青春最绚烂的日子。

三、毕业如期而至,仪式感又怎能缺席

由于疫情的影响,南京邮电大学不得不举行线上云毕业典礼。机器人带动着每位学生的本人视频接受校长给予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帽,同样也是仪式感满满。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确是打破了我们很多的计划,但是毕业对于毕业生来讲是一件大事,要告别自己的校园,告别自己的青春,迎来新的人生起点。老师和校长们为了不让同学们留下遗憾,让同学们有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而采取了这种方式,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有心了!

记者|赵孟

编辑|翟瑞民

汽车在公路上盘旋起伏。阿龙搂着正在晕车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撑开孩子胸前的塑料袋,以备他随时呕吐。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阿龙一直保持这个姿势。

这天是2023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在国外工作5年后,阿龙第一次见到了来车站接他的妻儿。2017年出国时,儿子才3个月大。他原想,孩子在3岁前对父亲的依赖不及母亲,在国外努力两三年再回来,并不会错过儿子的成长期,但一场疫情打乱了全部计划。

从3个月到5岁,从婴儿床到幼儿园,从不会说话到会喊“爸爸”这一切他都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参与。尤其是疫情这三年,迟迟无法确定的归期,积攒成越来越厚的愧意。

直到2022年12月7日,国家防疫“新十条”出台,一个月后入境隔离措施正式取消。随着国际航班数量增加,回家似乎在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与诸多滞留境外的中国人一样,阿龙立刻预定了回国机票,放弃了工作邀约,飞向家人。

换机3次,飞越半个地球,过去5年的思念和焦虑,被揉进了一个拥抱。回顾这趟漫长的旅程,虽然遭遇疫情意外拉长行程,但阿龙并不后悔。他说,有人认为平平淡淡、安安稳稳才是幸福,但他觉得经历分离后的相聚、奋斗后的回馈,更能让人珍惜眼前所有。

以下是阿龙的讲述,语序和字句经过了调整。

“原计划两三年就回来”

2017年出国时,我并没有想到5年后才能回来。当时计划两三年就回家,毕竟距离远、成本高,不可能每年都回。但突然爆发的疫情,将这趟回家之旅拖延了近3年,回想起来一言难尽。

出国前,我在成都做软件开发,但越来越感到倦怠,也不想那么“卷”,加上年龄不断增加,对前途也愈发感到迷惘。我很早就知道,中国沿海地区,比如福建、广东早年就有人出国打工,但内陆很少有人出去,缺乏那种闯劲。我英语比较好,而且自觉比较勤奋,就想到国外去闯一闯。

2017年10月,我买了一张北京飞往希腊的单程票,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希望能在国外闯出一片天地。之所选择希腊,是因为我一直比较喜欢这个国家,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而且入境管理措施比较宽松。在欧洲,去别的国家也比较方便。

当时,我的孩子才出生3个月,有人会问,孩子这么小你怎么放得下?我的回答是,不舍肯定是有的;但同时,孩子的到来也给了我力量,为孩子谋一个好的未来成为我走出家门的动力之一。当时我觉得,通常孩子在两三岁前,对母亲的需要比对父亲更多,我计划两三年后就回来,也不会错过孩子成长期的陪伴。

5年未归,孩子“突然”从3个月长到5岁。阿龙在一家超市为孩子购买烟花爆竹。摄影:赵孟

到了国外才发现,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找。做软件开发的人才很多,希腊并不需要一个中国人。慢慢接触一些华人后,我发现这里做餐饮的华人比较多,餐厅经常招人。中国人普遍很勤奋、能吃苦,在这一点悠闲的欧洲人很难相比。于是,我选择进入餐饮行业,希望未来拥有一家自己的餐厅。这一行也许无法让你大富大贵,但也不会有太大压力,毕竟在哪里都是“民以食为天”。

出去的经历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工作上,我需要从最基础性的做起,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也没什么朋友,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常焦虑。有一次,我的钱包还被偷了,里面有身份证、驾照和一些现金,损失不小。在外国大家都很少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和农历日期,只有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时候是中秋节,或者快过年了。我都记不清在国外的第一个春节是怎么过的,应该比较惨淡吧。

但我每天都会跟孩子打视频电话,隔几天也会和母亲通话,让家人们知道我是平安的。生活上的一些不顺利,我很少跟家里人说,因为除了给她们增加焦虑,没有任何意义。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就是工作两三年自己稳定后再回国,将来甚至可以把孩子带到国外来。这个目标一直支撑着我。

“把能找到的德国品牌啤酒都喝遍了”

到2019年,工作上我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当时了解到在德国做餐饮待遇更好,我就辞职从希腊来到了德国,在一家华人餐厅顺利找到一份工作。

德国的工资待遇确实要好一些,而且各种福利保障也更加到位,但德国整体社会氛围偏保守,对外来人尤其是移民算不上特别友好。比如,在一些场合,对方本来会说英语,但他偏要说德语,让你觉得为难。我想在德国长期待下去,所以报了培训班,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德语。

到2020年,各方面都步入正轨,我计划再工作一年就回家。但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很快波及到全世界,德国也出台了管控措施,出入境航班缩减、大量餐饮企业停业。国内对入境人员开始隔离,而且航班极少,价格也非常高。

我所在的餐厅很快停业了,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大半年。如果有签订劳动合同,政府会给因疫情没工作的人员发放补贴;但我之前因为疏忽没有签订合同,所以餐厅停业后我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既不能工作,又不能回家,那段时间我过得很消沉。印象中,那一年德国的雪很大,路边清扫出来的雪堆能有齐腰高。

2019年,欧洲不少国家降下大雪。摄影:阿龙

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很快就3岁了,从吃母乳到吃饭,从不会说话到会喊“爸爸”,这个过程我却只能“视频参与”,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虽然出去后,对国内传统节日没什么概念,但家人重要的日子,比如孩子生日,还是会记得,会打电话,买礼物。这个时候就想,要是自己在家里该有多好。

平时,我并没有感到自己在强烈想家,但晚上做梦,却不时梦见家乡的场景,还会梦见小时候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家对面的山顶上有一块平地,在那里修一栋房子,可以俯瞰整个村庄。现在想来,当时潜意识里我还是很思念家乡的,只是被白天的各种其他焦虑压抑了。

那段时间也不方便走太远,我就每天跑步、学德语。我低估了学德语的难度,这门语言与英语和西班牙语都不同,我花费了很多精力,但进展极为有限。如果德语这一关不过,要长期待在德国也是个问题。这些焦虑和疫情的影响叠加在一起,让人很难熬。

我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睡觉前我听的是英语或者西班牙语内容,就很容易睡着;如果听的是德语内容,就经常睡不好、失眠。由于在当地没有什么推心置腹的朋友,我也不喜欢将这些情绪传递给别人。郁闷时就喝点酒,德国的啤酒品牌很多,我把能找到的德国品牌啤酒都喝遍了。

但这些我都没有告诉家人,她们有时会问我有没有上班,我就说“在上班”,问什么时候回家,我就说“很快了”。

“得知能回国立刻订机票”

德国的疫情管控措施大约持续到2020年下半年,就逐渐放松了。出行、餐饮渐渐恢复正常,我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回国的日期依然很遥远。

到了2021年,这边除了公共场合要求戴口罩,其他生活方面几乎感受不到疫情的影响。期间我也出现了嗓子不舒服的症状,但很轻微,身边一些朋友对病毒都没在意,我也没有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不知道是不是“阳了”。当然,我也接种了新冠疫苗。

我经常关注国内的防控政策,老家乡政府一个对接出国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也经常和我联系,告知从境外返乡的政策。从入境隔离到回家隔离,几次加在一起需要20多天,而且费用自理。航班的费用也很高,经常要上万元,想想只能作罢。

而且,就算费劲折腾回来了,要再出国又是个问题。我身边一些从国内出来的朋友,除了回国不准备再出来的,几乎都在等待。

奥密克戎毒株普遍流行后,毒性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宽了管控,我们觉得中国也迟早会放宽,但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并没有想到今年春节就能回家过年。

2022年12月7日,中国发布防疫“新十条”后,大家知道防控措施做出了大调整,都兴奋起来。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入境航班增加了,入境隔离措施也取消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就像疫情爆发一样,我们毫无准备。不过这次不是焦虑,而是高兴。

得知回国不用隔离后,我立刻就预定了机票,家里人知道我能回家过年也很高兴。之前,我已经从德国辞职准备到西班牙找工作,但现在也不准备找了,先回家陪儿子几个月是头等大事。当然,以我现在的经验,再到西班牙找一份工作也不难。

2022年12月17日,我从西班牙飞往芬兰,再转机到香港,从香港入关进入深圳,再从深圳飞到成都,然后从成都坐动车到广元,飞越了半个地球,腊月二十九下午才到家。

“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出他认得这是爸爸”

我详细查看了防疫政策,登机只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没有上飞机前,我还是有些担心出现意外,直到踏上飞机那一刻,心里才终于踏实了。

在芬兰转机时,外面下着好大的雪,雪花在路灯下狂舞,就像老家冬天夜里的雪。我找到有WIFI的地方,告诉了家人后面的行程。办手续时,一位工作人员看到我的护照,盘问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我能感觉到他的偏见,因为对后面其他旅客并没有询问那么多。不过无大碍,我顺利登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

在飞往香港的航班上,乘务人员很多都是亚洲面孔,她们竟然用中文说,“欢迎你们到中国”“欢迎回家”之类的话,给人久违的亲切,觉得距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到香港后,当晚我就过关进入深圳,不过由于飞成都是第二天的航班,于是住了一晚。不管是过关,还是住酒店,一切都像回到疫情之前,这感觉真好。

在广元期间,我吃了广元热凉面,这是家乡特有的味道。在国外,想起广元凉面的味道时,就会想家。

媳妇和孩子第二天一早来酒店接我,看到他们的心情自不待言。孩子已经5岁了,正在读幼儿园,抱在怀里的感觉和视频中看到的太不一样。视频中的他看起来要大一些,怎么抱着那么小呢?他有些内向、羞涩,一开始不怎么说话,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出他认得这是爸爸。

回家的路上弯道较多,孩子晕车,但他不吵不闹,只是闭着眼睛呕吐,很懂事。我一路抱着他,给他拿稳胸前挂着的塑料袋,也不觉得手发酸。这几年除了寄钱回家,其他的都鞭长莫及。能为孩子做点事,才觉得自己更像个父亲。

我妈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我在国外隔三差五就和她视频,这次她好像还年轻了,也有可能是看到我回来开心的缘故。但是奶奶变化比较大,虽然她热情的招呼我,但语气像是对一位客人,她大概已经认不出我,把我当成其他人了。

这几年家乡变化不小,通村的道路硬化了,一些邻居盖起来了新房子,我们家的院坝也加大了。但很多东西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门前那颗上百年的古树还是那样硬朗,对面山上土地庙的香火依然很旺,爆竹声声不断。腊月二十九下午,天上飘起了雪粒,过年的氛围更浓了。

门口的古树是家的标记。摄影:赵孟

大年三十,姐姐一家人也回来了,我们全家和大伯一家人吃年夜饭,全部加起来将近二十个人。大伯家做了许多菜,桌子上都摆不下。大家相互敬酒,说些客套话,聊了不少事情。出国以前,这样的场合总让我心绪复杂,但现在却是另一番感受。经历和见识确实会让人超然许多。

晚上,我陪孩子们放鞭炮、烟花,一起嬉闹,一切都是崭新的体验,这是我长大后过得最特别、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如果回到5年前,即便知道会爆发疫情,我还是会选择出去看看。有人觉得平平淡淡、安安稳稳才是幸福,但我觉得分离后的相聚、奋斗后的回馈,更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所有。

一部**讲一个故事,多少人在同一个疫情下经历了不一样的14天,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003010是疫情期间拍的**,根据疫情下的真实故事改编。该片于2021年5月24日正式上映,近日在优酷、搜狐等视频平台播出。

本片由福建寒武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福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福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福州鸿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平潭寒武纪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片人、制片人李柠檬、编剧兼导演周、柯达、曹、魏庆余、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颜景耀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演员。

本片讲述了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一个被疫情隔离的社区发生的事情(小说冠状病毒)。从主角鹿泉(柯达和(曹)来看,主角是宅男和(曹)——,一个医学院学生和两个年轻人。他们看到了门卫大叔、邻居大叔、外卖小哥、孟梦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在社区防治疫情的过程中考验着一家人。从此,两个年轻人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各自的成长。

就演员而言,这部**的演员阵容可谓“豪华”。向老板报告!豆瓣播出以来《14天暖春》曹主要作品有《沉鱼落雁》,《亲爱的,我要嫁给别人》,《古镇凝云》等这位“实力编剧”柯达深受观众喜爱。“2005年姚安濂凭借**《创业时代》获得戛纳国际**节提名,她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比如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节最佳男演员奖。”《十亿奶奶》卫青,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不是药神》《战狼2》《红高粱》。”海归学霸》鞭鞭在白水出演了多部优秀作品,腼腆的铁人颜,传奇的明星妈妈,被称为“职业妈妈”。她在《爱情、童年和为什么是笙箫默》中扮演母亲的角色。

相比其他反映疫情的电视剧,《皇帝》关注的是普通人,关注疫情期间待在家里的人是如何度过14天的。整体基调温馨有趣,体现了祖国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心情。即使在目前的疫情下,中国也不怕,中国人民也不怕。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

 疫情就是集结的号角,党员就是保卫家园的战士,千千万万党员干部,迅速投身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线,那你知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个人事迹感人故事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一

 重症监护室新婚护士黄艳清:

 缺医护人员 我义不容辞

 “当我说要报名去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时,他不太相信。”黄艳清回忆,丈夫看到了她的决心,没有多劝,支持她的决定,虽然眼神里流露出许多不舍。

 黄艳清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目前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护理着3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病情较重。

 “我瞒着公公婆婆,说自己科室紧急加班,赶紧收拾行李就出发了。”黄艳清说,“后来婆婆知道我去武汉了,一直在担心我的安全。”

 出征时,黄艳清结婚才20多天。她和丈夫本来打算春节期间休婚假,去云南度蜜月。“旅游的路线,我和老公计划了好久,只能以后再去。现在来了武汉,我们通过微信视频缓解思念。”黄艳清说。

 “疫情发生后,急缺医护人员。我本来就是学医的,去武汉支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朋友问她为什么新婚后就来武汉时,她如此回答。

 黄艳清每天在重症监护室里事无巨细地照顾患者:为患者翻身,戴着3层手套给患者打针采血,为病房打扫消毒……黄艳清与很多来支援的护士姐妹一样,在家里有亲人的宠爱照顾,但在武汉,她变成了英勇的战士。

 “把整套防护装备穿戴好那一刻,感觉喘不过气,需要使劲呼吸。”不久前,黄艳清收到了一批**防护服。她穿上后去病房,坚持了20分钟,实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调整了10分钟,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坚持到下班。

 每天面对那么多确诊患者,难道不害怕吗

 黄艳清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亲眼看到一名医生不慎被感染住进了金银潭医院5楼监护室时,我还是忍不住心疼。但我看到他毫不畏惧的眼神,心里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还有无数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二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三

 为了守护患者生命,他们与家人主动隔离

 这些“白衣战士”,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时值春节,谁不盼望与家人团圆,共进一顿年夜饭

 “亲人们勿念”“不畏惧不退缩”“我是医生”“我们坚守”……除夕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举这样的纸条,给亲人拜年。

 1月31日晚,一张两鬓斑白的医生坐在楼道吃饭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令不少网友心疼不已。这位医生名叫朱少华,是江夏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疫情发生后,每天“白+黑”连轴转,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31日,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烧了一桌饭菜,煲了汤,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吃顿饭。为了安抚家人,朱少华答应了。为避免交叉感染,朱少华到家后,坚持不肯进门,他让家人拿来一高一矮两把凳子,就坐在楼道里吃起饭来。吃完饭,朱少华没有停留片刻,马上离开了家。

 “抗击疫情,保卫这座城市,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采访中,很多医护人员都这么说。

 来自四面八方的援鄂医疗队,放弃本可以与亲人团圆的春节,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43岁的李连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就在几天前,她的父亲刚刚过世,忍着悲痛,她主动报名加入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李连香说,对于自己的选择,家人虽然担心,却也支持,只是要瞒着年迈的母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卢毅荣有个“贴心小棉袄”,他来武汉支援后,妻子给他发信息:“女儿每晚都哭着要爸爸,不肯睡觉。”一天晚上他终于抽空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一直哭着说:“爸爸你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卢毅荣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怪兽,打完怪兽很快就回来了!”女儿这才放心地去睡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啊,这里有无数的爸爸妈妈在打怪兽,而且,很快就胜利了,真的,很快!”

 在武汉,在全国,许许多多“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直面疫情,英勇奋战。他们决心已定: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祝最美“白衣战士”们平安凯旋!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四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白衣天使感动事迹五

 疫情就是命令,他们勇敢逆行

 “下一站,回武汉!”

 1月22日9时许,已经踏上返乡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收到医院发出的医疗支援号召后,立刻返回武汉,两个多小时后就出现在岗位上。“大家都在战斗,只有回到战场,我才安心。”吴小艳说。

 “我的‘战友’都在这里,越是危险的时候,越是要冲在最前面!”严丽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原本已向医院申请休假,1月22日,当全家准备外出旅行时,她却从机场回到了医院。

 刚刚结束援藏,调至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任副院长的朱琥,1月22日被紧急调回工作多年的武汉金银潭医院,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接到工作命令的那天,正是女儿从北京回武汉过春节的第二天。朱琥刚和女儿见了一面,就一头扎进了金银潭医院。因为怕感染家人,他一直住在医院附近的宾馆,至今仍没时间见女儿。

 “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万众一心,遏制疫情,我们可以!”“我们是***员,我们坚决请战上一线!”疫情面前,武汉和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们,在“请战书”上写下一条条滚烫的话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6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从北京来了!从上海来了!从广东来了!从四川来了!从江苏来了!……他们主动请缨、勇敢“逆行”,与武汉人民并肩作战!

 “我们时刻准备着,随时奔赴一线!”除夕夜,接到自愿报名支援湖北的通知,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医生蔡海英立即报了名,一个小时后便带着4名感染性疾病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出发了。

 广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的主管护士陈林叶,除夕刚回到广东揭阳老家,接到援鄂通知后,提着一个红色塑料袋就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我妈妈哭着不让我去,把我的行李箱都藏了起来。”

 “我志愿加入中国***……”1月30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徐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通过远程连线“火线入党”。她大年三十接到出发指令,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就背上了行囊。

 “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这样援助四川,现在轮到我们了。”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组织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传涛说。他带着团队,在支援病区迅速搭建起了中西医结合病房。

 病毒无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但在使命的召唤下,他们义无反顾冲上战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7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