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怎样写好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怎样写好,第1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像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滴甘甜的雨露,悄悄地滋润人们的心灵,开启人们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说明大的道德品质修养要从文艺开始,以德为准绳,最后体现于具有音乐的涵养,它深刻地揭示了音乐教育有修德的社会功能。

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的音乐,蕴涵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如何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到美的内蕴、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我认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是上好音乐课的有效方法。

一、音乐艺术最大特性——情感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评述音乐情感性:“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乐、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哭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热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可见,音乐和人的感情有着多么的紧密的关系!那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传神的描述了被韶乐弄得神魂颠倒的孔先生;陆游的“情知言语难传恨,不是琵琶道的真”与王士熙的“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都是描述音乐以情感人的佳句 。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抓住音乐艺术情感性,以情感动孩子,以乐感染孩子,充分调动他们的音乐兴趣,在情感教学中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美的世界。

二、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与共鸣人

1、音乐情感教学的传递者——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激情四射才能感染学生。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首先教师应认真备课,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思想性、艺术性等具有充分的理解。先做音乐作品欣赏者,再做音乐作品传播者。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丰富的语言;动人的演唱;精彩的课件等方式生动丰满地塑造作品形象,努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

2、音乐情感教学的共鸣人——学生

“音乐如感情一般,有波涛汹涌的时刻,也有宁静温和的时刻;有狂暴,也会安静,它就象我们的情绪,能象征、能反映、能传达……”(2)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喜、或悲、或怒、或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自己的心态来补充、来联想,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只有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在音乐的教与学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教育。《琵琶行》中,一曲琵琶独奏,令“满座重闻皆叹息”,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足见聆听者与作品的情感共鸣是多么感人。

三、情随音至,润物无声——情感体验法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我们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起着很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1.“以声带情”法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3)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范唱歌曲,或用器乐如钢琴、提琴、笛子等演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歌唱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资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磁带、CD、VCD等,让学生真正能在美的声音、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2.“欣赏入情”法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和舞蹈动作,随音乐击拍、脚踏、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我们应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产生死板乏味的现象。

3.“创作动情”法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情感、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音乐的灵感诱发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他爱人蒋英是著名音乐家,家庭音乐的氛围使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他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获得启迪,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

创造意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置身于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人类环境,便有无数个问号和“为什么”在心中萌生:天为什么是蓝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等等。他们在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会生动的编唱一首歌,编讲一个故事,即兴画一幅画,跳一段舞,并把真挚美好的情感完全寄托在其创造的“作品”里。在没有任何陈规束缚的想象中,狮子变成了人的伙伴,大海里隐藏着一个蓝色的宫殿,稻草人和麻雀开始对话,星星在眨眼,月亮在梳妆……创作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音乐的情感。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音乐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强调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感之形、晓之理,从情感的共鸣中找到美的体验,得到美的升华。

让音乐之声去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大学钢琴教学双钢琴教学法

 双钢琴教学就是采用两架钢琴同时进行演奏的教学形式,通过两架钢琴之间的音律的完美结合,来完成对钢琴教学工作。

 摘要: 从我国目前的大学钢琴教学水平来看,双钢琴教学法并没有得到普及,为了实现对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教师有必要将双钢琴教学法引入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双钢琴教学法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及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开启新的篇章。

 关键词:大学教育;钢琴教学;双钢琴教学法

 1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音乐听觉的训练

 具备灵敏的听觉是一位优秀钢琴演奏者所必备的素质。双钢琴演奏是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进行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完成自己演奏内容的同时,用心倾听合作者的演奏,从而做好演奏衔接,使演奏真正成为一场听觉盛宴,所以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旋律线条明确的作品入手,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合作者演奏的进度、节奏、分句、触键力度等各方面内容,在逐渐的摸索、练习中掌握合作者对音乐的处理方式,并将其与自己的音乐处理方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保持音乐形象与情感的协调一致。当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对线条明确的作品进行演奏之后,再指导他们进行更为复杂的和声、织体的作品演奏,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2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视奏能力的训练

 视奏能力是一个优秀演奏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能够迅速的掌握新作品中的`各项内容,通过对乐谱的阅读,能够在心中奏响乐曲。

 双钢琴演奏形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四手联弹的训练,通过实际演奏训练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视奏能力。起初,教师只要求学生能够流利、顺畅的弹出自己的声部,当学生能够熟练弹奏自己声部之后,教师再要求两者进行连弹。在连弹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人出现问题,另一位学生不必理会,只需继续演奏即可。

 而出现问题的学生,则需要在同伴的演奏中逐渐的找回自己的节奏,并与同伴完成接下来的演奏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出学生提前熟悉音乐的习惯。随着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同时演奏二钢琴的左手低音声部与一钢琴的右手旋律声部训练,做到两个声部的流畅进行,就会养成较快的反应与应变能力。

 3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节奏控制的训练

 在音乐演奏过程中,节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能够将整个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机的展现出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钢琴演奏一样,在钢琴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控制能力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其可以说是整个钢琴教学中的难点。双钢琴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达成演奏者之间的默契,进而实现对两者节奏把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作品的节奏及节拍有正确的感觉与认识,并能够在独立演奏的过程中实现对作品当中长音、短音、连音、断音以及装饰音节奏的全面控制,在顾及作品中各节拍强弱变化的同时,还需要将休止符准确的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正确的节奏感。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合作者在演奏过程中对相同音型保持一致性,以达到对学生节奏控制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控制能力,教师必须要做到精细到每一个演奏的细节,例如装饰音的演奏速率、节拍律动性,等等。

 4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情感把握的训练

 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能够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完美的演绎出来,让听众欣赏音乐美的同时,感受作品艺术形象的美感,从而达到听觉与心灵感觉的愉悦。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是很难真正将作品当中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想要培养学生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表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让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中的艺术形象,进而将它们恰当的演绎出来。

 从四手联弹作品的教学开始,因为旋律与伴奏织体分工明确,无论旋律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无论由哪一个人弹奏伴奏织体,在弹奏技术上都要比自己独立练习时得到简化,即弹奏者的绝大部分精力是集中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上,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把握能力的培养。

 5双钢琴教学法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训练

 双钢琴演奏是需要两个演奏者来共同完成作品的,所以两个人必须要具有足够的默契与合作信念,才能够将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学生在独奏时对音乐的整体把握都非常到位,但当其需要与别人合奏时,就会出现节奏把控能力不足,音乐契合度差的情况。经过反复的联系,笔者发现合作能力差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此笔者开始采取双钢琴训练法,在每次训练前都会挑选一些能够提高默契度的小游戏,来培养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和相互之间的依赖感,树立起两人之间的合作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对学生的乐感、节奏感等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次对音乐进行控制,从而完美地演绎出合奏曲目。

 6结语

 双钢琴教学就是采用两架钢琴同时进行演奏的教学形式,通过两架钢琴之间的音律的完美结合,来完成对钢琴教学工作。双钢琴教学法源自双钢琴演奏形式,其最早起源于17世纪,通过演奏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完美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赋予了钢琴更为生动和丰富的表现力。双钢琴教学形式逐渐形成,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双钢琴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14):172

 [2]梁智源谈双钢琴教学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5,(22):241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儿子快5岁了,正在学习钢琴,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看了那么多的学习钢琴的资料,在网络上也查找了和多有关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的文章,总觉得没有找到完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的,在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已有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和孩子的现状,思考着:如何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1、作为家长,不应将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嫁给孩子,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应以孩子的自然成长和自己意愿为前提,不强迫孩子学习,以免揠苗助长。

2、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学习伙伴。

3、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共同进步,甚至可以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相互切磋,竞争。

4、家长自己的学琴时间一定要按计划进行,做到坚持不懈,给孩子树立榜样,以后让孩子也养成学习钢琴的良好习惯,坚持每天练习。

5、孩子成功时、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有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语言、物质、精神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孩子同欢乐。

6、多给孩子欣赏音乐,尤其是钢琴曲一类的曲目,让孩子耳濡目染,接受熏陶。

7、要让孩子有兴趣,首先要培养自己对钢琴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在钢琴的音乐声中沉浸,让孩子知道你对钢琴的热爱,一同享受钢琴的乐趣。

8、平时对与孩子玩耍,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讲钢琴故事(包括自己与钢琴的故事),让孩子喜欢和你在一起,知道你非常喜欢用钢琴帮助游戏,如用钢琴音乐为音乐游戏和故事伴奏等。

9、平时与孩子的钢琴老师多沟通多交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方法,使学习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培养孩子的兴趣。

10、利用家庭成员,举办家庭音乐会、游戏会,让全家一起参加,甚至邀上孩子喜欢交往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参与,让孩子在钢琴表演的快乐和家人的关注中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结交朋友。

1

1、教一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钢琴,让自己的孩子有同伴玩和学习,并共同进步,相互学习。

1

2、不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当孩子有一点点小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与孩子一起体验、庆祝成功的喜悦。

1

3、钢琴曲目的选择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这样孩子弹起来更带劲,不熟悉的曲目,可以让孩子先识谱、唱谱、听乐曲,让他耳熟能详了,再开始练习。在孩子弹奏钢琴曲之前,还可以自行编一两个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或儿歌,配上一些有趣的表情、动作、有趣的笑话等,让孩子有弹奏乐曲的愿望,让孩子蠢蠢欲动。

1

4、 乐理知识是最枯燥无味的,要让孩子养成识谱、学谱、唱谱、记谱的好习惯,是初学钢琴的孩子遇到的最大难题,往往孩子会了钢琴曲以后,就不去管钢琴曲谱了,这更是学习钢琴的一大坏习惯,因为当孩子对曲子熟练了之后,还需要利用曲谱,来对钢琴曲进行技巧性和情感性的处理,要想使孩子的钢琴学习入情入境,除了会弹是远远不够的。

1

5、钢琴作业和练习要尽量精心设计,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作业形式也要多样化,让孩子乐此不疲,切忌让孩子长时间花大力气去练习同一首曲子,而且有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和进步,不然谁都会烦,而应循序渐进。

1

6、孩子喜欢看碟和动画片,尽量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动画片最好是选择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比如《音乐宝宝》《白雪公主》《健康音乐游戏》《音乐do\re\mi》等,给孩子放一些钢琴教学视频和钢琴欣赏视频,陪着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

1

7、家长自己多学习一些钢琴知识和技能,学习一些幼儿音乐钢琴弹奏等,让孩子充满对钢琴的好奇心,并告诉孩子:“你一定行!”

1

8、与孩子一起编排和表演音乐游戏或故事情节,还可以先一起制作角色表演的头饰和布置表演场景,并配上钢琴伴奏和音乐,大家相互配合,一起表演,增加乐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可以先由孩子表演,家长伴奏,然后尝试着家长和小伙伴一起表演,孩子用钢琴伴奏指挥,让孩子体验到钢琴的妙处,让孩子更自信,更喜欢用钢琴表达音乐。

1

9、在学习钢琴时,孩子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曲目,孩子会率性地跳过不弹不练,当遇到他自己认为太难的曲目时,孩子会放弃练习,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努力,想法子战胜困难,实在难以解决的,可以向孩子的钢琴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先晾一凉,等孩子有信心战胜困难,乐学,或者心情好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学习,效果更好。

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现在家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抱着殷切的希望,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会给自己的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其中钢琴更是受众多家庭欢迎的一个,以下是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的分享。

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1

  盲目地追求“快”

 浮躁的社会心态所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学一年就让孩子考三级,学两年考五级甚至更高。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

 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

 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次,教师在指导时,教会他们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圈画出来。

 根据学习程度教师要合理地渗透一些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并适当地进行曲式分析,和声分析等,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乐曲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乐曲。还要讲解一般的指法规律,让学生明白指法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的读谱习惯。

 在练习方法上,我认为在刚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需先慢练,再加速度,最后根据乐曲要求速度弹奏。慢练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综合乐谱上的信息,教准确地弹奏,减少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弹奏错误,逐步眼培养视奏能力和听辨能力,巩固手型和基本技术。

 但是往往在这样的要求下,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回课时就会把曲子弹得慢腾腾,死气沉沉,几乎可以说除了音符和指法以外什么都没有。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会使乐曲性质脱节,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单音印象,则形不成曲调,留不下深刻的旋律印象,因此总练不熟,影响进度,并造成思想不集中。

 所以不能为慢而慢,我要求学生上课时一定要把乐曲弹得有自己的想法,慢练是适当降慢速度,还应该弹出乐曲的感觉,否则这样的慢练是达不到练习目的的。

  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现在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学琴,他们长得非常可爱,而且能够弹一些小曲,但当他们表演时却对乐曲无动于衷。

 有的孩子只是弹出一些干巴巴的音符,有的孩子是慢吞吞、口中念着“一、二、三、空”地弹一些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弹错了旋律时不知所措,有的则是每个音都“极认真”地完成把手指抬起来再放下去的任务,有的在弹琴时眼睛四处张望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音乐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痛苦的、很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

 即孩子学得痛苦,家长陪得痛苦,老师教得痛苦。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

 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现实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或靠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

 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容易造成手臂和手腕紧张,手臂抖动,而实际的手指未能达到有力。还有些孩子只会机械地抬高手指,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扼杀了音乐的美感。

 还有的家长叫初学的学生在桌上练手指,而不是接触琴键,结果使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喜爱,造成对弹钢琴丝毫不感到乐趣,只是傻弹。这是极可悲的现象,音乐本是美育的一部分,如此学习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当然,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

 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

 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

 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越剧、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

 有的声音坚定有利,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

 他们会主动把乐句弹得有内容、有表情乐句有走向,句尾有自然结束感,而绝不会弹成单个声音或把句尾弹成重音。他会懂得几个小乐句合成一个乐段后,就会与音乐向前展的要求,并这样去弹奏而产生整体感觉,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都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

 例如:弹一首进行曲,如联想到队伍前进,当然就要弹的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的弹一些音符。又如弹一首摇篮曲,可以联想到静静的夜和母亲轻柔的歌声,从而努力去追求温柔、恬静的声音,而不是干涩、生硬、敲击的声音。若是弹一首圆舞曲,应当启发学生向导三拍子的舞曲,要能在所弹的乐声中起舞。

 如果学生在弹琴时思想中有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曲调,想的是表现音乐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音乐。即使是练习音阶也应该有具体要求。如声音饱满、均匀连贯而不生硬、刺耳、忽轻忽重等。总之要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思考2

  一、儿童学好钢琴,兴趣是关键

 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潜能的发挥。首先要为每位学琴的儿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案,教法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有差异,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如果是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选用趣味性强的教程,比如说“小汤普森”,根据书里面的标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四手联弹,这样可以加强曲子的音乐感也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另外以加强艺术修养为目的,让学生多听多唱。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言,例如:弹跳音就像是在拍皮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比作五线谱等加上夸张的表情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在学琴当中规范化的手形、规范指法习惯、科学合理的弹奏方法和姿势、完整的节拍节奏感的训练、教材合理的选用、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表现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练琴的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琴尤其要注意基础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样也会使学琴变为被动。

  二、孩子学钢琴,教师是关键

 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表现欲。从学习钢琴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讲述乐曲所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示范来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来模仿,这样逐步来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也不注重研究孩子的心理,只按照老的一套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这种陈旧生硬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孩子厌恶练琴的心理,人为地为孩子在钢琴上设置了许多的障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考级这个问题,几首考级的曲目可以让孩子学一年,对基本乐理、视唱、听音练耳和音乐素养一点也不重视,这完全偏离了学习钢琴的正确轨道,这种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孩子爱表现的天性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观摩和小小的家庭音乐会使孩子可以通过这一些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名好的钢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多与外界交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面对不同性格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要多鼓励、夸奖他的长处,对于爱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少一点表扬,讲究语言艺术。

  三、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钢琴

 科学、规范、正确的弹奏方法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正确地训练掌握弹奏的技巧并将这种技巧运用到乐曲意识内容的表现上去。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之中尤其要注重技术性的学习。这就有如建一座高楼,首先要打牢地基才有可能建得高,所以钢琴的技术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琴的初始,正确的手型是第一步,小的孩子容易出现手指的塌陷和手腕的弓起,这都需要不断地纠正,不断地示范,让学生体会放松。击键时,整个手指及手臂的重量靠触键的手指来支撑。弹奏时要有“落滚”的感觉,有呼吸和句子的线条,手掌的各关节打开,增加一些手指独立性的练习,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上,手指要主动的触键,开始弹奏乐曲时一定要慢,充分掌握技术要领以后才能提速。然后还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手指练习,比如说音阶、和弦、琶音、双音、八度,还有颤音、装饰音、远距离弹奏以及多声部、左右手交替等的技巧练习。在训练这些技巧时要注意手形保持握球状,手指关节要稍突出,并且要有支撑点。就像平常走路一样,重心要在手指之间不断的移动。速度要注意均匀,手腕不能紧张将力量卡死,可以运用断奏的方法来找到手指的支撑感,用吊手的方法,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专门来练习支撑力,速度由慢渐快,尤其注意4、5指的力量要加倍,因为4、5指天生就是比较弱,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变得和其他手指一样灵活。这些钢琴的技术、技巧都要经过系统而又严格的训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王羽佳演奏拉赫《练声曲》

 多培养学生的乐感也是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辨不同的音色建立准确的声音概念,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音乐会来丰富乐感,这样才能弹出有内涵的音乐。钢琴教学基本都是采用单独授课的方式,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课的时候,要“动”与“静”的结合。“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做到钢琴前弹琴,“动”是指跟教师一起唱谱子、拍节奏或者和教师配合弹奏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度到以“静”代“动”。课堂也要提倡劳逸结合,一般授课以45~60分钟为宜。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挑选合适学生的模式去变换教学方法。即使是少数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的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肌肉的疲劳。

  钢琴家盛原演奏巴赫法国组曲第5首萨拉班德

 怎样看待我国目前的社会音乐考级呢?钢琴考级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度掀起高涨的热潮,无疑是考级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表现。钢琴考级大大推动了业余钢琴教学的群众性、普及性和人们学琴的积极性,树立了业余钢琴教学的准则,使钢琴教学日益规范化。在微观上,钢琴考级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然而当任何一件事物的优点充分发挥的同时,它的缺点也会跟着逐渐暴露,钢琴考级也不例外。钢琴考级处在风口浪尖上,加上活动本身并不完善,它存在的缺陷近些年来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专家和基层钢琴教师都先后撰写文章来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批评很中肯,也确实值得广大音乐工作者好好反思。首先钢琴考级,“超报”现象严重,老师、家长揠苗助长。再次钢琴考级养活了大批“南郭先生”,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因为目前的钢琴考级门槛并不高,因此学生要想通过考级,特别是较低的级别并非难事。于是很多并非专业的人士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都争相步入钢琴教师的行列,他们以让学生通过钢琴考级来向家长吹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钢琴学习沦落成为一种“纯技术”的活动,弃音乐本性之不顾。也有些考级评委的不称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误人子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级中取得好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考级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工具,这似乎也背离了考级的本来目的。因此,怎样正确的去看待考级;怎样合理的利用考级作为钢琴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才是更有价值的。作为钢琴教师,应奉劝学生和家长,不要过于看重手中的那张证书,话说白了,即便十级拿到了优秀,离专业水平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我想考级并不是目的,考级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钢琴。希望通过考级活动,促进大家学习的热情,学习规范和正确的钢琴演奏方法,而不是为了考级而去考级。

 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技术、乐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完善儿童钢琴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 钢琴启蒙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通俗的方法。其中要点大致为: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规范的手形和手指的正确弹奏方法、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后应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其步骤包括: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等等。同时也不应忽视家长在学生学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钢琴教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浩大的琴童军团,同时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大增。面对一个零起点的孩子我们应该从何教起?我根据十几年的钢琴学习和若干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通俗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不喜欢的仅为2%。这说明幼儿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前提下,对音乐具有本能的“原始兴趣”。而对练琴过程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在练琴过程中有经常去厕所、喝水等行为的幼儿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除开幼儿练琴过程中确实的生理需要以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本身、钢琴教师、幼儿家长,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学习钢琴,还是音乐教师教授钢琴,培养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学习的关键。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最佳的方式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式、口传心授的方法。一般每节课为30—60分钟不等,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1—2节。

 首先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尤其是对钢琴键盘的识别与记忆,并且引导幼儿对高、中、低音区进行辨识。然后从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教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然后开始逐渐细化到讲解身体上半部分,手臂与手腕的感觉与形态,再到教授手形、手指,等等。幼儿手指伸张力和手指关节的弹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注意好习惯的培养。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在教授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锻炼,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例如表情记号的意义和作曲家的风格及其生平,等等。

 在完成若干节的入门知识讲述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每节课的必要步骤为: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

 我认为对儿童入门教学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先询问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仔细聆听学生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手形、识谱、表情记号等问题。

 欣赏老师示范演奏所布置曲目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进行对比比较,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讨论有关弹奏时候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师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许多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点,即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使幼儿学琴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各种品德的养成、陶冶情操,等等。根据个体和家长需求的不同,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最好邀请家长在一旁观摩,并且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家长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钢琴水平的进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

 [2]周年少儿钢琴学习小百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3]李虻,姚兰著怎样当好琴童家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8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启发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学生能够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演奏者与表现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作品的内涵没有把握好,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去表现音乐了。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任何艺术背后都隐藏着创作者的心声。而创作者必定则生活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因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认识作品创作意图。首先,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要善于从理解入手,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心体会作品的内容。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经过彻底地消化,有血有肉并富有感染力地再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谱面上的音符,深入体会到作品的潜在含义和音乐语言特点,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感觉。使我们不至于“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远”又“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对作品从“泛泛的了解”变成“切身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达出来。正如一个“读不懂”贝多芬的人,就无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运》的灵魂,也就无法把它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演奏来。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中世纪的音乐创作是严格遵照已定的法则来写作,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满足一些人或机构对音乐的需要而创作,浪漫时期作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个自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因而这时期的音乐创作过程是与作曲家强有力的内心冲动相联系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对当时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多了解熟悉而同时代的美术、舞蹈、戏剧、**、文学、诗歌等多种艺术为我们开启了理解时代的窗口,只有学生广泛涉猎这些姊妹艺术作品,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大凡优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演奏都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启发学生善于聆听自己演奏的“音质”,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使他们逐渐对悦耳动听的声音充满追求与想象。通过让学生对钢琴音色、音质的辨听与理解,以及对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和声听觉感的把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变得较为顺利。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教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力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还要注重对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艺术情境中,放飞学生而对音乐想象力。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就越丰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实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技术、作品,而实践则是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加以巩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还是灵敏的听觉感受和音乐想象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到艺术中专院校举办钢琴普及讲座,让他们上台演奏,让他们能到艺术院校教孩子们弹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8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